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实验班)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实验班)
一、单选题
1.(2017·中山模拟)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彻底衰败”不符合史实,排除A;从材料可知洋布畅销,“弃土布而不用”,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故B正确;此时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全面转型”说法错误,排除C;“农产品开始商品化”说法错误,排除D。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基础,故选C项。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地圆学说是否得以证实,得到证实实际是在麦哲伦船队航海结束后的事,D项错误。
故选C项。
3.(2017·江苏会考)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当时的世界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故选B
4.(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问的是18世纪参与“中程”的国家,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以知道16世纪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则是荷兰,18世纪应该是英国实力最为强大,故选D。
其它选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三角贸易”,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
A.正式提出创办经济特区
B.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阐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D项正确。
A项是1979年提出,排除。
B项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排除。
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主张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是在考查美国的钢铁垄断组织。从表格来看重工业发展速度迅速,不能选A。
企业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因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不能选B。
工厂制度仍然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选D。
l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钢铁工业不断的兼并,钢铁工业在数量上减少,但是在规模上不断出的增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垄断组织出现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 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
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是西欧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D项。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
到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
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C项不能反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8.(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851年,10万多件展品和上百万参观者被从各地运送到伦敦海德公园,参加那里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也被称为是“________”拉开了序幕(  )
A.铁路时代 B.航空时代 C.汽车时代 D.电气时代
【答案】A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5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工业博览会主要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因此该博览会被称为“铁路时代”,故A项正确。
航空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故B项排除。
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C排除。
依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D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9.(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957年,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行政村的基层组织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57年”。这时三大改造已完成,农村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故B项符合题意。
A是三大改造前的。
C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
D指的是新时期的村民委员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到1958年被人民公社化运动取代。
10.(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
A.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
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巡谈话,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南巡谈话指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11.(2016高三上·老河口期中)《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配备着……科学家”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选D项。
【点评】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2.(2018高一上·肇庆月考)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当比重,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B;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利用,与题意无关,排除C;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难度较大。
1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清政府设置工厂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应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不是清政府设立的,B正确,D错误。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于三大改造,排除A;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知识点“民族工业兴起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而推动了上海浦东的迅速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1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可知,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A正确。
BCD不符合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16.(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分析,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1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是16—17世纪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初)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反映 B.明清积极对外开放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时间不符,故排除A;
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B;
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
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8.(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
BCD项三个省份与对外开放的开始不如广东省大,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难度简单。本题以时下热点——人口问题为切入点,很好地将人口迁移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值得关注。
19.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
20.(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自由放任经济思想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等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C项符合题意。
21.(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规定(  )
A.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B.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
C.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改善了基础设施,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和劳资关系,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罗斯福的以工代赈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2.(2017·镇江模拟)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颁布《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失业人数逐步回落”可知失业人数减少,让失业工人找到了工作最直接的就是给他们工作,“以工代赈”就是最有效的措施,故选C。
2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
A.发行国际货币基金 B.组建世界银行体系
C.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制度 D.建立“社会福利”
【答案】D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故D项正确。
AB项是战后资本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
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C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
24.(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C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答案】B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
题干所给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故选B。
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有职业时 每月英镑 失业后 每月英镑
工资 120.00 失业救济 44.05
儿童补助 13.00 儿童补助 13.00
房屋补助 8.23 房屋补助 27.00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不只是国家全部承担,所以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错误;社会福利只能是在一定程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不可能消除社会贫困,故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错误。①③符合历史史实,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福利制度的评价即可得出答案。
2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事件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材料给出的时间来看,这一时期英国主要经历的是工业革命,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新航路开辟是16世纪的主要事件,排除。
再从其中的变化来看,主要是19世纪中期之前的内容,而垄断组织和世界市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故排除C、D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化进程。
2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尔顿发明汽船,靠蒸汽动力发动船舶,B正确;
新航路开辟仍然桨手开动船舶,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早已实现机器动力开动船舶,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知识点“工业革命的成果”,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
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
瓦特改良蒸汽机来自于实践经验,而非科学理论,排除A。
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排除C。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
29.(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为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
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
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知识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0.(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899至1911年,新地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促使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899至1911年正是该时期经济发展表现,故B项正确。
A是民族工业兴起原因。
C是一战期间。
D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1.(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图片看出,工业成就主要是重工业和交通业,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正确。
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中“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表述错误,排除。
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2.(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C.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生产力落后是现实,两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选C。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A。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不是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依据,故可排除B。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生产力落后是现实,两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 D.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导致了下海创业,故B项正确。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故A项排除。
