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商洛市多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商洛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 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 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2.唐玄宗当政期间,要求皇子“不任以职事”,只享有爵位,并规定诸王不得和朝臣私自往来,不准擅自入朝,并令“宋王(玄宗的兄弟)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这些规定旨在( )
A.淡化宗法血缘关系 B.削弱内外朝官的权力 C.维护君主至高权威 D.提升中枢机构的效率
3.罗马共和国早期发生侵权纠纷时,由侵害方给受害方付一定的金额作为补偿。最初的赎罪金是由双方自由协商确定的。到公元前451年,《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各种罚金的数额。自由协商的赎罪金开始由法定罚金取代。这一变化( )
A.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B.削弱了贵族垄断法律的权力
C.旨在保障平民阶层利益 D.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求
4.安妮女王因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行使否决权的君主”。此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议会通过的法案提交国王签署只是一种例行手续罢了”。这反映出当时( )
A.责任内阁制度初步形成 B.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了破坏
C.英国权力中心逐步转移 D.“光荣革命”成果得以巩固
5.法国政府先后于1880年和1882年颁布义务初等教育法,把公民教育设置为学校优先开展的科目,并从制度上和经济上保障全体适龄儿童入读初等学校。同时,不少共和派政界和学界知名人士纷纷执笔为初等学校编写教科书。这些做法( )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才保障 B.顺应了法国政治民主化发展
C.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反映出启蒙思想的持续高涨
6.学者钱穆在讲解《国史大纲》时指出,“曾(国藩)氏之反洪杨,乃不满洪杨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主张要读耶稣之说、《新约》之书,因之激起民变”。在钱穆看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在于( )
A.未能推翻清朝统治 B.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C.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D.追求财富的平均分配
7.1913年2月7日,云南督军蔡锷通电各省,提出“民国宪法宜以巩固国权为主义”,并指出:“查吾国势,非策建强有力之政府不能统一内政,内政不统一,即国防外交必因之废弛失败,此为势所必至者。”由此可知,蔡锷主张( )
A.提升政府权威,维护革命成果 B.借鉴西方理念,主导制宪进程
C.坚持临时约法,反对集权专制 D.拓展国家职能,维护民主共和
8.巴黎公社把选举权真正地还给了人民,人民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同时巴黎公社一切公职人员要接受人民监督,如有不称职随时可以撤换。巴黎公社存在期间公开发行的报刊有16种,几乎每天都对公社领导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公开报道。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B.践行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C.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D.维护了公社社员的利益
9.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材料意在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A.丰富了基层民主表达方式 B.推动了人民民主建设
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0.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这说明当今的中国( )
A.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 B.持续深化睦邻友好外交政策
C.积极提升民间外交发展水平 D.力主构建多元外交联结渠道
11.1946年,德国法占区总督柯尼希将军公开指出:“在确保民主意识牢牢扎根于德国人民之中前,我们是不会离开的。需要30年到40年时间让德国人能够理解这一民主的优越性。”这可用于说明( )
A.法国不愿与德国实现长期和解 B.德国法西斯主义政策难以维系
C.战后德国民主化改革收效甚微 D.法国要求强化对德国制裁力度
12.据下表可知,古巴等国的做法( )
1 1959年9月,在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上,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发表讲话,宣布古巴今后将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
2 1961年6月5-12日,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古巴作为拉美国家的唯一代表参与会议
3 1961年9月1-6日,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古巴作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参加了会议
A.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D.动摇了美国主导的世界霸权力量
13.孙吴政权实行的“兵业”屯田制,让士兵一面打仗,一面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又把山越等少数民族从山林中迁出,使其依附于将领和大官僚地主,以强行开发土地。这些举措( )
A.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改变了江南农业落后的局面
C.加速了南北商业贸易的流通 D.提高了南方农耕经济的水平
14.《唐六典》卷三十《大都督府·市令》条下附注,“汉代诸郡、国皆有市长,晋、宋已后皆因之。隋氏始有市令”,到唐初,增置市丞,复有佐、史、师等名目。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至唐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强烈冲击 B.朝廷重视维护商业经营秩序
C.吏治清明确保经济复苏步伐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明显调整
15.16世纪末,在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而走向独立的荷兰,不少商人组织了一系列特许公司,取得了组建军队、宣战媾和、开发资源、任命殖民地官员等特权。他们沿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足迹前进,并逐渐取代了葡萄牙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这些做法( )
A.加剧了英荷两国的殖民争夺战争 B.提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西班牙丧失殖民霸主地位 D.促进了荷兰商业资本的全球扩张
16.1882年,李鸿章在呈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核计近年销数价值,已至七千九百万两之多。出口土货(指手工业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在此,李鸿章( )
A.强调了加强中西交流的紧迫性 B.强调了引进西方科技的重要性
C.剖析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双重性 D.承认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17.据统计,到1946年6月底,重庆地区冶炼、机器、化工、纺织等企业有813家,其中停产者794家,而增资者仅有5家。到该年12月,四川中小工业联合会原有会员1200家,停产80%,工业协会渝分会的470余家会员厂。停工者达到2/3。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美列强的卷土重来 B.全面内战的突然爆发
C.后方企业的不断回迁 D.西南政局的持续恶化
18.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 )
1 1952年,刘少奇认为“除开必要的国防”,应该是“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2 1953年,周恩来在谈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称;“只看到重工业而不看到轻工业,那就会犯错误”,“必须相应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速度要与工业发展相适应”
A.肯定了苏联模式的优势地位 B.要求不同产业协调发展
C.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步伐 D.强调工业的主导地位
19.下表中的信息可用来说明该时期我国( )
1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保护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推行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实际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拓展农业现代化内涵,使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
2 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993年,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完善
C.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确立 D.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
20.下表所示是1928年至1935年中国国有铁路运行的数据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
年份 运客数 载货量 账面盈余
1928 28704650人次 14511953吨 117140000元
1935 49622000人次 34340000吨 171090000元
A.铁路运输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B.国有铁路成为客货运输主渠道
C.交通运输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D.国有铁路建设带有殖民化色彩
21.1930年,美国的市政府与州政府几乎同时建立起紧急救济部门,并从旧日的私人慈善机构手中接管了救济任务。紧急救济部门在起初时情况乐观,管理出色,并与联邦合作,但在1931年以后,救济任务紧迫,市和州都无法应对,只能被迫放弃职责,转而给政府雇员发放临时货币。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意识到大危机的严峻形势 B.经济危机持续深度蔓延
C.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D.固守传统经济治理策略
