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11月)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在三省制下,“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这说明三省制下( )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政府有政务的最终决策权
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 )
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3.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针对此现象,明代( )
A.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 B.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
C.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 D.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
4.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以与“四大发明”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达70多种。据此可知,中国考试制度( )
A.决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 B.西方选官制度与之有渊源关系
C.深刻影响了西方的政治生活 D.与西方的考试制度一脉相承
5.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绝不仅限于制度建设和技术性的“硬件”系统的完备周详,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想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该学者旨在( )
A.强调培育人民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B.说明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的加快
C.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要求国家重视法制人才的培养
6.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 )
A.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 B.都注重法官的作用
C.差异取决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D.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
7.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8.有学者指出:亚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远见,以及两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美国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思想, 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中国则不同。材料意在表明( )
A.中美远见决定了亚太地区的未来 B.中美观念的分歧影响着亚太局势
C.政治格局多极化制约了美国发展 D.中国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9.“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10.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18年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 )
A.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B.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11.为维持大明宝钞法定货币的地位和正常流通,明朝在颁发宝钞的同时,宣布金银为非法货币。然而,在宝钞发行不久的洪武末年,“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论价”。这种现象( )
A.助推了明代货币体系的变革 B.受到新航路开辟白银流入的影响
C.说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体现了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
12.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 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13.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乡约制度自古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14.1953年,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这次人口普查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的情形可以说明( )
A.人民拥有当家做主权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
C.计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 D.社会主义制度获得人民认可
15.北宋熙宁年间,陕西蓝田学者吕大钧四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则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内容全面,体系完备,其内容主要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个方面。据此可知,当时的村规乡约( )
A.直接来源于程朱理学思想 B.标志宋代基层治理的完善
C.靠道德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6.1900年9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沃斯顿市遭到飓风及海啸的破坏,市政议会在城市重建的任务面前束手无策。州议会任命5名有能力的企业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立法与行政合为一体,最终高效地完成了城市的重建工作,随后这个委员会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制度固定下来。这一调整主要说明了( )
A.制度革新提升治理水平 B.资本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
C.分权制衡体制弊端重重 D.市议会隶属于联邦州议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55年英国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其中要求高级文官需是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文官是“非政治分子”,不得竞选议员,不参加党派斗争。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文官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成为了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国民主共和政制的蓝图中,现代文官制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国中之百官……皆人民之公仆”,“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他还指出:“行政的官员,人民固然要有权可以选举,如果不好的官吏,人民更要有权可以罢免。”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立即把他的构想付诸实践。到北洋政府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现代文官制度的法律体系。仅在1914年2月至1915年5月就举行了4次县知事考试,录取了2805人。
——摘编自李俊清《移植与嬗变——论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中所确立的基本原则。(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构想。(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18.奏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阅读两份奏折,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道光元年(1821年),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
今咪利坚国夷人,佛兰西吐爹喇哪啡了,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佛兰西吐爹喇哪啡了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并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17世纪末年起,中国已经有了法定、公开的海关税则。实际上,中国海关税收的情形不但离高尚道德甚远,且与法律绝不相符。直到鸦片战争,外商不知中国税则的模样。历康雍乾嘉四朝,外国人索看税则多次,但每次都被衙门拒绝。关税分两种:船钞与货税。实际除船钞外,还需“官礼”。官礼的多少,每次需讲价。货税也有正税及“陋规”,陋规最初也是由收税者及纳税者临时去商议,到康熙末年,已达货价6%,比正税亦大。正税及各种陋规总起来约当20%。
——摘编自蒋廷敝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赫德通过其直属上司总理衙门的王公大臣们操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把中国海关变成了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平衡各“有约国”利益的“国际官厅”。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依然受不平等条约体制束缚和荼毒。总税务司安哥联只听命于英国政府和外国公使团,俨然中国政府的“太上皇”。从1840年至1949年,百余年来,关税自主一直是中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从清末实施新政缩小海关权力,设立税务处改变海关隶属关系开始,到北洋政府通过国际会议力争自主,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制订国定税则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关税的真正独立自主。
——摘编自李岩《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的特征。(4分)
(2)请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中国近代关税”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0分)
20.2032年左右,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2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编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赡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会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体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的原因,谈谈古代养老制度对今天养老制度建设的启示。(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说明最终决策权实际上还在皇帝手中,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可知,1953年,全国选举产生大量基层人大代表,又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践行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才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选举人大代表,不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B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于1954年,1953年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还未召开,故D项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材料“若询事而不考其终,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体现了考核官员的重要性,C项为明代考核官员制度中的考满,故选C项;A项为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核,B项为秦朝考核官员的上计制,D项为清朝考核官员的考课制度,均排除。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出,中国的考试制度对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与中国的科举制有着渊源关系,故B项正确;中国的考试制度是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外因,并非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中国考试制度的作用,排除;中国考试制度与西方考试选拔文官制度有相似性,但并非“一脉相承”,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材料“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培育人民法治精神的重要性,A正确;B项“加快”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强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材料针对的是人民的法治素养,而非培养人才,排除D。故选:A。
6.答案:D
