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2.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阻止了自然经济解体 B.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则少交地租。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D. 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剧变
4.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武昌起义 D. 新文化运动
6.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7. 如表是对近代某一时期英国《泰晤士报》新闻题口关键词的检索。据此可知,当时《泰晤士报》关注的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新闻报道篇数 149 31 11 22 25 25 14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护国战争
8.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
A. 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 B. 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C.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 D.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9. 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如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失败 变革
A 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洋务运动
B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百日堆新
C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义和团运动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 五四运动
A. A B. B C. C D. D
10. 认真阅读如表,从表中能解读信息是(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16年 53.8% 18.2% 19.1% 8.4%
民国17年 10.9% 76.6% 7.2% 5.3%
A. 中共中央工作重心转移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 北伐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D. 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11. 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 发动秋收起义 B. 进行城市斗争 C. 开展土地革命 D. 举行工人暴动
12. 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七会议 ②井冈山会师 ③三湾改编 ④秋收起义 ⑤南昌起义
A. ①②⑤③④ B. ⑤①④②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①④③②
13.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咽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历史事件是( )
A. 强渡乌江 B. 强渡大渡河 C. 渡过金沙江 D. 四渡赤水
15.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 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16.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共产党组织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几次会战(或战役)的大致地理位置如下,结合所学。( )
A. ①处会战(或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②处会战(或战役)取得了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利
C. ③处会战(或战役)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 ④处会战(或战役)中八路军115师取得正面作战最大胜利
17.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 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微乎其微 B. 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唯一原因
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18. 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假和平,真内战
19.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
A. 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20.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孙中山定都南京
④南京解放 ⑤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④
21.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19世纪60—70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一战”期间 D. 国民党统治后期
22.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23.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 五四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二、非选择题
24.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只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角度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术,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1)中国民产党自从诞生开始,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请问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军队改造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是通过什么会议采取什么原则实现的?
(3)确立党的核心和统一党的思想,对党的发展至关电费,请分别写出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地位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宽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名称.
(4)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电心转移,如何理解“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材料二
角度二 ;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对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无主义革命的针利。
——摘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5)中国共产党从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两次主动与国民党合作,请问两次分作的标志分别足什么?
(6)日本帝国主义分别于1931年和1937年制造了什么事变,引起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成,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启示?
25.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都失败了。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年殖民地平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断向西方学习,却都先后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新的斗争,完成了民族独主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图三再到图四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磷,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把这场战争限定为仅仅是围绕商业贸易而发动的战争,掩盖其走私鸦片和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的企图,是为了粉饰侵略战争性质;张馨保则将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失败,归结为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其观点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据此可知,二者观点都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排除B项;张馨保力图揭示的不仅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还有中国战败的原因,排除C项;表明中国战败的必然性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其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2.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则少交地租。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D. 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剧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则少交地租。”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进行反对地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这些斗争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A项正确;材料中农民的行为不利于租佃关系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涉及平均分配土地问题,排除C项;题干中的斗争使得阶级关系有所调整,但不是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口号,“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破产。C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5. “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武昌起义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一系列的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其实并没有真正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触动中国士大夫,甲午战争,我们是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马关条约》给士大夫所带来的震动,在几年内逐渐演化成实际而有效的行动,康有为连续八次上书光绪皇帝,恳求朝廷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制度性变革,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这便是维新变法的开始,B项正确;洋务运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20世纪,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可知,题干表述的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有联系的历史事件则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 如表是对近代某一时期英国《泰晤士报》新闻题口关键词的检索。据此可知,当时《泰晤士报》关注的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新闻报道篇数 149 31 11 22 25 25 14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护国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由孙中山、袁世凯、武汉三镇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变革运动,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C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哀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8.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
A. 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 B. 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C.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 D.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白话通神”、“古文讨厌”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对文言文的憎恨,对白话文的提倡,这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征。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因此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不存在憎恨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情况,排除ABD项。故选C项。
9. 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如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失败 变革
A 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洋务运动
B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百日堆新
C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义和团运动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 五四运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也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于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因果关系对应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 认真阅读如表,从表中能解读的信息是(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16年 53.8% 18.2% 19.1% 8.4%
民国17年 10.9% 76.6% 7.2% 5.3%
