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汕头市四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 历史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臣’的身份本是商王或贵族身边的仆役”“商王使用自己的仆役参与国事工作”可知,在早期政治活动中,家事与国家重大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反映出早期国家政治家国一体的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神权,故A项排除;内外朝制度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B项排除;材料涉及的家臣,与商王或贵族并不存在血缘关系,宗法色彩不明显,故D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可知,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说明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隋唐和明清时期也出现过,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秦汉帝国的结构是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和长期试错而来的,而非具有特殊原因,故B项排除;“得到了历史认同”的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材料“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往来居住、种类极多”体现了唐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港口城市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文化交流的信息,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描述了港口城市的繁荣,并未涉及开放的对外政策对移民增加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广州成为第一大港,故D项排除。
4.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收拾天下遗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强调加强对经济的集中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旨不是反思藩镇割据,故A项排除;宋代实行的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1736—1756年中国出口的货物总值中,茶叶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说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市场其竞争力较强,故选D项;材料仅只提及出口贸易情况,无法推知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排除A项;根据出口的数值,无法判定种茶技术得到了提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供关于进口的数据,无法判定是否为贸易顺差,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旧城”“河流”“铁道线”“电车道”可知,天津市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变迁而进行的,故A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城市化进一步发展,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7.答案:A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非封建统治,故C项排除;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故D项排除。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美国对华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调停失败源于美国过度自信和自大,马歇尔狂妄地认为挟美国二战胜利者的威望,只要他亲自出马开导中国领袖们如何和平共处,国共双方就必定会茅塞顿开,按美国要求达成协议,故选B项;材料只是客观分析马歇尔调停为什么失败,没有表现“反对”“赞赏”“揭露”等情感因素,故排除A.C.D三项。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可知《共同纲领》规定新生政权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并镇压一切反动势力,具有革命和专政的色彩,故选A项;《共同纲领》没有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而是在第一章“总纲”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B项;1949年9月《共同纲领》确立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才决定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排除C项;《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可知该邮票发行于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一代弘扬五四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故选A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无法推知走向世界,排除C项;材料强调纪念五四运动,而非纪念红军长征,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明多元性的体现,而不同文明也存在共性,这是文明统一性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文明间存在差异与共性,与区域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同源”一词有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影响,没涉及地中海南北两岸文化差异,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家在中世纪地方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方面负责安排庄园里的生产经营活动,处理与庄园外部的经济往来关系;另一方面负责会计组织,考核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并对库存财物进行管理”,表明中世纪西欧地方经济秩序有所规范,故答案为D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排除A项;庄园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庄园主与农奴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禁止英属圭亚那栽培除以营利为目的的甘蔗以外的任何作物”“在北美殖民地,这种限制并不严苛”可知,英国在英属圭亚那推行的是单一产品制,而在北美殖民地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并没有推行该制度,这造成了二者在独立后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拉美国家经济上依附宗主国,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独立发展,故选C项;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进而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尖锐,其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排除A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排除B项;地理环境是影响殖民政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棉织工厂......没有通风设备......