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周武王通过分封前朝贵族,维护其所得利益,拉拢前朝贵族以强化对
新政权的认可,从而维系周的统治,B项正确。题干表述与消除商朝残余势力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
旨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在当时尚未产生,排除D项。
2.B(解析】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贵族礼仪式的战争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表明“礼”
在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儒学尚未产生,排除A项:农战思想是指重视
农业和战争,主张两者结合,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对比了两个时期兵学思想的变化,由注重礼仪
变为注重谋略,并不涉及战争性质,排除D项。
3.C【解析】根据材料“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
音…来源于中原”,由此可知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扁壶的形象和文化寓意都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汉
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后大量迁徙中原及南方汉人屯田实边,推动了民族的交融,从而产生了这一兼
具游牧民族特色和中原文化的器具,C项正确。材料中是中原与边疆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并非中外,排除
A项:材料中只是提到铸造工艺来源于中原,体现不出铸造工艺如何,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
强调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是指生产方式、文化制度向封建化转变,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D项。
4.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则相对稳定,随着经济开
发,水利建设也不断展开,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是在宋代,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北方水利工程建设的减少,无法得出与唐朝分崩离析的关系,排除
D项。
5.D(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在宋代绘画中,色彩的地位下降,更加注重意境,笔墨趣味取代色彩渲染。
这体现了当时理学对艺术精神的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主旨与格物致知的内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
旨体现不出国势衰微及消极避世等,排除B、C两项。
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军粮消费巨大,且边疆地区运输困难,商人介入军粮的购贮与运输后,
利用商人在流通领域的作用,从而扩大了粮食作为商品的供应范围,推动了粮食的商品化发展,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与涉及到国家赋税征收标准,无法得知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商人
介入了军粮的购贮与运输,并没有涉及财政负担以及商人地位的内容,排除B、D两项。
7.A【解析】据图中信息“状元及第、一品当朝、名登金榜、位列三台”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古人
激励学子学业精进、早登朝堂的希望,体现了积极入世实现政治抱负的社会理念,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
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民俗钱币是一种文化风尚,民俗钱币上的内容寄托了吉祥美好的愿
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达,同时与迷信思想无关,排除C、D两项。
8.C(解析】据图中信息及所学可知,清代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为提高粮食产
量,高产农作物逐步在华北平原推广,这引起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动,C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
符,排除:材料只是体现了北方地区三省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体现不出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D项。
9.D【解析】根据“非好勤远略也。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专于我”及所学可知,徐继
畲认识到工商业的发展是导致列强扩张的根本所在,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排除A
项;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落后,排除B项;徐继畲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但他的这
一观点并未引发思想解放潮流,排除C项。
10.D(解析】根据“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识见”“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及所学可知,他们希望通过戏刷
进行思想启蒙,发挥戏剧应有的社会作用,从而达到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目的,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
动是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政治改良无关,排除B项;陈独秀的
观点体现不出革命思想,排除C项。
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历史答案第1页(共5页)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联考(三)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统治者在进行分封时,不仅分封同姓王与功臣,同时针对前朝贵族,采取了分而治的手段,并给予部分优待,将中原地带以及在此生活的前朝遗民作为分封的内容重新给予了前朝贵族。统治者此举旨在
A.消除商朝残余势力 B.维持政权的稳定性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传播华夏认同观念
2.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 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
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 D.战争性质发生变化
3.铜鱼形启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这反映了汉代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4.以下两图分别为唐朝前期和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治局势的变动 B.揭开了江南开发的序幕
C.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速了唐朝的分崩离析
5.与唐代相比,宋代绘画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山水画方面,马远,夏畦就很少用色;花鸟画方面,文人画家文同、尹白等用墨色取代了色彩;人物画方面,李公麟用“白描”取代五代重彩人物画,改变了人物画的造型传统。这种改变
