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检测练习(答案)--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有史籍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下列与这一“医术”相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玛雅人会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B.东汉晚期中国有名医创制了麻醉药
C.波斯王宫中有掌握麻醉术的埃及医生 D.近代麻醉术成就由中国引到了西方
2.中医在中国流传千年,其中诞生出不少世人称赞的名医名著。下列人物和其成就对应无误的是( )
A.张仲景——《神农本草经》 B.贾思勰——《唐本草》
C.僧一行——《伤寒杂病论》 D.孙思邈——《千金方》
3.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4.“人类的历史,是和病毒抗争的历史”。古今中外,各个时期都有跟疾病抗争的人,小明同学整理了以下史料,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并首次记载了天花和治疗药方
②明朝中期吴有性提出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
③希腊化时代的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④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史料内容 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诏今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蓝、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魏周游)尤善医药……太宗尝苦风头眩,游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踢爵成德侯 《魏书·周海传》
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 《唐会要·医术》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 B.医学受到官方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 D.御医选拔方式多样
6.出土于四川绵阳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识了人体经络穴位的木质漆人(见如图)。该模型全体涂以黑漆,其上刻有供针灸用的红色经脉路径,与《黄帝内经》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该漆雕( )
A.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先世界的依据 B.价值应与医学文献相互印证
C.体现了漆器工艺者丰富的想象力 D.构造完整的还原了人体结构
7.1911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 )
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 B.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C.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 D.意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8.《素问·刺法论》中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材料意在强调疫病防治的重点是( )
A.尽可能采用防范于未然的方法对待疾病
B.要重视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C.疫病预防要顺其自然
D.及时使用药物控制疫病的恶化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教学步骤,便于记忆的“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等类似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 )
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B.培育公共卫生观念
C.保障儿童基本权益 D.提升公民科学水平
10.1930年10月,鄂像皖红军后方总医院编印了《卫生读本》,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31年7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提倡卫生运动”,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农村医疗短缺局面 B.配合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建立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 D.完善了边区社会保障制度
11.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B.未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C.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力有限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12.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当时陕甘宁边区( )
时间 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 《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 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 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完善 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3.1952年底,《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南京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人们把太平天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垃圾山清除了,把长达三十里的秦淮河也打捞干净,并且完成了换水工程”;“‘人人爱清洁,家家讲卫生已成为社会风气”。这说明当时新中国( )
A.重视利用社会动员能力 B.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14.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15.1971—1984年,我国先后对五大水系、177条河流、5个湖泊、6个海湾的水质进行系统调查,建立了全国饮用水资料数据库。到1986年,有4.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19亿人喝上了自来水。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注重( )
A.环境保护 B.农业生产 C.改善民生 D.福利事业
16.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患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促使早日康复。这表明( )
A.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B.中国逐渐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C.中国政府贯彻1949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
D.国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隔离病人的防疫措施。《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条文。两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出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重视城市卫生建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防疫。到了明代,种痘预防天花,已受到广泛的注意。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1769年,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免疫法。
——摘编自《中国疫病史鉴》等
材料二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措施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是近代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20岁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5岁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细菌本身的繁殖,而不会凭空产生。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牛奶变酸是那些太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导致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后来被称为酵母菌和乳酸菌。这些发现为法国酿酒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也被沿用至今。1882年,巴斯德转向研究狂犬病问题,几百次实验失败后,终于在1885年取得临床实验的成功。1889年,法国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并将研发成熟的狂犬疫苗投入使用。为纪念巴斯德对预防狂犬病所作的贡献,巴斯德逝世的日期——9月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摘编自马任义《是谁,发明了第一支狂犬疫苗?》
(1)根据材料,指出巴斯德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的时代背景。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齐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梁武帝“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唐前期有的佛寺设置了疠(麻风病)人坊,僧侣替病人“吮脓洗濯,无所不为”。武周末期,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政府遂于长安年间(701-704年)设置悲田使管理其事务。因病坊置于寺院,悲田使对病坊仅行监督之权。
——张志云《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
材料二:文艺复兴给医学带来了两个不朽的影响:人道主义和解剖学。“解剖学之父”安德鲁斯·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对盖伦主义造成巨大冲击。16 世纪至17 世纪,伽利略、笛卡尔等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哲学家纷纷加入到医学研究领域,医学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工业革命促进了听诊器、眼底镜、皮下注射的发明以及镇静安眠剂氯醛和麻醉剂氯仿等化学有机物合成,改善了手术条件,使用乙醚等麻醉术和消毒术逐渐流行起来,开始进入消毒与无菌时代,使得外科技术迅猛发展。
——李文辉等《西方医学简史回顾及其哲学思考》
材料三:美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国家,长期以来,多任美国总统试图引入全民医保制度,终因受到有关利益集团反对和自由主义观念禁锢而搁浅。于2014年1月1 日正式实施的“奥巴马医改法案”,最重要的内容是将3200万美国公民强制性纳入医保范围。但新法案的推进仍遇到医师协会、富人、律师及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等利益集团的较大阻力。目前,有17 个州选择退出医疗救助扩展计划,5个州保持观望态度。
——谭相东、张俊华《美国医疗卫生发展改革新趋势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悲田养病坊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体现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及中华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述推动近代西方医学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在控制疫病传播方面取得的两项重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缺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概述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 部署 法律 成就
血吸虫病 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 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 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B
7.A
8.B
9.B
10.B
11.D
12.B
13.A
14.A
15.C
16.D
17.(1)特点:通过立法防控;政府救治与民间防控结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探索免疫治疗方法。意义:有利于人民健康,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特点:瘟疫往往发展为跨国连洲的规模,瘟疫的防控成为世界性事务。原因:新航路开辟(或答“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跨地域人员流动性加强;城市化不断加深,人类居住密集;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卫生组织发展;国际卫生合作意识加强。
18.(1)贡献:奠定了近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研究并完善了狂犬病疫苗。
(2)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人才的涌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增强)。
19.(1)历史背景:前代救济机构设置的经验积累;佛寺僧侣积极从事慈善事业;疫病的传播;国家政府的督促与重视。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优抚弱势群体。
文化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2)因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科学革命的发展;科学家和学者在医学领域的努力研究;工业革命的促进。
重要成就: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3)缺陷:尚未普及全民医保。
成因:利益集团的反对;自由主义观念的影响;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的制约。
作用:①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②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③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④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⑤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任答2点)
20.论题:加强法治建设是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阐述: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善用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血吸虫病和地甲病,国家制定、颁布了《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等一系列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科学防治,基本控制了血吸虫病和地甲病。我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结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检测练习(答案)--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