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
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浩瀚星空之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命名为“林则徐星”,以永久纪念他的禁毒功勋。与林则徐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虎门销烟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的“内部事物”是指(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西方停止侵略活动 D.维新变法的出现
4.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据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是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投资设厂”的第一个高峰期,仅1919至1923年,日本纺织业资本相继在青岛投资开设了大康、富士、 隆兴、钟渊、宝来等5家机器纺纱厂。这种现象“合法化”因为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变法
6.曾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其中的“皇帝”是指(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7.他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康有为 B.丁汝昌 C.谭嗣同 D.刘光第
8.《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说明清政府( )
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D.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9.对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10.“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体现了义和团( )
A.“扶清灭洋”的主张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勇敢地抗击八国联军 D.具有落后的迷信色彩
11.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不请自来,屡屡发动对中国的侵华战争。下列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3.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4.“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16.抓关键词是历史解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下列人物与“宣告云南独立”“护国战争”有关的是( )
A.徐锡麟 B.蔡锷 C.黄兴 D.秋瑾
17.“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18.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20.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它”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 B.《时务报》和百日维新
C.《民报》和武昌起义 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1题17分,22题17分,23题12分,24题14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觉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英]《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材料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三: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从条约缔结以来”中“条约”的名称及缔结的时间。英国为什么提出“修约”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相关的战争名称并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日本长期割占的中国领土是哪里。你认为这个条约哪一内容体现了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4)上述材料和问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洪仁玕身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具有科学意识与民主精神的政治家,比起魏源在军事方面“师夷长技”的主张已前进了一大步。
材料三: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朝江苏地方当局雇佣美国人华尔,招募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洋枪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受重伤。后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伤,不久毙命。
(1)据材料一,指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综合了哪些因素?据所学指出,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据所学说出,材料二中“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是指什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探索”是指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革命军》
材料二:两年(1896-1897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在材料一中,邹容提出了什么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识到欧洲社会存在的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三回答,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在当时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的原因。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是一个伟大的界碑。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江泽民
材料四: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发起的这一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开启“新时代”的。
(4)据材料四,分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请你谈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试卷第2页,共6页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发起的,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代表掀起的,排除C项;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据所学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根据题意,C项正确;《南京条约》、 《黄埔条约》、 《北京条约》的内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并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从而出现“内部事物万分火急”的情况,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开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西方停止侵略活动与“内部事物”不符合,排除C项;维新变法的出现是在19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于是发起洋务运动,B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而出现的,排除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距离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五十多年,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此时处于民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故C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完全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根据题干“秀才、皇帝、保守势力的强大”和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变法,由于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皇帝是光绪帝,A项正确;道光帝时派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排除B项;咸丰帝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C项;同治帝在位时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C项正确;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往国外,排除A项;丁汝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自杀殉国,排除B项;刘光第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但并未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得出清政府要保证外国人安全,已经成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工具和帮手,沦为了“洋人的朝廷”,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关税,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官员与政府,没有涉及到人民负担,排除B项;这一规定与军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被列强侵略的过程,列强的每一次侵略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而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材料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体现不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排除C项;材料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体现不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可知口号中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这是“扶清灭洋”的主张,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主张,没有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勇敢地抗击八国联军,也没有说给其具有落后的迷信色彩,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没有入侵北京;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③甲午中日战争,没有入侵北京;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因此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理想题意,如果各省起事,就会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分散作战最后失败。 分析可得孙中山强调中国的各革命团体应该相关联系,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结合课本所学,1905年,中国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B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 ACD不合题意,故选B。
13.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14.C
【详解】根据题干“10月10日、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和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的过程,C项正确;根据“10月10日、到凌晨”可知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排除A项;根据“计划、出击、清政府已被打垮”可知描述的是过程,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详解
根据材料“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1912+1=14,孙中山逝世于民国十四年,C项正确;民国十二年是1923年,排除A项;民国十三年是1924年,排除B项;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题干“护国战争、宣告云南独立”和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B项正确;徐锡麟领导了安庆起义,排除A项,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排除C项;秋瑾参加了安庆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依据题干“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可知袁世凯时期中央尚能维持对地方的控制,“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B正确;ACD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故选B。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①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③变法图强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的口号,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按顺序排序,应是①③②④,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君主立宪”与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故题干信息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故C符合题意;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排除ABD。故选C。
20.D
【详解】根据题干“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A项;《时务报》和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B项;《民报》和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原因:不满足于已经攫取的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台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落后就要挨打;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详解】(1)条约及时间:由材料“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觉到的许多失望”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战争:由材料“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领土:由材料“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变化: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的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4)启示:题干材料探究了列强的侵华史,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22.(1)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可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综合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
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了农民迫切想要获得土地的愿望。
(2)文件:根据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和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
(3)性质:根据材料“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洋枪队”和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和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据“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和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根据“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可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3.(1)邹容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
(2)社会贫富不均,百姓生活状态与国家的富强程度不相符(合理即可)。民生主义。
(3)“创立民国”。
(4)符合众多中国人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解决贫富不均的愿望。
【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可知,邹容提出推翻专制政体,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
(2)不足:根据材料“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可知,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贫富不均,百姓生活状态与国家的富强程度不相符。
主张:根据材料“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可知,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
(3)核心:根据材料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和结合所学知,“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是孙中山的核心理想目标。
(4)原因:根据材料“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民众要求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民主共和,由于朝廷腐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民众想要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所以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在当时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24.(1)洋务派;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戊戌变法。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详解】(1)派别:根据“发”可得出这是洋务派的观点,即认识到西方的强盛在于机器制造,因此要学习西方的器物;地位: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行动:根据所学可知,“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是指甲午战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具体行动是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3)怎样开启:根据“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的角度概括,可得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局限:根据“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态度:结合所学,我们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要理性的认识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