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
一、单选题
1.孙中山提到颁布《临时约法》的缘由时说:“北方将士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予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相拒之汉阳,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服从。”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吻合的是( )
A.临时大总统为陆海军元帅 B.宪法的起草权归临时大总统和参政院
C.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 D.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
2.如表概述了晚清时期西方体操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这一状况( )
时间 传播状况
洋务运动时期 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引进西方兵式体操
维新变法时期 西方兵式体操延伸至学校教育,并提出“德、智、体”并重
清末新政时期 体操类教科书从编撰审定到推广,近代体育课程逐步建立
A.反映了清廷对国民素质的重视 B.表明清廷军事近代化成果显著
C.说明清政府开放程度有所提升 D.折射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3.南北议和时,孙中山决定让位于袁世凯,遭到部分激进派革命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袁世凯其人,他日必将由“大总统”进而为“大皇帝”,复辟帝制。但是,终究还是孙中山说得对:“覆之自易。”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辛亥革命后专制主义仍阴魂不散
C.袁世凯未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D.激进派革命党人看清了袁的本质
4.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这表明孙中山意在( )
A.构建近代民族国家 B.揭露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获取列强对新政权的承认
5.清中叶以来,中国士人与传教士开始引介西方共和体制……革命党人多受理想激发,揭竿起义,立宪派人士亦认同共和体制,同时也为了自保与维系秩序,起而响应。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源于( )
A.中国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革命派和立宪派通力合作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6.1901年,梁启超总结出独立的双重内涵:“一对外独立,一对内独立。政府之奴隶国民,日施压制,久之则民智日愚。民愚则种衰,种衰则国必不振,其终必循至为外所灭。”梁启超意在说明( )
A.开启民智对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性 B.对内独立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肯定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7.辛亥革命时期,浙江掀起了兴办女学的高潮,省内女子学堂不断涌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沿海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扩展到绍兴、嘉兴、丽水等地区。除较为偏远的山区地带(金华、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现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且数量众多。这一现象( )
A.有助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 B.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
8.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 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 )
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
9.1914年4月,北洋政府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其中规定: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两角……蔗田每亩补助蔗苗三角,肥料银六角……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三十元。北洋政府的这一政策( )
A.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D.回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10.如表为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期间,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据此可推知,这些法令的颁布( )
时间 法令名称
1912年1月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1912年3月2日 《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文》
1912年3月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
1912年3月13日 《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 B.促进社会形成新风尚
C.加快了革命思想传播 D.推动了社会全面转型
11.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将中国民族解释为“汉、蒙、满并列”;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都将中国民族解释为“合五大族为一家”。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弱化 B.教材的编写体现意识形态
C.历史共识比真实更加重要 D.价值判断要高于史学判断
12.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迅速着手新革命党的构想与“第三次革命”的行动计划。他提出重组中华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孙中山此举意在( )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结束南北对峙局面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D.增强党内的凝聚力
13.据如表可知,上海租界内公园一律向中国人开放的历程体现了( )
时间 事件
1868年 中国第一座城市公园上海外滩公园正式开放,但限制华人入内。
1878年 《申报》呼吁“请弛园禁”。
1886年 上海工部局向“受尊敬的品格高尚的中国人”发放游园券。
1920年 律师冯炳南指出工部局“并无权力不准中国人……入其所管理之公园也。”。
1928年 租界内公园一律向中国人开放。
A.近代以来收回国家主权的成果 B.上海市民精神需求的逐渐变化
C.近代中国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 D.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影响
14.北洋时期,上层人士和知识界,真正的信仰是进化论,无论资产阶级民主,还是联邦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军国主义,只要能让中国走向富国强兵,都会被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B.西方道路在中国逐渐失势
C.民族救亡亟待科学的思想 D.实用主义成为了社会共识
15.有的学者讥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荆轲刺孔子”,搞错了对象。对此,何爱国先生根据陈独秀等人的相关论述,辩证地指出:“所谓‘荆轲刺孔子’,其实还是‘荆轲刺秦王’。”对何爱国先生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儒学成为帝制的牺牲品 B.儒学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
C.反孔与反专制混为一谈 D.孔教与帝制有着紧密关系
