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上学期中段限时训练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8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了解人类起源,你认为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文献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
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中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云纹铜镭 D.铁农具
3.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4.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 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
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 )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
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6.如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 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
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7.《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
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国家特征明显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9.“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
是( )
A.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10.古书《礼记 礼运》中记载:“当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举贤能的
人做首领,……这就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如今大道不再施行,天下为家……天子诸侯们
的权力成了世袭的……”文中“天下为家”指的是( )
A.天下出现了很多国家 B.天下可以处处为家
C.天下成为大家的天下 D.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
11.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选项中,与如图中
①处代表的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12.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中刻有文字,其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
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
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
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4.如图为出土于珠海市的战国时期素胎方格纹双系陶罐。灰褐硬陶,敞口,折沿,鼓
腹,圜底,上腹部有双系,对称设置,并饰多道弦纹,罐身饰大斜方格凸块纹,底部饰
小方格纹。这种饰方格凸块纹的陶罐是几何纹印纹硬陶发展进入衰落阶段的典型器,此
时釉陶和原始瓷器广泛出现。这反映了( )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A.陶瓷工艺发展水平逐渐由衰转盛
B.东周末年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C.东周在南方地区建立了稳定统治
D.战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
15.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铜器成为今年的网红。对如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说明青铜铸造水平最高
C.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
16.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部来源于象形字
17.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打制
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生产工具的变革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冶炼技术的进步 D.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18.《左传》记载: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史记》记载: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周天子疆域以内,向周大夫王孙满问
鼎的轻重。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B.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C.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D.各诸侯国和谐相处
19.如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 措施(部分)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确立了郡县制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巩固了分封制 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卫鞅在《商君书 赏刑》一文中提出:“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
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为政以德,用仁德来教化人民 B.奖励军功,给杀敌多的人授予爵位
C.严明法度,以刑罚来加强管理 D.反对仁义,依靠权术和威势来治国
21.“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
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C.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22.《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
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互相排斥 B.相互融合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
23.《编年纪》是睡虎地杂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
一生。根据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A.春秋争霸战争 B.秦与匈奴的战争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的统一战争
24.“……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吕思勉
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的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25.下表是 2010 年北京大学收藏的一批简牍,其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关于
这批简牍的史料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卷号 简牍内容摘录
〇 《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
四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
八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
A.是研究商周时期纪年方法的实物史料
B.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水陆交通发达
C.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度量单位提供依据
D.对研究隋唐时期数学发展具有意义
2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成边,在渔阳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
下,揭竿而起。但据 1975 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
可见(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27.楚汉之争中,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并利用行政能力和政治影响力都不能忽视
的“秦吏”宣布政令,对秦本土的政治经济现状不作根本性触动。由此可知刘邦( )
A.注重政权平稳过渡 B.施政方式过于保守
C.对前朝旧官僚妥协 D.无力与秦军相抗衡
28.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
量变化表。a 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 b 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9.下表为汉代公卿中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 11.1%
汉武帝 40%
汉元帝以后 70%-80%以上
A.儒学主导地位确立 B.对外交流日益加深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 D.统治集团的好恶
30.关于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作用,当时人颇多论及者,以官营的采矿、煮盐、铁器制作
等手工业来说,有人认为“总一盐铁”,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还是“建本抑末,离
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手段。由此可见,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杜绝奢侈浪费
二、综合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6 分,共 40 分)
3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
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良渚古城距今 5300~4300 年。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台,
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 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古城北面有
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 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
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 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琮、
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 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
行。…… 成鲜明对比。
(1)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类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4
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
由。(6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已经过上了怎样的生
活?(2 分)
32.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图片所示文物是司母戊鼎,鼎呈长方形,长 110 厘米、宽 79 厘米,壁厚 6 厘米,连
耳高 133 厘米,重达 832.84 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
出中国青铜铸造的工艺。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极为复
杂。当时冶炼的坩埚一般可熔铜 12.5 公斤,一次铸成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要 60 多只坩埚
同时并用,200 多人同时协作。
材料二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
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马强壮的封建国家,秦昭襄王(公元前 306 年~公元前 251 年在位)
为进一步巩固巴蜀的稳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垦荒种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
田,兴修水利,于是前 256 年都江堰应运而生……秦昭襄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
的决胜时代。翦伯赞说,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
辟的论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青铜器铸造的基本情况。(4 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促成“都江堰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4 分)
(3)根据所学和材料,归纳都江堰工程建成后的重大历史意义。(从古今两个方面谈一
谈)(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
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
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尊崇儒
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
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
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凤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材料三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既强调“以德治国”,又不排斥“法治”,主张“礼法合
治”“德主刑辅”。……我国古人认为,礼和法都是治国所必需的,但二者各有所长:
礼是防患于未然的道德引导,让民众在生活中有所遵循、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法是在
少数人突破法律底线后采用的强制手段。
——摘自戴木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治实行郡县制的目的。归纳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2 分)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AQQAggCAAgBAABhCAQm4CkCQkAEAAKoOgFAMoAIAQ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