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盘庚迁殷后采取二元统治体制,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下面地图中属于内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尊崇儒术 D.张骞通西域
3.《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与此相关的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后周世宗改革 D.金世宗改革
4.史载:“帝以诸番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这一记载表明( )
A.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隋炀帝夸耀国家富强
C.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D.戏曲深受各酋长喜爱
5.下图所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种选官制度。该制度( )
A.促进了读书重学的风气 B.主要强调人的道德水平
C.以门第为主要选官标准 D.消融了社会阶级的差别
6.元朝王祯编撰《农书》,其在论述垦耕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日垦日耕,作事亦异。”《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各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该书( )
A.反映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表明南北农业水平相当
C.体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南北农业技术交流
7.朱棣与女真联姻,派人传檄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并在东北建立军事同盟,以包抄鞑靼各部。材料表明,明朝经略北部边疆的举措是( )
A.建立督抚直属中央 B.册封部落领袖管理
C.与当地人联姻结盟 D.招抚与打击相结合
8.明清之际,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和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但他们终究无法开辟出一条时代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程朱理学的束缚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新经济因素薄弱
9.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文天祥 D.郑成功
10.下图为中国近代史某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三节”标题应为( )
A.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爆发 B.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覆灭
C.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的建立 D.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11.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严格禁止义和团以任何方式南下,各国也承诺不在上海、不在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反映出( )
A.南北分裂趋势明显 B.东南各省联系密切
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 D.清朝统治根基动摇
12.陈独秀在1916年撰文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文中“专制政治之痛苦”来自(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13.下图中的内容应包括( )
A.打土豪、分田地 B.停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保护富农和中农的财产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5.下面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兵力对比表。据该表可知,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占据优势开始于( )
时间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1946年7月 127万人 430万人
1948年8月 280万人 365万人
1948年11月 300万人 290万人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16.下图为华东画报于1950年10月发表的《解放前后大不同》漫画。该漫画旨在( )
A.提醒民众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B.激发人们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
C.宣扬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累累 D.强调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发展
17.“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里的“喜事”标志着( )
A.“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B.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C.对外开放的格局完全形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迎来新的篇章
18.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较以往的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典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打击人工智能滥用、规范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护航社交媒体时代、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等。这突出体现了民法典( )
A.依法治国公平公正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强化政府服务意识 D.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1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举措( )
A.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B.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水平 D.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20.有学者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被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1.《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这一史料的价值在于( )
A.实证罗马帝国疆域辽阔 B.是验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C.佐证古代世界文明交流 D.说明当时金银是主要货币
22.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教会的精神控制 B.农奴制的日益盛行
C.庄园经济的繁盛 D.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这里的“远航”是指( )
A.早期殖民扩张 B.欧洲各国争夺海上霸权
C.新航路的开辟 D.开展“三角贸易”
24.西方某一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这一时期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5.下图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部分),据此推测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邦联制
C.责任内阁
D.三权分立
2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如下,其中符合史实且说法正确的项目数有( )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与使用开始的》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垄断时代的到来》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7.“它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证明了无产阶级是肩负着新社会历史使命的伟大阶级。”材料中“它”是指(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二月革命
C.“第一国际”的建立 D.巴黎公社
28.“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亚洲的觉醒”的事件是( )
A.伊朗立宪革命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D.尼加拉瓜桑迪诺的抗美斗争
29.“一、关于在刚果河流域及其河口和周围国家自由贸易的共同声明和若干与之有关的决议。二、关于买卖奴隶及为此买卖而从海上和陆地运送奴隶的活动的共同声明。六、对今后在非洲大陆沿岸地区占据的新领土在国际交往中规定统一规章的共同声明。”由此可见,柏林会议对非洲的影响是( )
