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冀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C2.B3.C4.D5.B6.C7.D8.C9.A10.C11.B12.C13.C14.C15.C16.A17.A18.C19.C20.C21.A22.A23.C24.A25.B26.A27.D28.C29.B30.C31.B32.A33.B34.D35.A36.A37.C38.C39.D40.A
41.(1)隋朝实行严格户籍制度,通过大索貌阅等措施,国家控制全国人口和土地数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隋初统治者爱惜民力,注意减轻百姓负担,这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因此“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是不确切的。
(2)隋朝从民间过度征收财富,导致人民极度贫困,“国富民穷”现象突出;隋炀帝自恃国力强盛,挥霍无度、滥用民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而灭亡。这说明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
42.(1)社会现实:宦官专权(奸臣当道);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发展;崇拜金钱和财富;边患危机,倭寇之乱;贵华贱夷的民族心理等。
(2)特点:发展迅速;文学性增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科幻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属于当时的社会意识,体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科幻小说的创作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状况;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幻小说出版后,也能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3.与唐代相比,宋代边塞诗词数量明显减少,“边塞”的地理范围缩小,其艺术风格也由豪迈奔放转变为悲壮沉郁。
这些变化与宋代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政治上,北宋立国后,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教训,实行“崇文抑武”“守内虚外”的统治方针,武勇受到文人的歧视,致使边塞诗词数量减少;民族关系上,辽宋夏金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劣势,边疆形势的恶化打击了宋代文人的信心。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宋代边塞诗词在艺术风格上呈现悲壮沉郁的特点,在内容上更多地抒发对时局的批判和壮志未酬的无奈。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唐宋边塞诗词的一系列嬗变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答案第4页,共4页冀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荀子
3.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姓氏的这一特点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4.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人在御史中丞领导下对所辖郡国按“六条”标准进行监察,并直接听命于皇帝。与此相关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中朝 D.刺史
5.“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通婚。”这反映了( )
A.秦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司马氏代魏 D.王安石变法
6.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
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 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
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
7.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8.某历史学习小组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 )
A.隋唐的制度与创新 B.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
C.隋唐的繁荣与开放 D.隋唐中华文化圈形成
9.农学上,统计不同作物颗粒重量的术语是“千粒重”。据统计,粟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2克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16-34克。下表所示为1999-2006年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粮食占比。据此可推测二里头遗址( )
粟 稻 黍 合计
粒数 11059 5687 1542 18288
粒数占比 60.5% 31.1% 8.4% 100%
A.稻米成为重要的粮食 B.具备早期国家初始形态
C.存在来自南方的赋税 D.出现较完善的社会分工
10.《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 )
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 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 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
11.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
名称 记述
《峄(yì)山刻石》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 B.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C.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D.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
12.近年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出土一批汉简。其中有一则沼书的残简经整理确认如下:“……父母为天下至……普天莫匪新土,率土之宾,莫匪新臣……”据此可知( )
A.儒学思想渗透到基层民众 B.丝绸之路以文化交流为主
C.西汉末年政权更选的局面 D.汉代的政令传递畅通无阻
13.《后汉书》曾记载:“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
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 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
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 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
14.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政权的情况。根据如表可以侧面印证( )
国号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吴越 923—978 钱镠 杭州
闽 933—945 王鏻 福州
楚 927—951 马殷 长沙
A.当时的政治中心集中在南方 B.吴越政权在当时实力的强大
C.南方经济发展已达相当程度 D.分裂割据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15.唐肃宗时期,鉴于玄宗朝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的情况,遂将其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至唐德宗时又将该制度调整为每位宰相“每日一执笔”。据此可知( )
A.中书省的决策权被剥夺 B.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C.权臣干政受到一定制约 D.朋党之争的局面终结
16.“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17.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体制“返璞归真”,市易法、青苗法对于《周礼·泉府》的参考,“保甲法”对《周礼》乡遂比闾、什伍制度的参考,为此还编纂了《周礼新义》。王安石这些做法体现了( )
A.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 B.重建礼制的理学观念
C.理财为先务的制度设计 D.以文治国的立国政策
18.北宋苏辙说:“昔仁祖之世,元昊叛命,边臣失律,败亡相继,然而四方士民裹粮奔命,唯恐在后,虽捐躯中野,不以为怨,兵民竞劝,边守卒固,而中国(宋)徐亦自定,无土崩之势。”西夏则是“久不通和市,国人仇怨”。这说明( )
①北宋军民的爱国情绪高涨 ②西夏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③北宋承受战争的潜力更强 ④西夏挑起边衅不得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两个朝代云南的边疆示意图,两朝对云南边疆经营的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民族矛盾渐趋缓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边防压力不断增大
20.1268年,忽必烈设御史台,任用亲臣与近臣出任御史台官员,规定中书省、枢密院有事进奏必须有御史台官员同奏。他下诏强调:“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毋惮他人,朕当尔主。”这说明忽必烈( )
实现国家政权的统一 B.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注重监察机构的作用 D.旨在促进蒙古封建化
21.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 )
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 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 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
22.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 )
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B.理学思想参透基层社会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23.河北宣化下八里6号辽墓里出土了关于茶道的壁画,画中展示了辽备茶具、碾茶、罗茶、收茶、候汤的环节,具备宋代点茶法中碾茶、罗茶、点茶的基本特征。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
A.辽宋友好往来交融互鉴 B.宋朝农耕文明的优越性
C.辽地茶文化深受宋影响 D.文化交流利于人们生活
2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25.洪武年间,三法司官员住宅集中安置如同其他官员一般集中在衙门附近,官宅由官方建设管理,“以别民居”,位置如下图所示。这种布局( )