对外开放战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C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34.(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创办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①正确;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②项正确;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故③正确;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时间“1979-1985年”,此题运用排除法更容易想些,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难度不大。
3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
A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排除。
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
3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F1: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国内:①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④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F2:国家:日本。
(2)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因素:①国际环境;②政府政策。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1912—1919年,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国际因素有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日本。
(2)联系所学可知,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联系所学可知,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化的方式有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从材料信息来看,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国际环境和政府政策。
故答案为:(1) F1: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国内:①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④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F2:国家:日本。
(2) 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 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 因素:①国际环境;②政府政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3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1)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
(2)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影响,根据“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结合所学得出,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第二小问举措,根据“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得出建立经济特区。
(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解答。第二小问标志事件,根据“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3)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数据得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第二小问启示,综合材料,分别从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 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
(2) 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
38.(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答案】(1)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举措: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方式:以工代赈。
作用: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特点:更加注重立法保障;全民(面)保障。
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4)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发展。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战”后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反映了从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针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其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第一小问,由材料“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体现通过创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代替单纯的社会救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的做法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第一小问,由材料“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1949年通《住房法》”,可以归纳更加注重立法保障的特点,由材料“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可以归纳全民(面)保障特点。第二小问,由材料“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结合所学,由于福利国家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所以美国实行“收缩调整”。
(4)主要是从国家政策、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程度、文明程度等方面加以概括。
故答案为:
(1) 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举措: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
方式:以工代赈。作用: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
特点:更加注重立法保障;全民(面)保障。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4)
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实验班)
一、单选题
1.(2017·中山模拟)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3.(2017·江苏会考)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4.(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
A.正式提出创办经济特区
B.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 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
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是西欧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8.(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851年,10万多件展品和上百万参观者被从各地运送到伦敦海德公园,参加那里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也被称为是“________”拉开了序幕(  )
A.铁路时代 B.航空时代 C.汽车时代 D.电气时代
9.(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957年,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行政村的基层组织
10.(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
A.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
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11.(2016高三上·老河口期中)《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12.(2018高一上·肇庆月考)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1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清政府设置工厂
14.(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1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16.(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1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是16—17世纪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初)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反映 B.明清积极对外开放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18.(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19.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20.(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自由放任经济思想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21.(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规定(  )
A.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B.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
C.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22.(2017·镇江模拟)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颁布《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
A.发行国际货币基金 B.组建世界银行体系
C.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制度 D.建立“社会福利”
24.(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C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2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有职业时 每月英镑 失业后 每月英镑
工资 120.00 失业救济 44.05
儿童补助 13.00 儿童补助 13.00
房屋补助 8.23 房屋补助 27.00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事件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2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
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29.(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图为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30.(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899至1911年,新地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31.(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32.(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C.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33.(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 D.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34.(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36.(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7.(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38.(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彻底衰败”不符合史实,排除A;从材料可知洋布畅销,“弃土布而不用”,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故B正确;此时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全面转型”说法错误,排除C;“农产品开始商品化”说法错误,排除D。
2.【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基础,故选C项。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地圆学说是否得以证实,得到证实实际是在麦哲伦船队航海结束后的事,D项错误。
故选C项。
3.【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当时的世界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问的是18世纪参与“中程”的国家,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以知道16世纪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则是荷兰,18世纪应该是英国实力最为强大,故选D。
其它选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三角贸易”,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阐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D项正确。
A项是1979年提出,排除。
B项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排除。
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主张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6.【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是在考查美国的钢铁垄断组织。从表格来看重工业发展速度迅速,不能选A。
企业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因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不能选B。
工厂制度仍然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选D。
l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钢铁工业不断的兼并,钢铁工业在数量上减少,但是在规模上不断出的增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垄断组织出现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7.【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D项。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
到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
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C项不能反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8.【答案】A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5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工业博览会主要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因此该博览会被称为“铁路时代”,故A项正确。
航空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故B项排除。