A.承认了非洲各国的主权 B.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C.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进程 D.建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协商机制
30.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
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31.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为此,苏俄实行(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义务交售制
32.“这种集中化,实质是将国家的管控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只有服从指令才可以使生活得到保障。人们在政治上服从,则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回报。”文中“集中化”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殖产兴业”政策 D.苏联模式
33.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他是( )
A.甘地 B.桑地诺 C.纳赛尔 D.曼德拉
34.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35.下列民族独立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是( )
A.印尼反对荷兰的民族起义 B.埃及华夫脱运动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中国的抗日战争
36.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加强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增加了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家庭及社会的稳定。这表明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 )
A.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B.发展科学技术
C.建立“福利国家” D.平息社会运动
37.二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苏联认为“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这表明美苏双方( )
A.坚持军事对抗 B.维持同盟关系 C.维护德国统一 D.利益冲突严重
38.下图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情况。与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直接关联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9.某历史小组选取下表中的国际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由此判断,其研究课题可能是( )
1945年 联合国 1961年 不结盟运动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 2015年 新开发银行
A.经济全球化 B.和平与发展 C.文化多样性 D.多极化趋势
40.近期,美国要求某些企业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相关数据,并表示如企业不愿交出,则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它们分享信息。材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已完全融合 B.合作取代对抗
C.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D.经济霸权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某班学生以“辛亥记忆”为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十九日(10月10日)贞壮(人名)讯,知昨夜十时半汉口获革命党人二,因大索,续获宪兵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开杂货铺),晨六七时事讫,各城俱闭,十时方开。余即于是时过江至汉口必业里纸厂事务所,六时饮于海洞春。八时登舟,舟名“襄阳”。见武昌草湖门火作,盖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火光中时见三角白光,殆枪门火也,闻十八日夜搜得党籍后续获二十余人而未已,余竞不安,遂尔反侧欤。十时舟行,行二十里犹见火光。……二十一日……见鄂电,知武昌以十九日夜三时后失守,督避登“楚豫”兵轮。
——摘自《张謇日记》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1)根据史料的呈现形式,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价值。(4分)
(2)材料三是某同学给图一撰写的图片说明,根据此例为图二撰写一份图片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展望下一个辛亥年,请用最为贴切的一句话,憧憬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不同认识。(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为“创建一个新的世界”而提出的思想主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共同的思想价值。(2分)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B 【解析】商朝的内服属于王畿之内的统治区域,图中②符合题意,B项正确。
2.C 【解析】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项。
3.B 【解析】由题干中“魏主”、“拓跋氏”、“改姓元氏”等信息可知,此应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改汉姓”的举措,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4.B 【解析】题干中的“诸番酋长”并不一定隶属于隋朝,排除A项;题干中的信息“百戏……终月而罢,所费巨万”体现了隋炀帝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不同朝代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以及诸番酋长对待戏曲的态度,排除C、D两项。
5.A 【解析】由图片中“秀才”、“殿试”、“进士”等关键词可知,该制度应为开始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该制度以才能和学识作为选官标准,促进了读书重学的风气,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中“消融”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
6.D
7.D 【解析】明朝时期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灵活多变,材料中“联姻,派人传檄东北”“东北建立军事同盟”体现出明朝管理北部边疆招抚与打击相结合的策略,D项正确。
8.D
9.B 【解析】根据材料“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可得出,该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与禁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楹联歌颂的是林则徐,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军侵略,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10.C 【解析】由图片中“第二节”和“第四节”的内容可推知,“第三节”的内容应为洋务运动早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11.D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北方并未分裂,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东南各省之间关系的变化,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仍属于传统的武力侵华方式,排除C项;该时期,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安抚政策,并对外宣战,题干中信息“东南各省……与各国友好合作……严格禁止义和团……南下”体现了清政府对东南各省控制力的削弱,故D项正确。
12.B 【解析】1916年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项正确。
13.A 【解析】A项发生于1927—1937年土地革命期间,B、D两项均发生于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期间,C项发生于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故由图片中的时间“1931年”即可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1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项。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是在192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七七事变后,排除AD两项,C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15.C 【解析】表格显示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数量开始超越国民党军队,此时正值三大战役进行中,C项正确。
