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国语 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符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记述了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
2.(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不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精耕细作的元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灌溉技术的进步以及耕作方式的变化等,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3.(2016·广东模拟)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根据题干信息“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可知,农户纺织品在满足自身需要后,可以拿到市场销售,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故本题选D项。中国古代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A项;B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近代化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不选C项。
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
A.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
C.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
【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C正确;
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使用麻,故A排除;
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故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纺织业在当时的地位是否重要,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我国的丝织业历史悠久,起源较早。
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
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民窑二三百区”可知指的是民营手工业,由“终岁烟火相望”可知景德镇制瓷业繁荣,故D正确;
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是在元朝,材料是清朝,故A错误;
材料未体现瓷器出口,故B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景德镇手工业分工,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6.(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朱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选B是交子,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C、D均不是交子,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分清楚哪一个是交子即可。
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沿海的治安,所以有一定的合理性。
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封建制度的落后”,排除AB;
根据“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而不能体现出机户们不守信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在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下,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层层盘剥,发展缓慢。
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 一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t 变化表,据此表明( )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l.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表格看,1840 一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猛增,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以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能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表格的分析,将图表语言转变成文字语言可知:中国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多,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所以答案选B。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经济因素,排除A;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排除C;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列强的侵略从根本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1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1901年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46家,资本达8.8348亿。这10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30多年间的2倍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至1911年间厂矿和资本的增加正是由于《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带来的。所以正确选项为B 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1936年左右由蒋介石提出的,时间上不符。因此A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清政府已经灭亡。所以C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甲午战后,清政府为筹集巨额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材料所述民族企业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20年代,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民族资本家们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BCD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民资危机日益加剧,爱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3.(2017高三上·泰州开学考)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答案】A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C选项与材料无关;
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车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
1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从1939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作为“秘密战”的主要基地,伪造了相当于约40亿元的中国货币,而1945年日本的国家预算才200亿日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国采购军备物成,以战养战
B.引发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
C.搞乱中国战时经济,削弱中国抗战能力
D.官僚资本遭受重大损失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迅速膨胀。故答案为:D。
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39年到四五正是中国八年抗战时期,伪造中国货币目的是在中国使用,抢夺中国的战略物资,实行以战养战。
B.由于大量伪造货币的出现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也是当时国民党的法币迅速贬值。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日军的经济侵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削弱了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加紧掠夺,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但官僚资本陈词机会膨胀。
15.(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占资本总额的69%,民营只占31%。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到1942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部纱锭的1/4强。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政局动荡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国民政府的官营资本其实就是官僚资本主义。从材料中可知官僚资本占据国统区经济的大部分,因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择C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民国时期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而材料中主要讲官僚资本的影响,所以A、B两项错误;政局动荡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
【点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沉重的捐税负担、官僚资本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国民政府的官营经济指的就是官僚资本,因此可以做出判断。
16.(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过两次发展时期,一是民国成立后一战期间,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故选B。
1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这是一五计划的方针,故A项正确;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没有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也没有优化工业的整体布局,故BC项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公私合营的步伐,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指的是1953~195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一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B.其深刻寓意是解放思想
C.图中人们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解析】【分析】C.大跃进运动体现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最后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A.从材料可以看出南瓜比较大,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而是对当时大跃进运动的一种反应。
B.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不是思想解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大跃进时期,我国的农业是遭受严重的打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大跃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大跃进运动体现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最后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
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调整
【解析】【分析】B.材料的起点是1952年,是中国经济刚刚恢复以后,从53年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从53年到65年国民经济整体是向上发展,但也存在曲折,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A.材料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看不出具体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C.材料能反映出一五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看不出工业体系的形成。
D.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跃进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明显是上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21.(2017高三上·滨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主要反映了( )
A.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 B.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C.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D.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效果
【答案】C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C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大规模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A材料中虽有“离土不离乡”,但还有“进厂”,A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
B从“不进城”中,可得知与城市化进程无关,B错误。
D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2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所有制主体改变
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
【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允许开办“个体企业”说明开始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结构有所松动,故A项正确;
