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一中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D B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A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对南宋政权将临安作为行都的战略考量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进行说明:
角度一:(政治考量)南宋起初将临安作为行都,在宋人眼里临安只是皇上临时驻地所在,定都临安既有居安思危、光复大宋之意,亦有苟安东南之心。(2分);自五代以来政局相对稳定。(2分)
角度二:(经济考量)经济重心南移,临安位于当时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是东南地区繁华的大都会。(2分)
角度三:(军事考量)临安东临大海,北靠长江,有长江天险保佑,可有效防御金兵南下,这样既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客观上又有利于沿海地区的开发和海上贸易的发展。(2分)
角度四:(交通考量)临安地处大运河终点,漕运发达(2分)(京杭大运河不得分)
角度五:(地理环境)环境优美,风景怡人。(2分)
由此可知,南宋政权之所以选择临安作为行都,决非偶然。应该说,是由当时的政治、军事态势以及临安本地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而促成的。(2分)
17.(12分)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步步紧,西学东渐不断深人,晚清政府面临着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2分)
从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来看:新式学堂分为语言学堂、技术学堂、军事学堂三种类型。这一时期的新式学堂绝大多数是应外交、国防建没的需要而产生,有鲜明的针对性。(2分)
从分布地区来看,新式学堂大部分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内陆城市多为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及军事要冲,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和西方文化冲击影响的总体态势大致相合。 (2分)
从创办者来看,几乎都是清政府的重臣要员。创办新式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意味着对旧传统的偏离和挑战,会遇到顽强的抵制,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人物的倡导和支持。(2分)
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对中国教有近代化和国内各项新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2分)但新式学堂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各自为政,难成系统,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体现。(2分)
18.(15分)
1953年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1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国的遏制威胁,我国的重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国防科技依然落后,为此党提出要“集中发展重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经过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巩固了国防力量。(4分)
1964年侧重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全面的四个现代化。(1分)
阐释: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此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重视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4分)
1979年后在强调经济现代化的同时重视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1分)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法制建设不够健全,拜金主义抬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同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4分)
19.(14分)
(1)示例:通向现代化的突破。(2分)选取11.4、11.6两节目录。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历程,也推动了政治上的变革。法国大革命后,逐渐走上了民主共和道路。英国通过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参与到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日益成熟。(3分)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也推动了妇女解放,地位日益提高。(3分)
(2)材料二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客观因素;(2分)
煤炭的开采为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机器的发明、推广。(2分)
其他视角:三角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17世纪,通过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或濒临大西洋,成为大西洋贸易体系的枢纽);争夺世界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帝国”;中国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逐渐退出东南亚市场(或印度洋贸易)。(2分)秘密★启用前
东营市一中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经考古发掘,湖南澧水、沅水下游区的商时期遗存陶器群中以鼎、釜、高领罐和碗形豆等本地因素占主导地位,而鬲、簋、假腹豆等典型商文化因素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 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中国已迈人阶级社会的大门
2.《国语·鲁语》记载:“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至汉武帝时,为打压丞相,任用内侍亲近之人组成内朝,使其总理朝政,参决政事。内外朝制度的推行( )
A.延续了先秦制度的传统 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C.给予了外戚干政的机会 D.解决了朝臣擅权的问题
3.图1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五道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
图1
A.地方监察功能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南方开发程度超越北方
4.明正德年间,王阳明选取34封朱熹与人往来的书信,编成《朱子晚年定论》。他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该书刻印流传后引发激烈批评和争论,批评者认为此书完全是“颠倒黑白”,“援朱入陆”之作。顾炎武批评该书“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由此推知( )
A.王阳明是为了宣扬心学 B.朱熹与陆九渊思想趋同
C.顾炎武反对理学的虚伪 D.朱熹的思想被后世误解
5.康熙皇帝在与大学士等官员的一次谈话中说:当时“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下表为安徽休宁县某地占地情况。
年代 土地占有情况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乾隆二十六年(1761)
0-1亩 35户 23.97% 40户 27.40% 25户 21.55%
1-10亩 82户 56.17% 79户 54.11% 68户 58.62%
10-25亩 27户 18.49% 25户 17.12% 18户 15.52%
25亩以上 2户 1.37% 2户 1.37% 5户 4.31%
合计 146户 100% 146户 100% 146户 100%
——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以上材料表明( )
A.该地情况印证康熙皇帝的判断 B.该地情况反映了国家政策变化
