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要细心哦!)
1.(2分)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分)“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正确对应的是( )
项目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根源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A.A B.B C.C D.D
3.(2分)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4.(2分)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5.(2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6.(2分)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7.(2分)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8.(2分)“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之战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一个战。”此次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9.(2分)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10.(2分)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推翻
11.(2分)《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写道:“长逾150年的中国近代史,在社会发展的性质上也是一部转型史。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艰巨,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 )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B.赞扬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
C.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D.批判了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
12.(2分)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B.日本在旅顺大连的罪行
C.鸦片战争中法国在北京的罪行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13.(2分)“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4.(2分)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5.(2分)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16.(2分)1902年,北京城的一个茶馆里四个茶友在聊天。甲说:我曾亲眼目睹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可是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的人。丙说:我家就住在东交民巷,隔天到家里让你们尝尝我珍藏的好茶。丁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这四人中说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2分)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 )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8.(2分)《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19.(2分)“夫去一满洲之专政,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为毒之烈,于是而民愈不聊生也。”孙中山先生1916年针对社会乱象,愤慨不已地说这段话( )
A.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C.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
D.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分)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21.(2分)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22.(2分)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猛药重治”对应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B.谭嗣同从容殉难
C.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独立形势
D.《青年杂志》封面
23.(2分)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到处涌现。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组织集会游行之外,做社会调查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24.(2分)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25.(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屡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所学回答,因“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发生了什么转变?第二场战争中列强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一系列特权?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2)据材料二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后,列强又从中国获取了有别于以往的哪一新的权益?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一个条约,它就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谈谈你的所感所想。
27.(18分)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请列举清政府为了实现“自强”、“求富”分别创办的工业各一例?简要谈谈这场运动的进步性。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从1915年创刊,至1926停刊,归纳如表(部分):
类别 思想启蒙 文学 小说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研究 国民革命 世界革命
1920年9月前(篇) 65 39 34 1 4 0 0
1920年9月后(篇) 2 10 15 79 41 13 20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传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总结先进的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8.(16分)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最为坚实的基础”的含义。并回答出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政治上水到渠成”的事件是指成立了什么组织?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新的思想武器去拯救中国。五四运动后,他们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张小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析》
(2)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武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性质。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
——改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什么基础?
材料四:
嘉兴南湖游船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 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 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4)材料四相关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要细心哦!)
1.(2分)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中,直接参与到抗英战争中。不过后面他见清政府和战不定,于是愤而辞归,于是写了一本书叫《圣武记》,他细述了过去清王朝在军事上或武功上的辉煌胜利、软弱形成鲜明对比,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故选:B。
2.(2分)“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正确对应的是( )
项目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根源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A.A B.B C.C D.D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源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A项,《南京条约》的签订,排除B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故选:D。
3.(2分)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依据题干“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主要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4.(2分)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A.太平军主要由农民阶级组成,排除A。
B.据材料“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可知,结合所学可知,故B正确。
C.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排除C。
D.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
故选:B。
5.(2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ACD材料未体现。
故选:B。
6.(2分)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恭亲王奕 、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摆脱困境。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
故选:B。
7.(2分)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销售西书83454本,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故选:B。
8.(2分)“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之战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一个战。”此次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由材料“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可知。1894年9月,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毅然下令,直冲敌舰。
故选:D。
9.(2分)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依据材料“乙未”可知,时间是1895年。……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余亦从其后奔走焉”可知。
故选:C。
10.(2分)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推翻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符合题意。
故选:C。
11.(2分)《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写道:“长逾150年的中国近代史,在社会发展的性质上也是一部转型史。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艰巨,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 )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B.赞扬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
C.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D.批判了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
由材料信息“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材料是对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故选:C。
12.(2分)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B.日本在旅顺大连的罪行
C.鸦片战争中法国在北京的罪行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身挎洋枪,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劫掳一空。稍有拦阻。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乘火车进犯北京,狼狈逃回天津,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夺取大沽炮台,8月中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无恶不作、火光,笼罩着北京城。
故选:D。
13.(2分)“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但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所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其中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杭州、沙市为通商口岸,排除BC项。