20世纪80年代,社会所有制的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B;
当时城乡差别依然较大,故排除C;
经济管理体制还没有进行改革,没有得到优化,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柱状图是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南方谈话”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起步
B.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经济成分
C.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
D.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发生了质变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从1992年开始,到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A项中的起步不符合史实,排除。
改革开放初期仍然有市场经济成分,故B项错误。
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没有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以后中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24.(2017高三上·滨州期中)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C私营企业即非公有制经济,“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说明了其地位提高。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是在21世纪初,但材料并未涉及体制建立,A错误。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就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B错误。
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般认为私营企业主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私营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主群体越来越大,对具有私营企业主特征人员的界定就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加以明确。这类人员的主要特征是“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雇用一定数量的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体指“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制企业个人控股股东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个人出资人。”
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所发表的“七一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私营企业主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言下之意,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成为可能。
2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中国较为流行的女子服装;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80年代之后逐渐复兴。这说明( )
A.中式旗袍本身极具争议 B.审美习惯见仁见智
C.时代变迁影响社会生活 D.服饰文化变化多端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50年代后、80年代之后不同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不同的时代背景影响了旗袍的地位,体现了时代变迁影响社会生活,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式旗袍本身极具争议,而是强调时代变迁对旗袍的影响,故A排除;
“审美习惯见仁见智”的说法没有突出时代背景,故B排除;
“服饰文化变化”属于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服饰的时代性问题,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人们物质生活的重大变化反映了当时时代的变迁。
2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上海一地,不能全面反映全国状况,A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西方生活习惯传入上海的状况,不涉及破除陋习的信息,B项错误。
材料反映中国生活方式趋向近代化,而不是学生普遍崇洋媚外,故C项错误。
故答案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中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式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中国,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27.(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 )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A剪辫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剪辫的切身体验更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B剪辫和资本主义发展无直接的联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C张勋复辟帝制表明剪辫并未起到断绝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D新思想早就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是关键信息。
2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 )
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 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
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末及民国初期对于社会习俗的变革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9.(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据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这说明宜兴( )
A.民众思想保守 B.新旧婚俗观念对立
C.婚俗变革剧烈 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中江苏“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可知开放通商口岸以来,江苏婚俗也发生了改变,风气日益开放,排除A,选D;材料反映新旧婚俗并存,没有体现婚俗观念对立和婚俗变革剧烈,排除BC。
3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 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铁路、航运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消失”错误,应排除。
题干没有明确说明是农村,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的进步,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等级和伦理观念。
31.(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讯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项发明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故该项发明属于通讯方面的发明,故D选项是正确的。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这表明《大公报》( )
A.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 B.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
C.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 D.力促国共之间的合作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反映了《大公报》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故A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大公报》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故B排除;
材料也无法体现《大公报》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大公报》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3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中国人开始拍摄电影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西洋影戏”指的就是电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说法很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开始拍摄电影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电影而非报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电影经历了进口片到国产片,无声到有声,黑白道彩色的变化过程。
34.(2018高一下·成都期末)“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中世纪能买都亚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之路的畅通,近代以来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卡断了传统商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这主要说明开辟新的航路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
其他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中世纪欧洲人通过丝绸之路可以买到亚洲的商品,后来15世纪,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东西方贸易严重受阻,于是欧洲人就想开辟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航路。难度适中。
35.(2017·连云模拟)“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平宁半岛属于地中海沿岸,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属于大西洋沿岸,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的影响,即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选项正确;价格革命指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升,材料未涉及,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没有材料所述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世界市场形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B。
3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 )
A.打败“无敌舰队” B.颁布《航海条例》
C.成立东印度公司 D.发动七年战争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是应荷兰之间争夺海上贸易的战争,属于英荷战争,故B项正确。
ACD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蓄意挑起英荷战争,并打败荷兰,成为海上贸易霸主。
3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正确;
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误;
“日不落帝国”是英国,奴隶贸易只是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故C错误;
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奴隶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800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
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
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
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
【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说明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故C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认可的问题,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工厂制出现,但仍有一些人采用手工作坊的形式从事生产活动,是因为传统经营方式仍然有利可图。
3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 ,而到1851年则到达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B.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C.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答案】A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量越来越多说明有更多的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从时间上看,正好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该是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发展为机器大生产的工厂制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选项只体现出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没有分析到社会关系的变化。没有A选项全面。
C.材料看不出,工业革命的过程,只能反映出工业革命产生的结果。
D.从材料中的依靠工资生活的人口达到4/5,可以看出工人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是明显增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后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大工厂,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0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的增长率翻了一倍,远超过农村人口增长率和总人口增长率,这表明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故B正确。