恶浊气味”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环境非常恶劣,这是资产阶级无限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的体现,说明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故选B项;据材料“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可知,反映的是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资本家开始大量的工厂,排除A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棉纺织业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工业部门,排除C项;据材料“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恶浊气味”可知,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据材料“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及“如果任其发展,‘共和制度可能被摧毁’”可知,废奴主义者将革命时期的平等原则及共和制度和奴隶制联系起来,说明他们向从国家的政治理念中寻求力量以废除奴隶制,故选B项;据材料“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可知,废奴主义者是在为黑奴争取平等自由等政治权利,以维护共和制度,而不是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排除A项;据材料“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及“共和制度可能被摧毁”可知,废奴主义者用权利平等为武器,以维护共和制度为目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他们受到宗教思想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黑奴制度在南北战争后黑奴获得解放,才有重大突破,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1952年由于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苏联政府才意识到这也是与美国冷战的重要领域,所以开始改变对奥运会不热衷的态度,大力支持申办奥运会的工作,由此高度重视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这种变化说明美苏冷战已经波及到了体育领域,故选A项;题干强调苏联对奥运会这种竞技体育的态度转变是出于冷战的需要,而不是得益于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奥运会本身并未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苏联对奥运会态度的转变才是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和平演变”是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和平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使之向西方国家靠拢,向资本主义演变,并未针对苏联,排除D项。
17.答案
(1)原因:汉代的统一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汉武帝出击匈奴,打通了西域 通道;积极对外的开放政策;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手工业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史料价值: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和贸易史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拉伯地区的造船工艺、航海技术提供了典型标本;为研究唐代我国南北方磁窑生产情况提供了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况。(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史料类型:古代中国历史文献、扬州的地方志、外国档案文献、相关笔记等(每点1分,任答2点,共2分)
18.答案
(1)差异:教育发展背景不同,英国受传统约束明显,普鲁士则发展于民族危机之时;政府作用差距大,英国政府持保守退让态度,普鲁士政府则推动教育改革,积极干预;教育体系发展程度差距明显,英国缺乏正规学校教育体系,普鲁士则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主体内容不同,英国忽视学校教育,而普鲁士重视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同,英国教育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普鲁士的教育成果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强国。(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2)影响:英国人民难以接受良好教育,社会阶层相对固化,加剧了阶级矛盾;难以形成知识效益,制约经济发展,成为19世纪后期英国落后于他国的重要原因。(4分)
普鲁士教育体系齐全,教育发达,成为学术科技中心;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需求,推动德国19世纪后期工业发展;普鲁士迅速发展,推动德国实现统一。(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19.答案
(1)特点: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捐赠的方式;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药房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医疗服务对象较为广泛。(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为苏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调动了苏区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3)相似之处:都有捐助者参与;都关注弱势群体;服务范围都较为广泛;都对民生产生重要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答案
示例
职业大学·现代化(1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四个现代化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但高等教育水平仍旧较落后,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这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之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开展,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满足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初期,职业大学的特点是市属、走读、不包分配、自费同等待遇。“市属”有利于面向各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开设专业,使现代化与当地实际结合;“走读、自费”等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大学住房紧张等问题,节省教有经费;“不包分配”有利于激活就业机制,从而让更多学生走进社会,依据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参与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同等待遇”起到了鼓励青年学子报考的作用,“市属、走读、不包分配、自费、同等待遇”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尽可能培养符合各地实际需要的现代技术人才。(9分)
总之,20世纪80年代初,职业大学的创办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化建设。(2分)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 历史 试题
佛山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
汕头市金山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次考试采用特殊编排考号,请考生正确填涂。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48分)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时,“臣”的身份本是商王或贵族身边的仆役。在甲骨卜辞中,常见某“小臣”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或对平民进行管理的例子,这类卜辞显示了商王使用自己的仆役参与国事工作。据此可知,早期政治
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B.逐渐形成了内外朝制度
C.具有明显家国一体色彩 D.宗法家族色彩比较明显
2.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观点意在强调
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
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
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
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
3.公元748年,某高僧路过广州时记载了其所见所闻:“江中(珠江)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货如山,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食国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反映出唐代
A.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港口城市的繁荣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开放的对外政策促使外来移民的增加
D.广州成为中国贸易第一大港
4.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这表明宋太宗
A.反思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B.想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
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5.下表为1736~1756 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出口荷兰货物总值 (荷兰盾) 茶叶总值 (荷兰盾) 茶叶所占比例