A.反映了格物致知的绘画特色B.体现出了国势衰微的时代特征
C.表达了消极避世的处事态度D.符合对意境和笔墨情趣的追求
6.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一方面当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田岁入无几”,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的购贮与运输。由此可知,宋代军粮的消费
A.加重人民赋税负担B.造成财政压力
C.推动农业的商品化D.提高商人地位
7.中国古代的民俗钱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明清时期钱币的内容
A.寄托了时人的政治抱负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C.反映了迷信思想的严重D.体现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达
8.下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均耕地统计表(单位;亩)。此表可用来研究清代
A.国家耕地面积减少的后果B.精耕细作技术停滞的影响
C.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D.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9.1848年,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出版。在书中,他指出“欧罗巴诸国皆好航海立埔头,远者数万里,非好勤远略也。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专于我”。据此可知,他的观点
A.表明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所在
C.引发了思想解放潮流的到来D.指出了列强扩张的经济动因
10.1904年,陈独秀发表《论戏曲》,公开提倡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识见”。同年,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的发刊词中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期盼“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他们此举旨在
A.宣传新文化运动以实现思想解放B.追求政治改良实现民族独立
C.传播革命思想以建立民主共和国D.通过思想启蒙进行救亡图存
11.1900年,在华游历的英国人布鲁斯曾记述了一家由清政府开办的兵工厂:“兰州有一个雇用了约100人的兵工厂,由一名曾在著名上海兵工厂培训过的工头看管着。每名工人每月的薪水为8两银子,这在中国是相当丰厚的”。他所记述的历史现象
A.符合晚清工业化的发展特点B.说明洋务企业分布范围广泛
C.解释了工人阶级诞生的原因D.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2.以下两表分别为1912~1919 年和1919~1927 年华侨投资福建、广东及上海的情况。据此可知,1919 1927 年
A.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发展停滞势头B.国内工商业经营环境趋向恶化
C.时局动荡导致政府鼓励政策减弱D.列强侵略削弱了华侨投资热情
13. 1936年8月,毛泽东曾在给傅作义的信中说:“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弟等频年呼吁,要求全国各界一致联合……组织国防政府。 该信件
A.促成了北伐战争的基本胜利B.反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
C.推动了战略决战的胜利进程D.受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14.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期间,陈云指出:计划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做到一能吃饭、一能建设;既要搞工业建设,又要稳定民生、稳定市场,如果将两个并重是错误的,但是这两个之间又不能相差太远。陈云的这一思想
A.违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则B.平均了农业与工业的投资比例
C.影响了“一五”时期的“左倾”思潮D.反思了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
15.以下内容出自万隆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矛头直指美国霸权主义B.促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C.旨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D.有利于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
16.下表为1979年和1985年我国进出口领域部分产品所占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A.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完善B.促成了国企改革的到来
C.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D.体现了外贸规模的扩大
17.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涉及外交部分的重要概念的出现次数。这表明
A.我国的外部环境持续改进B.意识形态之争已得到解决
C.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理念D.和平共处思想被世界认可
18.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 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公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
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
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
19.扑克牌“梅花K”的原型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埃及之后,亚历山大前往阿蒙神庙祭拜太阳神,并被祭司加封“法老,称之为“阿蒙之子”。下列对此情形的判断正确的是,亚历山大
A.推崇埃及文化作为文化主流B.实行开明宽容的宗教政策
C.建立了首个地跨三洲的帝国D.扩展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20. 1450年,德国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此后,书籍数量迅速增加。据估计,此后半个世纪,欧洲书籍印刷量达到50万册,其中罗马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的作品最受欢迎。此外,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也大量涌入市场,这要归功于威尼斯印刷商马努斯。上述现象说明
A.经济发展需要古典法律复兴B.阶级变化引发民主精神传播
C.技术进步推动思想解放进程D.东学西传促进人文思想兴起
21. 17世纪的德意志天文数学家克卜勒以数学推算出行星烧日的精圆形轨道,证明了地动说。这反映了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重大成就是
A.首先提出“地球绕日说”并挑战“地心说”B.以古代权威解释支配自然的法则
C.以理性寻找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D.运用理性去解释支配自然的法则
