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上·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的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里的“新因素”是指( )
A.民族工业 B.洋务企业 C.外资企业 D.自然经济
2.(2020·河北唐山·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对甲乙线及导致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政策调整
B.乙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甲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政策调整
D.乙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2023上·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材料中“他”和“兴国之梦”分别是指( )
A.曾国藩 自强求富 B.孙中山 民主共和
C.张謇 实业救国 D.毛泽东 社会主义
4.(2021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D.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
5.(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为代表荣氏家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6.(2023上·江西宜春·八年级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末)“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材料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掠夺
C.洋务运动的刺激 D.中国人爱国热情的高涨
7.(2021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27-1937年期间,中国工业设备的进口总额达五亿元。棉纺织、面粉制品、水泥等领域有了较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荣氏兄弟、侯德榜等一批著名企业家。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资产实力雄厚 B.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百姓生活美满富足 D.中国成为工业强国
8.(2022·广东·模拟预测)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 )
A.是近代社会转型的反映 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
9.(2023上·江西上饶·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时期 发式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信设施的完善
10.(2023上·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文明进步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一。某一时期政府曾发文指出“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剪辫和劝禁缠足;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谓”。直接造成上述“文明进步”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华民国成立 D.外来文化的冲击
11.(2023上·贵州安顺·八年级校联考期末)1873年11月,浙江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连续报道三年多,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这主要说明《申报》( )
A.文章通俗深受百姓喜爱 B.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C.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D.重视报道重大娱乐新闻
12.(2019·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13.(2018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在近代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属于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14.(2023上·江西九江·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颁布于( )
A.1898年 B.1904年 C.1912年 D.1949年
15.(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 )
A.京师同文馆 B.燕京大学 C.清华大学 D.京师大学堂
16.(2019·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17.(2020上·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B.鲁迅——《狂人日记》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聂耳——《白毛女》
18.(2021上·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洗星海的作品的共同点的是
A.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适应抗战的需要,为中华民族自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创作
C.提倡自由与民主,反对孔子的思想
D.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19.(2023上·安徽淮北·八年级校联考期末)《愚公移山》是徐悲鸿于1940年左右创作的作品,取材于《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徐悲鸿当时创作该画的意图是( )
A.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B.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D.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20.(2020·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1.(2020·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
A.《黄河大合唱》 B.《英雄交响曲》
C.《义勇军进行曲》 D.《毕业歌》
二、综合题
22.(2023上·江西鹰潭·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项目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总计 549 120288
上海 83 23879
武汉 28 17240
天津 17 4219
广州 16 5791
杭州 13 1552
无锡 12 1422
其他 380 66185
材料二 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0多项,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都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达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
材料三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至于迁往省别,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胡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的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3.(2023上·江西萍乡·八年级统考期末)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汹涌澎湃。1912年3月,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清末民初,中国两亿男性同胞在很短的几年内全部剪掉了长辫子,将延续268年的清代发式,统一改成世界通行的近代男发。
——摘编自袁仄、胡月《百年衣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民初之际,剪发辫风潮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广告一 广告二
(2)材料二两则广告照片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4.(2023上·江西上饶·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的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其次,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最后,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在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中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阐述理由。
25.(2023上·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自强”和“求富”的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到了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申新纺织公司,并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洋务运动在经济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识读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6.(2023上·江西宜春·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五年前夺魁的状元。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总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闲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力……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材料一中所述状元提出了什么口号?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3)造成材料三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7.(2023上·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孙中山穿着打扮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一说图二是哪个事件的结果。
材料二 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成立后,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项正确;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的自救企业,没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排除B项;当时的外资企业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不会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排除C项;在当时,自然经济代表小农经济,是已经落后的经济形式,它不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大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可判断乙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变化是在1914年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故出现甲(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下降,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济)上升,B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实施六七十年代开始产生,甲乙数据首次变化时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A;甲乙数据首次变化时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C;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华使外国资本主义产生,甲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D。故选B。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兴国之梦”是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洋务运动代表曾国藩自强求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毛泽东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做出了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后来大生纱厂在封建官僚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挤压下破产,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因此D正确;ABC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洋务运动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萌芽的阶段,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我国民族工业开始初步发展,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处于凋谢萎缩的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题意中未提及中国人爱国热情的高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棉纺织、面粉制品、水泥等领域有了较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荣氏兄弟、侯德榜等一批著名企业家”可知民族工业得到发展,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8.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西方的新名词大量传入,其中大多从日本传入中国,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清末民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正是其体现,A项正确;新名词大量传入不一定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而且新名词大量传入与对外交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队BC项;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后习俗风尚的变革,B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大众传媒的发展,排除A项;跪拜作揖等与“交通工具的更新”无关,排除C项;表格没有涉及通信设施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联系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法令,如材料中的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C项正确;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创办企业、发展教育和军事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冲击封建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据题干“《申报》连续报道三年多,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可知,《申报》所载文章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B项正确;《申报》所载文章深受百姓喜爱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申报》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跨度在题干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申报》所载“杨乃武冤案”并非重大娱乐新闻,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而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所以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变化,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了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故D项正确。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生活书店都是在国统区,故排除ABC项。故选D。
