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名校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②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③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A.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B.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 食物物种培植与交流 D. 先秦农业生产与水利
2. 春秋列国主要在国都设防,在边区要塞关隘设防的很少。战国时各国防御严密,城堡林立皆驻军设官镇守,并有亭障烽火等报警系统;各国甚至还在边境上修筑大规模、相互连接的防御工事,被称为长城。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兼并战争日趋激烈 B.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 周王室进一步衰微
3.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这( )
A. 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要求 B. 体现秦朝政务处理的程序化
C. 级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标志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4. 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5. 据学者研究,明代的里甲制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由田主一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对此合理的解读是,明代的里甲制( )
A. 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B. 受到了主流政治思潮的影响
C. 刺激了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D. 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多元特征
6. 晚清政府制定《奖励章程》奖励留学生,其中规定:凡从外国正式高等学堂以上学堂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参加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的给予进士出身,列人优等及中等的给予举人出身,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这一举措( )
A. 一定程度上顺应近代化要求 B. 反映了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C. 反映了国内新式教育的匮乏 D. 说明清政府放弃了思想控制
7. 1914年9月,北京政府出台的《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商会随即强调“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商会无一事不须禀承地方长官,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这体现出,当时( )
A. 民国政府阻碍工商业发展 B. 商会维护其独立性的抗争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 君主专制与民主意识冲突
8.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这些做法( )
A. 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决心坚定 B. 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
C. 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画中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赤脚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出现( )
A. 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 B. 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 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 D. 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1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讲,“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如果美国愿意签订一个和平条约,多长的时期都可以”。同时,他指出对美国“第一是坚决斗争”“第二是不要着急”,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 改善中美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C. 势力开创全方位的外交新布局 D. 武力回击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11. 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居民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五层)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尼禄发布政令,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据此推断该时期的罗马( )
A. 人口压力得到缓解 B. 城市建筑水平落后
C. 积极推动城市扩张 D. 注重城市规划管理
12. 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 B. 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制
C. 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 D. 移植法国的封臣制度
13. 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 )
A. 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 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C. 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 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1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 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 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 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15. 如图为1913—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统计。下列对解读正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B. 建立集体农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C. 市场机制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D. 工业化的实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6.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高学历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日益形成并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这反映出美国( )
A. 就业结构固化阶层流动困难 B. 教育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C.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D.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二、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南宋出现了“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的情况,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曲延儒士,浙行中国之风”,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 ——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整理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貌,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②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③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A.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B.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 食物物种的培植与交流 D. 先秦农业生产与水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农田灌溉系统”“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等可知,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水稻种植,夏商周时期农田灌溉系统有一定发展,秦汉时期农作物品种增多,这些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关,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食物采集,排除A项;材料还提到了农田灌溉系统,不仅仅是物种培植,排除C项;材料涉及秦汉时期作物种植,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列国主要在国都设防,在边区要塞关隘设防的很少。战国时各国防御严密,城堡林立皆驻军设官镇守,并有亭障烽火等报警系统;各国甚至还在边境上修筑大规模、相互连接的防御工事,被称为长城。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兼并战争日趋激烈 B.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 周王室进一步衰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列国主要在国都设防,在边区要塞关隘设防的很少。战国时各国防御严密,城堡林立皆驻军设官镇守,并有亭障烽火等报警系统;各国甚至还在边境上修筑大规模、相互连接的防御工事,被称为长城。”可知,军事防御中心由都城中心到国与国边界,反映了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A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B项;战国时期中央集权正在形成,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周王室,排除D项。故选A项。
3.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这( )
A. 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的要求 B. 体现秦朝政务处理的程序化
C. 级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标志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可知,秦汉时期注重文书的管理和官僚的培育,以便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A项正确;材料内容为秦汉时期注重文书的管理和官僚的培育,未体现政务处理的程序,排除B项;材料内容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并非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问题,排除C项;秦汉时期建立起官僚政治,但贵族政治仍然具有影响力,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少年行》,描写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当时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B项正确;秦朝当时并没有七言诗歌,排除A项;李白是唐朝人,不可能记录元朝和清朝的景象,排除C、D项。故选B项。
5. 据学者研究,明代的里甲制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由田主一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对此合理的解读是,明代的里甲制( )
A. 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B. 受到了主流政治思潮的影响
C. 刺激了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D. 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由田主一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的里甲制度类型不一样,典型的体现出基层管理的多元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里甲制度,不涉及主流政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没有涉及经济层面,无法体现出新型的生产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 晚清政府制定《奖励章程》奖励留学生,其中规定:凡从外国正式高等学堂以上学堂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参加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的给予进士出身,列人优等及中等的给予举人出身,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这一举措( )
A. 一定程度上顺应近代化要求 B. 反映了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C. 反映了国内新式教育的匮乏 D. 说明清政府放弃了思想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回国后参加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的给予进士出身,列人优等及中等的给予举人出身,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教育使留学生掌握了近代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而回国后参加政府的考试,可以加入清政府的官僚系统,他们加入官僚队伍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近代化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进步,一定程度上顺应近代化要求,A项正确;留学生回国参加的政府考试,不属于科举制的一部分,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留学,没有涉及国内教育发展状况,排除C项;“放弃了思想控制”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14年9月,北京政府出台的《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商会随即强调“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商会无一事不须禀承地方长官,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这体现出,当时( )
A. 民国政府阻碍工商业发展 B. 商会维护其独立性的抗争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 君主专制与民主意识冲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北京政府出台商会法要求商会呈禀,遭到商会反对,体现商会反对政府干涉,维护商会独立性的要求,B项正确。民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排除A项;清末新政奖励工商,重农抑商政策不复存在,排除C项;1914年君主专制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B项。
8.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这些做法( )
A. 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 B. 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
C. 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是廉政建设,“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B项正确;材料与表达抗战决心无关,排除A项;材料也不能体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属性,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画中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赤脚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出现( )
A. 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 B. 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 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 D. 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及所学知识可知,赤脚医生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为农村医疗卫生做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农村的赤脚医生,不能反映中国整体医疗水平,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脚医生的出现弥补了农村医疗的不足,但没有解决农村的医疗难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赤脚医生的作用,不能整体反映中国的医患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讲,“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如果美国愿意签订一个和平条约,多长的时期都可以”。同时,他指出对美国“第一是坚决斗争”“第二是不要着急”,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改善中美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C. 势力开创全方位的外交新布局 D. 武力回击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毛泽东从维护新中国的主权和发展利益出发,不惧怕美国敌视封锁中国,坚决与美国斗争,同时也希望与美国签署和平条约,因此毛泽东强调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建国初美国敌视封锁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时机不成熟,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新布局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毛泽东发展中美关系的思想中,既有“坚决斗争”,又寻求能“和平共处”,排除D项。故选A项。
