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阶段巩固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A A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A B B C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A D D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31题12分, 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图一:半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言之有理即可)
(2)图三:半坡原始居民会捕鱼;会制作彩陶;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图四: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能饲养猪,出现了原始的家畜。(4分,符合史实即可)
(3)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春秋时期。认识: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说明我国早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4分)
32.(1)文物①,它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印证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文物②,它是商朝司母戊鼎,作为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见证了商朝青铜器高超的传统工艺。(答出一点即可)
(2)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得民心者的天下。
(3)材料三更可信。(2分)
原因:因为材料三的簋是通过考古发现的,是反映商周社会状况的第一手史料,相对真实客观。材料二《左传》的叙述属于第二手史料。(答案一)(2分)
因为材料三的簋是实物史料,《左传》属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往往会受到个人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影响,而实物史料更加直观、可靠。(答案二)
33.(1)西周分封了燕国,授民授疆土;诸侯要对周王宣誓效忠和贡献财物,镇守疆土并进行管理;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西周的分封制。历史作用: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的交融,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3)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巩固过关练习(一)答题卡
历 史 科
编 号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编号,再用2B铅笔把编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第1页(共3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01 [A][B][C][D]02 [A][B][C][D]03 [A][B][C][D]04 [A][B][C][D]05 [A][B][C][D] 06 [A][B][C][D]07 [A][B][C][D]08 [A][B][C][D]09 [A][B][C][D]10 [A][B][C][D] 11 [A][B][C][D]12 [A][B][C][D]13 [A][B][C][D]14 [A][B][C][D]15 [A][B][C][D]
16 [A][B][C][D]17 [A][B][C][D]18 [A][B][C][D]19 [A][B][C][D]20 [A][B][C][D] 21 [A][B][C][D]22 [A][B][C][D]23 [A][B][C][D]24 [A][B][C][D]25 [A][B][C][D] 26 [A][B][C][D]27 [A][B][C][D]28 [A][B][C][D]29 [A][B][C][D]30 [A][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或做任何标记
作文题
32.(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巩固过关练习(一)答题卡
历 史 科
第3页(共3页)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编号,再用2B铅笔把编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3.(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
编 号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PAGE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阶段巩固过关练习
历史科
(说明: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
① ② ③
(
距今约20
万年
) (
距今约70
万年
) (
距今约170万年
)
(
约6000年
前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北京人用砍斫器来砍伐树木、敲砸动物骨头,用刮削器来剥去树皮、修整木棒,用尖状器来剔肉、钻。推测出这些生活细节的主要证据是在北京人遗址( )
A.出土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B.发现了数处很厚的灰烬堆
C.大量的打制石器 D.发现烧过的兽骨、树籽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推断,北京人( )
A.过群居生活 B.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过定居生活
4、1929年,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这主要说明( )
A. 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B.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
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D.传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
5、下图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图》,其中①区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 B.稻 C.小麦 D.玉米
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7、图所示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
该文物可以论证河姆渡居民时期 ( )
A.新石器已广泛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高超
C.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D.人们能够建造房屋
8、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9、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作“最初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 )
A.形成部落联盟 B.呈现多元一体
C.生产力较发达 D.阶级分化明显
10、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盘古和蚩尤
11、《史记》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12、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思想的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3.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和手工业作坊。安阳殷墟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大型墓葬区等。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 )
A.早期人类的进化和演变的规律 B.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分封制确立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 D.阶级社会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
14.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5.“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与如图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
战国
) (
①
) (
春秋
) (
西周
) (
夏朝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17.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当时属于( )
A.10世纪初 B.公元前10世纪末 C.公元前11世纪后期 D.公元前11世纪前期
观察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如图),发现周天子把洛邑
与宋作为两个支点,诸侯国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臂合
抱殷宋于肘腋之间。据此可知,周初分封有利于( )
扩大统治疆域
B.拱卫天子安全
C.促进民族交融
D.传播礼乐文明
19.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20.《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原始的农耕生活
21.下图是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的西周青铜器邓公簋,器底内刻三行十二字铭文(意为:邓国国君为女儿应嫚毗出嫁至应国而制铜簋,希望她能够永远珍爱地使用)。邓公簋的发现,为应国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实证。由此可知,文物( )
青铜器邓公簋 邓公簋内铭文
A.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B.可以佐证已有历史认识
C.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D.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22.《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青铜胄(防护器具) 铜簋(盛放粮食器具) 铜卣(盛酒器) 铜刀(切割工具)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23.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下列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 )
殷墟青铜鼎 甲骨文中的“鼎”字 殷墟陶鬲 甲骨文的“鬲”字
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和龟甲上的文字
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
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
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24.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体现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的文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建设 B.经济水平 C.民族关系 D.兼并战争
25.从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践行儒家仁政思想
B.战国时期的社会相对和平
C.各国采用郡县制进行管理
D.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那些把耕牛养得很壮实、很健康的,还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耕牛养的不好、瘦了,当地负责管理耕牛的官,要跟着受到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
A.保护动物观念 B.出现百家争鸣 C.诸侯纷争不断 D.重视农业生产
27.据《春秋大事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作为诸侯朝见周天子仅三次,而去齐国十一次,去晋国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兼并战争,变法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28.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周襄王派特使参加,送来王室祭肉并免其跪拜礼,但齐桓公坚持恭行跪拜。这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制度已彻底瓦解
B.齐桓公以尊王来巩固霸业
C.齐桓公霸主地位尚未确立
D.周天子共主地位依然稳固
29.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下表所含的历史内容,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农具、牛耕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 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井田 私田,新兴地主阶级
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B.国家的产生,标志人类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
C.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变化发展
D.统治力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变革
30.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比较合理的理解是( )
A.春秋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B.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
C.郡县制普遍实施,诸侯国减少
D.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31题12分, 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图一:粟粒遗存 图二 稻谷遗存
材料二: 如图所示
图三 图四
材料三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石器 (①) 青铜农具 (②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农作物遗存分别属于哪个原始居民遗址,并分析农作物遗存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提取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每图至少两条信息)
(3)根据材料三,指出①②的生产工具分别属于哪个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工具的进步的认识。(4分)
32.(14分)夏商周和春秋时期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明,让我们能够去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
材料一:
① ② ③
材料二: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记》
材料三: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武王征商簋”。簋腹内底铸的铭文4行33字。内容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1)请仿照下列示例,对材料一中的其他文物进行说明。(5分)
示例:我选文物③,它是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名称),腹内铭文有四百多字,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有利于研究西周的文化与历史(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战役的名称以及结果。从中得到什么历史智慧。(5分)
(3)综上所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一个更可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ei),其内壁铸有铭文,铭文大意为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i)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材料二: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大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冶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众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主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三: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 桓公五年》
提取材料一中蕴含的西周历史信息。(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制度”的名称。并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导致的后果。(4分)
(
历史巩固过关练习 第7页(共8页) 历史巩固过关练习 第8页(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