A、C、D从表格中均看不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 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 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4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表明美国( )
A.国有经济的壮大 B.自由竞争的消失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衰退
【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C.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最大特点是独占,材料“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的信息说明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导致。
A.材料企业说与私有制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故A项错误;
B.自由主义经济仍然盛行,并不是消失,故B项错误;
D.垄断组织促进经济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的典型形式。
42.(2017高二上·六安开学考)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是主要指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是指工业革命后,东方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列强将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的附属。题干中“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故C正确;
英国和中国仅是两个国家,并不能代表“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故A错误;
材料中的城市和农村是指的西方和东方,不是单纯的城市和农村,故B错误;“
世界城市”不仅指欧洲国家,还有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世界农村”不仅是美洲国家,还有亚非等国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是主要指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4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初,顺德生丝出口量占全省80%以上,被誉为“南国丝都”。然而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批丝厂倒闭,全县仅剩24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企业的压迫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
【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生丝生产和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故C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已经破产,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不可能有洋务企业的压迫,故A排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排除;
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并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各国经济衰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减小,影响了中国的生丝出口。
4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 )
A.世界大战 B.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D.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源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故D项正确。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1945年,故A项错误;
B.材料信息和环境恶化无关,故B错误。
C.自然灾害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可知经济危机对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生活陷入贫困。
4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收支困难和国外挤兑压力,德国和英国于1931年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终止本国货币兑换黄金,任凭货币浮动,以保护现存储备。德国和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有效消除了本国经济危机 B.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
C.促使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 D.刺激了英德两国对外贸易
【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B.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导致世界货币体系出现混乱,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
A.放弃金本位制,并没有有效消除本国的经济危机。
C.战后欧洲初期的联合不包括英国。
D.英德两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因为本国货币体制的改革发生改变,因为其他的国家也相应的进行币制改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能缓和经济危机,反而加剧各国间的矛盾。
4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
A.没有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 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见A项符合题意。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说明C项错误,新政在美国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BD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到1939年,美国经济基本恢复,但真正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是二战。
4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罗斯福关注当时美国低收入的工人的生活,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保障工人生活,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C项正确。
A项是金融上的措施,主要是恢复金融秩序,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B项主要是缓解供需矛盾,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
D项调节农业生产,是为恢复农业生产,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为了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罗斯福采取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两种措施。
4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5年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了《社会保险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故D正确。
ABC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实行养老金和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
4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
美国1927~1930年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
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后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下离婚律降低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于家庭稳定程度的影响。
5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大国崛起》解说词描绘到:“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指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罗斯福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模式的实施消除了经济危机 D.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材料“罗斯福……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相结合说明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D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
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美国私人垄断资本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阶段,美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51题16分,52题9分,共25分)
5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在扬州活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材料三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答案】(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说明: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深圳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出现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
【知识点】唐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包括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出现这样的人,与当时扬州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唐朝时期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人口的变化是全国总人口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并最终占主导地位。出现这些变化,是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密切关系。
(3)从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80年代深圳的崛起以及90年代上海的发展,我们只要结合经济特区的成就和上海浦东开发的成就,就可以正确的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说明: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深圳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出现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较为基础,偏简单。
5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可 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如图1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图2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13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路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15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示例三: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示例四:马戛尔尼访华。18世纪的清王朝,经济繁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遣马噶尔尼为使,意图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示和材料一、二,可以得出提出的论题是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马戛尔尼访华。然后对论题间论述,论题一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经济中心的变化进行说明;论题二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东西交通的变化进行说明;论题三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中西交往方式变化进行说明;论题四可从18世纪前期和中后期的差异进行说明,注意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13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路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15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示例三: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示例四:马戛尔尼访华。18世纪的清王朝,经济繁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遣马噶尔尼为使,意图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材料自行提炼论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注意做到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国语 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符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
2.(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6·广东模拟)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
A.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
C.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
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
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6.(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朱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