1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随后各地逐步建起新式学堂,B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排除A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排除C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创办于1911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898 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仍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A项不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C项不合题意;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D搭配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A搭配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B搭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作品,C搭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 等;“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名言,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故A符合题意;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作的,而非抗日战争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这些人的作品未涉及提倡自由与民主,反对孔子的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仅仅只有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作的,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B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1940年”“愚公移山” 并结合所学知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表达了抗战必胜信心。1940年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作品,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相关故事,着重以宏达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和毅力,B项正确;普及西洋绘画技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大众审美能力与当时时代背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毕业歌》《黄河大合唱》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具有时代性特色。“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体现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商业与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没有体现广告策划与营销有新的创意,故排除AC项;实业救国思想的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故排除B项。故选D。
21.C
【详解】考查点:《义勇军进行曲》。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项符合题意。A项《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22.(1)特点: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原因:沿海和长江流域最早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任答两点即可)
(2)趋势:发展迅速。原因: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
(4)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平衡、协调发展;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特点:通过表格分析可知,其设立的地点为上海、武汉等地,从中可知其特点为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原因:本题可以从地理位置、受到侵略等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如沿海和长江流域最早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
(2)趋势:根据材料“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都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达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可概括其趋势为发展迅速;原因:本题可以从内外因的角度去分析,如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原因:根据材料“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可概括其原因为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
(4)启示:本题可以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因素等角度进行说明启示,如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平衡、协调发展;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3.(1)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近代文明的传入等。(任答两点)
(2)交通和通信事业;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得出辛亥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1912年3月,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得出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近代文明的传入的角度思考作答。
(2)变化:根据材料二“广告一华商运输公司”“广告二又来借打电话”等信息可知,两则广告照片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之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变化。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广告一华商运输公司”“广告二又来借打电话”可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三“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得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根据材料和所学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还可知道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4.(1)特点: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地域分布不均衡;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代表: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2)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是否赞成:赞同: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或反对: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可知特点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可知特点是地域分布不均衡;根据材料一“当时的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可知特点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代表:根据所学,直接列举即可,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2)外因:据材料二“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得出日本加紧经济侵略,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是否赞成:如赞同,则据材料二“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据材料二“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得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如反对,则结合所学得出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
25.(1)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主要原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没有触动封建根基)。
(2)总体落后,规模小;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
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4)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1)积极作用:由材料“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经济上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特点:由图1可知,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所占比重低,总体落后,规模小;由图2可知,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业结构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轨迹:分析材料可知,荣氏家族企业1915年创办,后来不断发展,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公私合营再发展。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是,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6.(1)口号:实业救国(或兴办实业)。看法: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原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颁布了一些发展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措施;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实业家的努力。(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压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竞争力弱;近代中国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五年前夺魁的状元。”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总和。”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颁布了一些发展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措施;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实业家的努力。(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闲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力……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一战后我国经济“消沉”的原因有: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压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竞争力弱;近代中国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7.(1)由穿着长袍马褂留辫子到穿西服剪短发;辛亥革命。
(2)政府颁布法令;商家的推波助澜;先进知识分子的带动;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等。
【详解】(1)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孙中山穿着打扮的变化是由穿着长袍马褂留辫子到穿西服剪短发;穿着打扮的变化体现了社会风俗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巨大变化是辛亥革命带来的结果。
(2)根据“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可知民国成立后,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颁布法令;商家的推波助澜;先进知识分子的带动;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江西地区适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