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13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初年,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由之前中朝尚书与外朝三公九卿一起形成的双轨行政管理演变为“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A.皇权实现了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中朝已成为国家政务中枢
C.中朝构成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D.外朝在形式上隶属于中朝
2.下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由此可知,在这一历史演变中( )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初期 唐宋 元朝 明清
层级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州、县二级制 道(路)、州、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县多级制 省、府、县三级制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B.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C.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美国总统弹劾案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4款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凡受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轻罪的弹劾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如果有足够多的议员投票认同总统犯有“叛国、受贿或其他重罪与轻罪”,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这一规定说明弹劾案( )
A.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B.彰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C.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D.遵循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4.1928年2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教育部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党义”教材专由中央党部、训练部编订。这些规定( )
A.实现了国人思想上的统一 B.意在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
C.提升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D.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5.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 )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 B.农耕技术取得突破
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6.科举制是继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取士选官制度,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D.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7.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一,到明清行使监察权的机构变为科道。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集权的加强 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 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8.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功”的重要表现是( )
A.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B.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
C.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 D.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
C.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考核法制化
10.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 )
A.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 B.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
C.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D.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
11.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普通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D.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12.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过的宪法都包括序言和四章。1954年宪法的目录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宪法结构顺序的这一变动( )
A.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B.昭示着人民当家作主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完善了国家民主法治
13.西汉初年,汉、匈之间互市通关频繁,交换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销铁器、铜器、马具、服饰、丝织品等各种物品,甚至还出现了“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的盛况。这反映了( )
A.汉朝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朝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C.汉匈间的和平促进边境贸易 D.汉朝边患得到了有效解决
14.乾隆年间,清朝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理藩院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已经由北方蒙古地区扩展到其他边疆地区,涉及到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理藩院管理范围和职能的完善,反映了清朝( )
A.民族政策开明包容 B.境内各族已全面封建化
C.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D.边疆管理承续前朝经验
15.长久以来,拉丁文作为欧洲共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18世纪,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具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如俄国出版的《俄语诗简明新作法》等,颇受时人欢迎。这体现出当时( )
A.拉丁文化影响力下降 B.近代民族意识的兴起勃发
C.俄罗斯文化受到推崇 D.印刷术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16.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镇压了谢斯起义后,根据安纳波利斯会议的报告,1787年2月邦联国会决议,召开修宪会议以“建立一坚强之全国政府”。5月14日,会议在费城召开。正式代表应为74名,实到代表55名,他们从事土地投机、高利贷活动、制造商业和造船业,或者为债券持有者,或者为奴隶主。经过激烈的争辩,9月17日通过了被称为联邦宪法的《合众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宪法赋予了总统以很大的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将立法、征税、军事等权收归联邦政府;规定了实行行政、司法与立法互相分立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解决“面临的紧迫问题”,《合众国宪法》做出的规定及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 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 没有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政治中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 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 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 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为一体”,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法”,就是情理法。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濡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义”等来评判一个人言行非法与否、罪恶轻重。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俞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民法典的起草进程。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维护和平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大国一致原则一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人们开始怀疑联合国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法国、俄罗斯与美英在对伊动武上分歧深刻,安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摘编自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
(1)根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法原则的显著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在制约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所面临的挑战。(8分)
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根据材料“由之前中朝尚书与外朝三公九卿一起形成的双轨行政管理演变为‘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可知,东汉初年,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由双轨行政管理演变为众多政务由中朝掌管,表明中朝地位超过了外朝,已成为国家政务中枢,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皇权实现了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中朝构成了三省六部制的维形,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中朝与外朝之间具有隶属关系,排除D项。
2.B 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主要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演变过程体现了后世对前朝的沿袭和变革,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不是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排除A项;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总的来说并没有实现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排除C项;秦之后都是官僚政治,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弹劾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可知,在美国总统可以因弹劾而被国会罢免,反映了国会对总统的牵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项正确;材料反应的是行政和立法权之间的制衡,与党派斗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天赋人权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问题,排除C项。
