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中旭科创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半期定时作业
七年级历史试题
(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合堂,作业时间共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作图(包括辅助线)请一律用黑色2B铅笔完成;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下面,都列出了代号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题号右侧正确答案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现 D.学者推断
2.黄河和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鲧 D.禹
4.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清朝人王懿荣发现的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种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A. B.
C. D.
1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下列属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 ( )
①秦王嬴政自称“皇帝”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④颁布“推恩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4.“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盐铁专卖
15.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共3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民本思想浓缩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予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扶助贫民,赈济灾民。( )
B.汉文帝时期,农民可以向政府借贷,而不用偿还。( )
C.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西汉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
材料三: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轻徭役和兵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统治者稳定社会局面所采取的措施。
(4)请谈谈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17.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并不断地调整演变的过程。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为线索,设置了如下的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其中。
【任务一:裂土封侯】
材料一:

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人物从上到下对应的身份,并概要分析分封制在当时的作用。
【任务二:唯我独尊】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针对西周以来政治制度的弊端,秦始皇除旧布新,确立的国家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任务一和任务二两种政治制度的异同。
【任务三:强干弱枝】
材料三:汉朝承袭秦的郡县制,但又错误总结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分封制。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掌有各方面的实权。其官职设置等同于朝廷,只是由中央任命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如丞相、太傅、御史大夫等,其他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可以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自行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自行颁布法令,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
材料四:各诸侯国王子侯表(局部)(单位:个)
城阳 赵国 中山 萄川 河间 济北 齐国
33 24 20 17 11 11 11
——摘编自安作璋、刘德增《汉武帝大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汉朝沿袭了秦的各项制度。( )
B.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导致诸侯王国对中央政权构成极大威胁。( )
(4)综上,请你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从以上图片材料中任选两个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4页,共6页
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远古时代,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所以,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C项正确;神话传说是没有可靠的来源,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北京人、山顶洞人时代还没有文字,排除B项;学者推断是一种推断而已,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生活在黄河流域,D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没有进入农耕时代, 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但没有进入农耕时代,排除B项;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方国时代,禹艰苦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了洪水,D项正确;尧通过禅让制传位给舜, 舜让禹治水, 鲧治水失败,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A
【详解】约公元前2070 年, 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项正确;夏朝灭亡后,汤建立商朝,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BC项;秦朝封建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割据称雄,争夺霸主”是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授爵赐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讨伐商纣,建立政权”是西周的建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符合题意;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符合题意;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符合题意;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甲骨文开始于商朝,④叙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详解】依据题干“平王之时……政由方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从而得出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符合题意;诸侯一心,辅佐周王,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A不符合题意;王室中兴,王权加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B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四海归一的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详解】根据题干“无为、无欲”和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无为而治”,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战国时期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B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以德治国,A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树立中央集权统治,D排除。故选择B。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孔子的主张,“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A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的思想,排除B项;“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战国时期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涉及交通制度,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北筑长城,抗击匈奴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①②③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④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D项正确;焚书坑儒与秦始皇有关,排除A项;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排除C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D。故选B项。
15.C
【详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因为秦时战争连年,国力不行,所以不得不采取和亲。但后来经过休养政策,国力增强,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有了对匈奴进攻的能力,所以派大将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后来成功大破匈奴,C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北筑长城抵制匈奴,排除A项;汉文帝和汉景帝面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排除BD项。故选C项。
16.(1)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2) 正确 错误 没有涉及
(3)休养生息政策
(4)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自身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等。
【详解】(1)地位:根据材料一“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分析可知,孟子民本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 孟子将民本思想浓缩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分析可知,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根据材料一“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分析可知,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主张施行“仁政”。
(2)①:依据材料“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予处罚 …… 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分析可知,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扶助贫民,赈济灾民,故①正确。
②:依据材料“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分析可知,不是都不用偿还,是确有困难的贫民赦免还贷,故②错误。
③:依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中没有提到文景之治,且汉武帝时期,西汉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故③没有涉及。
(3)措施:依据材料“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分析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4)现实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自身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等。
17.(1)身份: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体制:中央集权制;
不同:最高统治者:西周是天子,秦朝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是分封制;地方权力较大,秦朝是郡县制,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等。
相同:王位都是世袭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错误 正确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势力不断被削弱。
【详解】(1)身份:根据“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边疆,实行了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宗亲、功臣。在分封制下,位于最高层的是周天子、下面是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体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周以来政治制度的弊端,秦始皇除旧布新,确立的国家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秦朝建立后建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异同:根据材料从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从最高统治者、对地方的管理等角度概括可知,西周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秦朝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西周对地方的管理是实行分封制,地方权力较大;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等。根据所学可知,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相同处体现在王位都是世袭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A:根据“汉朝承袭秦的郡县制,但又错误总结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可知,汉朝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又实行了分封制,并不能说明汉朝沿袭了秦的各项制度。故题干表述错误。
B:根据材料“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掌有各方面的实权……诸侯王自行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自行颁布法令,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可知,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导致诸侯王国对中央政权构成极大威胁。故题干表述正确。
(4)趋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势力不断被削弱。
18.论点:统治残暴是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论述: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退。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人民,引起民众的反抗。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战争,消耗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使用酷刑,残害人民。人民不断反抗,阶级矛盾激化。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纣王身死,商朝灭亡。
综上所述,统治者的残暴是导致夏商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详解】观点: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的残暴统治,他们的暴政导致了王朝的覆灭,所以可以拟定论点为:统治残暴是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阐述或说明:结合教材中两位国王的统治史实加以论述即可,如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商朝未年,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时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并制造了炮烙等酷刑,残酷的镇压人民。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所以说统治残暴是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重庆市中旭科创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