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联考 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部编版)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联考 2023-2024学年
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如表是有关曹操墓的几则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材料 出处
曹操为人奸诈,担心死后遭人复仇,下令为自己设疑冢七十二座,用来欺瞒天下人。 《三国演义》
(曹操生前)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 《三国志·魏书·武帝记》
曹操墓“不封不树”,地表没有封土,陵墓前不树碑,里面更是不随葬任何金银珠玉,简陋无比。 2008年考古发掘
A.《三国演义》无史料价值 B.《三国志》记载真实无误
C.考古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D.曹操墓内随葬品相对较少
2.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封建皇权受到一定削弱
3.唐太宗在修撰《氏族志》时明确表示:“我今定氏族者,诚欲树今朝冠冕”,“不须论数代以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做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唐太宗意在
A.扫除科举制障碍
B.消除门阀士族影响力
C.笼络朝廷的功臣
D.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
4.下列选项描述了下表中史实的共同特征,其中最恰当的是
A.新旧交织
B.汇聚交融
C.适时应变
D.从乱到治
5.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6.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7.下图所示外事活动表明,中国( )
1942年2月,蒋介石发表《告印度人民书》,呼吁英国政府尽快赋予印度国民政治上的实权; 1942年10月,中国政府促成越南革命同盟会建立,公开支持越南独立运动; 1943年11月,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提出支持朝鲜、越南等国独立,罗斯福均表示赞同。
A.赢得了对日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B.与亚洲各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C.力图获得国际支持重塑大国地位
D.取得了重建亚洲秩序的主导地位
8.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9.“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A.美国取得了在华特权 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10.周恩来是著名的外交家。以下他参与的重大外交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②率团出席万隆会议
③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1.在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年以后,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谷登堡对印刷术的发明创新发明推动了
A.中国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地方教育的普及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进程
C.中国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繁荣
D.欧洲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12.如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
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
13.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合作探究问题,某同学阅读了相关著作,下面为其中一本书的部分章节目录①处最适合填入的标题应该是
A.交通革命与城市的发展 B.工业化之下的焦炭城
C.城市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合 D.焦炭城的前世与今生
14.英国学者指出:“若非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德国等国家依靠其威权主义策略也有可能存续下来并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只需把部分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以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良好的、威权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可。”他旨在阐明德国
A.民主政治很不完善
B.独特的现代化之路
C.民众思想封闭保守
D.社会组织自由涣散
15.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西欧、北美几个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够取得胜利。1915年,列宁则认为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说明
A.理论创新具有时空印记 B.主观立场影响理论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来临 D.理论认识需要推陈出新
16.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第一个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以及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而英国则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这一政策旨在
A.加强英联邦国家力量团结 B.恢复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C.促使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D.鼓吹“冷战”,加速北约建立
17.—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题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了《辛丑条约》 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1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从洛川、宜川北上,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同时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45万兵力,企图逼华东野战军与之决战。此时
A.国民党正处于全面进攻 B.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
C.国共之间处于决战时期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下图所示为拉斐尔所绘制的一幅教堂壁画。这幅壁画
A.突破了中世纪呆板的画风 B.具有强烈的神权至上色彩
C.讽刺了教会的贪婪与腐朽 D.表达了画家的政治理想
20.德国某学者指出:“要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持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该社会学家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 )
A.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 B.应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
C.需要兼顾统一性与多元化 D.要从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合作
二、主观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服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康云。
——《新唐书》
材料二 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注: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翰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并根据材料二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 事件
1978年 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姓族制度建立以后,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民族界限模糊了,身份认同从族别成了门第。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洛阳也再度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南梁将邻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原本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便都变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我们江东可比的。拓跋宏成功了。他其实已是中华皇帝,虽然也只有半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国,从而创建新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
——易中天《中华史》
(1)根据材料,指出“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结果。
24.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中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刷”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材料二 读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存在哪些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是如何应对危机的?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率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25.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 文明特点
古代中国 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我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华文明的形成才有了独自发生、多元发展等特点。
古希腊罗马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供给古希腊文明大厦的砖瓦石灰,而古希腊文明表现出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毛曦《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条件分析》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月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里面更是不随葬任何金银珠玉,简陋无比”等表格内容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曹操墓中的随葬品不多,D项正确;《三国演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真实无误”、“完全吻合”的说法都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之所以出现外戚干政,是为了防止皇族成员对皇位的觊觎,因此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比较重视,C项正确;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抑制相权”说法不当,排除A项;“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排除B项;外戚干政是皇权加强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中“诚欲树今朝冠冕”“只取今日官品、人才做等级”可知,唐太宗修撰《氏族志》意在笼络朝廷新贵,C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唐朝门阀士族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B表述错误,排除;根据“宜一量定,用为永则”可知,唐太宗的做法并不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排除D。
4.C
【详解】通过该题中的“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交子的出现”“理学的创立”可知该题所设时限为“宋代”,文臣出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并非始于宋代,其前已有之,且题干中的“交子”属于全新的事物,不能体现“新旧交织”的特征,故A错误;“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这适应、促进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不能体现“汇聚交融”,故B错误;题干中“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交子的出现”是适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理学的创立”是适应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需要,三者都能体现适时应变的特征,故C正确;“交子的出现”不能体现从乱到治的特征,故D错误。
