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3年湖北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三年级11月联考
一、选择题
1.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迎宾表演《水润秋辉》,以良渚之光交映秋分之辉。据考古学家们推测,良渚古城城墙土石方约一百二十万立方,莫角山宫殿约三百五十万立方,约需一万人工作四年。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 是多元文明的核心 B. 具备成熟的组织动员机制
C. 初步形成集权国家 D.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发现规模宏大的城墙和宫殿,说明当时出现了早期国家特征,得出当时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项正确;良渚文化属于多元文明的一种,不属于核心,排除A项;良渚文化遗址有可能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成熟”一词夸大了其程度,排除B项;秦朝时期形成了集权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 历史学家陈苏镇指出:“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显现出来,且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 )
A. 汉承秦制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B. 郡国并行制存在时代合理性
C. 东西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立 D. 大一统还未成为时代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聚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及所学可知,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为维护自身统治,意识到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具有影响力,需要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从而在尊重历史传统与维护现实统治的要求下实施了郡国并行制,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因素,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承秦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西文化差异并不是汉初设立王国的决定因素,表述错误,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趋势。汉初刘邦已经完成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翰林学士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到宪宗时期,正式设立由宦官出任的枢密使,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而中书门下居于禁外,宰相较多地成了执行官。据此可知,唐中后期( )
A. 三省六部制度已经瓦解 B.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C. 政治中枢发生重大转变 D. 决策权与行政权开始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根据题目所述史实可知,从唐初至宪宗时期,外朝宰相的权力受到削弱,而“亲信文人”、“宦官”受到重用,说明政治中枢发生重大转变,C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六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唐朝中后期中枢机构的变化,无法得知政府行政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的行政体系下,决策权和行政权已经实现了分离,而材料强调中枢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 宋开宝四年(971年),朝廷最早在广州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增设市舶司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资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这反映出宋代( )
A. 完全放弃了陆上丝绸之路 B.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破坏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D. 外贸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朝在多处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来华,反映出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完全放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发展海外贸易,但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外贸税收的比重,不能说明是政府主要财源,排除D项。故选C项。
5.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亲自编定的《御制大话》三篇颁示天下,其中多是重惩贪官污吏和豪强作恶的案例。他还规定,凡贪官恶吏,允许民将其“绑缚赴京治罪”。“其正官、首领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朱元璋此举旨在( )
A. 重典治吏以维护专制统治 B. 完善国家监察体系
C. 消除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 D. 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朱元璋亲自编定的《御制大话》多是重惩贪官污吏和豪强作恶的案例,目的是重典治吏以维护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是用法律治理官员还有豪强的,不是监察,排除B项;“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是为了防止地方分裂割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 如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漫画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东亚传统政治体系开始遭到破坏 B. 西方列强未正确认识中日战局
C. 洋务运动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 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普遍支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袖手旁观,认为日本是矮小机警的,而中国则是强悍勇武的,这实际上不符合当时中日的实际情况。说明西方列强没有正确认识中日战局,B项正确;东亚传统政治秩序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实际上就已经被破坏,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破产,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败使得中国并没有能够提高国际地位,排除C项;图中列强的选择是袖手旁观,并没有普遍支持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 如表是晚清《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程及课时。据此可知,该学制( )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A. 固守“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B. 构建了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
C.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D. 为洋务运动开展培养了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近代)。据材料看,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读经讲经的学制最长,教育还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的,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初步建立近代的教育体系,排除B项;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是科举制,而不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开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内容,还达不到为其培养人才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D项。
8. 抗战时期,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如《送青年们去参军》《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抗战歌曲的流行说明( )
A. 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文艺战线是抗战的主要战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 民族抗战精神得到蓬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可知,抗战时期的流行的抗战歌曲以宣传抗战为主题,有助于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推动民族抗战精神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开始觉醒”说法错误,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便逐步觉醒,排除A项;“主要”说法不符合史实,文艺战线无法成为主要战线,排除B项;抗战歌曲有助于宣传抗战精神,但材料没有说明有新的人群加入抗战队伍,看不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9. 如表是1948年中华民国副总统历次投票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的中华民国时期( )
副总统候选人 政党 4 月23日首轮投票结果 4月24日第二轮 4月28日第三轮投 4月29日第四轮
李宗仁 国民党 754 27.32% 1163 42.69% 1156 42.64% 1438 52.62%
孙科 国民党 559 20.25% 945 34.69% 1040 3836% 1295 47.38%
程潜 国民党 522 18.91% 616 22.61% 515 1900%
于右任 国民党 493 17.86%
英德忠 无党籍 218 7.90%
徐傳露 民社党 214 7.75%
A. 国民党的内部分裂十分严重 B. 国民党依旧实行独裁统治
C. 开始从军政进入宪政新时期 D.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的中国。据表格中数据可知,首先参选的副总统的人选国民党占多数,少有其他党派,后来其他党派干脆不参与,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国民党依旧实行独裁统治,B项正确;仅从投票无法看出国民党的内部分裂十分严重,并且后来的投票中也基本集中,排除A项;1946年以前南京国民政府处于训政时期,并且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进入宪政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党的独裁专制,而非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开幕。15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织的上万名代表参加了本届高峰论坛,其中包括23位外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各方一致认为,本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反映出我国( )
