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11月)历史试题(含解析)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
A.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 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3.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 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4.(2019·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8)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  )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提尼说:“现在的演说者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公民普遍能言善辩 B.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C.公民权利得到维护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6.约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 B.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
C.罗马经历了从帝国到共和国的演变 D.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7.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创办了《苏格兰人》报。该报曾刊出一篇文章,强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他授意政府将威尔克斯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B.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8.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
A.防止袁世凯的复辟 B.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尝试建立政党政治 D.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9.1941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抗日民主政权所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据此可知“三三制”原则(  )
A.推动了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 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有益探索 D.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10.下图是杨之光在 1954 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  )
A.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 B.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
C.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
1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上述变法措施(  )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 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
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13.“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14.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下图所示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是(  )
A.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D.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15.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
A.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B.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C.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D.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16.《隋书》中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寮,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表明(  )
A.隋唐之后,郡太守自己选用属吏
B.隋唐时期,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统治基础
D.隋唐以来,对地方官员任用的变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7.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18.科举制从隋朝创立,直至1905年废除,这期间统治者都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这反映(  )
A.学优则仕的儒家文化利于巩固统治 B.儒学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C.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助推社会公平化 D.科举制的推行使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19.1855年,英国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举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内阁地位的变化
C.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0.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  )
A.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 B.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D.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
21.1897年,严修担任贵州学政,在乡试策论中提问“历代舟师之制”“自唐到明兵制得失”,还让考生以“论泰西各国强弱”“论洋务”“论化学之用”为题进行思考并作答。严修的做法(  )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旨在动员民众参与变法
C.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D.彰显了救亡图存的精神
2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  )
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
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 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23.“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这一时期”是(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2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
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
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25.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 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元 中书省 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 设内阁 八股取士
清 南书房 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D D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D D A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D B
1.【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指的是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时期的天子和诸侯继承上,较为严格的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为太子,所以太子一词“文献中绝少见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增加,天子、诸侯的继承人出现变化频繁的情况,使得太子一词“频繁出现”,故选D项;太子一词在文献中由“绝少见到”到“频繁出现”,体现的是天子、诸侯继承上,宗法制遭到破坏,出现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冲击了分封宗法制度下的尊卑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并未“逐渐瓦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增加,体现出权力过渡并不平稳,排除C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唐太宗时期……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可知此时谏官的作用较大,可以对皇帝和宰相提出意见,然而到了武则天时期出现了“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情况,补阙的人多到用车来装载,官至拾遗的像斗里的米一样多,谏官多的无法计量,这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为了栽培势力,用大量官职俘获人心,同时武则天还将谏官改为中书、门下两省分立,这使谏官之间相互牵制,降低了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故选D项;唐朝谏官的监察权包括言事谏诤权、封驳权、笔谏权等权力,材料中主要反映了从唐太宗时期到武则天时期谏官数量激增,权力制衡,地位下降,排除A项;三省制主要涉及中书、门下、尚书省之间的分权制衡,材料主要体现了从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谏官制度的发展,排除B项;提高行政效率是指中枢作出决策费力少,速度快且效果好,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时期到武则天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变化,排除C项。
3.【答案】D【解析】据材料“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可知二府三司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约束力,故选D项;二府三司是中枢机构,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二府三司注重臣子们的分权制衡,维护的是封建专制,排除B项;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与材料“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题意不符,排除C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和“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可知不是政务的执行,排除A项;材料“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说明军机处仍旧是一个內侍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职能可知军机处不能决策,排除C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现在的演说者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可知在直接民主的前提下,公民集体的意志很容易被少数人所误导和操控,导致城邦管理陷入混乱,故选D项;能言善辩只是少数演说家最擅长的能力,排除A项;演说家通过蛊惑性的演说误导民众,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说明演说家误导民众全然不顾城邦的集体利益,容易导致公民的个人权利同时被破坏,排除C项。
6.【答案】D【解析】由“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等信息可得,罗马共和国具有贵族寡头制的特征,故选D项;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而不是元老院,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掌握在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手中,但其权力结构并不是三权分立,因为彼此之间并不互相制衡,排除B项;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而不是由帝国到共和国的演变,排除C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762年,英国国王仍然可以授意政府逮捕议会议员,说明国王权力较大,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故选B项;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排除A项;《权利法案》本身规定英国国王拥有行政权,因此国王做法并没有违背《权利法案》,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可知,宋教仁主张内阁制,希望用内阁制制约袁世凯,维护共和制的稳定,故选B项;此项是表象,而非实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宋教仁强调建立内阁,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即组阁是维护共和制的手段,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据材料“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可知,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等各种力量,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这是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府的尝试,边区政府是民国地方政府,当时的国家治理是国民党的治国理政,所以推动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不对,排除A项;1941年处于抗战时期,而土地革命时期的时间是1927—1937年,排除C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证。