A. 中共中央工作重心转移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 北伐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D. 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知,1928年(民国17年)与1927年(民国16年)相比,农民占中共党员的比例迅速增加,结合所学,1927年10月随着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毛泽东率部队达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运动深入农村地区,说明农民占中共党员比例增加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相关,B项正确;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肯定了红军和根据地,但并没有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依然还是以城市为中心,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民国17年”不符,排除C项;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是抗日战争期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 发动秋收起义 B. 进行城市斗争 C. 开展土地革命 D. 举行工人暴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知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士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改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才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秋收起义促进了向农村转移,但不是重要条件,排除A项;进行城市斗争、举行工人暴动都不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排除BD项。故选C项。
12. 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七会议 ②井冈山会师 ③三湾改编 ④秋收起义 ⑤南昌起义
A. ①②⑤③④ B. ⑤①④②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八七会议在1927年8月7日;②井冈山会师在1928年4月;③三湾改编在1927年9月底; ④秋收起义在1927年9月初; ⑤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1日。因此,先后顺序为:⑤①④③②,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咽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的史实,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未组建自己的军队,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是在1937年一1945年期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在1946年一1949年期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历史事件是( )
A. 强渡乌江 B. 强渡大渡河 C. 渡过金沙江 D. 四渡赤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D项正确;强渡乌江,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除A项;强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一次战斗,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 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在强调“长沙大捷”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所以本题的材料是意在突出“长沙大捷”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正确;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B项;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16.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共产党组织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几次会战(或战役)的大致地理位置如下,结合所学。( )
A. ①处会战(或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②处会战(或战役)取得了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利
C. ③处会战(或战役)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 ④处会战(或战役)中八路军115师取得正面作战最大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③是湖北地区,在此处发生的著名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项正确;①是华北地区,在此处发生的著名战役是太原会战。而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②是江苏地区,在此处发生的著名战役是徐州会战;而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胜利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④是上海地区,在此处发生的著名战役是淞沪会战。而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的是太原会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7.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 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微乎其微 B. 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唯一原因
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排除A项;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力量超过了共产党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8. 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假和平,真内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国民党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赢得政治主动,进行重庆谈判。D选项符合题意;“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A选项不符合题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说法与题意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说法与题意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
A. 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到1948年底,解放区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主要得益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正确;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进攻的开始,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孙中山定都南京
④南京解放 ⑤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结束。所以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孙中山定都南京、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无关,①③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19世纪60—70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一战”期间 D. 国民党统治后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此,“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繁荣时期,与“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比喻最为恰当,C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相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小荷才露尖尖角”相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可得出近代社会生活中有旧有新,体现出新旧并行,土洋并存、多元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顽固保守抗拒潮流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国人崇洋媚外,排除C项。故选D项。
23.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 五四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年﹣1927年;国共十年内战指的是1927年﹣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1945年;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年﹣1949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24.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只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角度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术,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1)中国民产党自从诞生开始,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请问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是通过什么会议采取什么原则实现的?
(3)确立党的核心和统一党的思想,对党的发展至关电费,请分别写出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地位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宽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名称.
(4)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电心转移,如何理解“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材料二
角度二 ;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对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无主义革命的针利。
——摘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5)中国共产党从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两次主动与国民党合作,请问两次分作的标志分别足什么?
(6)日本帝国主义分别于1931年和1937年制造了什么事变,引起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成,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启示?
【答案】(1)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3)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4)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5)国民大一大;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6)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7)五四运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
(3)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4)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5)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6)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7)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25.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都失败了。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年殖民地平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断向西方学习,却都先后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新的斗争,完成了民族独主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图三再到图四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磷,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或中国共产党诞生。
(2)观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论述为: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等,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独立、民主、富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并结合所学可知,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因此图一反映是洋务运动;根据图二“《时务报》”并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因此图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根据图三“《民报》”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图三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根据图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位代表,代表全国 50 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因此图四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或中国共产党诞生。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年殖民地平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断向西方学习,却都先后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新的斗争,完成了民族独主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得出观点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论述为: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等,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独立、民主、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