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初三年级历史质量检测
本试卷共8页,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
温馨提示:
1.放平心态,认真作答!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将答案填写填涂在对应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1分,共24分,均为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
1. 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欧( )
A. 城市的自由风气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庄园经济的繁荣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手工工场。由于手工工场里劳动分工、简单协作,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因此佛罗伦萨手工工场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未体现城市的自由风气,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能说明城市人口增加,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以佃佣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经济类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因此会出现“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B项正确;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文化无关,排除A项;绘画艺术与文学无关,排除C项;近代自然科学奠基是16世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3. 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 500周年 B. 503周年 C. 530周年 D. 535周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资助下于1519 年——1522 年,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今年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500周年,A项正确;B、C和D时间不符合,排除。故选A项。
4.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有关这次“迁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B.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 有利于非洲资本主义发展 D. 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进行了大规模的黑奴贸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D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排除B项;这不有利于非洲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美国共和制的建立
C. 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保留原来的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A符合题意;美国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均与君主立宪制的主题不符,排除BCD;故选A。
6.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革命过程反复和曲折性 B. “君权神授”的思想根深蒂固
C. 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分析可知,材料说明了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D项正确;革命过程反复和曲折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革命过程的反复性,排除A项;“君权神授”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的内容,排除 C 项。故选D项。
7. 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权利法案》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B 《独立宣言》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 法国大革命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D 《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故C正确;《独立宣言》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故A错误;《人权宣言》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B错误;《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故D错误。
8. 以下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欧洲某时期的整体特征而整理的目录。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高潮的来临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扩展 四、海外殖民掠夺: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A. 欧洲扩张的时代 B.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活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表现,发生在欧洲不断扩张的时代,A项正确;材料研究的是“欧洲某时期”,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在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根据题意,CD两项均过于片面,排除CD项。故选A项。
9.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 )
A. 蒸汽时代的开始 B. 电气时代的开始
C. 现代工厂制度的开始 D. 铁路时代的开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D项正确;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排除A项;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排除B项;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下图信息表明,英国英国1854—1856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 )
A. 从事“三角贸易” B. 成为工业国家 C. 进入“电气时代” D. 建成“福利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图表可知英国1854--1856年的原材料进口占比和工业制造品出口占比都巨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园,故B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1854-1856年的时间,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加入“电气时代”,故C不符合题意;英国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段话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
A. 印度最终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C. 工业革命摧毁了印度传统棉纺织业
D. 工业革命客观上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殖民侵略打击了印度的棉纺织品,摧毁了印度传统手工业,其殖民侵略客观上改变了印度传统经济结构,促进其向工业社会迈进,有其积极影响,D项正确;AC项表明了工业文明入侵对印度的不利影响,未从社会转型角度进行分析,排除;材料信息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12. 下图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
A. 工业革命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巴黎公社 D.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它是在巴黎公社失败即五月流血周以后,为纪念这一运动而创作的,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了歌词,音乐家狄盖特为其谱曲,反映了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C项正确;《国际歌》歌曲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指导工人阶级发起巴黎公社,但不是《国际歌》歌曲的创作背景,排除B项;歌词由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 ,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时间早于《国际歌》,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可见,拉美独立运动深受( )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在独立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建立起共和政体,结合材料可知,拉美独立运动深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但并没有主张建立共和政体,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而非共和政体,排除B项;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时间是1860年,至1865年结束,而题干所给的时间是1819年,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仅仅两年之后就失败了,却使英国消耗了4000多万英镑军费,使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 浪潮席卷了整个印度 B. 尚未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C. 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D. 鼓舞了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虽然仅仅两年之后就失败了,却使英国消耗了4000多万英镑军费,使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可以看出,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席卷整个印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对全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张华同学在学习某课后制作了如下示意图,示意图的主题是( )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D. 俄国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16世纪,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彼得一世统治时期,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而说明了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根据题意,D项正确;ABC都没有正确表达“示意图的主题”,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 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B. 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
C. 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
D. 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可知,明治时期的日本重视教育发展,官方和民间都大量聘请外籍专家以培养本土人才,A项正确;材料体现重视聘请外籍专家,“完全依赖”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和民间都培养人才,排除C项;“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说明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A项。
17. 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 关税问题 B. 技术问题 C. 资金问题 D. 劳动力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中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出钱赎买份地,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希望新加入的州建成自由州,而南方种植园主希望新加入的州建成蓄奴州,也需要使用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成为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最终爆发内战。由此可见,两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都是劳动力问题,D项正确;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劳动力问题,与关税、技术、资金问题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 种族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美国的发展,尤其是黑人的问题。下面两个法律文件的描述反映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凡根据一州法律须在该州服劳役或劳动的人,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而应根据有权得到此劳役或劳动之当事人的要求将该人交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A. 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法治先河 B. 都是反殖民斗争成果