A. B.
C. D.
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
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 一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t 变化表,据此表明( )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l.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1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1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1901年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46家,资本达8.8348亿。这10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30多年间的2倍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13.(2017高三上·泰州开学考)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1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从1939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作为“秘密战”的主要基地,伪造了相当于约40亿元的中国货币,而1945年日本的国家预算才200亿日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国采购军备物成,以战养战
B.引发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
C.搞乱中国战时经济,削弱中国抗战能力
D.官僚资本遭受重大损失
15.(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占资本总额的69%,民营只占31%。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到1942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部纱锭的1/4强。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政局动荡
16.(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 )
A. B.
C. D.
1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1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一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B.其深刻寓意是解放思想
C.图中人们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
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21.(2017高三上·滨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主要反映了( )
A.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 B.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C.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D.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效果
2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所有制主体改变
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
2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如图柱状图是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南方谈话”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起步
B.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经济成分
C.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
D.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发生了质变
24.(2017高三上·滨州期中)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中国较为流行的女子服装;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80年代之后逐渐复兴。这说明( )
A.中式旗袍本身极具争议 B.审美习惯见仁见智
C.时代变迁影响社会生活 D.服饰文化变化多端
2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
27.(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 )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2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 )
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 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
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9.(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据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这说明宜兴( )
A.民众思想保守 B.新旧婚俗观念对立
C.婚俗变革剧烈 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3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 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31.(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讯
3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这表明《大公报》( )
A.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 B.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
C.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 D.力促国共之间的合作
3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中国人开始拍摄电影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34.(2018高一下·成都期末)“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35.(2017·连云模拟)“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形成
3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 )
A.打败“无敌舰队” B.颁布《航海条例》
C.成立东印度公司 D.发动七年战争
3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3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800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
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
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
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
3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 ,而到1851年则到达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B.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C.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4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0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4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表明美国( )
A.国有经济的壮大 B.自由竞争的消失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衰退
42.(2017高二上·六安开学考)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43.(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20世纪初,顺德生丝出口量占全省80%以上,被誉为“南国丝都”。然而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批丝厂倒闭,全县仅剩24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企业的压迫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
44.(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 )
A.世界大战 B.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45.(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收支困难和国外挤兑压力,德国和英国于1931年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终止本国货币兑换黄金,任凭货币浮动,以保护现存储备。德国和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有效消除了本国经济危机 B.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
C.促使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 D.刺激了英德两国对外贸易
46.(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
A.没有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47.(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48.(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49.(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50.(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大国崛起》解说词描绘到:“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指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罗斯福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模式的实施消除了经济危机 D.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51题16分,52题9分,共25分)
51.(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在扬州活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材料三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52.(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可 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如图1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图2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记述了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
2.【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不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精耕细作的元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灌溉技术的进步以及耕作方式的变化等,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3.【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根据题干信息“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可知,农户纺织品在满足自身需要后,可以拿到市场销售,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故本题选D项。中国古代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A项;B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近代化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不选C项。
4.【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C正确;
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使用麻,故A排除;
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故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纺织业在当时的地位是否重要,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我国的丝织业历史悠久,起源较早。
5.【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民窑二三百区”可知指的是民营手工业,由“终岁烟火相望”可知景德镇制瓷业繁荣,故D正确;
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是在元朝,材料是清朝,故A错误;
材料未体现瓷器出口,故B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景德镇手工业分工,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6.【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选B是交子,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C、D均不是交子,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分清楚哪一个是交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沿海的治安,所以有一定的合理性。
8.【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封建制度的落后”,排除AB;
根据“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而不能体现出机户们不守信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在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下,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层层盘剥,发展缓慢。
