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讯的畅通有利于上传下达,指挥调度等,1950年代后期,中央将电话网在全国农村基本覆盖,从而提高了政府对全国的农村的管控治理能力,B项正确;当时的电话网的“广泛覆盖”主要是以政府工作、国家治理角度为主,电话终端也大多只是人民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政府),“人民文化的交流”不是主要的,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才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中国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为时尚早,排除C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国人是统治宗族的成员,他们是国中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是制度性的,而是原始民主制的遗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排除B项;“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属于民主范畴,与“敬天保民”(敬畏天命,保护百姓)无关,排除C项;D项的“断绝”过于武断,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215年的英国。根据材料“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及所学可知,题干信息出自1215年的《大宪章》。这一规定是国王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的,具有限制王权,保护封建领主特权的特点,B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封建时期贵族会议的相关规定,与议会权力的扩大无关,排除C项;这一规定保护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与市民阶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由选民用黄豆选举出代表”并结合所学,当时很多民众不识字不会写字,不会写选票,故中央苏区政府采用投豆选举代替投票,这样做有利于保障根据地民众的参政权利,从而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D项正确;投豆选举有利于民众和干部的交流,排除A项;“选举代表”说明中央苏区实行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全面抗战之后,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起到了镇守疆土、传播周文化等作用,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加强,王权也得到加强,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排除B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发生于秦朝以后,排除C项;家天下指的是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周代“家天下”观念并未强化且“家天下”观念是商周相同之处,不能作为其“王臣”概念不同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行政,体现出中央对于地方行政的加强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中央集权”,三省制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宦官掌握了监察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可知,按军功选拔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按品行是指汉代的察举制,按门第声望是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考试成绩选官是隋唐及以后的科举制,A项正确; B项,察举制出现在军功爵制之前,排除B项;C项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是隋朝的科举制,这是古代最后出现的选官制度,应该排在最后,排除C项;按品行选拔官员主要是察举制,它应该在按门第声望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①应该排在第二位;唐朝科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②应该排在第一位;明清八股取士使“时文徒空言,不适于用”,所以③应该排在第三位,B项正确;宋代晚于唐代①应该排在第二位,排除A项;明清时期晚于唐宋时期,③应该排在第三位,排除C项;宋代晚于唐代,早于明清时期,②应该排在第一位,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从材料“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到材料“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可以看出考试的范围扩大了,D项正确。隋唐时期考试就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排除A项;科举制于1905年废除的,排除B项;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在民国时期仍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官考试法草案》是1913年初由北洋政府颁布的,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B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试法》是1929年由国民政府颁布的,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的法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务员任用法》是1933年由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的法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务员任用条例》是1929年由国民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的法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以来中国。据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1992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经济类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此举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D项正确;立法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经济立法主要不是为了加强宏观调控而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A项;加强立法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措施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立法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B项;C项错在完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至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建时代的“善”主要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宋至明清时期“善书”印行数量的大幅增长,说明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日益强化,而不是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教化的加强,而不是治理模式的创新,排除C项;“善书”并非法律,不能说明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本题材料“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全国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和被开除党籍的人员众多,说明当时我国法治建设需要加强,法制体系有待加强,B项正确;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依法治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全面推进,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这样的法律特征属于大陆法系,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大陆法系,并非罗马法,排除A项;中华法系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总体精神和宏观样式上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尤其表现在支配法律实践活动价值基础上的双元格局、法律规范内部的多层结构和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互依互补的实施渠道,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法官只能机械的套用法律条文,不能创新法律,说明在大陆法系中强调制定法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在司法中的作用,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先例的作用,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1届亚洲运动会”等可以得出,中国通过体育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从而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D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三个世界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初期中国。材料表明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方式,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A项正确;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减少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无法避免冲突,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看出清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C项;材料表明清初的治边政策汲取了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并有所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23年的中国和非洲。根据材料“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可知,题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疫情防控的支持,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当今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仍然为西方发达国家,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不结盟外交政策”,排除B项;对非洲的医疗援助不是建睦邻友好关系的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的中国。根据“致力于向国外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都将其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等信息可知,该报的创刊是为了向国外介绍中国的情况,而外国领导人将该报做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说明该报的创刊有助于增进世界对华了解,B项正确;《北京周报》的宣传活动并非多边外交活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间外交活动,排除C项;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求同存异”,材料无法体现“万隆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以法律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管辖权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是以法律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管辖权的举措,D项正确;理藩院管理藏族事务并不是法律形式,排除A项;驻藏大臣治理西藏并不是法律形式,排除B项;《尼布楚条约》签订涉及的是东北,排除C项。故选D项。
