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14上·陕西·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023上·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历史上秦始皇的功绩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统一货币等 ⑤反击匈奴 ⑥修建陵墓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⑤
3.(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命令称“制”或“诏”。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总揽军政 C.皇位世袭 D.皇帝独尊
4.(2020上·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中国银行在设计徽标时,参考了外圆内方的造型。该造型与下列哪种古币外形相似( )
A.齐刀形币 B.秦半两钱
C.赵铲形币 D.楚蚁鼻钱
5.(2023上·河北石家庄·六年级统考期末)秦末农民“伐无道;诛暴秦”,秦“无道”的具体表现有( )
①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役使大量的农民去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等
③残酷的刑罚:有车裂法、诛连法等等
④秦二世变本加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20上·广东梅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据此可知,这一农民战争( )
A.启迪了后世反封建的抗争精神 B.使农民起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C.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
7.(2023上·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麟。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诗《咏汉高祖》。下列各项中,与汉高祖刘邦无关的是( )
A.推翻秦朝 B.巨鹿之战 C.楚汉战争 D.建立汉朝
8.(2022上·河北邯郸·七年级统考期末)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右面棋盘,请你判断其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晋楚争霸 B.牧野大战 C.楚汉之争 D.吴越争霸
9.(2022上·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长安是今天的( )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洛阳
10.(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11.(2020上·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盐铁专卖 B.文景之治 C.社会稳定 D.大一统
12.(2023上·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王国问题曾让汉文帝和汉景帝伤透了脑筋,而汉武帝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此问题。追忆历史,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盐铁专卖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13.(2023上·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统一是秦汉时代的主题,思想的统一也势在必然。“思想的统一”在汉代表现为( )
A.焚书坑儒 B.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依法治国
14.(2023上·江西南昌·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其共同作用是( )
A.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D.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15.(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实行盐铁专卖 C.颁布“推恩令 ” D.兴办太学
16.(2021上·福建三明·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刘秀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斗,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废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17.(2018上·山西太原·七年级统考期末)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汉武帝大一统 D.休养生息
18.(2023上·江西新余·七年级统考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9.(2023上·江西上饶·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请问“小民”爆发的起义是(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宋江起义
20.(2022上·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纳入中国版图。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
21.(2017上·广东江门·七年级江门市第二中学校考期末)“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22.(2023上·江西上饶·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地方丝织品,在地中海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而前显得光鲜。”这说明丝绸之路( )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增进了中外各国的政治交流
C.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交流
23.(2021上·山东德州·七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西汉时期的商人如果沿着丝绸之路将丝绸运销大秦,则下列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 西域- 河西走廊 -中亚、西亚一大秦
B.长安- 河西走廊 - 西域- 中亚、西亚一大秦
C.长安- 西域- 中亚、西亚- 河西走廊一大秦
D.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西亚- 西域一大秦
24.(2022上·山东临沂·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下图所示是西汉时期的航线,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A.波斯湾沿岸及东非海岸 B.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C.印度半岛的南端和锡兰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5.(2023上·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时代》周刊曾评选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是因为( )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火药 C.改进印刷术 D.改进造纸术
26.(2022上·河北邯郸·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在防治和救治方面都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医学家提出 “治未病”理论,并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医学家是( )
A.华佗 B.李时珍 C.张仲景 D.扁鹊
27.(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祖冲之
28.(2018上·四川宜宾·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中,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A. B.
C. D.
29.(2023上·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末)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它”是指( )
A.《春秋》 B.《论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
二、综合题
30.(2023上·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造成汉初这种贫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
(3)汉武帝为彻底解决材料三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影响如何?
31.(2023上·江西上饶·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四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附表内容,挑选符合要求的词语将笔记一和笔记二补充完整。
笔记一 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时代特征:纷争动荡与社会变革 内容: 1.经济进步:牛耕出现 2.纷争动荡: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3.思想繁荣:百家争鸣 4.社会变革:_____________ 笔记二 时期:秦汉时期 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1.加强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强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外交流:_____________ 4.科技发展:_____________
附表
青铜器,秦灭六国,文景之治,商鞅变法,光武中兴,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都江堰,“文景之治”,造纸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三国鼎立,战国七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丝绸之路,车同轨、书同文,北魏孝文帝改革
32.(2023上·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二 (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五 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材料六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与“天下为家”分别对应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是谁。他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古封国制”指哪一制度?材料三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特征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材料五反映了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监察制度的建设。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你认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33.(2023上·江西南昌·七年级校联考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是在哪一年最终完成的?
材料二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形成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
(3)“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指的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统治者推行了哪一政策?
材料四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4)汉武帝所接受的董仲舒的建议是什么?
材料五 如下图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朝时期的西域指哪里?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意义?
