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20题40分
1.下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标志性雕像《较量》,其展现了有力的双手与折断的“烟枪”。此雕像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通过材料可以了解鸦片战争( )
A.历史进程 B.爆发的历史背景 C.事件本身的性质 D.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与下图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义和团抵抗外来侵略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清朝签订《辛丑条约》
5.“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以下能够支持“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百日维新
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根据所学知识,这段材料出自(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7.抓关键词来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海军”两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鸿章 B.奕 C.曾国藩 D.张之洞
8.近代清政府与某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定,某国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标志着列强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如图是著名历史时事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
A.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D.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形成
10.2015年,我国进行了打捞黄海海战中不幸被击沉的致远舰的工作,下图是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它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档案文书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康有为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 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B. 公车上书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戊戌政变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A.A B.B C.C D.D
12.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率军抗击日军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3.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铁路沿线要地 B.鸦片贸易的合法
C.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4.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三民主义 D.民主共和
15.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它的贡献在于(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6.“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旧邦新造”的是(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7.下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重大事件,这说明( )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1913年7月,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
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继续
③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普及 ④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1916年元旦登基。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宣誓讨袁。袁的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19.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
A.缔造共和 B.浴血共和
C.共和梦碎 D.维护共和
20.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二、辨析改错题 判断下列表述正确与否,正确的在题号前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8分
一寸江山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近代以来中国领土完整不断被侵蚀,而无数英雄儿女为保卫华夏家园进行不懈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2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梁岩路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错误: 改正:
22.近代以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
错误: 改正:
23.汉唐时期的西域,虽然地处亚洲大陆中部,在近代也被列强的入侵。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抬棺入疆,最终取得成功。
错误: 改正:
24.《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英国占据了中国的长江流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2分(18分+14分)
25.民族危机、国家危亡之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奋起反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中“少数人”里的两位代表性人物。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些“少数人”是如何“学西洋”的?
材料二:洪秀全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的运动无疑的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他的运动”是什么?洪秀全“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分别指出材料三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和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所指内容。
材料四: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4)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外交副大臣的主张及提出此主张的原因。
(5)写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国人民精神品质。
26.“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的事件。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遗址体现了中国惨痛的过去,写出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和事件名称。
材料三: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写出材料三出自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大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至少答出2点)
四、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20分
27.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材料:假设以下是孙中山先生抖音号里搜索到的信息。
(1)写出新政党的名称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分析第二幅图“震惊!意外!”所表达的政治意义。写出“南京欢迎你!”与“法律的保障”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3)阅读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内容需包含材料所反映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任意三个事件的名称及影响或结果。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流畅,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试卷第6页,共6页
1.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项;中国人民的反抗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虎门销烟没有反抗清政府,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单元主题可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都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可知,此材料主要论述的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的发展状况和中英矛盾的原因,探究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B项正确;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进程,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性质是列强的殖民侵略战争,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C项正确;义和团抵抗外来侵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时间为1899年,排除B项;清朝签订《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据材料“……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兴起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B项正确;1839年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而义和团运动是1898---190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而百日维新是1898年,故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B项正确。
6.C
【详解】根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C项正确;《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色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他还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等新式海军,A项正确;奕 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央的代表人物,与近代海军不符,排除B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与近代海军不符,排除C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与近代海军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详解】根据材料“某国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日本马关、中方李鸿章与日方伊藤博文,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项正确;《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国家的入侵都是以商品入侵为主,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反映的就是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由于义和团的反抗,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是在1860年,与《时局图》时间不符,排除C项;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形成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一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舷窗残骸”,并结合所学可知,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B项正确;文献史料是指文献资料,排除A项;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排除C项;档案文书是由通用文书转化而来的那一部分档案的习惯称谓,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建立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排除A项;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排除C项;戊戌政变中维新派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最终导致变法运动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00年、天津火车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在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痛击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B项正确;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是在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邓世昌率军抗击日军是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内容之一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项正确;“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使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监督与控制,便利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中“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从帝制走向共和”的信息可以判断,此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旗帜,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自由平等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华民国成立后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A项正确;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都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分析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项正确;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A项;废除八股取士的是清政府,排除C项;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依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符合题意,因为袁世凯代表封建大地主的利益,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而孙中山、宋教仁等代表了新型资产阶级利益,赞成民主共和,这是矛盾冲突的根源,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1913年7月,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反映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继续,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因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所以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实行独裁统治,想复辟帝制,说明民主共和思想没有得到普及,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8.A
【详解】根据材料“袁世凯决定1916年元旦登基。”“袁的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争抢地盘,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是维新人士,排除C项;二次革命武装反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所以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浴血共和,B项正确;“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地点在南京,排除A项;“共和梦碎”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地点在北京,排除C项;“维护共和”指的是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地点较广,如江西云南广州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走向统一,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已被迫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21.错误:梁岩路 改正:康有为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故原题错误,将梁岩路改为康有为。
22.错误:日本 改正:俄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原题错误,将日本改为俄国。
23.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左宗棠“抬棺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方针。1878年初,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消灭了反动的、非法的阿古柏政权。左宗棠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故原题正确。
24.错误:《辛丑条约》 改为:《马关条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英国是最早侵略我国并强迫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在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它霸占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故原题错误,将《辛丑条约》改为《马关条约》。
25.(1)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举例说明: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北洋四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2)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体现: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
(3)小变: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全变:既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5)精神:敢于抵抗,主动探索。(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少数人”指的是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洋务运动时期还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9世纪80年代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北洋四支新式海军,组建新式洋枪队。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等。
(2)运动:根据材料二“洪秀全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以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的运动无疑的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他的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
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体现了其“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
(3)小变:根据材料三“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全变:根据材料三“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是指既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主张:根据材料四“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分析可知,英国外交副大臣的主张是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此主张的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5)精神品质: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人民有敢于抵抗,主动探索的精神品质。
26.(1)事件:鸦片战争。
条约依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侵略者:英法联军
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3)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古老文明”是指中国,故“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条约依据:根据“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
(2)侵略者:依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圆明园残迹的遗址,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了圆明园,洗劫过后又放火烧园,使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名称: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3)条约:根据材料三“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对华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点睛】
27.(1)名称:中国同盟会。
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和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2)政治意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历史事件:“南京欢迎你!”对应的中华民国成立。“法律的保障”对应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观点: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论述: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详解】(1)名称:根据图片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和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2)政治意义:根据图2“1911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辛亥革命,其政治意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历史事件:根据图3“1912年1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欢迎你!”对应的是辛亥革命后在1912年1月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根据图4“1912年3月11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的保障”对应的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观点:根据四幅图片可知,这些图片都与孙中山的活动相关,可以提炼观点: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论述可以采用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如: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和论述均可。
【点睛】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