A.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B. 加强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
C.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 积极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5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织的上万名代表参加了本届高峰论坛,其中包括23位外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独立自主体现在不结盟方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不仅是周边国家,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区域性国际组织,而是国际合作平台,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从公元前2千纪起,一直到13世纪,欧亚大陆的游牧世界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激烈的冲突中游牧民族一度取得优势并征服了农耕世界,但最终结果却是农耕世界稳步发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这说明了( )
A. 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 农耕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
C. 游牧民族缺乏国家治理经验 D. 自然地理条性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2千纪到13世纪(欧亚地区)。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游牧民族虽然可以军事征服农耕世界,但农耕文明的优势却征服了游牧世界。这说明农耕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B项正确;游牧世界的范围日趋缩小,而不是游牧民族军事优势,排除A项;材料说明了农耕世界的优势,而不是说明游牧民族缺乏国家治理经验,排除C项;材料说明了农耕世界的优势征服了游牧世界,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如表是“希腊三贤”的体育思想。他们的体育思想( )
苏格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 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 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救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 增强了雅典的军事力量
C.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D. 利于实现男女政治平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时期。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希腊三贤”都主张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体现了他们对人的重视,所以他们的主张实际上是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项正确;仅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一定能够增强雅典的军事力量,更不一定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推动力,排除BC项;古希腊时期并没有实现男女平等,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
A. 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B. 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 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 D. 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发展,蔗糖的产量和贸易量大增,蔗糖逐渐普及,C项正确;蔗糖逐渐普及不代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4.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权力中心逐渐发生了转移 B. 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
C. 代议制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D. 内阁的控制力明显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的英国。根据材料“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及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是议会责任内阁制,内阁就是英国政府,由议会下院产生,对议会负责,内阁通过的法令需议会批准。但20世纪以来,议会很难修正或否决英国政府提交的议案,被称为“内阁专用议事厅”,说明此时内阁的控制力明显增强,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政府议案通过率高,未体现“权力中心逐渐发生转移”的情况,况且英国权力的中心仍然在议会,排除A项;议会是立法机构,“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代议制民主制度被破坏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如表是1991-2001年美国科技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 )
时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总计 1608.91 1667.82 1636.17 2121.21 2435.17 2742.11
联邦政府
总额 607.99 605.81 629.65 645.48 670.15 733.41
% 37.8 36.5 34.3 304 27.5 26.7
产业各界 总额 923.00 965.49 1108.70 1362.27 1632.29 1848.92
% 57.4 58.6 62.6 65.3 69.4 67.4
高等院校 总额 34.57 37.08 41.09 48.36 56.30 67.78
% 2.1 2.2 2.2 2.3 2.3 2.5
其他领域 总额 43.35 49.44 56.74 65.10 76.44 92.00
% 2.7 3.0 31 3.1 3.1 3.4
A. 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 B. 联邦政府权力受到削弱
C. 科研投入服务于冷战的需求 D. 国家干预政策趋于务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91—2001年美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美国科技投入来源多样化,既有政府也有企业、院校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务实,D项正确;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没有材料依据,从材料可以得出资金投入多源化推动科技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没有体现联邦政府的权力受到削弱,排除B项;1991年冷战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6.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认识。
【答案】(1)
内涵: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任答3点)
(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
(3)认识:①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先进科技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看是否存在优越的社会环境;③固步自封,僵化保守,只会落后挨打;开放开明,兼收并蓄,才能繁荣昌盛;④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任答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可知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据材料一“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可知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据材料一“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知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之际的(中国)。据材料二“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可知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据材料二“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可知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据材料二“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可知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据材料二“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可知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上述材料可知,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中国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总结。即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第二从四大发明在中西的作用可以看出,先进科技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看是否存在优越的社会环境;第三从中国科技的发展过程可知,固步自封,僵化保守,只会落后挨打;开放开明,兼收并蓄,才能繁荣昌盛;第四从我们科技发展得成就可知,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17. 【解读阶段特征,把握历史脉搏】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材料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侣,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宣言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17. 新现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空前解放。
