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宜宾市四中高2021级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丽王,夫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2.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
A. 皇位世袭 B. 君权神授 C. 皇帝独尊 D. 中央集权
3.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4.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
A. 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C. 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 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加强
5. 《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 )
A. 罗马法保护公民财产安全 B. 《民法大全》注重法律程序
C. 罗马法极力维护奴隶制度 D. 罗马法崇尚公平与正义原则
6. 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 )
A. 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 B. 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C. 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 D. 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
7. 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偏袒奥匈帝国和英国,使沙俄失去了战胜土耳其所获得的权益。随后德国借口检疫禁止俄国牲畜入口,使德俄关系迅速恶化。在巴尔干地区,俄奥冲突不断。一年后,德奥缔结《同盟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______攻击时,另一方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地保证中立。”该条约中“______”处应填入的国家为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意大利
8.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9. 阅读下面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据此可知
时间 日本陆军总师团数 在中国师团数 在太平洋战场师团数
1937年底 24 21 /
1939年底 40 34 /
1941年底 51 34 10
194年底 70 37 15
1945年底 168 53 44
A. 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日本对外侵略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太平洋战场
D.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
10. “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 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 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11. 1987年,日本竹下内阁成立后,即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日本提出这一愿望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经济实力的增强 B. 外交主权的独立
C. 美苏冷战的结束 D. 民众的积极推动
12.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
C. 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促进经济发展。
D. 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以防范金融风险。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1843~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棉织品 1671 4255 3080 3311 1836 3052 2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糖 2 43 170 82 147
杂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合计 2522 5195 3889 4312 2533 4413 3909
总输出 茶 322 2221 2027 1834 1654 2019 2427
生丝 2003 3806 4430 4819 3331 4417 5529
杂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合计 2360 6046 6492 6726 5081 6514 8021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说明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原因。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不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仓指中国古代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政策,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社仓经过康熙帝试点实践,再经雍正全面试行而普及全国。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一方面是受儒家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改革政策,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盘查社仓,及时纠正不适宜的政的政策,使得社仓建设正常进行。雍正帝将康熙帝犹豫再三的设立社仓的想法变为成功实践,并为乾隆朝社仓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的社仓制度奠基于雍正帝。莆公权先生阐迅清朝的粮食体系时曾指出:“在整套乡村统治体系中,饥荒控制所占地位非常重要,因而清政府对它的重视并不亚于保甲或里甲制度。通过我们对于雍正朝初期社仓与保甲同时推行的考察,可以说清初社仓制度与保甲制度对基层治理效果同等明显。
——摘编自常建华《清康雍时期试行社仓新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意义。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美国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下达指令,禁止日本媒体对广岛、长崎两地遭受核轰炸的惨状进行舆论报道;全面禁止日本从事一切原子能研究的活动。1951年,美日等国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的内容。1954年,日本成立了原子能利用准备调查会,调查会很快确立了建造国产小型实验用原子能反应堆的基本方针。同年,美国修订的《原子能法》生效,该法规定,美国可与其他国家开展核能国际合作,但合作协定必须规定核材料及设施禁止用于制造核武器及其他军事目的。1955年《日美核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据尹晓亮《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核政策调整对日本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文(1771—1858),出生于英国小商人家庭。他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自由贸易的践行人。欧文天生就是改革者及问题解决者。正因如此,他不顾生意伙伴的反对,坚持要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工资;他也一再强调提高大众受教育水平的必要性。1819年,欧文同其他改革家一起,大力推动《工厂法》的出台,这成了第一部规范管理工厂生产条件的法律。为了帮助失业群体,欧文提出乡村合作的构想,在该机制下,穷人可以在集体农场谋生。后来,他打算将乡村合作的想法推行到全世界,不仅局限于农业,还推广至工业领域。1824年,欧文来到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新哈莫尼社区。欧文的目标就是要在劳动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最终用“社会系统”取代“个体系统的种种习惯”。四年后,社区实验失败,欧文回到英国。各种社团、报纸以及讨论组织纷纷开始关注欧文的思想。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欧文在社会事务中的主要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价值。宜宾市四中高2021级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丽王,夫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答案】A
【解析】
【详解】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血缘分封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血缘分封在本质上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皇权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且血缘分封长期存在,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B选项错误,相比于分封来说,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C选项错误,后世基本不在沿用分封制;D选项错误,分封长期存在并不能说明分封的对象。
2.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
A. 皇位世袭 B. 君权神授 C. 皇帝独尊 D. 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知,秦朝建立后,皇帝穿戴的装饰及玺皇帝独有,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C项正确;秦始皇规定皇位由其子孙世代相传,这体现了皇位世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指君子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秦朝中央集权主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上,不符合题干主旨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宰相实行的“协商一致”,体现出集体议政的特点,这样做可以加强宰相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A中提高效率难以说明;B中皇权至高无上;C中内斗显然不可避免。
