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及所学可知,周口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反映初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牌,C项正确;周口店遗址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排除A项;周口店人当时使用的是自然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已懂得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B项正确;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摧毁了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向封建社会转型,C项正确;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从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不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有助于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普遍推行县制,与加强中央集权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显著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东晋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度是中枢机构,因此其不是大一统局面长久维系的原因,排除B项;皇帝制度不能起到维系大一统局面的作用,排除C项;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可知,秦灭六国后,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有力的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则有利于防止国内地方势力的扩张,巩固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秦朝的上述举措并不会激化与边境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秦末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非材料中秦朝对边地长城的一系列举措导致,排除C项;扩大地方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个政治制度是郡县制,C项正确;科举制是隋唐,排除A项;刺史制是汉朝,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朝,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九章算术》中收录的运算程序与我国先民生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体现了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特点,A项正确;古代科技属于传统科技,B项属于近代科技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九章算术》与世界其他地区科技成就的对比,无法得知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说明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北魏统一北方与孝文帝改革成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改革措施中与改革结果关联的是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等,改革措施的推行是改革的基础,不涉及改革结果,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是改革成败的主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税制,征税时间和税赋更加合理”属于唐朝中期实行的两税法的信息,C项不能印证材料说法,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隋朝开创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A项可以印证材料说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日臻完备,B项可以印证材料说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隋朝开凿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项可以印证材料说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非华风”“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可知,唐诗和唐传奇中都有写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融,这些说明隋唐以来多民族的交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呈现出空前的盛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城市经济繁荣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胡汉矛盾得以解决”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相关内容,况且中唐以后的社会秩序并未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隋朝。根据材料“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可知隋朝仓库粮食积存很多,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粮食产量比较高,农民上交赋税多,粮仓储备因此增加,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是仓库粮食储备充足,未提及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等信息,排除B项;仓库粮食储备充足和人口数量增长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民众消费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关,材料未提及商品经济发展状况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宋。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实行科举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思是早些时候只是普通的农田村夫,晚些时候却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臣下。反映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流动。C项正确;A项是西周时期的世官制,排除A项;B项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D项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后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可知,两税法获得的赋税收入比租庸调制多,皇帝不顾一些人反对坚持实行两税法,说明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由此可见,江南人口增加并不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税与其他税收名目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商业税已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排除C项;两税法是为了增加税收,并且主要向货币税收形态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据材料“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可知,这是文人取士的选官模式,B项正确。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郡县制的确立,排除C项;重文清武治国思想是北宋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7.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从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可以看出,唐朝与外部的经贸往来频繁,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外币,A项正确;墓葬中出土的不是唐朝本土的货币,没有体现货币体系多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朝贡贸易,也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项正确;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夸大了中国佛教与儒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佛教与中国儒家伦理的融合,而非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的某些诗句和真宗皇帝的勉励句子都体现出宋朝社会的价值观中重视读书,可见宋朝重视文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朝重视文治,材料没有反映文人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排除A项;材料虽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的信息,但是材料整体肯定文治,材料没有强调男尊女卑,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宋朝重文的社会风气,材料信息不涉及自由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设转运司,负责刺举地方贪赃枉法、弹劾怠政、不尽职尽责者,同时巡察州县监督其他监司、通判、州县官吏刑狱案件的审判情况……”,可以看出,宋代设置转运司,可以行使刺举、巡察监督和检举地方的不法行为,说明其有一定的监察管理职能,A项正确;“杜绝了”,表述夸大,不可能杜绝贪污腐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监察,未提及中央的司法管理,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转运司转运地方赋税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可知,王安石变法加重了百姓负担,C项正确;“加速北宋衰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中强兵之法之一保甲法加强了社会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代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路带有代表中央监察的职能,这种行政建构使得整个行政机构能够和谐有效运转,即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D项正确;北宋初年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宋代积贫积弱局面出现,排除A项;北宋县一级行政机构有一定的自治权,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提升,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代(中国)。从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中可知,契丹设置北面官管理契丹事务,设置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说明其统治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因俗而治,D项正确;契丹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不是完全汉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实行民族分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而军民合一属于军事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元朝(中国).材料“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体现的是元世祖对农业发展的重视,这些措施推动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交融,C项正确;元朝时期农耕经济并未完全取代游牧经济,排除A项;该措施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排除B项;南宋就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有利于补救家天下的弊端,说明的是其认为不应废除宰相制度,B项正确;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黄宗羲并未主张取消王位世袭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相矛盾之间的调和,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宰相制度有利于弥补天子的不贤,非君臣之间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C正确;枢密院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A排除;军机处和理藩院均是清朝时期出现的机构,BD排除。故选C。