5.A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中国棉布、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来看,说明当时中国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故答案为A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C项“完全超越”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且材料中的现象与此无关,排除D项。
6.C
【详解】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答案为C项。A项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D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呼吁英国政府”、“中国政府促成越南”、“在开罗会议上提出支持”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涉及,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错误。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8.B
【详解】根据“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陈独秀将国民的民主意识作为立宪政体能够实现的唯一条件,B项正确;陈独秀是在强调实现立宪的条件,ACD项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故选B项。
9.C
【详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此朱自清描述了抗战后和平幻灭的情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所致,故C正确;美国早就取得了在华特权,因此不是原因,故A错误;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不符合“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故B错误;重庆谈判达成了协议,故D错误。
10.C
【详解】①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②为1955年参加的万隆会议;③为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④1950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确的时间顺序为④③①②,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对材料正确理解能力。谷登堡对印刷术的发明创新发明推动了应该是欧洲文明的进步,所以排除AC,活字印刷术主要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是对思想解放的作用,D中启蒙运动的时间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
12.B
【详解】根据题干及图片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与扩张。据此,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亚洲”,可知:在16世纪时候殖民扩张比较厉害的国家,即葡萄牙;到17世纪,荷兰海外运输业发达,成为了“海上马车夫”,在此之后才是英国、法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凸显。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B
【详解】材料中的内容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给焦炭城带来的影响,因此可归纳出主标题是工业化之下的焦炭城,B正确;AC说法片面,排除;材料未涉及焦炭城的未来发展,D排除。故选B。
14.B
【详解】依据材料,英国学者认为,若非外来因素的影响,德国等国家依靠威权主义策略也有可能发展为后工业社会。显然是说明德国的工业化道路的独特,故选B项;材料反映英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可能,德国可能会通过威权主义存续下来并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而非德国民主政治的不完善,排除B项;材料旨在阐明影响德国发展的因素,可以把部分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以别具特色、组织良好的、威权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没有涉及民众思想,排除C项;材料涉及影响德国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在阐述德国社会组织涣散,排除D项。
15.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理论具有创新及时空印记,A正确;材料与主观立场无关,主要和国情有关,B排除;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来临无关,C排除;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并非是推陈出新,D排除。故选A。
16.B
【详解】材料反映英国希望通过三环外交,恢复英国的传统大国地位,在战后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B项正确;加强英联邦国家力量团结不是英国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促使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不是“三环外交”提出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冷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并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选项D不正确,符合题意;李鸿章组织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最后签订了《辛丑条约》,选项A、B、C符合李鸿章的生平,不符合题意,排除。
18.B
【详解】根据“胡宗南部占领延安,……企图逼华东野战军与之决战”,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展开重点进攻,故选B;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和其他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8年进入战略决战,开展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排除C;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
19.A
【详解】根据所学,拉斐尔所绘制的一幅教堂壁画更多的是把圣母画成了人间的母亲的形象,突破了中世纪呆板的画风,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排除B项;CD项从画中不能得出,排除。
20.B
【详解】根据材料“要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持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联合的扩大不能离开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这说明他重视文化在欧洲联合过程中的作用,即欧洲一体化应当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欧盟有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排除A项;该学者更强调统一性,排除C项;要从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1.(1)政策: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矛盾: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矛盾;外部: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之间的矛盾。
(2)地位: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1)实践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线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概述: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评价: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3.(1)推行说汉语、穿汉服和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淡化了民族差异;仿照魏晋士族制度,建立姓族制度,确定鲜卑族门第等级,突出了阶级差别。
(2)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但对士族制度的吸收,使鲜卑贵族迅速腐化;全盘汉化导致鲜卑贵族间的分裂,是导致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4.(1)危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特点:精英领袖领导;自发组织;目标明确,强烈的爱国性(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广泛参与);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争取政府支持;彻底反帝反封建。
(2)危机:经济危机;法西斯侵略扩张。
应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或者实行货币贬值、提高关税);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从孤立分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到形成反法西斯同盟;从绥靖、中立自保到抗击。
(3)特点: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
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5.(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
(2)评价: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26.示例一
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广泛吸收外来因素,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两汉之际,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始与中国儒家伦理和道教相融合;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教义形成新理学体系。隋唐时期,中国画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罗马对巴尔干地区的征服,罗马人不断从希腊人那里吸取营养。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而这种理性发端于古希腊的哲学理念,罗马正是在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伟大的理性法;同时,希腊文明的文学、艺术等也成为了罗马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罗马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多元文化激荡交融,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还应防止文化孤立和文化霸权。
示例二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性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以黄河、长江等河流为依托,平原广阔且土地肥沃。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长期延续;相对隔离和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也造就了中国人内敛、保守的思想特点。
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多山多岛、多优良港湾,少大河平原,且土地贫瘠。以此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条件,希腊半岛上形成了众多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以城邦为载体,雅典孕育了直接民主政治;同时,特殊地理环境也使得古希腊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孕育了自由平等、开放冒险的人文精神。
综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明发展的区域性。但地理环境非文明区域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唯物史观,摒弃地理环境决定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联考 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部编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