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1月定时练习
答题要求:
答题前,请用0.5mm黑色中性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你的基本信息。
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对应的小方框;若写错了,请用橡皮擦擦了,再重新选择。
答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中性笔答题,书写工整,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若写错了,请在旁边修改。严禁使用修正带、涂改液进行涂改。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选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后将答案填入第Ⅰ卷答题栏对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60分)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约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3.远古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开始吃熟食,在夜间也能照明,扩大活动的范围。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会使用火 B.会使用磨制石器 C.会交换生活用品 D.有爱美意识
4.很多同学平时爱吃米饭,你可曾想过,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元谋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的形成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最早创立了禅让制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大败蚩尤走向联合 D.建立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
8.传说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他。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9.“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盘古开天辟地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大禹治水
1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1.如果把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应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以昏庸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是开国君王,勇武有为 D.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12.“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立的制度是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1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东周开始 B.夏朝建立 C.武王伐纣 D.商汤灭夏
14.“这一制度导致了国内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由于这些诸侯国、采邑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如以国名为氏、以地名为氏等,这使得中国人的姓氏在当时骤然增多。”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15.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A.年代最早 B.造字成熟 C.内容丰富 D.影响深远
1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丌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利簋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8.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石锤的使用 B.骨耜的使用 C.青铜农具的使用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0.春秋争霸中,谁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A.吴王夫差 B.越王勾践 C.楚庄王 D.齐桓公
2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夏朝→西周→战国→春秋 B.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C.商朝→西周→春秋→夏朝→战国 D.夏朝→战国→西周→春秋→商朝
22.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战国时期修建了(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23.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
A.农民赋税沉重 B.秦朝声名显赫
C.皇帝独尊地位 D.秦朝法律严苛
25.陈胜吴广起义最深远的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6.在我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同以下哪两位人物有关( )
A.秦始皇——刘邦 B.秦始皇——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项羽
27.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必须仁政治国 B.必须增强国力 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 D.必须重视教育
28.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
29.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以德治国 B.休养生息 C.任用贤能 D.裁减官员
30.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统治者要适时调整政策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8分,共40分。)
31.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描写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
早晨的空气特别的新鲜,阳光照耀着大地,经过一晚休息的北京人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忙碌生活。几个成年的女性北京人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升起一堆火,上面架起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成年的男性北京人吃过饭后出去打猎,希望今天能打到一只大的猎物,比如鹿啊熊啊之类的,那么以后会有好几天大家就不用愁吃的了。虽然家里有不少小米,但吃饭的人口很多,还是不够,小孩也得出去采摘野果来补充食物。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房屋有点漏水,有几个男性成年北京人就不能出去了,留下来把房屋修葺好。傍晚所有人都回来了,今天的收获还不错,劳累了一天的北京人能安心的进入梦乡了。
请问他的描述是否符合实际,请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8分)
(1)错误之处 ;原因
(2)错误之处 ;原因
(3)错误之处 ;原因
(4)错误之处 ;原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材料二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材料三 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四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属于什么学派?(4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4分)
(3)材料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属于哪个学派?(2分)
(4)材料四的主张是谁提出的?(2分)
(5)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历史现象?(2分)
33.毛泽东有词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汉武帝均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封建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创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在中央主管监察的官员是什么?图二反映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为解决财政问题,他在经济方面又有何举措?(4分)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4分)
七年级历史11月定时练习答案
单选题
1-5:ADADD 16-20:CBCDD
6-10:CBACA 21-25:BAADB
11-15:BBCDC 26-30:CACB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8分,共40分。)
31.(8分)【一空1分】
(1)错误之处 钻木取火 ;原因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
(2)错误之处 磨得光光的石锅 ;原因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
(3)错误之处 小米 ;原因 北京人还不会种植农作物 。
(4)错误之处 房屋 ;改正 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不会盖房屋 。
32.(14分)
(1)墨子【2分】墨家【2分】
(2)儒家【2分】孔子【2分】
(3)道家。【2分】
(4)韩非子。【2分】
(5)百家争鸣。【2分】
33.(18分)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分】
(2)郡县制【2分】御史大夫【2分】统一货币【2分】统一文字【2分】
(3)颁布“推恩令”【2分】;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任答一点2分】
(4)建立和巩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任答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