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C排除。
依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D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9.【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57年”。这时三大改造已完成,农村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故B项符合题意。
A是三大改造前的。
C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
D指的是新时期的村民委员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到1958年被人民公社化运动取代。
10.【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巡谈话,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南巡谈话指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11.【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配备着……科学家”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选D项。
【点评】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2.【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当比重,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B;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利用,与题意无关,排除C;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难度较大。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应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不是清政府设立的,B正确,D错误。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于三大改造,排除A;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知识点“民族工业兴起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而推动了上海浦东的迅速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可知,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A正确。
BCD不符合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16.【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分析,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17.【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时间不符,故排除A;
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B;
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
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
BCD项三个省份与对外开放的开始不如广东省大,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难度简单。本题以时下热点——人口问题为切入点,很好地将人口迁移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值得关注。
19.【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
20.【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等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C项符合题意。
21.【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改善了基础设施,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和劳资关系,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罗斯福的以工代赈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2.【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失业人数逐步回落”可知失业人数减少,让失业工人找到了工作最直接的就是给他们工作,“以工代赈”就是最有效的措施,故选C。
23.【答案】D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故D项正确。
AB项是战后资本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
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C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
24.【答案】B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
题干所给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故选B。
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5.【答案】A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不只是国家全部承担,所以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错误;社会福利只能是在一定程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不可能消除社会贫困,故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错误。①③符合历史史实,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福利制度的评价即可得出答案。
26.【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材料给出的时间来看,这一时期英国主要经历的是工业革命,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新航路开辟是16世纪的主要事件,排除。
再从其中的变化来看,主要是19世纪中期之前的内容,而垄断组织和世界市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故排除C、D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化进程。
27.【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尔顿发明汽船,靠蒸汽动力发动船舶,B正确;
新航路开辟仍然桨手开动船舶,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早已实现机器动力开动船舶,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知识点“工业革命的成果”,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8.【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
瓦特改良蒸汽机来自于实践经验,而非科学理论,排除A。
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排除C。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
29.【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
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
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知识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获取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0.【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促使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899至1911年正是该时期经济发展表现,故B项正确。
A是民族工业兴起原因。
C是一战期间。
D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1.【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图片看出,工业成就主要是重工业和交通业,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正确。
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中“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表述错误,排除。
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2.【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生产力落后是现实,两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选C。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A。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不是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依据,故可排除B。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生产力落后是现实,两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3.【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导致了下海创业,故B项正确。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故A项排除。
对外开放战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C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34.【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创办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①正确;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②项正确;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故③正确;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时间“1979-1985年”,此题运用排除法更容易想些,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难度不大。
35.【答案】C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
A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排除。
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6.【答案】(1)F1: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国内:①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④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F2:国家:日本。
(2)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因素:①国际环境;②政府政策。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1912—1919年,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国际因素有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日本。
(2)联系所学可知,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联系所学可知,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化的方式有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从材料信息来看,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国际环境和政府政策。
故答案为:(1) F1: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国内:①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④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F2:国家:日本。
(2) 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 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4) 因素:①国际环境;②政府政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37.【答案】(1)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
(2)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影响,根据“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结合所学得出,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第二小问举措,根据“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得出建立经济特区。
(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解答。第二小问标志事件,根据“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3)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数据得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第二小问启示,综合材料,分别从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 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
(2) 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
38.【答案】(1)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举措: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方式:以工代赈。
作用: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特点:更加注重立法保障;全民(面)保障。
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4)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发展。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战”后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反映了从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针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其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第一小问,由材料“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体现通过创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代替单纯的社会救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的做法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第一小问,由材料“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1949年通《住房法》”,可以归纳更加注重立法保障的特点,由材料“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可以归纳全民(面)保障特点。第二小问,由材料“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结合所学,由于福利国家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所以美国实行“收缩调整”。
(4)主要是从国家政策、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程度、文明程度等方面加以概括。
故答案为:
(1) 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举措: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
方式:以工代赈。作用: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
特点:更加注重立法保障;全民(面)保障。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4)
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实验班)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