积极作用: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中国革命的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②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8. 评析:《一个工人的宣言》的发表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从国际上看,一战的发生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从而破除了对欧美道路的迷信,而十月革命不仅建立了社会主义苏俄,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还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虽然帝义对中国的侵略依然深重,但从“揖美追欧”中清醒过来的先进知识分子转而“以俄为师”,努力探索中华民族解放的新道路,新方案。从国内看,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北洋政府,反动卖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但一战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机,进而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创了新主主义革命的新局面。总之,在北洋执政的最黑暗时代却孕育着中国革命最光明的前途。《一个工人的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的宣言书,它预示着中国革命的面貌即将焕然一新,中国将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初中国。第一小问是现象,据材料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可从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的角度说明;据材料二“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可知,弘扬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是作用,结合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中国革命的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的角度分析。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20年中国。结合所学从国际环境和国内因素分析。国际环境,结合所学从一战的发生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从而破除了对欧美道路的迷信、十月革命影响、先进知识分子转而“以俄为师”的角度分析。国内:结合所学从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一战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机、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角度分析。最后归纳总结,结合所学从北洋执政是最黑暗时代却孕育着中国革命最光明的前途、《一个工人的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的宣言书、它预示着中国革命的面貌即将焕然一新的角度归纳总结。
18. 【危机孕育转机,创新推动发展】
材料一 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列宁曾经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
材料二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极端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另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伯恩斯《罗斯福:狮子与狐狸》
材料三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并进一步说明邓小平与列宁对于“市场”在认识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并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位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启示,
【答案】18. 突破:理论上:都摆脱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束缚,将市场机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并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实践上: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不同之处:列宁认为市场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他只是在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而邓小平则认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19. 创新之处: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权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启示:①危机之中常孕育着转机,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②解放思想,立足实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苏联和中国)。第一小问是突破,理论上:据材料一“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与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可知,都摆脱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束缚,将市场机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并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实践:列宁:结合所学从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的角度说明。邓小平:结合所学从邓小平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第二小问是不同,列宁:结合所学从列宁认为市场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邓小平:据材料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可知,认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美国、苏联和中国)。第一小问是创新,据材料二“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可知,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权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第二小问是启示,结合所学从危机之中常孕育着转机、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解放思想、立足实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角度分析。
19.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材料一 《春秋战图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图》
材料二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南孝公求贤令》
材料三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提炼一个主题,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论题:科判秦之得,惩戒秦之失
阐述:众所周知,秦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又从强盛而速亡的历史,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常为后人总结、品味。
西周时,秦地处西陲,野蛮而落后;直到公元前770年,才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正式位列诸侯。面对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历代秦王知耻后勇,励精图治。如:穆公重用百里奚开疆拓土,成为五霸之一;孝公重用商鞅,除旧布新、变法图强,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嬴政任用李斯、王翦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之崛起,盖因顺天时、占地利、谋人和,三者兼备,故天下无敌。
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深远;但继续用法家思想治国理政,“骑在马背上治天下”。又好大喜功,接连上马多项大型工程,完全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结果,苛法、严刑、重税、繁役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加之秦二世昏庸无道,信用奸佞,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统治力量削弱。最后,惨淡经营几百年才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在十几年的暴政作用下迅速土崩瓦解。正如贾谊所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是观之,皆因违天时,失地利、无人和之故。
总之,秦的兴衰充分说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是王朝政治努力的方向。顺应时代潮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守正创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经验,不二法门。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提炼一个主题,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至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据材料“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商鞅进行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为其统一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秦朝在暴政的作用下迅速土崩瓦解。结合“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角度,可概括论点科判秦之得,惩戒秦之失。在论述时主要结合秦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秦朝之后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秦朝的暴政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可进行阐述如下:众所周知,秦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又从强盛而速亡的历史,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常为后人总结、品味。西周时,秦地处西陲,野蛮而落后;直到公元前770年,才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正式位列诸侯。面对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历代秦王知耻后勇,励精图治。如:穆公重用百里奚开疆拓土,成为五霸之一;孝公重用商鞅,除旧布新、变法图强,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嬴政任用李斯、王翦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之崛起,盖因顺天时、占地利、谋人和,三者兼备,故天下无敌。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深远;但继续用法家思想治国理政,“骑在马背上治天下”。又好大喜功,接连上马多项大型工程,完全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结果,苛法、严刑、重税、繁役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加之秦二世昏庸无道,信用奸佞,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统治力量削弱。最后,惨淡经营几百年才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在十几年的暴政作用下迅速土崩瓦解。正如贾谊所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是观之,皆因违天时,失地利、无人和之故。总之,秦的兴衰充分说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是王朝政治努力的方向。顺应时代潮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守正创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经验,不二法门。2023年湖北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三年级11月联考