9.【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表格看,1840 一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猛增,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以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能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表格的分析,将图表语言转变成文字语言可知:中国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多,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所以答案选B。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经济因素,排除A;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排除C;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列强的侵略从根本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至1911年间厂矿和资本的增加正是由于《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带来的。所以正确选项为B 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1936年左右由蒋介石提出的,时间上不符。因此A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清政府已经灭亡。所以C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甲午战后,清政府为筹集巨额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2.【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材料所述民族企业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20年代,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民族资本家们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BCD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民资危机日益加剧,爱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3.【答案】A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C选项与材料无关;
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车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
14.【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迅速膨胀。故答案为:D。
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39年到四五正是中国八年抗战时期,伪造中国货币目的是在中国使用,抢夺中国的战略物资,实行以战养战。
B.由于大量伪造货币的出现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也是当时国民党的法币迅速贬值。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日军的经济侵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削弱了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加紧掠夺,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但官僚资本陈词机会膨胀。
15.【答案】C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国民政府的官营资本其实就是官僚资本主义。从材料中可知官僚资本占据国统区经济的大部分,因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择C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民国时期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而材料中主要讲官僚资本的影响,所以A、B两项错误;政局动荡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
【点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沉重的捐税负担、官僚资本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国民政府的官营经济指的就是官僚资本,因此可以做出判断。
16.【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过两次发展时期,一是民国成立后一战期间,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这是一五计划的方针,故A项正确;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没有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也没有优化工业的整体布局,故BC项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公私合营的步伐,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8.【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指的是1953~195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答案】C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解析】【分析】C.大跃进运动体现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最后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A.从材料可以看出南瓜比较大,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而是对当时大跃进运动的一种反应。
B.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不是思想解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大跃进时期,我国的农业是遭受严重的打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大跃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大跃进运动体现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最后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0.【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调整
【解析】【分析】B.材料的起点是1952年,是中国经济刚刚恢复以后,从53年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从53年到65年国民经济整体是向上发展,但也存在曲折,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A.材料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看不出具体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C.材料能反映出一五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看不出工业体系的形成。
D.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跃进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明显是上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21.【答案】C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C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大规模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A材料中虽有“离土不离乡”,但还有“进厂”,A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
B从“不进城”中,可得知与城市化进程无关,B错误。
D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22.【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允许开办“个体企业”说明开始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结构有所松动,故A项正确;
20世纪80年代,社会所有制的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B;
当时城乡差别依然较大,故排除C;
经济管理体制还没有进行改革,没有得到优化,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从1992年开始,到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A项中的起步不符合史实,排除。
改革开放初期仍然有市场经济成分,故B项错误。
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没有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以后中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24.【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C私营企业即非公有制经济,“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说明了其地位提高。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是在21世纪初,但材料并未涉及体制建立,A错误。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就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B错误。
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般认为私营企业主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私营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主群体越来越大,对具有私营企业主特征人员的界定就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加以明确。这类人员的主要特征是“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雇用一定数量的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体指“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制企业个人控股股东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个人出资人。”
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所发表的“七一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私营企业主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言下之意,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成为可能。
25.【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50年代后、80年代之后不同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不同的时代背景影响了旗袍的地位,体现了时代变迁影响社会生活,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式旗袍本身极具争议,而是强调时代变迁对旗袍的影响,故A排除;
“审美习惯见仁见智”的说法没有突出时代背景,故B排除;
“服饰文化变化”属于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服饰的时代性问题,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人们物质生活的重大变化反映了当时时代的变迁。
26.【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上海一地,不能全面反映全国状况,A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西方生活习惯传入上海的状况,不涉及破除陋习的信息,B项错误。
材料反映中国生活方式趋向近代化,而不是学生普遍崇洋媚外,故C项错误。
故答案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中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式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中国,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27.【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A剪辫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剪辫的切身体验更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B剪辫和资本主义发展无直接的联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C张勋复辟帝制表明剪辫并未起到断绝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D新思想早就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是关键信息。
28.【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末及民国初期对于社会习俗的变革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9.【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中江苏“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可知开放通商口岸以来,江苏婚俗也发生了改变,风气日益开放,排除A,选D;材料反映新旧婚俗并存,没有体现婚俗观念对立和婚俗变革剧烈,排除BC。
30.【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铁路、航运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消失”错误,应排除。
题干没有明确说明是农村,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的进步,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等级和伦理观念。
31.【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项发明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故该项发明属于通讯方面的发明,故D选项是正确的。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2.【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反映了《大公报》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故A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大公报》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故B排除;
材料也无法体现《大公报》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大公报》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33.【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西洋影戏”指的就是电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说法很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开始拍摄电影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电影而非报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电影经历了进口片到国产片,无声到有声,黑白道彩色的变化过程。
34.【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中世纪能买都亚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之路的畅通,近代以来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卡断了传统商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这主要说明开辟新的航路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