解析:根据“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大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都是立法和司法独立,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选择C:材料中对英国使臣的称呼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外交思维落后,固守传统朝贡体制。排除A:材料中的做法不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排除B:材料中对使臣的称呼不涉及主权与领土完整。排除D:乾隆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说明乾隆皇帝对外面世界缺乏了解。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美两国的发展理念。据材料“亚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远见,以及两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可知中美两国的发展理念影响了亚洲地区的未来走向,故选B项;“决定”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中美,并没有提到政治多极化,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中美与亚洲未来,并不是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反映的是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反映的是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的内容,规定成年男子如不赋役,则以纳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反映的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规定赋役合并、一概征银;“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反映的是北魏均田制的内容,意思是农民凡是到达缴纳税粮的年龄,都给予田地耕种,年老或死亡不再交税则将分得的部分土地归还政府。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A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A项;B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B项;C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完善,故选A。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B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变化与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无关,排除C项;依法治国理念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并于1999年正式写入宪法的,排除D项。
11.A
12.B
13.答案:C
解析:乡约制度本身就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B项说法不准确,只有成为法律实施载体时,它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故排除。乡约制度最初与最高统治者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可知反映了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1953年”可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材料中的情形可以说明人民拥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力,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排除B项;计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后,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D项。
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市政议会无法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于是设立新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委员会统筹工作,最终取得成功,这是通过制度革新来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新设立的委员会成功完成了重建工作,而不是批判之前的分权制衡体制存在重重弊端,排除C项;资本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美国联邦体制下,市政议会、别议会、国会兼不存在隶属关系,排除D项。
17.答案:(1)原则: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不与政党共进退。
(2)构想:官员是国民的公仆;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官员;对官员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
(3)作用: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腐败;提升了文官素质和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健全了文官制度,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行。
解析:(1)原则:根据材料一中“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根据“文官是‘非政治分子’,不得竞选议员,不参加党派斗争。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可知,文官不与政党共进退。
(2)构想:根据材料二中“国中之百官……皆人民之公仆”可知,官员是国民的公仆;根据“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可知,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官员;根据“不好的官吏,人民更要有权可以罢免”可知,对官员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
(3)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管理、官员素养、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近代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腐败,提升了文官素质和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健全了文官制度,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行等。
18.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2)获取情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如何看待: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解析:(1)依据材料一分析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特点,据“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可知有天朝上国心态,要求外国人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据“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可知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不同,英国人可能会逃离处罚,理由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在1843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获得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国的法律处理,而不是交给中国地方官按清朝法律处理。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分析琦善获得的情报,据“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可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据“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可知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据“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可知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第二问是注意辩证分析这份奏折,依据第一问可知。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是据“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可知他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19.答案:(1)鸦片战争前:政府控制关税;名义上税则公开实则不透明;关税征收缺乏法律严谨性;非正常关税比关税多。
鸦片战争后:关税自主权失去控制;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列强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控制中国关税主权。
(2)示例:
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中国同列强之间围绕海关及关税展开了博弈。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海关税则缺乏法制化和透明化。清政府借助自主关税的优势来限制西方来华贸易,并且从中获得额外的“官礼”。进口货物需缴纳的正税及各种陋规导致实际的税率较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外国商人无视中国海关主权,在进出口贸易中大量走私逃税,严重影响中国的海关收税。同时西方列强逐渐掌握了中国的海关控制权,利用该特权挟持清政府来服务于自身的对华侵略。
面对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一直努力夺回关税的自主权。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提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关税制度,才完全掌握关税自主权。海关及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只有国家真正的独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借助海关及关税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1)鸦片战争前:根据“自17世纪末年起,中国已经有了法定、公开的海关税则。”得出政府控制关税;根据“实际上,中国海关税收的情形不但离高尚道德甚远,且与法律绝不相符”得出名义上税则公开实则不透明,关税征收缺乏法律严谨性;根据“关税分两种:船钞与货税。”得出非正常关税比关税多。鸦片战争后:根据“赫德通过其直属上司总理衙门的王公大臣们操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把中国海关变成了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平衡各……”得出关税自主权失去控制;根据“从清末实施新政缩小海关权力设立税务处改变海关隶属关系开始,到北洋政府通过国际会议力争自主,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制订国定税则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关税的真正独立自主。”可得出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列强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控制中国关税主权。
(2)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中国同列强之间围绕海关及关税展开了博弈。综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可从鸦片战争前的关税情况,以及鸦片战争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材料“从清末实施新政缩小海关权力,设立税务处改变海关隶属关系开始到北洋政府通过国际会议力争自主,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制订国定税则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关税的真正独立自主。”得出最终结论。
20.答案:(1)特点:①尊老敬老的传统(历史悠久),养老院制度不断发展;②注意物质赡养与精神照顾相结合;③养老与孝顺结合起来;④注意正面引导与反面惩戒结合;⑤明清以来民间养老机构发展迅速。
(2)原因:①儒家伦理思想对世人影响较大;②统治阶级把孝道作为治国理念,用以更好地维护其统治;③小农经济下的农耕文明,重视家庭传统;④中国古代,老年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启示:①多元化配置养老主体;②进一步完善养老相关的法律制度;③最大限度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可知尊老敬老的传统(历史悠久),养老院制度不断发展;根据“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和“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以”可知注意物质赡养与精神照顾相结合;根据”,即视为不孝,甚至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可知养老与孝顺结合起来;根据“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受到惩戒”可知注意正面引导与反面惩戒结合;根据“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可知明清以来民间养老机构发展迅速。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儒家强调孝的思想,可知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的需要,把孝道作为治国理念,推动了古代养老制度的形成;小农经济之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种重视家庭的传统推动了古代养老制度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印刷术造纸术等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老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养老制度的形成。
启示:根据古代养老制度中政府和民间机构都有一定作用可知养老制度建设要多元化配置养老主体;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中在法律层面有相应的规定,在当今养老制度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养老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国古代老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养老制度的形成,在当今养老制度建设中也可最大限度发挥老年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