1736~1740年 2 957 034 1 767 707 59.8%
1741~1750年 8 808 457 5 936 858 67.4%
1751~1756年 14 234 595 10 524 017 73.9%
A.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B.种茶技术得到了提升
C.贸易顺差局面得以扩大 D.传统商品竞争力较强
6.有学者指出,“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A.城市格局变化与交通变迁有关 B.交通改进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交通改善便利物品传递和交流 D.中国近代交通半殖民地化显著
7.《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B.源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地位 D.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8.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 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
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 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
9.下表所示为《共同纲领》的部分条款。由此可见,《共同纲领》
条序 内容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
A.具有革命和专政的色彩 B.注重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
C.促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0.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 B.“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
C.“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D.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
11.有学者说:“东方民族的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药和纸等,曾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该学者意在说明
A.文明碰撞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 B.人类文明统一性和多元性并行不悖
C.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同源性 D.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12.在中世纪西欧,庄园领主大部分出身武士,他们往往聘请管家替他们打理庄园,管家一方面负责安排庄园里的生产经营活动,处理与庄园外部的经济往来关系;另一方面负责会计组织,考核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并对库存财物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西欧
A.封君封臣关系逐渐松弛 B.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C.庄园主与农奴矛盾缓和 D.地方经济秩序有所规范
13.19世纪中叶,英国禁止英属圭亚那栽培除以营利为目的的甘蔗以外的任何作物,所以当地人不得不砍掉自己的果树,甚至也不许去河里或沿海捕鱼。而在北美殖民地,这种限制并不严苛,那里不适合种植像甘蔗一样有利可图的作物。这可以用于解释
A.地理环境决定殖民政策的不同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
C.北美和拉美国家独立后的境遇 D.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
14.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A.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15.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兴起。废奴主义者一再强调,“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是“彻底反对奴隶制”的,因而奴隶制“让共和国成为一个笑料”,如果任其发展,“共和制度可能被摧毁”。美国废奴主义者
A.致力于推动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 B.从国家政治理念中寻求斗争武器
C.自觉接受传统宗教思想文化影响 D.持续反对黑奴制度取得重大突破
16.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认为奥运会“使工人阶级脱离了阶级斗争”,因而对此并不热衷。1952年,苏联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二名的成绩,此后苏联政府便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这一变化
A.可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 B.得益于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
C.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D.受美国“和平演变”的影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2分)
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从封建时代开始,教育就被视为贵族和僧侣的一种特权,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均为教会所控制……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得助于正规学校教育,而是依赖落后的师徒制以及由热心人士开办的民间教育机构如讲习所、讲习会等。工业革命后很长时间里仍是如此。由于忽视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英国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在面临各国竞争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比较各国成功的方法,其发现欧洲大陆的成功很显然是因为设立了效率高的学校和进行了技术训练。因此,政府着手兴办初等教育,但保守势力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扰,直至1833年第一次通过教育补助基金法案,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但为时已晚。
材料二
1806年耶拿战役大败后,哲学家费希特在《告德国民众书》中提出教育领先,通过教育革新来复兴德意志民族,恢复民族的创造精神。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国民教育署长,在短短18个月内,他按照新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改革。在初等教育方面,减少宗教神学课,增加实用学科,实行直观教学,改进师范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并对教师进行严格选择。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讨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使德国的大学成了哲学、科学和学术的中心。他在任期间对教育确定的发展方向,历经一世纪之久,除去极少量的修改之外,始终保持未变,并且对欧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钟印、周采《论教育在近代各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和普鲁士教育发展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普鲁士不同教育发展道路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创办金陵职业大学的批复》(1980年8月6日)
(一)金陵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不包分配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学制为三年制专科,招生对象为城区有走读条件的非在职高中毕业生。学习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待遇,书籍、交通、医疗等费用全部自理,并适当交纳学杂费;……其毕业生,根据生产、建设需要和本人条件,由用人单位或劳动部门择优录用,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资参照全日制大专学校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二)专业设置应按照你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本着需要与可能、兼顾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报省计委、高教局研究确定……
金陵职业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职业大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职业大学·现代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汕头市四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