其他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中世纪欧洲人通过丝绸之路可以买到亚洲的商品,后来15世纪,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东西方贸易严重受阻,于是欧洲人就想开辟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航路。难度适中。
35.【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平宁半岛属于地中海沿岸,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属于大西洋沿岸,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的影响,即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选项正确;价格革命指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升,材料未涉及,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没有材料所述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世界市场形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B。
36.【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是应荷兰之间争夺海上贸易的战争,属于英荷战争,故B项正确。
ACD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蓄意挑起英荷战争,并打败荷兰,成为海上贸易霸主。
37.【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正确;
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误;
“日不落帝国”是英国,奴隶贸易只是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故C错误;
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奴隶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8.【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说明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故C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认可的问题,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工厂制出现,但仍有一些人采用手工作坊的形式从事生产活动,是因为传统经营方式仍然有利可图。
39.【答案】A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量越来越多说明有更多的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从时间上看,正好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该是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发展为机器大生产的工厂制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选项只体现出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没有分析到社会关系的变化。没有A选项全面。
C.材料看不出,工业革命的过程,只能反映出工业革命产生的结果。
D.从材料中的依靠工资生活的人口达到4/5,可以看出工人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是明显增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后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大工厂,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0.【答案】B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的增长率翻了一倍,远超过农村人口增长率和总人口增长率,这表明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故B正确。
A、C、D从表格中均看不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 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 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41.【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C.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最大特点是独占,材料“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的信息说明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导致。
A.材料企业说与私有制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故A项错误;
B.自由主义经济仍然盛行,并不是消失,故B项错误;
D.垄断组织促进经济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的典型形式。
42.【答案】C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是主要指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是指工业革命后,东方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列强将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的附属。题干中“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故C正确;
英国和中国仅是两个国家,并不能代表“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故A错误;
材料中的城市和农村是指的西方和东方,不是单纯的城市和农村,故B错误;“
世界城市”不仅指欧洲国家,还有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世界农村”不仅是美洲国家,还有亚非等国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是主要指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43.【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生丝生产和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故C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已经破产,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不可能有洋务企业的压迫,故A排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排除;
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并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各国经济衰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减小,影响了中国的生丝出口。
44.【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D.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源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故D项正确。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1945年,故A项错误;
B.材料信息和环境恶化无关,故B错误。
C.自然灾害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可知经济危机对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生活陷入贫困。
45.【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B.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导致世界货币体系出现混乱,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
A.放弃金本位制,并没有有效消除本国的经济危机。
C.战后欧洲初期的联合不包括英国。
D.英德两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因为本国货币体制的改革发生改变,因为其他的国家也相应的进行币制改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能缓和经济危机,反而加剧各国间的矛盾。
46.【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 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见A项符合题意。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说明C项错误,新政在美国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BD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到1939年,美国经济基本恢复,但真正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是二战。
47.【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罗斯福关注当时美国低收入的工人的生活,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保障工人生活,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C项正确。
A项是金融上的措施,主要是恢复金融秩序,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B项主要是缓解供需矛盾,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
D项调节农业生产,是为恢复农业生产,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为了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罗斯福采取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两种措施。
48.【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5年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了《社会保险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故D正确。
ABC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实行养老金和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
49.【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
美国1927~1930年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
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后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下离婚律降低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于家庭稳定程度的影响。
50.【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材料“罗斯福……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相结合说明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D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
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美国私人垄断资本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阶段,美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1.【答案】(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说明: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深圳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出现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
【知识点】唐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包括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出现这样的人,与当时扬州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唐朝时期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人口的变化是全国总人口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并最终占主导地位。出现这些变化,是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密切关系。
(3)从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80年代深圳的崛起以及90年代上海的发展,我们只要结合经济特区的成就和上海浦东开发的成就,就可以正确的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说明: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深圳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出现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较为基础,偏简单。
52.【答案】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13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路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15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示例三: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示例四:马戛尔尼访华。18世纪的清王朝,经济繁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遣马噶尔尼为使,意图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示和材料一、二,可以得出提出的论题是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马戛尔尼访华。然后对论题间论述,论题一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经济中心的变化进行说明;论题二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东西交通的变化进行说明;论题三可从新航路开辟前后中西交往方式变化进行说明;论题四可从18世纪前期和中后期的差异进行说明,注意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13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路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15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示例三: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示例四:马戛尔尼访华。18世纪的清王朝,经济繁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遣马噶尔尼为使,意图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材料自行提炼论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注意做到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