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趋向集中 D.清代的土地状况各地可能不同
6.1860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以往总督每年可向朝廷举荐任命本省3名府县官员的传统,连续举荐从巡抚到布政使和按察使,直到更低层级官员。各省督抚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各种名目的“局”“台”“所”,所设机构仅向督抚负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清朝选官制度的变革 B.清政府权力结构出现变动
C.清政府统治基础扩大 D.“内重外轻”格局逐渐形成
7.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上谕( )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 B.意在全面推行维新变法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 D.表明帝后两党矛盾激化
8.据“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全国 981442 100 9153093 100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的发展 B.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革命形势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9.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专栏连续报道陕甘宁边区推选出来的劳动英雄模范事迹。劳模的肖像不仅出现在报纸的头版,而且与毛泽东等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边区政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这一时期的劳模宣传旨在( )
A.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下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示意图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任何在没有证人或者合同文书的情况下,于他人的儿子或者奴隶处购买白银、黄金、斧头或者是羊、驴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人,或者为此负责的人,都将被视为盗贼且判处死刑。”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阶级属性的法律 B.蕴含公平正义精神
C.司法的程序较为严密 D.注重维护财产权益
12.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改革,推行采邑制。接受采邑(土地)的豪绅显贵,须提供骑兵,上下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要宣誓为封主效忠,如果附庸不履行臣属职责就要收回采邑。据此可知,查理·马特改革( )
A.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 B.推动了法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3.图2是1539年英文版《大圣经》的扉页插画(局部)。该插画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 )
图2
A.王权摆脱了神学的桎梏 B.重视宗教伦理与教化
C.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行政与宗教相互制衡
14.18世纪,部分启蒙思想家把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设计为“高尚的蒙昧人”形象。如卢梭认为“蒙昧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社会的人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伏尔泰笔下的“天真汉像空气一样生来自由”。这一形象设计旨在( )
A.批判殖民侵略,弘扬自由博爱 B.反对封建专制,建构理性世界
C.揭露迷信愚昧,倡导天赋人权 D.讽刺教会权威,推崇世俗生活
15.1781年,刚卸任的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竞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这被当时人称为“世界的奇迹”。出现这一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体制影响财政动员的效率 B.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烈度差异
C.工业革命刺激社会财富的增长 D.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为何将临安作为行都?
材料一
图3 金军进攻路线图 图4 南宋形势图
说明:严格意义上讲,临安仅是南宋的一个行在,即临时安置之地。南宋的法定首都依然是东京开封。
材料二
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蔼之间,可谓盛矣!
——[北宋]欧阳修《有美堂记》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宋政权将临安作为行都的战略考量进行合理说明。(1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专业设置 创办者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算学 奕诉等
1866年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绘图 左宗棠
1874年 操炮学堂 上海 制炮工程 江南制造总局
1880年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电讯 李鸿章
1883年 金陵同文电学馆 南京 电讯 左宗棠
1884年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广州 驾驶、鱼雷 张之洞
1888年 珲春俄文书院 珲春 俄文 希元
1890年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威海 驾驶 丁汝昌
1890年 旅顺口鱼雷学堂 旅顺 鱼雷 丁汝昌
1892年 湖北采矿工程学堂 武昌 矿务 张之洞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12分)
18.(15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基础”。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述三个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15分)
19.(14分)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视角出发,将历史的发展分为了8道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1章跨越第8道门槛(公元1700~1900年),目录如下:
11.1门槛8:现代世界 门槛8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 全球背景 11.2英国的社会、农业和工业革命 社会关系的变化,农业变化、工业中的革命 11.3工业革命的传播 西欧、美国、日本和俄国 11.4政治革命:现代国家的兴起 法国:第一个现代国家 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英国、美国、德意志) 11.5两个世界的出现一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 正式和非正式的殖民地 西方的安抚思想 阐释帝国主义和两个世界 11.6工业革命的其他影响
材料二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
视角1推动英国开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正在变化的全球气候。大约1250年到1900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原因似乎是普遍的火山喷发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减少。为了取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得烧掉更多木材,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书“第11章”重新拟写一个主题,并从“11.2~11.6”中任选两节目录进行阐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视角1与英国迈向工业化的关系,并从其他视角再举一例说明英国开启工业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