21.(1)问题: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要限制相权过大。
特点:“三公”各司其职,权力相互制约。
(2)加强君主专制:唐代通过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来加强皇权专制;宋代通过设立中书门下、单独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代通过完全废除丞相来强化皇权专制。
【详解】(1)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问题:根据材料“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对相权加以限制”可得出主要问题是: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要限制相权过大;特点:从材料中“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归纳其特点是:三公”各司其职,权力相互制约。
(2)本题是措施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明时期的中国。如何:结合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及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如唐代通过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来加强皇权专制;宋代通过设立中书门下、单独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代通过完全废除丞相来强化皇权专制。
22.(1)变化:察举制自下而上,以官选官,而科举制允许自由投考,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察举制选官标准多样,科举制则以一科取士;相比察举制,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更加客观、公正。
(2)共同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打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为国家选拔和输送了相对优秀的官员;有利于打破出身论的阶级固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通;推动了文官政治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隋唐。根据材料“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得出察举制自下而上,以官选官。根据材料“经过分科考试..自由报考”得出科举制允许自由报考,采取考试方式选拔人才。根据材料“察举制有三种名目,即贤良方正、孝廉、秀才”得出察举制选官标准多样。根据材料“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得出科举制主要以一科取士。根据材料“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得出相比察举制,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更加客观、公正。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和隋唐。根据材料“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时务策,突破了门阀士族对传统经学的限制”得出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了封建统治基础,打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为国家选拔了相对优秀的官员。有利于打破阶级固化,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文官政治的发展。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从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农村电话网,到1960年基本实现了电话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覆盖。这项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促进了人民文化的交流 B.提升了当时的国家治理水平
C.推动中国进入信息社会 D.加快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
2.西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有时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种现象( )
A.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传统 B.反映多元一体文明发展特征
C.是敬天保民的思想源头 D.自周厉王“防民之口”后断绝
3.西方某一文献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这一规定(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保障了封建主特权
C.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D.照顾了市民的利益
4.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以投豆来代替投票进行选举。具体做法如下:如果要从六个候选人中选出三个代表,临投票时,就让六位候选人站成一排,背对选民,每个选民分三粒黄豆,同意谁当代表,就在谁背后碗内放一粒,得豆最多的三人当选。这一时期的“豆选”( )
A.阻碍了民众与干部的交流 B.践行了直接民主的理念
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 D.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5.据甲骨卜辞显示,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据此可知( )
A.分封制的发展与完善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家天下”观念强化
6.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 )
A.是三省制发展的结果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 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
7.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品行——军功——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8.下列关于科举制的描述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②“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③“时文徒空言,不适于用,墨卷房程辗转抄袭,肤辞诡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9.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
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 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
1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下列相关法规不属于这一时期制定的是( )
A.《考试法》 B.《文官考试法草案》
C.《公务员任用法》 D.《公务员任用条例》
11.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12.“善书”是中国古代劝民为善的一类著作。如表是宋至清代公开印行的“善书”数量变化情况。这说明( )
时间 宋 元 明 清
数量 8部 2部 20部 35部
A.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 B.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
C.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创新 D.民众法律意识空前增强
13.《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 B.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 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新角度
14.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案件的判决则是推论出的必然结果。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这样的法律特征最可能属于( )
A.罗马法 B.大陆法系 C.中华法系 D.英美法系
15.《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该法系( )
A.重视司法程序 B.突出遵循先例原则 C.强调法律权威 D.坚持王权有限观念
16.1949—1956年,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团9人,由团长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1届亚洲运动会。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 )
A.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C.紧随了“三个世界”时代判断 D.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
17.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朝廷对蒙古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维吾尔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进行噶厦治政,对东北赫哲等民族则编设姓长、乡长,在西南、西北的一些民族中则采取土司制。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 B.避免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C.反映了民族平等观念 D.照搬了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
18.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 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
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19.创刊于1958年的《北京周报》,致力于向国外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当时印度、印尼等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领导人都将其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该报的创刊( )
A.积极推动多边外交 B.增进世界对华了解
C.促进民间友好往来 D.努力践行万隆精神
20.清朝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理藩院管理藏族事务 B.驻藏大臣治理西藏
C.《尼布楚条约》签订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的颁布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秦朝把中央官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对相权加以限制。
——徐晓全《中国占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瞹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材料三 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利益和月标出发,从君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出发,客观上就必然会把君主其家族置于和一切人对立的地位,使一切人、一切社会集团都成为专制君主的潜在对手和敌人,成为猜疑和防范的对原。…度市建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傣组织必然会在运行中发育出某种受君主意志所左右,自行其是的“自主性”倾向,使官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异化于君主意志,相对独立的力量。“里…这就势必和君主专制制度所要求于它的从属性,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目标发生错位与冲突。
——张星久《中国君立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机构设立“三公”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设立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宋和明朝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10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