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该刊物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革命军》 D.《新青年》
2.他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最高学府。他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3.下图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4.《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民国早期……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尝试用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请问“中国的文艺复兴”高举的旗帜是( )
A.“反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扶清灭洋”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杂志曾推选世界“百位名人”,胡适以“曾经替中国发明一种新语言”当选。这主要是基于他( )
A.建立同文馆 B.组织强学会
C.创办了《民报》 D.提倡白话文
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8.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B.第一期探索是洋务运动
C.第二期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第三期探索有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9.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上述材料表明了五四运动( )
A.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B.推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10.五四运动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那么当时的“爱国”突出表现在( )
A.反对议和,维新变法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1.下图标语出现的背景是( )
A.青岛成为通商口岸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德国强占山东青岛 D.侵华日军占领山东青岛
12.《京报》报道:闻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随处欲举代表发言表示国民对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该报道反映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京汉铁路大罢工
13.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该运动( )
A.因外交失败直接爆发 B.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5.百年前的上海石库门,中共一大召开。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请问第三个主导因素是( )
A.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签订 B.辛亥革命在这里爆发
C.新文化运动在这里兴起 D.五四运动在这里爆发
16.如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油画《启航》,再现了会议代表们登上大船,准备启航的历史瞬间,画中乌云与光亮的鲜明对比,预示着中华民族自此走上了通往光明的道路。该画作展现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七大
17.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制定这一“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8.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A.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9.“红船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陕西延安 B.广州、江西瑞金 C.上海、浙江嘉兴 D.武昌、江苏南京
2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它一诞生就确定( )
A.党的策略是建立“统一战线” B.奋斗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D.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农运动
二、综合题
2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树断了,树墩还在”?
(2)材料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此为指导革命民主派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从白话文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高举democracy、science大旗,从思想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尤其是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平《解放思想与文化深层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据材料一,写出“革命”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同盟会有关的革命活动
(2)据材料二,写出“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并概括该运动的社会价值。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共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进步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创作于1919年2月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问题:(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今天8900多万中共党员,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依据以上所述,刊物的名称是《新青年》,D项正确;《时务报》 、《国闻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B项;邹容的《革命军》,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B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A项;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排除C项;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景星学社社员,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时务报》和《国闻报》都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这些报纸都宣传了新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项正确;《民报》和戊戌变法无关,排除A项;这些报纸的创办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时务报》和》《国闻报》是维新派的报纸,和革命党人力量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依据材料“民国早期…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尝试用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这场思想革命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不是“反清灭洋”的口号,也不是“扶清灭洋”的口号,排除AD项;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排除B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完整,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参加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使白话文成为主要的语文形式,D项正确;洋务派建立同文馆,排除A项;维新派组织强学会,革命派创办了《民报》,排除BC项。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口号,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时期口号,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口号,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按照时间顺序为①②③④,A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时间最早,排除B项;洋务运动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前,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时间最晚,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认识。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对材料解读错误的选项,此题宜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第二期探索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探索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联系所学知识,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持绝对否定态度,故D答案错误。选项中D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根据“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得出,五四运动凝聚了民族力量,促进了民族团结,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思想解放,排除A项;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前已经出现 ,排除B项;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C项正确;A项与百日维新有关,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排除B项;D项与抗战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标语出现的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外交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B项正确;近代条约中,青岛没有成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学生们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火烧北京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体现了爱国性质,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没有针对曹汝霖,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排除B项;京汉铁路大罢工是工人运动,不是学生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1919年5月,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北平学生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指的是1840年6月至1919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的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B项;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介绍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参加的人员即学生和商人,没有涉及工人,因而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强调的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即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能从材料得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B能从材料得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参加运动的人员有学生、商人,范围上波及了很多城市,因此可看出该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新青年》的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C项正确;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排除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昌,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油画《启航》,再现了会议代表们登上大船,准备启航的历史瞬间,画中乌云与光亮的鲜明对比,预示着中华民族自此走上了通往光明的道路。”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A项;中共三大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项;中共七大主要讨论的是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A项正确;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排除B项;题干材料叙述的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但不是最终影响,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结合题干材料,可见“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C项正确;据以上所述,“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和浙江嘉兴而不是北京、陕西延安,不是广州和江西瑞金,也不是武昌和江苏南京,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及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C项正确;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国共统一战线,排除A项;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排除B项;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1.(1)孙中山;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结束了封建帝制);
原因: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3)李大钊
【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指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说“树断了,树墩还在”。
(2)依据材料二信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3)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2.(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活动: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答一点即可得满分)
(2)口号:民主和科学;
社会价值:思想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答一点即可得满分)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事件:中共一大
(4)认识: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详解】(1)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此为指导革命民主派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联系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革命活动:根据所学可知,与同盟会有关的革命活动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2)口号:根据材料二“从白话文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高举democracy、science大旗,从思想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尤其是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联系所学可知,“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价值: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社会价值是思想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3)思想基础: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认识: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对思想进步的认识是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23.(1)主要史实: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侵占山东,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了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揭露了日本吞并山东的野心。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基础。(意思相近即可)
(4)启示:中国共产党从秘密组织到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90多年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类似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是: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侵占山东,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了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揭露了日本吞并山东的野心。
(2)根据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口号”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基础。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发展到今天8900多万中共党员,这一数据的变化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秘密组织到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90多年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江苏地区适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