A.保证了中央官府行政效能 B.服务于皇权政治的需要
C.显示了北平城的建筑水准 D.蕴含着“天人感应”观念
26.明初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 获得了承相拆分、整理、通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承担起“核准帝命,通情下达”的重任。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宣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此可知,明代( )
A.君主专制影响中枢运行机制 B.密奏制度遭到破坏
C.通政司的法定地位大幅下降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7.明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频遭倭寇侵犯,明朝廷多次派兵征时都以失败告终,《號潮志》记载了瓦氏夫人率狼兵抗倭并取得胜利的英勇事迹,“田州(今西境内)女土官,瓦氏,调征倭寇,提二坚孙,并傻兵数千至,……与官兵夹击于王江渔,大败之,斩首二千级”。据此可知( )
A.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成效显著 B.明政府政治腐败致战斗力低下
C.明朝边疆危机严重威胁了统治 D.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观念的体现
2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 )
A.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 B.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
C.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D.推动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
29.为了收复台湾,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当时统治台湾的郑经(郑成功之子)则提出:“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认为:“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不便允从。”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B.康熙维护统一的政治理念
C.朝鲜已成为清廷的藩属国 D.郑经意图与朝鲜平起平坐
30.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困变成清朝藩因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 )
A.借鉴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 B.强化了对藩属国的控制力
C.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 D.重视中朝间礼仪规制交流
31.《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廷在加强经济开发的同时,对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两岸的旗地(即清朝统治者赏赐满蒙汉军八旗官兵的土地)仍延续八旗制度.对该区域汉人较多的民地则实行府县制。这反映出清朝( )
A.省级行政区的增多 B.加强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
C.统治进入全盛时期 D.延续了金迁都燕京后的管理体制
32.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 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33.16世纪,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遍及各大洲(扩展到美洲);广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澳门成为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 B.自然经济仍有较强生命力
C.外贸入超局面有所改变 D.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瓦解
34.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表,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 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冲击传统的义利观 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35.“占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农耕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C.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开始遭到西方的侵略
D.西学东渐影响,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36.宋朝时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这反映出宋朝( )
A.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B.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D.农民拥有更多土地
3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
A.辽国——“四等人制” B.西夏——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元朝——八旗制度
38.《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经贸往来 B.文化交流 C.耀兵异域 D.扩大疆土
39.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白银市场崛起,白银从非法货币成为合法货币,这主要是因为( )
A.闭关自守政策的松动 B.国家法令的强力推行
C.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D.国内外市场联系加强
40.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船员最多的海上航行。下列地区或国家中,其船队曾到达过的有( )
①苏门答腊 ②伊朗 ③东非沿岸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8分、第43题12分,共40分。
41.后世史书提及隋朝,多用“盛世而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税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间 隋炀帝时期大事(部分) 民役数量
605年3月 营建洛阳持续进行11个月 每月200万人
605年3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100多万人
605年5月 营建西苑 170万人
606年7月 巡幸江南 40多万人
607年8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100多万人
612-614年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材料三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而何以殷富如此,史求其说而不可得。
——马端临(元)《文献通考》
(1)读史贵在有“疑”。据材料,对马端临“(隋代)何以殷富如此”的疑问作出解释。(4分)
(2)读史明智,知古鉴今。谈谈你对隋朝“盛世而亡”的思考。(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明代“异国故事”摘编
书名 异国举隅 故事情节 细节摘编
《西游记·比丘国救子》 比丘国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比丘国救助群童的故事 (比丘国国王听信国师谗言)用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谁家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都怕国王,连哭都不敢哭了。
《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吉零国、波斯 文若虚国内经商破产后出海贸易,异国奇遇,一夜暴富 (吉零国捡到龟壳)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乃无价宝也!
《喻世明言·杨八老越国奇逢》 日本国 杨八老因倭患遭遇离乱,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后与亲人团聚 人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劫火遍村落,血流成污池。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渤海国 李白天纵奇才,纸笔之功吓退渤海使臣 (李白):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渤海使臣面如土色,愿年年进贡。
材料二 科幻,将科学与幻想连接。科技的发展、突破与展望,往往会在幻想世界中激起令人惊艳的浪花。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科幻小说发展迅速,文学性增强的同时更引人深思。1997年在王晋康的《七重外壳》中,主人公在体验虚拟世界后,想尽办法逃离虚拟世界。1998年潘海天创作的《偃师传说》,取材于《列子》“偃师造人”的传说,将科幻与东方幻想相结合。2000年刘慈欣创作的《流浪地球》中人类面对地球环境恶化,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2003年王晋康在《类人》中讲述了在21世纪末“类人工厂”,人类用纯技术的办法制造人类DNA并发育出类人,引发了社会对医学伦理和亲情关系的探讨。2004年韩松借助《红色海洋》的故事,探讨全球变暖、人类进化、民族生存等多个议题。2012年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设置了三个相互折叠的世界,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阶层固化、贫富悬殊的深刻思考。
——摘编自《科学与科幻世界的“双重宇宙”》
(1)依据材料一明代小说中的“异国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影射的社会现实。(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并结合唯物史观谈谈对科幻小说创作的认识。(10分)
43.诗词是历史的一扇窗口,唐宋边塞诗词的一系列嬗变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 宋代
创作 数量 2000多首 300多首
边塞 范围 东北达幽州、契丹、渤海等地;北部近至云州、河套,远达突厥大漠乃至贝加尔湖;西北则更显广阔,包含整个河西走廊,远至天山昆仑,甚至吐火罗(中亚)等地 北宋时期,西北到灵州一线,北方仅到今河北、山西一线;南宋时期,秦岭—淮河一线为边疆
艺术风格及抒发感情 豪迈奔放,更多抒发作者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悲壮沉郁,更多抒发作者对时局的批判和壮志未酬的无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唐宋诗词的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阐释。(要求:持论有据,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