22.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白领人数激增,而蓝领人数减少,产生了一个“新阶级”(又称“中间阶层”)。该阶层在国家权力角逐中迅速壮大,但有很大的摇摆性,总是追随着强大的一方。它的成长弱化了被统治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使得群众运动减少并趋向缓和。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政治运动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 B.中间阶层成为政府管控的主体
C.科技进步影响西方国家的治理 D.西方国家内部权力斗争的激化
23.有学者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确实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最现代的工业品的四个国家之一,但苏联经济具有“兵营”的面貌,经济完全军事化,完全从属于军备生产的势头开始加强。苏联领导人在脱离了社会文化和共同文明的情况下只是重复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成就和一些组织形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
A.苏联模式为苏联工业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B.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潜藏着严重危机
C.西方技术成就对苏联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D.国民经济军事化运动改善苏联产业结构
24.1997年2月,欧盟与东盟举行了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并通过一项联合宣言,表示将进一步推进20年前正式建立的伙伴关系。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将1980年签订的经济合作议定书扩大到越南的议定书。这一活动( )
A.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 B.反映了欧盟国际地位的提升
C.制约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D.加强了东亚各国经济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治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出,英国社会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后,才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对此,马克思说过:“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它(君主立宪)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因此,我们不应把“封建势力”与“君主立宪制”等同起来,以为“选择君主立宪制就是对封建势力的让步”。君主立宪制是17世纪英国统治者在客观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
——摘编自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从法律上巩固了大资产阶级、大种植园主的统治,确立了共和制,其意义重大。人们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美国为什么会在世界历史上首创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制。华盛顿对美国政治制度作出过特殊贡献,美国独立后,他坚持不做国王,并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坚决引退……新大陆的居民大多以移民的方式集聚在一起,彼此间的身份和地位不像祖居地那样等级森严,在这个移民社会里,既没有大领主,也没有富民。这种“平民”意识和相对平等的现象,成为独立后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早在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人民就开始了建国的准备。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各州政府组成联合政府。根据邦联条例建立的美国,实际上不是一个国家,仅是一个地理概念。邦联政府因无权实行贸易保护,致使英国商品像潮水般涌入美国市场,美国社会各阶层希望建立一个强力政府,这种愿望因谢司起义的爆发而变得更加强烈。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阐释材料一中“君主立宪制是17世纪英国统治者在客观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率先确立民主共和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代议制的认识。(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土地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以及住房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等原因,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调整政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但始终根据社会地位和工资差异,执行差别房租制;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分散化住房管理方式大幅度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摘编自张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材料二
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洲国家的不少慈善机构和合作社等组织就开始试图改善工业新兴城市中工人和其他受雇者的住房条件。但实际上,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是在二战后快速兴起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控制了所有住宅的质量,从而使住宅既达到了特定的最低标准,又没有超过空间和舒适度方面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快了住宅建设的步伐,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瑞典】J.林德瓦尔、武立《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调整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商洛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B 7.A 8.B 9.B 10.A 11.D 12.A 13.D 14.B
15.D 16.D 17.C 18.B 19.A 20.C 21.B 22.C 23.B 24.A
25.(1)表现:冶铁业地域分布广泛;冶铸作坊规模较大;铁产量得到提高;不少新技术被发明并得到应用。(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推动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有助于精耕细作农耕模式的发展与推广。(4分,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之处:大批铁矿被开采;铁产量大幅度增加;民营矿业得到快速发展;冶铁工业城镇涌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工匠管理制度的改革;朝廷放松对冶矿业的管控;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
26.(1)阐释:英国君主立宪制兼顾了英国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心理承受能力: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相对稳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共和政体尝试的失败。(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独立前北美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斗争的实践与探索;华盛顿个人的作用: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家的推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认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多元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不同类型代议制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示例论题:中共依靠民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阐述: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大力开展工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根据地,中共建立苏维埃政权,广泛发动民众,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剥削等措施,满足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迫切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把沦陷区变成抗日最前线,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在华侵略活动,使得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并与国统区民主力量一道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通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在渡江战役中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8分)
总之,中共成立后,根据近代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动民众,完成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此期间,中共制定的各类方针政策,均蕴含着鲜明的民主精神、平等意识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等,深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28.(1)调整:从无偿使用住房到恢复房租征收制;住房建设主体由国家单一渠道向多元化转变;住房分配渠道趋向多元化。(2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住宿条件;促进了苏俄(联)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由国家主导;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住房建设和租售;根据需求变化而有所调整;成效与弊端并存;呈现出高福利特征。(2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缓和阶级矛盾和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借鉴苏联经济建设及战后西欧福利制度的经验。(4分,答出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陕西省商洛市多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