C.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的自由权 D. 都不同程度歧视黑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凡根据一州法律须在该州服劳役或劳动的人,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需要服劳役或劳动的黑人逃往他州后,仍然需要交由其当事人,这表明黑人的地位不高,受到歧视。从“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对黑人奴隶的解放具有一定的条件,这同样表明黑人奴隶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因此,题干两个法律文件反映的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不同程度地歧视黑人,D项正确;题干两个法律文献的内容,体现的是对黑人不同程度的歧视,无法表明它们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法治先河,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美国内战期间,并不是反殖民斗争的成果,排除B项;“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的自由权”的说法与题干“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而应根据有权得到此劳役或劳动之当事人的要求将该人交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 人们最初看到战争只是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有限的小冲突,但欧洲国家之间的复杂联盟体系很快把这场小规模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A. 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冲突 B. 欧洲各国疯狂扩军备战
C. 欧洲国家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 D. 人们对战争进程的错误认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人们最初看到战争只是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有限的小冲突,但欧洲国家之间的复杂联盟体系很快把这场小规模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和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因此,奥地利与塞尔维亚的冲突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欧洲国家结成了对立的军事同盟,C项正确;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冲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国家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导致冲突扩大,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未强调欧洲各国疯狂扩军备战,排除B项;材料的实质是由于欧洲国家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导致冲突扩大,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非人们对战争进程的错误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如图表格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化情况,出现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 芯片的出现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火车的诞生 D. 内燃机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发明并广泛使用,这直接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芯片的出现使用的是半导体能源,与石油无关,排除A项;蒸汽机的改良、火车的发明使煤的产量急增,排除BC项。故选D项。
21.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诺贝尔的主要发明是
A. 硫酸 B. 碱 C. 现代炸药 D. 塑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C项正确;硫酸、碱和塑料均不是诺贝尔的发明,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 19世纪初,德国建立从初等到高等的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目的共同之处是( )
A. 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C. 适应城市人口增长需要 D. 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A项正确;欧洲国家推广大众化教育不能增加劳动力,不能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排除B项;欧洲国家推广大众化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不是适应城市人口增长需要,排除C项;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是手段,其目的是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战争。下列关于一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推动工业文明在欧美普遍建立
C. 是列强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 D. 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一战前欧美主要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战是列强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被称为 “绞肉机”“地狱”“屠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4.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伯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意大利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
A. 原因 B. 性质 C. 特点 D. 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中意大利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一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故排除ACD项。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6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在这个时期,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也向着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迈进。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等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史实任选两例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历史事件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主线。
【答案】25. 观点: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说明: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由此可知,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
26. 主线: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观点: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说明:根据材料“在这个时期,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也向着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迈进”和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由此可知,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
【小问2详解】
主线: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上述历史事件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主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1865年,美国爆发了内战,美国内战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等国,把它们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由此可知,上述历史事件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主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时间 史实
1871年 普法战争,德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赔款,割占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8年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1886年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903年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材料三 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
——德皇威廉二世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数据反映德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卡尔·本茨汽车的动力是什么?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威廉二世的话反映了德国怎样的对外方针?指出材料一二跟材料三的关系。
【答案】(1)状况:德国工业发展后来居上,超过英国(或德国工业迅速发展)。
(2)动力:内燃机。因素:战争赔款;政府扶持;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科技进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方针:对外扩张。关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实力不断增强,后来居上并超过英国,从而激起了德国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推动了德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解析】
【小问1详解】
状况:根据材料一“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可知,通过对1870年之前和之后,英德两国工业平均增长率、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进行分析,很容易看出在1870年以后,由于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所以,德国工业发展后来居上,实力超过英国。
【小问2详解】
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尔·本茨汽车的动力内燃机。
因素:依据材料二中“德国……获得50亿法郎赔款,割占法国煤铁资源丰富的……”可以得出的因素是通过战争获得资金和资源;依据材料二中“德国实现统一”可以得出的因素是国家统一;依据材料二中“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可以得出的因素是政府的扶持(政策的支持);依据材料二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可以得出的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依据材料二中“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可以得出的因素是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小问3详解】
方针:根据材料三“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可知,材料三中德皇威廉二世的话表现出极大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为了争夺海洋霸权,在德国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所以材料三威廉二世的话反映了德国对外扩张的对外方针。
