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08 晚清的危机与救亡

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08 晚清的危机与救亡
一、五年真题
1.(2023·广州)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2023·广州)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辛丑条约》的危害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3.(2023·广州)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
A.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2023·广州)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5.(2023·深圳)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3·广东)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7.(2023·广东)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8.(2023·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9.(2023·广东)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10.(2023·广东)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11.(2023·广东)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12.(2022·深圳)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 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
13.(2022·深圳)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2022·深圳)1912 年 1 月 27 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
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5.(2022·广州)1843年,两江总督向道光帝汇报说:“吏治日坏,民生日困”。1848年,广东学进京觐见道光帝,说他沿路所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说明当时(  )
A.皇帝权力削弱 B.血缘纽带松弛
C.社会矛盾加剧 D.自然经济繁荣
16.(2021·广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17.(2021·广东)如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18.(2020·深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19.(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20.(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1.(2019·广东)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一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结合所学可知,靖海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D项。
根据所学可知,列强在中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局面,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前后,正当的中外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B项错误,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廷战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禁烟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禁烟运动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项: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大批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外资商行的不断增多,故选A项。
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排除C项。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81年,清政府建成唐胥铁路……”“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B项。
C项:根据题干信息,“……唐胥铁路……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材料说明洋务运动,铁路修建,推动了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康有为和梁启超”,据此分析:
A项:根据题干信息,“……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反映了梁启超对康有为变法主张的支持,由此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下,康有为和梁启超走上了维新变法之路,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1859年,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1900年,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信息“…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鸦片战争的冲击,西学逐渐输入中国,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师夷长技,到师夷制度,再到师夷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宣扬西学中用,吻合材料中“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这一信息,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涉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以此分析、逐项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占领楚望台军城库”“总司令 蒋翊武”,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发生于广州,由黄兴领导,起义最终失败,不合题干信息,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运动,蔡锷等人起兵讨袁,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图谋,故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不合题干信息,排除。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昌起义,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能力与材料解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以此为基础结合材料分析理解。
7.【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由鼓定五口之家由”鸦片战争前“日织一匹,赢钱百文”到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说明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极大冲击,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宣扬自强求富,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故C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尚未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
8.【答案】B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纷纷习武,参与反帝斗争,由此说明清末时局变化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与习武反帝斗争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
题干材料突出体现的是民众习武之风,不能反映新式学堂的发展,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与材料解读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晚清时局变化与社会风气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清朝末年社会形势的变化,以此结合材料分析解读。
9.【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洋务运动时代,清政府每年都会从财政税收中提取专项经费筹建海军,以加强海防,表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故D项正确;
根据强调清政府提取专项经济,加强海防建设,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筹划制度改革、注重经济发展等信息,故ABC排除;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筹划海防,巩固海疆。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理解能力。答题关键要牢记洋务运动的海防建设,以此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0.【答案】C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提取关键词“状元办实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民族工商业的楷模”张謇,甲午战后,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办实业,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著有《海国图志》,倡导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宣扬“中体西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是铁路工程师,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工商业的楷模张謇与实业救国,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与材料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张謇的相关史料,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正确选择。
11.【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917年”“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使用,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
材料主旨信息是白话文推动新思想传播,没有体现教育体制改革,排除A;
白话文推广不能遏制列强侵略,故B项错误;
白话文推广与民主共和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普及推动了新思想传播,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熟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成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的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A;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
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无关,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电文体现了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A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排除B;
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差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吏治日坏,民生日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C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皇权的削弱,排除A;
题干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矛盾的加剧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探索,以恭亲王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汉族官僚集团逐渐掌握兵权,地位逐渐上升,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康有为、孙中山、杨匏安都是广东人,康有为是宣传维新变法,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孙中山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三民主义;杨匏安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D符合题意;
ABC理解片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18.【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注意题目要求“对应正确的”。据所学知,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19.【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20.【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21.【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领导人出逃西安,最后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D选项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并未攻陷北京,A选项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出逃承德,B选项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并未攻陷北京,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领导人出逃西安。