4.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
A. 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C. 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 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 《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头骨,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 )
A. 罗马法保护公民财产安全 B. 《民法大全》注重法律程序
C. 罗马法极力维护奴隶制度 D. 罗马法崇尚公平与正义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体现了奴隶地位低下,同罪不同罚,这充分说明《民法大全》极力维护奴隶制度的性质,故C项正确;ABD均没有体现出材料中奴隶地位低下的信息,排除。故选C项。
6. 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 )
A. 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 B. 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C. 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 D. 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787年宪法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希望建立一个有效力又受到约束的政府,A项正确;“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可知,“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不全面,排除C项;据材料“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可知,是制约政府权力,不是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7. 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偏袒奥匈帝国和英国,使沙俄失去了战胜土耳其所获得的权益。随后德国借口检疫禁止俄国牲畜入口,使德俄关系迅速恶化。在巴尔干地区,俄奥冲突不断。一年后,德奥缔结《同盟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______攻击时,另一方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地保证中立。”该条约中“______”处应填入的国家为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意大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德俄关系迅速恶化”、“俄奥冲突不断”,可见德奥的共同潜在敌对目标是俄国。结合所学,这是1879年签订的德奥“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故选C项;ABD项都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
8.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可知,该条约为《辛丑条约》,因为这一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三者赔款均不如《辛丑条约》高,且清政府也还未成为列强在华统治工具,排除ABD。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学生对于各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要熟记于心。
9. 阅读下面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据此可知
时间 日本陆军总师团数 在中国师团数 在太平洋战场师团数
1937年底 24 21 /
1939年底 40 34 /
1941年底 51 34 10
194年底 70 37 15
1945年底 168 53 44
A. 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日本对外侵略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太平洋战场
D.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军事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正确;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军事力量,但是没有体现其他战区的斗争情况,无法得出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A错误;据表格信息可知,日本军事力量在中国战区的分布数量一直多于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日本对外侵略重点并未转移到东南亚,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战区对日本军事力量的牵制,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D错误。
10. “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 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 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日益分化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排除D。
【点睛】
11. 1987年,日本竹下内阁成立后,即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日本提出这一愿望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经济实力的增强 B. 外交主权的独立
C. 美苏冷战的结束 D. 民众的积极推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1987年正是日本经济实力强大时期,因此其希望提高国际政治地位,选项A正确;这一时期日本已经实现了外交主权独立,选项B正确;美苏冷战结束时间是1991年,排除C;民众的力量建立在经济实力提升的基础之上,因此其不构成主要原因,选项D排除。
12.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
C. 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促进经济发展
D. 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以防范金融风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D项正确;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所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发展中国家受到损失更大,排除A项;“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应对措施得力,积极改革,也能成为提升自我实力,加快发展的机遇,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做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1843~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棉织品 1671 4255 3080 3311 1836 3052 2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糖 2 43 170 82 147
杂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合计 2522 5195 3889 4312 2533 4413 3909
总输出 茶 322 2221 2027 1834 1654 2019 2427
生丝 2003 3806 4430 4819 3331 4417 5529
杂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合计 2360 6046 6492 6726 5081 6514 8021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说明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答案】(1)示例: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呈较快增长趋势;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的信息从中英经济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从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表格从贸易总量以及总输入、总输入和从输出等角度分析数字变化。
(3)依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变化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当时中英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表现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表格中知识信息,然后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搜集表格中主要信息贸易总量以及总输入、总输入和从输出;年代1843-1850——2000年,二比较:横向比较都是呈现上升趋势,三得出结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不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
【答案】答案一:情节: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
重大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概述与评价: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奥斯曼上耳其帝国阻断陆路交通使得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必要。西班牙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政治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信奉基督教。获得东方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经济动因,向东方传递基督福音是强大精神动因。自然科学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达,人文主义的发展都成为西班乐王室支持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重要条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获取了大量东方财富。但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致使西班牙最后衰落下去。