所以拿到选民证表现了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的内容,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幅画表现的是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而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是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幅画表现的是民主政治内容,1954年一届人大首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颁布涉及的是法律内容,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时空观念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为田开阡陌封疆”是从法律上明确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而非“井田制开始瓦解”,故①错误;“平斗桶权衡丈尺”指统一度量衡,而非统一货币,故②错误;“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说明实行县制,主要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③正确;“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明确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属违法行为,要被处以重刑,即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2.【答案】C【解析】“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说明有支持则成功,无支持则失败,故选C项;“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说明失败是缺乏的是统治者的支持,排除A项;“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说明其变法的范围很广,经济只是其核心,还涉及到其它方面,排除B项;“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这时强调失败的原因是缺乏政治上的支持,即统治者的支持,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由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可知梁启超在宣传西方民权学说的同时,还印刷黄宗羲等早期启蒙家的著作进行宣传,说明维新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故选B项;“百日维新前”维新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2014年12月创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指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之前,故选A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之后,排除B项;材料是农村的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与农村改革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在职官员担任中正官评定官员,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这就将选官权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即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排除A项;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而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
16.【答案】D【解析】据题干内容中“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可知地方大小官员都由中央任命,这就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D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隋唐之前,郡太守自己选用属吏,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但是并没有述及吏部的考核标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17.【答案】A【解析】据材料“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结合所学可知,谏官主要负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御史主要监察百官,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和监察制度的加强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但不能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据所学,单一的监察制度体系,并不能保障监察机构的高效运作,排除C项;据所学,古代监察制度是为了对官员进行监督,会激化官员内部矛盾,排除D项。
1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和伦理观念等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且其强调学而优则仕,有助于士人进入国家系统为国服务,从而巩固封建统治,故选A项;汉朝时儒学开始成为古代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科举制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但这不是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学为主的原因,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使统治基础不断扩大,但与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于政府来说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去管理,因此需要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去选拔专业的文官去处理国家事务,故选D项;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虽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但是与本题选取专业文官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包括政务官和事务官,可以保证政府的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因此内阁地位的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与选拔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
20.【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可知,由于制度的弊端,无法形成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不能更高效地防疫,故选C项;美国的政治制度在经历了美国内战、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后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政党分肥制是指政党分赃制,是执政党官员将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给予自己帮助的本党党员或者个人亲信的一种任用制度,与材料中的追责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可知,西方存在对政府官员的问责机制,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严修乡试策论考查的内容既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得失,又涉及世界各国力量对比、洋务和自然科学,考查考生对国际形势、自然科学技术的掌握,彰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选D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材料反映策论考试内容,与动员民众参与变法无关,排除B项;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22.【答案】C【解析】据材料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文官法的颁布是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与复辟帝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规定了政务官、事务官的职责,不涉及官员等级秩序,排除B项;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无法推动政党政治发展,排除D项。
23.【答案】C【解析】据材料“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使文官制度法律化”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文官制度法律化,故选C项;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A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排除D项。
24.【答案】D【解析】据材料“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可知,国家颁布专门的公务员法,对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即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故选D项;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排除A项;“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而不是事业编制,排除C项。
25.【答案】B【解析】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
(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1)第一小问西周时期的都城特点,根据材料一“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由材料一“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从材料一“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依据材料一“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第二小问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由材料二“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可知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从材料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历史条件,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思考,据材料二“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结合所学古希腊环海、多岛、多山的地理环境可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由材料二“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结合所学雅典工商业经济发达可知发达的贸易;从材料二“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得出独立自治的传统。
(3)影响,据材料一“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可知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由材料一“‘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结合所学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可知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材料一“‘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以周朝为模范且成为传统中国主流思想得出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说明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7.【答案】
(1)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6分)
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6分)
(2)依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
特点: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3分)
(3)不同: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8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可以得出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根据材料一“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可以得出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根据材料一“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可以得出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一“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可以得出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根据材料一“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可以得出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
(2)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二“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总统对国会的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第二小问特点,三权分立的特点是行政(总统)、立法(国会)和司法(最高法院)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
(3)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可以从实质和根本目的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一“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可以得出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根据材料二“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可以得出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目的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28.【答案】
示例:
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力“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吸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内容重点阐述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11月)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