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08 晚清的危机与救亡
一、五年真题
1.(2023·广州)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结合所学可知,靖海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D项。
根据所学可知,列强在中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局面,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前后,正当的中外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B项错误,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廷战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禁烟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禁烟运动的相关史实。
2.(2023·广州)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辛丑条约》的危害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项: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大批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外资商行的不断增多,故选A项。
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排除C项。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3.(2023·广州)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
A.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81年,清政府建成唐胥铁路……”“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B项。
C项:根据题干信息,“……唐胥铁路……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材料说明洋务运动,铁路修建,推动了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4.(2023·广州)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康有为和梁启超”,据此分析:
A项:根据题干信息,“……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反映了梁启超对康有为变法主张的支持,由此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下,康有为和梁启超走上了维新变法之路,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1859年,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1900年,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5.(2023·深圳)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信息“…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鸦片战争的冲击,西学逐渐输入中国,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师夷长技,到师夷制度,再到师夷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宣扬西学中用,吻合材料中“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这一信息,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涉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以此分析、逐项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6.(2023·广东)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占领楚望台军城库”“总司令 蒋翊武”,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发生于广州,由黄兴领导,起义最终失败,不合题干信息,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运动,蔡锷等人起兵讨袁,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图谋,故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不合题干信息,排除。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昌起义,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能力与材料解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以此为基础结合材料分析理解。
7.(2023·广东)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由鼓定五口之家由”鸦片战争前“日织一匹,赢钱百文”到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说明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极大冲击,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宣扬自强求富,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故C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尚未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
8.(2023·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纷纷习武,参与反帝斗争,由此说明清末时局变化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与习武反帝斗争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
题干材料突出体现的是民众习武之风,不能反映新式学堂的发展,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与材料解读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晚清时局变化与社会风气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清朝末年社会形势的变化,以此结合材料分析解读。
9.(2023·广东)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洋务运动时代,清政府每年都会从财政税收中提取专项经费筹建海军,以加强海防,表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故D项正确;
根据强调清政府提取专项经济,加强海防建设,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筹划制度改革、注重经济发展等信息,故ABC排除;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筹划海防,巩固海疆。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理解能力。答题关键要牢记洋务运动的海防建设,以此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0.(2023·广东)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答案】C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提取关键词“状元办实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民族工商业的楷模”张謇,甲午战后,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办实业,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著有《海国图志》,倡导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宣扬“中体西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是铁路工程师,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工商业的楷模张謇与实业救国,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与材料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张謇的相关史料,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正确选择。
11.(2023·广东)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917年”“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使用,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
材料主旨信息是白话文推动新思想传播,没有体现教育体制改革,排除A;
白话文推广不能遏制列强侵略,故B项错误;
白话文推广与民主共和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普及推动了新思想传播,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熟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12.(2022·深圳)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 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成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的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A;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
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
13.(2022·深圳)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无关,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2·深圳)1912 年 1 月 27 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
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电文体现了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A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排除B;
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差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2·广州)1843年,两江总督向道光帝汇报说:“吏治日坏,民生日困”。1848年,广东学进京觐见道光帝,说他沿路所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说明当时(  )
A.皇帝权力削弱 B.血缘纽带松弛
C.社会矛盾加剧 D.自然经济繁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吏治日坏,民生日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C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皇权的削弱,排除A;
题干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矛盾的加剧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2021·广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探索,以恭亲王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汉族官僚集团逐渐掌握兵权,地位逐渐上升,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7.(2021·广东)如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康有为、孙中山、杨匏安都是广东人,康有为是宣传维新变法,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孙中山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三民主义;杨匏安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D符合题意;
ABC理解片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18.(2020·深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注意题目要求“对应正确的”。据所学知,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19.(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20.(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21.(2019·广东)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一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领导人出逃西安,最后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D选项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并未攻陷北京,A选项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出逃承德,B选项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并未攻陷北京,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领导人出逃西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08 晚清的危机与救亡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