16.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官秩令》,将文官分为9秩,即“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表、上士、中士、少士”。这一“官秩令”( )
A.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征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经验
C.总结了古代官制的教训 D.借鉴了古代九品中正制
二、材料分析题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 黄兴原名轸,湖南善化人。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被派赴日本,进入弘文学院师范科。1903年加入拒俄义勇队及军国民教育会,担任归国运动员。同年回乡,任教于长沙明德学堂。1904年2月15日,主持成立华兴会。华兴会成立后,迅速设计出“或由会党发难,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援”,由“湘省首义”,“各省纷起”,“直捣幽燕”的武装斗争方案。1904年初春筹备在长沙起义,后遭告密,起义讯息败露。黄兴被迫出走上海。在汉口登船时,护送的圣公会教士黄吉亭要他到沪后拍一“兴”字电报表示平安。自此黄兴即废本名,改以“兴”字为名。后来他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的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
——摘编自杨天石著《帝制的终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兴创立华兴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兴的早期革命活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 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 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 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仁人义士……行之者断头绝脰,掷无量之头颅、骸骨、心思、脑血,夙兴夜寐,无时不与此贼民之徒,相激战于黯黯冤愁之天地中,以获今日之所谓共和者又何如也?……而骄横豪暴之流,乃拾先烈之血零肉屑,涂饰其面,傲岸自雄,不可一世,且悍然号于众曰:“吾固为尔民造共和幸福也。”呜呼!吾先烈死矣!豪暴者亦得扬眉吐气,击柱论功于烂然国徽下矣。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夫今之为政者,匪不纲其政缔以示斯民,若社会政策也,保护制度也,是又徒炫耀其名以贾吾民之欢心已耳。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然则所谓民政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专政,非吾民自主之政也;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幸福者,少数豪暴狡狯者掠夺之幸福,非吾民安享之幸福也。
——摘编自李大钊于1913年4月发表的《大哀篇》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解放是社会群体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历史向前迈进的本质特征。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时代进步的必备条件,社会变迁的关键要素,除旧立新的动力。历史也已经多次昭示:没有变革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人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变革旧观念,创造新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石建社《论思想·解放思想·社会发展根本规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A
6.A
7.A
8.C
9.D
10.B
11.B
12.D
13.C
14.C
15.D
16.A
17.(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突出;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觉醒,挽回国家利权,推翻清朝统治的愿望日益强烈;西方民主革命和启蒙思想的传播。
(2)评述:黄兴从小深受新式教育熏陶,早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及军国民教育会,挽回国家利权,力争民族振兴;积极联络进步人士,组织革命会党华兴会,壮大革命力量;制定正确的革命方略,并积极策划起义。早期的革命活动体现出了黄兴思想的逐步成熟,革命方略的日益完善,他的改名更体现出了投身民主革命的坚定意志。
18.(1)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19.(1)观点:民主共和是仁人义士长期奋斗牺牲换来的;袁世凯的统治仍是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民国初年民生维艰。
(2)示例观点:袁世凯的统治仍是专制统治。
论证: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以阻止国民党组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维护专制统治;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职后又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使政党政治名存实亡;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
总之,袁世凯统治时期,并未践行民主共和,仍实行专制统治。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
20.示例一:
论题: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
阐述:1915年,在陈独秀等人的推动下,以《敬告青年》的发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开始,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新高潮。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则注重宣传马克思主义,用西方先进思想指导中国社会转刮问题。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内容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革命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示例二:
论题: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先导。
阐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人文主义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旗帜,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欧洲宗教改革在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推动了科技进步。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如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所提出的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自然权利等思想均为英国代议制下近代民主原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来源;法国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则直接被美国1787年宪法所采纳,成为美国代议制的基本原则;法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主权在民以及号召人民推翻专制暴君等主张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同时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综上所述,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欧洲社会的转型起到了先导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