22.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行家”,提出了“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攒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A.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23. 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开启了商业化团队观光的时代。10 年后,库克推出了首个欧洲大陆游套餐,这趟旅行从英国出发,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和法兰克福,再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参观世博会。库克在1872年还推出了历时222天全程4万公里的环球旅行团。旅游方式的变革得益于
A.中间阶层发展趋于稳定B.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C.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变革D.垄断组织产生发展
24.据统计,1870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为8500万英镑,1909年增至42570万英镑。913年达7000万英钟(1英镑约等于4.8美元);1914年美国对拉美的投资为12亿美元,德国为9亿多美元。这一现象
A.反映了列强实力对比的变化B.造成了拉美单一经济体系的形成
C.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阻碍了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 ~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涉及冶炼铸造、纺织造器、农医兵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倡导“博通物理”的辩证思想是其指导思想,即培养善于将事物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在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具体掌握一技一艺之理。在我国古代,国家统治者常运用手中的权力,集中国家力量,总结推广来自民间的创造、发明。如汉武帝为了推行赵过的代田法,命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乡民等到京师培训,学成结业后负责教民。从“六艺”之教为发端的官学教育到专科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从劝课农桑的社会教化到官府作坊艺徒制的建立,从民间的世袭相传到师徒相传,我国古代的职业教育经久不衰。
——摘编自徐东《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850年,德国各地已出现了大量矿业、纺织、机器制造业、冶金等职业学校。同年,对地方工业学校进行改革,制订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建立了统一的中等工业专门学校,并在教学内容方面增设了力学、化学实验等实习课程。1870年,进一步将工业学校改为3年制,又增加了测量学、机械设计等课程。同时,联邦宪法还规定工厂所在地要建立补习学校,农村农闲季节也要开办各类学校,训练农民的生产技能。1890年召开教育会议之后,电力等科学技术教育在德国受到了更大的重视。19世纪晚期,英国开始慢仿德国,着手本国的职业教育改革。
——摘编自楚汉《近代德国教育改革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影响。(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静悄悄的革命:工业社会的来临
材料一 下图为发表于 1843年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该画还为资本家设计了一句道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
材料二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法律文件: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876年颁布《河流防污法》。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社会发展”。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朝建立后,沿用了北周的音乐制度。隋文帝认为肃清北周的痕迹十分重要,大臣们则认为将隋朝的礼乐全面恢复为华夏正统之音更为重要。于是隋文帝“命工人齐树提检校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这时,大臣郑译出来主持继续改革。他从胡人乐师苏祗婆的胡琵琶音律中推测出古乐的七调十二律,后来经过博士何妥等人的干涉,以“黄钟一宫,不假余律”的方法暂时结束了此次音乐制度的更改。不过,随着平陈后更加正统的南朝旧乐来到北方,新一轮改革又开始了。史载: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后周所造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皆不可用。请悉停之。……及大业中,炀帝乃定《西凉》《龟兹》《天竺》《高丽》……以为《九部》。乐器工依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
——摘编自曾磊《隋文帝对礼乐典章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音乐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音乐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28.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二十年代,派一支大舰队到远东制服日本是英国海军的主要战略任务。1938年1月,海军大臣提出:“1937年5月向自治领作出的承诺(向远东派一支大舰队)应予修正”。1939 年2月,外交部要求派舰队到远东作为外交的后盾,海军部予以回绝。法国也表示“如果(英国)舰队驶往远东,法国将撒手不管中欧和东欧的抵抗”。同时,派舰队去远东的做法也违反了海军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的传统。这样,英国海军的远东战略从原先的进攻转向防御。为此,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在中日战争问题上,英国逐渐趋向于走“中间路线”。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40年代初,英军在新加坡向日军缴械,英国在远东的声誉一落千丈。英国在远东的失败,某种程度上预示将来英国将不得不无可奈何地从远东退出。
——摘编自周旭东《二战爆发前后英国海军战略与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前后英国远东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爆发前后英国远东政策发生变化的影响。(7分)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洋务派官员丁宝祯在创办山东和四川两大机器局的过程中,“决不用一洋人指示”。他认为“中国知用洋枪而不能自造洋枪,非受制于洋人,即受骗于洋行,非计之得者也”“设厂内地,不为彼族所觊觎,万一别有他事,仍可闭关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同时,他指出“从前中国各厂雇用洋匠,少则七八名至一二十名,每名工值发费二三千金,统计各洋匠一岁所费已逾巨万”,但“外洋兵官能熟练枪炮者究亦不可多得,间或有之又不愿受聘,即或受雇亦多不能尽力传授,概属虚文”。为此,他招揽了“心思精密,于机器、洋务颇能讲求,而事事踏实”的徐建寅、薛福辰、曾昭吉等人。在他们的筹划下,两大机器局相继开办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川督刘秉璋就承认“该局(四川机器局)专铸铜帽、后门枪弹炮弹及赶造洋火药较有把握"。但李鸿章也曾提到过“仿造马梯尼后门枪……机簧不灵,弹子不一,准头不远,较英国所制大逊”。
——摘编自向中银《浅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影响。(7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