关系:材料一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德国崛起的原因,材料三反映了德国的对外政策,通过分析可知,材料一二跟材料三的关系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实力不断增强,后来居上并超过英国,从而激起了德国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推动了德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材料四 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材料五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绞肉机”指的是哪场战役?结合材料说明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这一国际秩序的认识。
【答案】27. 原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如答出原因的具体表现亦可)
28. 不同:材料二: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材料四: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29. 战役:凡尔登战役;特点:持久而残酷。
30. 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4)小问详解: 启示: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小问2详解】
不同:根据材料四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可知,战争开始时,人们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根据材料四“他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可以看出,人们对战争是绝望、恐惧和厌恶、逃避的。
【小问3详解】
战役:根据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特点:根据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可以看出,这场战役是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
【小问4详解】
秩序:依据材料五“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初三年级历史质量检测
本试卷共8页,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
温馨提示:
1.放平心态,认真作答!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将答案填写填涂在对应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1分,共24分,均为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
1. 1306—130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欧( )
A. 城市的自由风气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庄园经济的繁荣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3. 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 500周年 B. 503周年 C. 530周年 D. 535周年
4.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有关这次“迁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B.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 有利于非洲资本主义发展 D. 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
5.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美国共和制的建立
C. 法国共和制建立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6.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革命过程反复和曲折性 B. “君权神授”的思想根深蒂固
C. 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7. 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权利法案》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B 《独立宣言》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 法国大革命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D 《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A. A B. B C. C D. D
8. 以下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欧洲某时期的整体特征而整理的目录。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高潮的来临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扩展 四、海外殖民掠夺: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A. 欧洲扩张的时代 B.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9.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 )
A. 蒸汽时代的开始 B. 电气时代的开始
C. 现代工厂制度的开始 D. 铁路时代的开始
10. 下图信息表明,英国英国1854—1856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 )
A. 从事“三角贸易” B. 成为工业国家 C. 进入“电气时代” D. 建成“福利国家”
11.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段话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
A. 印度最终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C. 工业革命摧毁了印度传统棉纺织业
D. 工业革命客观上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是历史的进步
12. 下图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
A. 工业革命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巴黎公社 D.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13. 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可见,拉美独立运动深受( )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14. 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仅仅两年之后就失败了,却使英国消耗了4000多万英镑军费,使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 浪潮席卷了整个印度 B. 尚未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C. 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D. 鼓舞了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
15. 张华同学在学习某课后制作了如下示意图,示意图的主题是( )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D. 俄国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16. 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B. 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
C. 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
D. 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
17. 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 关税问题 B. 技术问题 C. 资金问题 D. 劳动力问题
18. 种族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美国的发展,尤其是黑人的问题。下面两个法律文件的描述反映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凡根据一州法律须在该州服劳役或劳动的人,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而应根据有权得到此劳役或劳动之当事人的要求将该人交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A. 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法治先河 B. 都是反殖民斗争成果
C.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的自由权 D. 都不同程度歧视黑人
19. 人们最初看到战争只是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有限的小冲突,但欧洲国家之间的复杂联盟体系很快把这场小规模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A. 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冲突 B. 欧洲各国疯狂扩军备战
C. 欧洲国家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 D. 人们对战争进程的错误认识
20. 如图表格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化情况,出现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 芯片的出现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火车的诞生 D. 内燃机的应用
21.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诺贝尔的主要发明是
A. 硫酸 B. 碱 C. 现代炸药 D. 塑料
22. 19世纪初,德国建立从初等到高等的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目的共同之处是( )
A. 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C. 适应城市人口增长需要 D. 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下列关于一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推动工业文明在欧美普遍建立
C. 是列强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 D. 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24.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伯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意大利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
A. 原因 B. 性质 C. 特点 D. 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6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在这个时期,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也向着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迈进。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等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史实任选两例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历史事件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主线。
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时间 史实
1871年 普法战争,德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赔款,割占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8年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1886年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903年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材料三 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
——德皇威廉二世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数据反映德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卡尔·本茨汽车的动力是什么?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威廉二世的话反映了德国怎样的对外方针?指出材料一二跟材料三的关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材料四 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材料五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绞肉机”指的是哪场战役?结合材料说明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这一国际秩序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