11. 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居民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五层)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尼禄发布政令,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据此推断该时期的罗马( )
A. 人口压力得到缓解 B. 城市建筑水平落后
C. 积极推动城市扩张 D. 注重城市规划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时期。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罗马政府对居民住宅公寓的高度进行了限制。表明罗马注重城市规划管理,D项正确;材料提到罗马居民住房形势严峻,因此人口压力没有得到缓解,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罗马居民公寓高度,不能由此得出城市建筑水平,排除B项;材料提到罗马居民住房高度,而没有提到罗马政府推动城市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2. 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 B. 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制
C. 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 D. 移植法国封臣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6年的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较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国王是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封建土地持有者都是国王的封臣,根据材料“所有佃户……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可知,征服者威廉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C项正确;根据时间信息,此时的英国处在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诺曼征服前英国已开始了封建化过程,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封建化进程,排除A项;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王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排除B项;征服者威廉在英国树立强有力的王权,他不但要求直属的附庸宣誓效忠,而且也要求臣下的附庸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和法国流行的封臣只对直接封主效忠的制度迥然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 )
A 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 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C. 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 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将烟草的采购、运输等权力集中到专利者手中,实行专卖,其目的是将烟草种植与销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以达到重商富国争夺霸权,B项正确;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是将烟草种植与销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而非强化王权,也不是规范商业竞争秩序,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
1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 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 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 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据材料“纯粹的职业性”,“保持最高的效率”,“实际管理工作”中,可知文官制度突出事务处理和具体管理的特征,避免受到政党利益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体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西方文官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三权分立制衡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文官制度未体现权力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如图为1913—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统计。下列对解读正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B. 建立集体农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C. 市场机制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D. 工业化的实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1925年的俄国。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21年后粮食产量开始增加,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即固定粮食税取代了余粮征集制,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C项正确;1913—1921年,苏联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受世界大战的影响,排除A项: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 年,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实现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6.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日益形成并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这反映出美国( )
A. 就业结构固化阶层流动困难 B. 教育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C.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D.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产阶级构成日益多元化,反映出的本质是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的阶层的形成,而非阶层固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劳动者素质提高是因为教育的普及,排除B项;中产阶级成为主流阶层,贫富差距在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南宋出现了“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的情况,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曲延儒士,浙行中国之风”,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
【答案】(1)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2)改进之处: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任用女土司。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3)汉人外迁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内迁到北方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既保持自身传统,又吸收中原的文化和制度;两宋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经贸往来频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西南地区。由材料“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及所学可得出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由材料“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可得出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由材料“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可得出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西南地区。第一问改进之处,由材料“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可得出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由材料“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可得出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由材料“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可得出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由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可得出任用女土司。第二问历史意义,由材料“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及所学可得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材料“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可知汉人外迁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内迁到北方中原地区;根据材料“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可知少数民族政权既保持自身传统,又吸收中原的文化和制度;根据材料“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可知两宋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经贸往来频繁。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渊源》
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
【答案】(1)观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
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私有财产。(9分)
(2)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②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③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④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8分)
(3)对策:①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②变法图强;
③主动融人近代国际法体系;
④提高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发言权,将中国法律列入国际法之中。(8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一中“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并联系所学从资本主义市场扩大引起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战争带来危害,欧洲国家意识增强以及启蒙运动的发展等视角分析概括。第(3)问从材料三中“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等关键信息来概括郑观应的对策。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荷兰英国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洋务思想·郑观应国际法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 ——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影响。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工业利润的刺激;殖民扩张的影响;思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更新。(任答3点)
(2)影响: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法国社会等级秩序;加快了法国社会平民化趋势;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利于提升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任答4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可知,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可知奢侈品工业利润的刺激。根据材料一“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可知,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可知思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更新。
【小问2详解】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有,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可知冲击了法国社会等级秩序;加快了法国社会平民化趋势。根据材料二“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可知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可知利于提升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整理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貌,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1
认识:国家独立是中国现代交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论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没有独立。1881年,为解决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运输问题,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中国人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交通近代化,但是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独立自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综上,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使得中国现代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示例2
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显示中国力量正日益复兴。
论述: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儒家文化等通过繁荣的海陆交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到了近代,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力量黯淡无光,交通建设停滞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重回榜首,在经历多轮提速后,中国铁路迈入高铁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综上,交通发展是中国力量日益复兴的重要体现。
(其他认识:交通是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铁路建设迅速发展,民族独立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要求铁路先行;工业和科技是铁路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中国铁路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题只要能从材料中体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得出自己的认识,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可以得出认识:“国家独立是中国现代交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没有独立。1881年,为解决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运输问题,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中国人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交通近代化,但是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独立自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使得中国现代交通建设迅速发展。”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名校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