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第二次定时训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1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现存最为雄伟的胡夫金字塔,所使用的石材平均每块重 2.5
吨左右,原高约 146 米,巍然耸立,给人以坚不可摧、高不可攀的印象。据此能够获得的信
息是( )
A.古代埃及的土地肥沃 B.古代埃及受外族侵扰
C.古代埃及的历法先进 D.金字塔体现国王权力
2.《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
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以上内容说明该法典( )
A.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 B.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C.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贸往来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罗马从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形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面两则材料反
映了罗马帝国( )
*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方言,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而成为罗马帝国境内通行的语言。
*罗马法灵活地运用于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管理,适应了各民族的需要。
A.实行封君封臣制 B.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工商业日益衰落 D.存在着奴隶制危机
4. 雅典人把一些威胁到城邦利益想逐出城邦的人的名字刻写在陶片上,这在历史上称为
“陶片放逐法”。但据现代考古发现,陶片上的字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这一现
象反映出雅典的( )
A. 文化先进性 B. 民主广泛性 C. 民主局限性 D. 权力平衡性
5. 史学家梅林顿指出,城市虽然出现在封建社会内部,但最后却创造了一个与封建统治阶
级完全对立的市民阶级,城市也最终变成了向封建主义进行挑战的场所。据此可知( )
A. 城市力求摆脱教会控制 B. 城市经金钱赎买取得自治
C. 商业贸易推动城市发展 D. 城市孕育出新的政治力量
6. 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 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C. 森严的种姓制度不利于印度社会发展
D. 在古巴比伦,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7.某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式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帕特农神庙 万神庙穹顶 《掷铁饼者》 罗马大竞技场
A.希腊罗马文化 B.雅典民主政治 C.古代亚非文明 D.古代法律起源
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序号与国家或王朝对应正
确的是( )
{#{QQABLQgEoggoAAAAABhCUwFyCEAQkBEACIoOBBAAMAAAQBFABCA=}#}
A.①西罗马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B.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C.①西罗马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法兰西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波斯帝国
9.有人评价耶稣:“用一个人的生死,触动无数人的心灵,改变一个帝国的命运,同时还
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耶稣倡导( )
A.众生平等 B.忍受苦难 C.修身养性 D.人生轮回
10.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
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
( )
A.造成幕府掌握实权 B.代表日本奴隶主的利益
C.推动日本社会进步 D.推动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11.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 100 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
150 到 200 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人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
代印度的( )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12.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
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
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1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他把来
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是研究阿拉伯国家的珍贵资料。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4.“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
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
士丁尼法典》 ( )
A.还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B.承认奴隶制并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对古典文化和东西方文化传承 D.对“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3 分,第 17 题 16 分,第 18 题 6 分,
共 35 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
{#{QQABLQgEoggoAAAAABhCUwFyCEAQkBEACIoOBBAAMAAAQBFABCA=}#}
权人得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
者听便……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
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罗马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
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
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1)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
思,请在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3 分)
A.罗马私法不断发展,以个人权利为本,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
中。( )
B.拜占庭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C.罗马法指出契约的神圣性,在实际的操作中足以保证司法的公正。( )
材料二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
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并且规定“刑不上大夫”。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家族国家本
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法律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1
分)
材料三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
被罚款 6 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 6 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
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 20 先令。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
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
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
——摘自部编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世纪的庄园拥有的政治权利并归纳庄园法庭的作用。(3 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法制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精美的艺术】
注:图 1 犍陀罗佛像是指古印度犍陀罗地区出土的希腊化佛像,经中亚传入中国并东
渐朝鲜、日本,为远东佛教艺术提供了最初的佛像模型。
图 2云冈石窟第 9窟前有数根石雕仿罗马柱,窟内龛柱有古希腊式柱身,第 10 窟两个
大涡卷形装饰的爱奥尼克式柱头。但希腊爱奥尼克柱身多做上下贯通的一条条半圆形深沟
槽,而云冈石窟中国化的处理是柱身满雕连续相接的花纹。另外古希腊柱子为上下粗细匀
称的直柱,而云冈石窟柱子运到了汉族的“收分”技法,上细下粗。
{#{QQABLQgEoggoAAAAABhCUwFyCEAQkBEACIoOBBAAMAAAQBFABCA=}#}
(1)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括号内填“×”。(2 分)
A.古印度犍陀罗地区由于被雅典征服,佛教造像既有本国特色,又有外来希腊文化的影响。
( )
B.云冈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造型艺术的特点。
( )
(2)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2分)
材料二: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孝德天皇面临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政局混乱的局面……;6 世纪末 7 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
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侵入……。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3)据材料二和所学,分别指出日本和阿拉伯是如何解决其矛盾及由此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
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 300 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
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
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4)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对欧洲社会有哪些影响。(2分)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
中所起的作用。(2分)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则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
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 他们的职
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
明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一朱寰《世界中古史》
(5)材料四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4分)
18. (6 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化和而不同方为大道。我们要尊重
个文化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能多元发展。
古代历史与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起源、繁荣与衰落。
埃及的金字塔、古印度佛教、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古希腊 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和
帕特农神庙、罗马法、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长城、青铜器、医学等等。共同构成了世界璀
璨的文明,彰显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摘自《2019 年 5 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
根据上面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史实,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加
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QQABLQgEoggoAAAAABhCUwFyCEAQkBEACIoOBBAAMAAAQBFABC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重庆市忠县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定时训练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