一、选择题
1.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迎宾表演《水润秋辉》,以良渚之光交映秋分之辉。据考古学家们推测,良渚古城城墙土石方约一百二十万立方,莫角山宫殿约三百五十万立方,约需一万人工作四年。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 是多元文明的核心 B. 具备成熟的组织动员机制
C. 初步形成集权国家 D.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2. 历史学家陈苏镇指出:“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显现出来,且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 )
A. 汉承秦制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B. 郡国并行制存在时代合理性
C. 东西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立 D. 大一统还未成为时代的趋势
3. 唐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翰林学士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到宪宗时期,正式设立由宦官出任的枢密使,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而中书门下居于禁外,宰相较多地成了执行官。据此可知,唐中后期( )
A. 三省六部制度已经瓦解 B.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C. 政治中枢发生重大转变 D. 决策权与行政权开始分离
4. 宋开宝四年(971年),朝廷最早在广州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增设市舶司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资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这反映出宋代( )
A. 完全放弃了陆上丝绸之路 B.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破坏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D. 外贸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源
5.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亲自编定《御制大话》三篇颁示天下,其中多是重惩贪官污吏和豪强作恶的案例。他还规定,凡贪官恶吏,允许民将其“绑缚赴京治罪”。“其正官、首领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朱元璋此举旨在( )
A. 重典治吏以维护专制统治 B. 完善国家监察体系
C. 消除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 D. 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6. 如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漫画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东亚传统政治体系开始遭到破坏 B. 西方列强未正确认识中日战局
C. 洋务运动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 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普遍支持
7. 如表是晚清《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程及课时。据此可知,该学制( )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A. 固守“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B. 构建了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
C.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D. 为洋务运动开展培养了人才
8. 抗战时期,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如《送青年们去参军》《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抗战歌曲的流行说明( )
A. 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文艺战线是抗战的主要战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 民族抗战精神得到蓬勃发展
9. 如表是1948年中华民国副总统历次投票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的中华民国时期( )
副总统候选人 政党 4 月23日首轮投票结果 4月24日第二轮 4月28日第三轮投 4月29日第四轮
李宗仁 国民党 754 2732% 1163 42.69% 1156 42.64% 1438 52.62%
孙科 国民党 559 20.25% 945 34.69% 1040 38.36% 1295 47.38%
程潜 国民党 522 18.91% 616 22.61% 515 19.00%
于右任 国民党 493 17.86%
英德忠 无党籍 218 7.90%
徐傳露 民社党 214 7.75%
A. 国民党的内部分裂十分严重 B. 国民党依旧实行独裁统治
C. 开始从军政进入宪政新时期 D.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大突破
10.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开幕。15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织的上万名代表参加了本届高峰论坛,其中包括23位外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各方一致认为,本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反映出我国( )
A.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B. 加强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
C.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 积极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
11. 从公元前2千纪起,一直到13世纪,欧亚大陆游牧世界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激烈的冲突中游牧民族一度取得优势并征服了农耕世界,但最终结果却是农耕世界稳步发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这说明了( )
A. 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 农耕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
C. 游牧民族缺乏国家治理经验 D. 自然地理条性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12. 如表是“希腊三贤”的体育思想。他们的体育思想( )
苏格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 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 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救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 增强了雅典的军事力量
C.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D. 利于实现男女政治平等
13.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
A. 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B. 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 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 D. 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14.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权力中心逐渐发生了转移 B. 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
C. 代议制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D. 内阁的控制力明显增强
15. 如表是1991-2001年美国科技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 )
时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总计 1608.91 1667.82 1636.17 2121.21 2435.17 2742.11
联邦政府
总额 607.99 60581 629.65 645.48 670.15 733.41
% 37.8 36.5 34.3 30.4 27.5 26.7
产业各界 总额 923.00 965.49 1108.70 1362.27 1632.29 1848.92
% 57.4 58.6 626 65.3 69.4 67.4
高等院校 总额 34.57 37.08 41.09 48.36 56.30 67.78
% 2.1 2.2 2.2 2.3 2.3 2.5
其他领域 总额 43.35 49.44 56.74 65.10 76.44 92.00
% 2.7 3.0 3.1 3.1 3.1 3.4
A. 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 B. 联邦政府权力受到削弱
C. 科研投入服务于冷战的需求 D. 国家干预政策趋于务实
二、非选择题
16.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认识。
17. 【解读阶段特征,把握历史脉搏】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材料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侣,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宣言进行简要评析。
18. 【危机孕育转机,创新推动发展】
材料一 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列宁曾经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
材料二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极端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另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伯恩斯《罗斯福:狮子与狐狸》
材料三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并进一步说明邓小平与列宁对于“市场”在认识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并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位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启示,
19.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材料一 《春秋战图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图》
材料二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南孝公求贤令》
材料三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提炼一个主题,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