2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明朝所示政府构架的演变”可知,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废除这一制度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明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废除宰相后就是君主一人决策了,排除B项;图示中明朝政府构架的演变是在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军机大臣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出现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A项正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参与机要事务,入值南书房的官员替皇帝起草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使皇权得到强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军机处地位提高后,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排除D项。故选A项。
3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三行”在广州,C项正确;上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1..(1)事件:统一中国。时间:公元前221年。贡献: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皇帝:秦始皇嬴政。官职:御史大夫和太尉。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32.(1)政策:重文轻武。
(2)交子。意义: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发明:活字印刷术。表现: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基本政策:根据材料“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可知,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交子。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币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宋代(中国)。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发明的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33.(1)制度:三公九卿制,制度:三省六部制职权: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
(2)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直接领导六部。解决:明成祖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3)职能: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负责承命拟旨;传达皇帝谕旨。皇帝:雍正。
(4)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图一中的“三公”“九卿”可知为三公九卿制;根据图二中皇帝之下为三省并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相关知识可知为三省六部制职权: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
(2)本题是背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直接领导六部。
第二小问解决,结合所学内阁制的形成可知明成祖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职能,根据材料“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知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负责承命拟旨;传达皇帝谕旨。第二小问皇帝,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设立时间可知为雍正。
(4)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可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第1页,共2页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1月)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分)
1.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世界同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说服力的用火证据,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一重大发现表明( )
A.周口店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 B.周口店人已经进化到新石器时代
C.周口店遗址是人类进化史的见证 D.周口店人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的是( )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B.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C.“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D.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4.《吕氏春秋》一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显著增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
A.铁犁牛耕的使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D.海外贸易的繁荣
5.钱穆曾认为中国古代某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这一制度是( )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度
6.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由“亭障”、城墙等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 )
A.激化了与边境民族矛盾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D.扩大了地方管理权力
7.秦朝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个政治制度是( )
A.科举制 B.刺史制度 C.郡县制 D.察举制
8.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9.《九章算术》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生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服务于农业生产 B.注意观察与实验
C.已然领先于世界 D.体现出重农抑商
10.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11.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开创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B.确立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日臻完备
C.改革税制,征税时间和税赋更加合理
D.开凿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2.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 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13.史书记载,隋朝广置义仓,“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这可用于说明隋朝( )
A.农业经济的发 B.粮食储备制度完备 C.人口数量的增长D.民众消费水平低下
14.“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下列表述反映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是( )
A.世卿世禄,嫡长子继承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排比有定式”八股取士
15.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江南人口增加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商业税已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6.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7.如图反映唐代( )
A.中外经济贸易繁荣B.货币体系多元 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8.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19.宋朝诗人汪洙在诗歌中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勉励儿童“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宋朝真宗皇帝也奉劝青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以上诗歌内容折射出宋朝的社会风气是( )
A.崇尚清谈 B.重视文治 C.男尊女卑 D.自由开放
20.宋代设转运司,负责刺举地方贪赃枉法、弹劾怠政、不尽职尽责者,同时巡察州县监督其他监司、通判、州县官吏刑狱案件的审判情况,以及检举税收违法官员等。据此可知宋代转运司的设置( )
A.发挥了一定的监察管理职能 B.杜绝了地方的贪污腐败现象
C.完善了中央的司法管理制度 D.保障了地方赋税转运至中央
2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加速北宋衰亡 B.并未富国强兵 C.加重人民负担 D.加强社会管控
22.在宋朝路、州、县三级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使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能在不同级别间和谐运行。这说明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
A.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B.不利于地方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政治顽疾 D.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23.“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见,契丹(辽)的政策特点是( )
A.契丹汉化 B.民族分离 C.军民合一 D.因俗而治
24.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南、北面官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
25.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招集流民,鼓励垦荒,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这些措施( )
A.实现了农耕经济取代原来的游牧经济 B.加剧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对立
C.推动了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交融 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26.黄宗羲曾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取消王位世袭制度 B.不应废除宰相制度
C.调和君相之间矛盾 D.君臣之间相互制衡
27.明成祖设立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军机处 C.内阁 D.理藩院
28.下图是明朝所示政府构架的演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崇文抑武方针的需要 B.共同制约,辅助决策
C.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弱化对官僚机构控制
29.代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是( )
A.军机处的设立 B.南书房的设立
C.秘折制度的形成 D.内阁的设立
30.清朝禁止民间出海贸易,规定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外贸事务,仅保留一处通商口岸。这一通商口岸是(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天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4分)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4分)
32.(12分)宋明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E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在印刷术上的发明是什么?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是“积贫积弱”的时代。结合史实说明宋朝积贫积弱的表现(6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写出三省的各自职权?(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4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2)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1月)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