4.B 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B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是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不可能实现国人思想上的统一,排除A项;这些规定没有体现反侵略维护民族利益,也没有体现政治的民主化,不能提升国人民主意识,排除C项;“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来维护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三民主义思想,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早期墓葬壁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后期墓葬壁画则更多描绘汉族生活场景,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学习汉族制度文化,大力推动民族交融,鲜卑民族越来越多地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因此壁画内容也越来越多地描绘汉族生活场景,D项正确;材料所述不是同一时期壁画内容的多样,而是前后两个时期壁画内容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具体说明壁画中描绘哪些农业生产器具,不能断定农耕技术取得进步,排除B项;“完全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6.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且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这种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A项正确;“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平民政治”无关,排除B项;“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权力,排除D项。
7.A 根据“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可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强化了纠弹职能,弱化了谏诤职能,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这主要是君主集权加强的结果,故A正确;御史台管监察,谏官负责谏诤,职能不同,不能体现机构重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变化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并非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排除D。
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实行文官常任的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体制的稳定,故选A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建立的,排除B项;我国古代科举制已经实行了择优录取的原则,排除C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原则,不参与党派政治活动,排除D项。
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C项正确;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干部管理民主化及干部考核法制化均不属于确保“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排除A、B、D三项。
10.C “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的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民本精神,并且封建社会的法律服务于君权,故B项错误。题干“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反映了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可以减少冤案的发生,故C项正确。“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1.D 根据材料“普通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存在着两大法律体系,其中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英美法系并非源于罗马法,所以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D项正确;在近代欧洲两大法律体系中,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英美法系并非源于罗马法,因此“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特点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而且“决定了”的说法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排除C项。
12.A 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改变了1954年宪法“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顺序,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故选A;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已经实现当家作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排除C;材料意在说明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C 据材料“汉、匈之间互市通关频繁”“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基本实现了汉、匈间一段时间内的和平,故汉、匈之间互市通关频繁,C项正确;汉朝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初匈奴不归汉朝管理,边患也没得到有效解决,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4.C 根据材料“理藩院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已经由北方蒙古地区扩展到其他边疆地区,涉及到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了理藩院对这些地区进行管理,管理范围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全面封建化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前朝的边疆管理经验,排除D项。
15.B 材料中“长久以来,拉丁文作为欧洲共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18世纪,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具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根据材料前后的对比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用民族文字来印刷书籍可以体现出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兴起勃发,B项正确;拉丁文和拉丁文化不是一个概念,A项混淆概念,排除;材料只是把俄国作为使用本国语言的示例,并不能说明俄罗斯文化受到推崇,排除C项;印刷术革新确实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印刷术是否有所革新,排除D项。
16.A 根据“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可知,这是外国读者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出。
17.(1)规定:实行联邦制;将立法、征税等权力收归中央;实行三权分立制度。(2分,任答2点)目的:建立中央政府,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4分)
(2)主要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党内民主。(2分,任答2点)现实意义:保障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稳步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丰富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4分,任答2点)
18.示例
看法: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影响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分)
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官(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差异甚大的文官(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方式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形成了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往往伴随着执政党的更换,大批政府官员也随之更换,政党分肥不仅容易造成腐败,还影响了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国家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通过文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西方国家要求文官要保持政治的中立,并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选用原则。同时形成了西方文官注重公平正义、维护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公务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管干部。我国的公务员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公务员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影响了当代公务员的用人标准,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总之,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文化传统、时代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充分考虑本国传统和时代需要,合理借鉴他国可取之处。(10分)
19.(1)特点:情理法融为一体;法律缺乏独立性,是政治的附庸。(2分)
成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影响。(4分)
(2)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任答2点,2分)
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国际接轨,扩大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任答3点,6分)
20.(1)不同:17~18世纪:国际法强调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19世纪末20世纪初:忽视弱国主权,划分势力范围,干涉他国内政,国际法走向倒退。(6分)
(2)成果:颁布《联合国宪章》并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法领域不断扩展,颁布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立国际法院等。(4分)挑战:部分大国实行单边主义,为了一己私利退出国际条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者发动战争。(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