故选:D。
14.(2分)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甲午中日战争中,1894年9月,遭到日本舰队袭击,激战中,邓世昌下令,直冲敌舰吉野号,同时施放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与这八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表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法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掠夺珍宝,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C。
15.(2分)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09年”“缺少了一条辫子”,根据所学可知,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故选:C。
16.(2分)1902年,北京城的一个茶馆里四个茶友在聊天。甲说:我曾亲眼目睹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可是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的人。丙说:我家就住在东交民巷,隔天到家里让你们尝尝我珍藏的好茶。丁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这四人中说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不允许中国人居住,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亲眼目睹谭嗣同赴法场,排除A项,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B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丁在总理衙门当过差,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分)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 )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从时间上看,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属于19世纪末;
结合题意,“揖美追欧,这里的新政权指的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指中华民国建立初期的国旗;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没有建立新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在1927年,不属于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
故选:B。
18.(2分)《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属于戊戌变法的影响。
B.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故B正确。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属于五四运动斗争的内容。
故选:B。
19.(2分)“夫去一满洲之专政,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为毒之烈,于是而民愈不聊生也。”孙中山先生1916年针对社会乱象,愤慨不已地说这段话( )
A.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C.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
D.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根据材料“夫去一满洲之专政,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较前尤甚……”可知、民不聊生,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故选:A。
20.(2分)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据题干“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题干材料说明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排除BCD。
故选:A。
21.(2分)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题干材料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目标;实业救国是张謇等实业家的目的。
故选:D。
22.(2分)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猛药重治”对应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B.谭嗣同从容殉难
C.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独立形势
D.《青年杂志》封面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自我疗伤”是指洋务运动,“猛药重治”是指辛亥革命,C项正确,“自我疗伤”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23.(2分)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到处涌现。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组织集会游行之外,做社会调查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由“从前人们都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办报刊,五四运动兴起后,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ABC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故选:D。
24.(2分)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根据“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可知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不妥协性。
故选:C。
25.(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
B.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B。
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C。
D.根据材料“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一道闪电划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却黑暗依旧,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屡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所学回答,因“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发生了什么转变?第二场战争中列强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一系列特权?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2)据材料二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后,列强又从中国获取了有别于以往的哪一新的权益?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一个条约,它就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谈谈你的所感所想。
(1)根据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是指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2)事件:根据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权益: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是有别于以往条约新的权益。
(3)国耻:根据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国耻”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
(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
27.(18分)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请列举清政府为了实现“自强”、“求富”分别创办的工业各一例?简要谈谈这场运动的进步性。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从1915年创刊,至1926停刊,归纳如表(部分):
类别 思想启蒙 文学 小说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研究 国民革命 世界革命
1920年9月前(篇) 65 39 34 1 4 0 0
1920年9月后(篇) 2 10 15 79 41 13 20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传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总结先进的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1)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从19世纪70年代起,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进步性:结合所学可知,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不同:结合所学可知,《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民报》宣传民主革命;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思想解放。
(3)变化:观察题干表格可知,1920年前,宣传民主;1920年,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由宣传民主,前期探索的失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4)历程: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学制度的戊戌变法,特点是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由维护封建制度(地主阶级自救)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到学习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故答案为:
(1)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进步性: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不同:《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共同作用:宣传了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3)变化: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前期探索的失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4)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特点是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由维护封建制度(地主阶级自救)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到学习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8.(16分)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最为坚实的基础”的含义。并回答出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政治上水到渠成”的事件是指成立了什么组织?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新的思想武器去拯救中国。五四运动后,他们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张小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析》
(2)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武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性质。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
——改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什么基础?
材料四:
嘉兴南湖游船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 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 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4)材料四相关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最为坚实的基础”的含义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根据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新的思想武器去拯救中国”可知,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武器”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重要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3)根据材料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反映了发表文章的方式,反映了成立团体的方式,马克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依据材料四“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可知,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
(1)含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组织:中国共产党。
(2)内容:马克思主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3)方式:发表文章、成立团体。
(4)意义: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