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检
八年级历史科目试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清末,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下图是展出时期派发的宣传单,据此可知,宣传单( )
A.表达对华崇敬 B.导致战争爆发 C.歪曲战争本质 D.呼吁中英交流
2.下图为道光帝给与英方谈判的大臣所下达的谕旨。这一谕旨( )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准久居据为某穴 (二)福州不准升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 (三)香港仍坚持“赏借” (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
A.反映了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颁发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说明英国力图加大资本的输出 D.表明道光帝坚守传统外交理念
3.下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
年度 数值(单位:磅)
1838~1842 882495
1843~1847 2090406
1848~1852 1664416
1853~1857 1738872
1858~1862 4127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强烈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4.下面的漫画设置的场景可用来解释哪一战争的起因(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6.马克思在评述某次列强侵华战争时指出:“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材料中“俄国的好处”主要指( )
A.攫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B.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大量出口鸦片和棉花到中国 D.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的领土
7.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沉重打击了王朝的统治,破坏了南方的社会生产;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迫使统治者开展自救运动; (4)为列强趁机发动再一次战争提供可乘之机。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东南互保
8.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9.1853年,太平天国仅在天京实行“圣库制度”,取消一切商业贸易,全城军民一切生活必需用品,由圣库统一供应。至1854年夏初,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天京出现全城一律吃粥的现象。其他物资也同样供应紧张。这表明( )
A.战争加剧物资供应紧张 B.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
C.绝对平均主义已难以维系 D.太平天国已废除私有制度
10.传统士人向来“重理义,轻艺事”,但在西方器物刺激下,被轻视的“艺事”逐渐受到重视。这一变化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1.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这反映出其近代化的追求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2.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中国式的“工业革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下列“尝试”中属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是( )
A.天津机器厂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3.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人侵 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14.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5.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6.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17.下表中这些学会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
表1 近代中国创办的学会(部分)
名称 地点 备注
强学会 北京 由康有为发起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创办《强学报》
南学会 长沙 由谭嗣同等倡建
蜀学会 成都 创办《蜀学报》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18.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太平天国的建立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戊戌变法的实行 D.中华民国的创建
19.“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20.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笼统排外的感性认识到彻底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理性认识的转变。代表“感性认识”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运动 D.抗日战争
21.如下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与此同时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提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反映当时西方列强认为( )
A.“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 B.“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不要吵醒” D.“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22.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西头挨着天安门广场,东至崇文门内大街。这里尘封着近代中国太多的苦难和悲情。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的屈辱历史始于(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23.小伟正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其目录内容为“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第三章:成立中国同盟会”“第四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由此可以判断,这本人物传记的主人公是(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李大钊
24.20世纪初期,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三人革命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宣扬民族民主革命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介绍辛亥革命成果
25.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材料说明黄花岗起义( )
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6.1912年2月,民国要人唐绍仪、蔡元培等26人发起组织社会改良会。该会宣言说:由于“数千年君权之影响”,人们的思想“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因此要“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动思想解放 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C.普及民主科学 D.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27.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的张华腾教授编写了《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下列对1913年中国政治转型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独立自主转向半殖民地 B.由封建专制转向君主立宪
C.由民主共和转向总统集权 D.由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
28.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9.“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30.“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 )
A.中国退回封建时代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杨家骆《洋务运动文献汇编》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同
时期 评价
晚清时期 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满洲朝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摘编自高波《李鸿章形象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所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是指的什么?并对李鸿章的变局观予以简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12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检
八年级历史科目试卷(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D A B B D A A C B A B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C C A A D B B A B A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1)战争:鸦片战争(1分);影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开眼看世界”)。(3分)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或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政府统治(2分);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分)
(3)阶级:资产阶级(1分);内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1分)
(4)失败原因: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过分依赖无实权的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任答出2点即可,4分。照抄原文不得分);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
32.(1)变局:西方各国不断侵略中国;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简评:明确指出西方侵华的社会特征,对于国人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仍存有浓厚的天朝上国色彩和盲目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学习西方的深入。(4分)
(2)评价:晚清时期:毁誉参半,办理洋务有功,处理国务误国。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李鸿章是汉奸,对外投降卖国,全盘否定。(4分)
因素:时代变化和意识形态;评价者的立场和标准;评价的角度;李鸿章自身经历的复杂。(2分)
33.示例一: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2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8分)
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2分)
示例二:
观点: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2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8分)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2分)
示例三:
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2分)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8分)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