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海南省文昌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答案卡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社会制度
2.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3.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 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4. 右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国家的政治形态
B. 先民的审美观念
C.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青铜的冶炼技术
5.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B. 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6.“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材料描述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治水的“水”位于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淮河流域 D. 岷江流域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中国史前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 (
8.《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L在招压力加由老汉路上
10. 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A. 统治阶级残暴 B. 饮酒之风盛行 C. 青铜工艺高超 D. 分封制度确立
1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 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 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12.右下图是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全部跑马600多匹,实际出土殉马334匹,下列对这一考古挖掘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殉马坑反映了秦朝一统天下的历史
B.殉马坑反映了马陵之战的惨烈程度
C.殉马坑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有关
D.殉马坑反映出当时齐国的强盛国力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这种动荡和变革之下,也同时孕育着新文明的生机。“新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 百家争鸣的出现
C. 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14.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 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15.在潍坊青州发现了一组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铸造模具(右图)。这为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 图像史料 C. 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16.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 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 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17.右下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A. 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 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 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 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18.1975年12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
A. 独尊法家 B. 严控百姓思想
C. 统治残暴 D. 重视法制建设
19. 据《史记》记载,荆轲刺秦时,秦王左右的大臣依秦法均未携带武器。而从出土的东汉时期荆轲刺秦画像石来看,秦王左右配有武器(如图)。这表明
A.《史记》的记载都是真实的
B.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C. 历史事实认定需综合多种证据
D. 不同时期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不一
20.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所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A. 秦始皇的暴政统治 B. 焚书坑儒
C. 秦始皇统一六国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考古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藏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考古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1)从材料一出土的动物化石我们可以判断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 (2分)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3分)
(2)从制作方法上可知,材料二中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属于什么类型的石器 (2分)这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2分)
(3)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了解北京人生活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4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答出3点即可,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3分)据材料二,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公元前214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于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垦田生产,开拓边疆。……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史》
(1)秦朝建立于哪一年 (2分)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北方当时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抵御的方式。(4分)
(2)据材料二,列举秦朝“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据材料归纳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4分)
(3)综上所述,概括秦朝的历史地位。(3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A C B D B A C A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D A B C D C D C B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21.(1)判断:群居。(2分)理由:动物化石很多,这显然不是少数人能形成的。(3分)
(2)石器:打制石器。(2分)时代:旧石器。(2分)
(3)化石、遗迹等。(4分)
22.(1)据材料一可知,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历史信息有: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铸造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3分);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
(3)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3分)
23.(1)公元前221年(2分);匈奴(2分);修筑长城、军事打击。(2分)
(2)设置郡县、大规模移民;巩固秦朝对河套地区的统治(2分);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2分)。
(3)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3分)。
1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海南省文昌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