34.(2023上·江西上饶·七年级校联考期末)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立篇)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巩固篇)
材料二:
图一
材料三:
图二 图三
(亡国篇)
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问题一: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秦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2)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思考,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制度并沿用后世?图一中①处设置的官职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
(3)问题三: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4)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问题五: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35.(2022上·江苏南京·七年级南京市竹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宗教】
(1)张骞通西域后,产生于印度的①(宗教)通过②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土生土长的③(宗教)诞生了。
【科技】
(2)④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⑤改进了造纸术,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医学】
(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⑥》一书,提出了“⑦”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⑧”,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文学】
(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⑨通史,其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⑩。
(5)文化是国家的根,是民族的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西周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排除B项;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的贡献有: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反击匈奴,开发南越等。①③④⑤符合史实,D项正确;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修建陵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属于秦始皇功绩,排除含②⑥的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朕”“制”“诏”“玺”等都只能由皇帝一人专用,体现了皇帝的独尊,选项D符合题意;针对皇帝制度的规定体现的是皇帝独尊,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皇位世袭,总揽军政的特点,选项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B
【详解】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所以中国银行微标造型与圆形方孔半两钱外形相似,B符合题意;ACD项与中国银行徽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暴政包括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秦二世残暴统治,D项正确;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排除A项;秦朝的赋税沉重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这也是秦朝遭起义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启迪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农民起义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没有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统治,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巨鹿之战,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汉高祖刘邦无关的是巨鹿之战,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公元前207年,秦的统治者出咸阳城向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投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来自于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C项正确;晋楚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截至前506年吴破楚入郢之战前,晋楚之间13场直接战争中,晋国11胜2败,排除A项;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排除B项;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安被称为长安。B项正确;北京在西汉时期称“蓟县”。排除A项;南京在西汉时期称“秣陵”。排除C项;洛阳在西汉时期仍被称为“洛阳”。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
11.B
【详解】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B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A排除;社会稳定不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统治局面的称号,C排除;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D排除。故选择B。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从此一蹶不振,C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推行的措施,排除A项;盐铁专卖属于汉武帝经济措施,排除B项;郡县制秦朝推行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C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排除A项;西汉初的统治者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未能实行思想的统一,排除B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西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省刑罚,与“思想的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派刺史监视州部内部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两项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项正确;A项仅仅是“推恩令”的作用,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项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的统治政策,与此题无关,排除;材料措施同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抑制大商人的暴利,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规定盐和铁只能由官府经营,B项正确;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统一文字,排除A项;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削弱诸侯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排除C项;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据题干“今边郡盗谷五斗,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废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D项正确;释放奴婢,缓和矛盾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监管官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裁减官员,排除C项。故选D。
1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光武帝。故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休养生息出现在西汉。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首童谣意思是我的头发像韭菜一样,割了会再长起来,头像鸡一样,割的时候会叫喊,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份底下,命很贱的意思,反映出东汉百姓对政府的气愤,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政治混乱,引发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于秦朝末年,排除B项;绿林起义发生于西汉末年,排除C项;宋江起义发生于南宋末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在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负责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新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新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排除B项;班超经营西域,扫除北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对东西商路的通达具有重大意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材料中“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张骞通西域,怎么会有很多好的种子来自西方。所以这句话反映了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故选D。
2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地方丝织品,在地中海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而前显得光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交流,D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不符,排除A项;中外各国的政治交流,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排除B项;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与题干内容“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B项正确;西域位于河西走廊的西侧,故排除AC项;中亚、西亚位于西域的西侧,排除D项。故选B项。
24.C
【详解】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D项正确;发明指南针与蔡伦无关,排除A项;发明火药与蔡伦无关,排除B项;改进印刷术与蔡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C项正确;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造五禽戏,排除A项;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排除B项;扁鹊是战国时期医学家,被尊为医祖,排除D项。故选C项。
27.B
【详解】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B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与“五禽戏”无关,A排除;贾思勰著《齐民要术》,C排除;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D排除。故选择B。
28.D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选项D符合题意;青城山是道教圣地,选项A不符合题意;兵马俑是秦始皇死后的陪葬,选项B不符合题意;山东曲阜孔庙是为了纪念孔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汉,司马迁编写了《史记》,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C项正确;孔子编写了《春秋》,《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司马光编写了 《资治通鉴》,排除ABD项。故选C项。
30.(1)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政策:休养生息;影响:到文景时期,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
(3)措施:实施“推恩令”;影响: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是西汉初年经济调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轻徭薄赋,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是到文景时期,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措施: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1.笔记一:4.商鞅变法。笔记二: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车同轨、书同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3.丝绸之路。4.造纸术。
【详解】笔记一: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变革是商鞅变法。笔记二:时代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因此加强统一的代表性措施有车同轨、书同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国家强盛的时期代表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3.对外交流的代表性成就有丝绸之路。4.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因此科技发展的代表性成就有造纸术。
32.(1)禅让制。世袭制。
(2)秦始皇。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3)分封制;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4)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6)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天下为家……”反映的是世袭制。
(2)根据材料二“(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自高无上的权威,总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故“上”是秦始皇。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材料三中的“古封国制”指分封制。根据材料三“……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可知,材料三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的主要特征: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4)根据材料四“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结合所学知识,为了 解决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根据材料四“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6)根据材料六“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概括出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3.(1)公元前221年。
(2)统一货币(或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
(3)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由材料二“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由材料“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形成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统治者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4)由材料“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4.(1)秦始皇嬴政;时间:公元前221年;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官职:丞相;职能: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3)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4)历史事件: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民心者得天下。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指的是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朝先后灭掉了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根据材料二所给提示信息可知,秦朝统一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沿用到后世。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因此①处是丞相。丞相的职能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3)根据图二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文化交流。秦朝统一全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的六国文字。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交流。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4)根据材料“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在起义中,陈胜说出了“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秦朝的建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是后期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民心者得天下。
35.(1)①佛教;②丝绸之路;③道教。
(2)④西汉;⑤蔡伦。
(3)⑥伤寒杂病论;⑦治未病;⑧五禽戏。
(4)⑨纪传体;⑩司马迁。
(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详解】(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东汉另一位名医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5)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期末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江西地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