16.B 【解析】A项中“忧患意识”的表述与图片中“日用物品不可少”、“不愁无米无柴烧”等信息不符,排除;1950年的中国正值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该漫画有助于提振民众对新中国的信心,故B项正确;C项中“经济体制改革”、D项中“三大改造”均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期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50年”,排除。
17.B 【解析】由题干中“紫荆绽后白莲开”、“一国两制谱新篇”等信息可知,此应为1999年底,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澳门的主权。排除C、D两项;这表明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迈出新的一步,故B项正确;A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99年”,排除。
18.B
19.B 【解析】迄今,全方位外交布局尚未完全形成,排除A项;B项中“普遍认同”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题干中提及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排除C项;该举措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
20.C
21.C 【解析】根据“(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了罗马与安息、天竺的交往,佐证了古代世界文明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帝国疆域的情况,排除A项;《后汉书·西域传》是记载罗马与汉朝交往的情况,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当时金银是主要货币,排除D项。
22.D 【解析】材料体现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强调的是中世纪积极的一面,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促进社会的转型,属于积极的一面,D项正确。
23.C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远航”是指新航路的开辟。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项正确。
24.A 【解析】根据“西方某一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采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科学革命,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25.D 【解析】材料描述了美国联邦政府中不同机构的职能,行政、司法、立法分别属于不同机构,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D项正确;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掌握权力,排除A项;当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排除B项;美国并未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
26.B 【解析】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来判断,甲说法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在工业革命之前,乙说法错误;丙、丁二人说法符合史实,故选B项。
27.D 【解析】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进行武装起义,1871年3月28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符合材料中“证明了无产阶级是肩负着新社会历史使命的伟大阶级”“历史首创精神”的主旨,D项正确;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不是首创,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一国际”成立后,领导各国工人进行斗争,排除C项。
28.A 【解析】A项发生于1905—1911年的亚洲,符合题意;B项发生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亚洲,晚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初”,排除;C项发生于非洲、D项发生于拉丁美洲,均与题干中的信息“亚洲的觉醒”不符,排除。
28.A 【解析】A项发生于1905—1911年的亚洲,符合题意;B项发生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亚洲,晚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初”,排除;C项发生于非洲、D项发生于拉丁美洲,均与题干中的信息“亚洲的觉醒”不符,排除。
29.C 【解析】A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在非洲大陆沿岸地区占据……新领土”不符,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买卖奴隶”不符,排除;由此可知,该会议旨在协调列强在抢夺非洲殖民地过程中的矛盾,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故C项正确,D项错误。
30.B 【解析】题干中仅提及“罗素”个人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认识,排除A、C两项;由题干中的信息“‘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可知,罗素没有认识到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源,错误的认为民众的支持才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D项错误。
31.B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可知,此应为苏俄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A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D两项均为“苏联模式”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32.D 【解析】苏联模式时期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一盘棋,地方服从中央,D项正确。
33.A 【解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是甘地,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项正确。
34.A 【解析】根据时间信息并结合“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可得出,美国此时爆发了经济危机,大量人口失业,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制。
35.D 36.C
37.D 【解析】二战后美苏双方利益冲突,实行冷战。材料中“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体现出二者利益的冲突,D项正确。
38.B 【解析】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实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作为突破口,图中苏联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农业措施,B项正确。
39.B 【解析】图表中“联合国”、“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贸易组织”、“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40.D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资本在全世界的新一轮竞争,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材料中“美国要求某些企业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相关数据,并表示如企业不愿交出……”体现出经济霸权主义,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1)材料一为文献史料,日记一般为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二为图像史料,直观形象,真实记录历史细节,有效补充文献史料之不足。(4分)
(2)图片说明:时间:1971年,辛亥年。事件:重返联合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大会议)。意义: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4分)
(3)2031年,辛亥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分)
42.(1)天主教会:强调上帝造人说,人活在世上唯一目的就是赎罪。(1分)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主张追求现世幸福。(1分)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科技与知识的进步。(2分)
(3)洛克的社会革命论;伏尔泰提出自由与平等;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4分)
(4)冲击了封建神权;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任答2点即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