答案二:情节: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历史现象:14、15世纪西欧社会兴起了寻金热。
概述与评价: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一种寻金热迅速弥漫开来。自新航路开辟出来后,东方的黄金源源不断被运往欧洲,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西班牙、葡萄牙获得的贵金属用于自我消费,没有转化成资本,从而日渐衰落。
答案三:情节: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
历史现象: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
概述与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它们亚非拉许多地方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从中获得大量财富。自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促进了荷兰、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原始资本积累,这些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西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灾难。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情节展开论述即可。如选择情节: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重大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概述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奥斯曼上耳其帝国阻断陆路交通使得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必要。从地理位置上看,西班牙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在政治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信奉基督教。获得东方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经济动因,向东方传递基督福音是强大精神动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达,人文主义的发展都成为西班乐王室支持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重要条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获取了大量东方财富。但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致使西班牙最后衰落下去。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仓指中国古代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政策,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社仓经过康熙帝试点实践,再经雍正全面试行而普及全国。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一方面是受儒家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改革政策,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盘查社仓,及时纠正不适宜的政的政策,使得社仓建设正常进行。雍正帝将康熙帝犹豫再三的设立社仓的想法变为成功实践,并为乾隆朝社仓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的社仓制度奠基于雍正帝。莆公权先生阐迅清朝的粮食体系时曾指出:“在整套乡村统治体系中,饥荒控制所占地位非常重要,因而清政府对它的重视并不亚于保甲或里甲制度。通过我们对于雍正朝初期社仓与保甲同时推行的考察,可以说清初社仓制度与保甲制度对基层治理效果同等明显。
——摘编自常建华《清康雍时期试行社仓新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意义。
【答案】(1)原因:受儒家民生思想的影响;吸取康熙帝的社仓试点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清初经济发展,政治较为清明;雍正帝的重视。
(2)意义:为乾隆朝社仓普及奠定了基础;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仓发展;为后世民生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
【解析】
【分析】
【详解】(1)原因:根据“受儒家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得出受儒家民生思想的影响;根据“清代社仓经过康熙帝试点实践”得出吸取康熙帝的社仓试点实践经验;根据“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盘查社仓,及时纠正不适宜的政的政策”得出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根据“雍正帝将康熙帝犹豫再三的设立社仓的想法变为成功实践”得出雍正帝的重视;根据所学,还可从清初经济发展,政治较为清明等分析总结。
(2)意义:根据“为乾隆朝社仓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出为乾隆朝社仓普及奠定了基础;根据“清初社仓制度与保甲制度对基层治理效果同等明显”得出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仓发展、为后世民生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美国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下达指令,禁止日本媒体对广岛、长崎两地遭受核轰炸的惨状进行舆论报道;全面禁止日本从事一切原子能研究的活动。1951年,美日等国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的内容。1954年,日本成立了原子能利用准备调查会,调查会很快确立了建造国产小型实验用原子能反应堆的基本方针。同年,美国修订的《原子能法》生效,该法规定,美国可与其他国家开展核能国际合作,但合作协定必须规定核材料及设施禁止用于制造核武器及其他军事目的。1955年《日美核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据尹晓亮《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核政策调整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1)为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二战,对日本进行核攻击;战后初期实行削弱日本的政策,防止日本拥有核技术威胁美国,全面禁止日本进行核研究;冷战开始、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采取扶植、结盟政策,不禁止、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后将8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美国借提供核技术对日本进行控制等。
(2)有利于日本在核领域的研究与和平利用核能,填补了日本能源缺乏的短板:日本成为美国事实上的核合作伙伴:日本被纳入美国核保护之下,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核力量部署基地:日本的国际环境趋于复杂:不利于日本对战争的反思等。
【解析】
【详解】(1)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需要结合当时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茶书。如为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二战,在二战结束前对日本进行核攻击;战后初期为了防止日本拥有核技术威胁美国,全面禁止日本进行核研究,实行削弱日本的政策;冷战开始、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没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将日本设置为东亚的桥头堡,因此对日本采取扶植、结盟政策,不禁止、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后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美国借提供核技术对日本进行控制等。
(2)根据“1955年《日美核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利于日本在核领域的研究与和平利用核能,填补了日本能源缺乏的短板;日本成为美国事实上的核合作伙伴;日本被纳入美国核保护之下,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核力量部署基地:日本的国际环境趋于复杂;但不利于日本对战争的反思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文(1771—1858),出生于英国小商人家庭。他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自由贸易的践行人。欧文天生就是改革者及问题解决者。正因如此,他不顾生意伙伴的反对,坚持要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工资;他也一再强调提高大众受教育水平的必要性。1819年,欧文同其他改革家一起,大力推动《工厂法》的出台,这成了第一部规范管理工厂生产条件的法律。为了帮助失业群体,欧文提出乡村合作的构想,在该机制下,穷人可以在集体农场谋生。后来,他打算将乡村合作的想法推行到全世界,不仅局限于农业,还推广至工业领域。1824年,欧文来到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新哈莫尼社区。欧文的目标就是要在劳动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最终用“社会系统”取代“个体系统的种种习惯”。四年后,社区实验失败,欧文回到英国。各种社团、报纸以及讨论组织纷纷开始关注欧文的思想。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欧文在社会事务中的主要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价值。
【答案】(1)给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注意提升工人素质;推动保障工人权益的法案出台;积极帮助失业群体稳定生活;提出和推广“乡村合作”的构想及机制;创建公益性、集体化的新型社区。
(2)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工资”“强调提高大众受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大力推动《工厂法》的出台”等概括,如给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注意提升工人素质;推动保障工人权益的法案出台;积极帮助失业群体稳定生活;提出和推广“乡村合作”的构想及机制;创建公益性、集体化的新型社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如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