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农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的内外服制规定,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周天子控制王畿地区,其他地区分封给贵族建立诸侯国。两者对国家治理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制约君主权力的作用 B.都重视权力与血缘相结合
C.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都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体现
2.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3.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
A.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以科举考试为主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D.加强了中央集权
4.唐朝用“四善二十七最”对官员进行考核,“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对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考核结果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并可以“善”代“最”。这表明唐代官员的考核( )
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奖廉惩贪、赏罚分明
C.标准严格,程序完善 D.注重民意,倾听民声
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
A.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B.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 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6.明代实行路引制度,规定百里之内,农民可以自由通行;百里之外必须交验路引。政府在交通要冲设立巡检司,专门负责盘查路人,如无路引而又外出百里以上,即擒拿送官府惩治。据此可知,明代的路引制度(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
C.强化了基层社会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7.《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记载:“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墨子·尚贤》中言:“为贤之道将奈何 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到宋代有“天下无常丰之年,倘有缓急,不可无备”之说。这反映出( )
A.古代重视建立社会救济体系 B.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渊源颇深
C.仓廪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首位 D.古代社会救济呈现各方参与
8.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 )
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 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
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 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
9.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 B.促进了国民革命的顺利发展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1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 )
A.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B.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
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 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
11.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同149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21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5.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9%;进口4.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由此可知,“一带一路”体现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A.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B.主场外交、多边主义
C.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D.普惠均衡、合作共赢
12.据贵州地方志记载,乾隆年间,玉米引种在贵州地区迅速传播;道光年间,贵州各地普遍种植玉米;民国初年,玉米在贵州的种植面积超过稻谷和小麦,年产量仅次于水稻。从中可以看出( )
A.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B.欧亚作物传入影响了当地农业
C.物种交换引发了种植结构变化 D.新型作物传播冲击了自然经济
13.《大宪章》中最为精髓的两条原则是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与君王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这些原则的深远意义在于( )
A.被奉为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基础 B.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武器
C.是封建贵族意志和自由的宣言 D.体现了国王对贵族的让步
14.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15.16世纪法国政治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
A.不利于欧洲社会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16.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
A.二战后货币体系存在缺陷 B.美苏两国冷战加剧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战后金融秩序混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称帝后,没有采用以前中原王朝重北轻南的治边方略,而是在云南直接建立行省,改变历朝由四川盆地的官府羁管西南边疆(主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传统,普遍推行以土长为官吏的土官制度(又称“土司制度”),使云贵等地与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建立直接的联系。诚如元人虞集所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朝廷在云南行省构建的驿道网络,以丽江、威楚、建昌等路府所在地为枢纽,以中庆和大理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1295年,朝廷在广西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后改为广西行省,开通了由邕州北上经桂州、荆州抵内地的交通线路。阿里海牙率广西军民修复灵果的36座斗门,“以通递舟”。元朝重视经营今贵州地区,其决心坚定与态度之积极,表现在统治者不厌其烦出兵平定,派遣宗王重兵镇守并在上述地区置官署等方面,这为明朝在贵州单独设省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方铁《元朝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雍正帝提出了“六合大一统”的民族观,并积极将其运用于边疆治理的实践中,诸如用兵西北,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等。相较而言,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制,策略多元,意义深远。他先通过武力平定苗疆叛乱,后任用鄂尔泰出任云南巡抚,并开始大力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稳固边疆秩序。土司制被废除后,土地重新分配,加之汉民的迁入,他谕令西南地方开荒垦地,解决民食问题,并建立和完善当地教育制度,采取修缮学宫、广设义学、添设学官、增加学额等政策推行儒化教育。这些治理措施打破了该地区的封闭状态,推动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摘编自衣长春《论雍正帝西南边疆治理方略》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与以前的王朝相比,元朝初期治理西南边疆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治理西南边疆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
材料二 社区事务高度“自理”。在美国,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社区委员必须是居住于本社区的居民或在本社区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他们通常在本社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享有一定的威望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委员是义务担任的,不拿报酬,有少量补贴,服务好可以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
——汪燕《美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社区事务“自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区别。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1832年、1867年、1885年的议会改革,工业集团在议会中获得了更为强势的地位,他们在议会中大力鼓吹自由贸易,政府也在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1873-1894年,英国小麦种植面积从147万公顷下降到57.5万公顷。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以上,而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则进一步上升到64%,到了19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79.66%。一战中英国采取措施鼓励本国农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一战后,随着对外交通的恢复和20世纪20年代农业长期危机的出现,英国政府改进农业的努力化为泡影。二战及战后初期,英国粮食短缺甚至引起粮荒。时至今日,振兴英国农业仍然是历届英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粮食问题的出现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层面解决粮食问题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图中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6年以前中共民主政治的探索”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农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5DACAB 6——10CBDCA 11——16DCBBDA
二.非选择题
17.(1)变化:改变了以前王朝重北轻南的治边策略重视经营西南边疆;由以前的官府羁管改为设立土官直接治理;重视交通建设。(6分)
(2)主要措施:通过武力实现西南边疆的稳定;改土归流鼓励垦荒;加大儒化力度。(6分)
意义:加强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国家对西南边疆的管理能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4分,任答四点即可)
18.(1)基本特点:以宗族关系为基础;基于地缘关系组织起来;乡绅在地方基层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点6分)
(2)自理的特点: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社区委员为本社区有一定的号召力,享有一定的威望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的人士;社区委员是义务担任的。(4点8分)
(3)本质区别: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美国基层治理模式是民主政治的产物。(2分)
19.(1)内在联系:近代政治改革削弱了农业贵族地位;自由贸易政策使国家忽视了对农业的保护;工业化发展吸纳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城市化带来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殖民扩张加深了对海外市场的依赖。(5点5分)
(2)认识:应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实行惠农政策;发展科技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适度引进国外粮食;加强对国民宣传和教育,增强国民粮食安全意识。(任3点3分)
20.论题:1956年以前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
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和国内政治的腐朽,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中国处于亡国亡种的边缘,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无法挽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独立、民主的曙光出现;土地革命时期,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尤其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中心,设立了诸多边区政府,中共在边区设置参议院,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此时中共采用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1947年,在内蒙古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中共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至此,我国的“一根二基”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