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习
一、单选题
1.某时期,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此间,不少工人逐渐意识到争取“八小时工作和工人自由权”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中外资产阶级和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方法”。这(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D.缘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2.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3.1924年,孙中山在支持工人运动的同时,下令广东革命政府控制区的“田租在百分之五十者减成百分之二十五”。他还派出军队支持广宁县农民的减租运动。孙中山的这些举措( )
A.践行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B.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新形势
C.打击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D.意在巩固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
4.1921年4月的《共产党》月刊分析道,“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这一分析体现了( )
A.中共对国情的准确认识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形成
C.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D.农民问题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5.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北伐的顺利进军 D.土地革命的进行
6.五四运动前后,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很广泛,涉及女子教育、恋爱自由、社交公开、婚姻家庭和解放奴婢、妇女解放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D.五四运动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7.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8.据“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全国 981442 100 9153093 100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的发展 B.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革命形势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9.民国时期,“教育救国”倡导者笃信教育具有救国、兴国、强国的巨大功能,因而潜心研究教育理论或投身于教育实践,如在1926年,晏阳初携妻带子来到定县农村,建立乡村学校以探求平民教育的真谛。民国时期“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是( )
A.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潮流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深入发展
C.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D.国民政府放松对教育的管控
10.“五四事件”后,胡适告诫学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回应说,只要你不和人民大众联系起来,那些问题就永无解放的希望。”随后知识界更多人士参与争论。这场争论( )
A.引发了有关东西方文化的论战 B.推动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消除了激进派全盘西化的思想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如图为1927年3月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钱壹串文流通券(注:民国十六年印)。这种纸币的发行( )
A.旨在遏制经济危机波及到苏区 B.践行了中共“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需要
12.歌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3.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4.“据农村工作同志的报告,政治宣传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这三次大的群众集会时做得很普遍。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15.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由民主派执掌国家政权的“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构想。1927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主张。1935年,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决定以“民主共和国”代替“人民共和国”。这些变化( )
A.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B.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C.表明中共建国思想应时调整 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6.一战结束后,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仅1919-1920年间就有20批近2000名学生赴法,在他们经历过求工不得、欲学不能、生活无靠、中法反动势力压迫后,让他们开始反思,曾经敬仰的法国也无真正自由平等可言。这( )
A.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B.加速了北洋军阀统治的瓦解
C.促进留学中心的转移 D.客观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月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点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是主要参与者、中共最高领导人,这种身份需要足够的政治经验。而陈独秀在建党之前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政治经验可以说基本上是从担任中共领导人开始的,而从1921年中共建党到1923年国共合作开始,只有两年的时间,截至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才有六年时间。这对陈独秀政治经验积累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一个大学教授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而这个革命洪流还附加了许多复杂环境,不仅要与已有十多年革命历史的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同时还要接受共产国际太上皇式的指导。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环境中,陈独秀虽然竭尽努力,然总也不尽人意,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他既不懂得灵活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利用其正确策略来发展自身力量,又不懂得策略性的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政策来降低对中共造成的损失;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清各种时期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更不懂得识别各种政客所使用的各种阴谋。这更增加了陈独秀犯错误的机会,也加大错误的程度。
——摘编自李梅丽《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主观原因》
(1)根据材料,说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所带来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1919年5月至1920年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
材料二 依照刘大年的看法,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刘大年作为亲历抗战全过程的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作了认真地反思,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刘大年认为,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张海鹏《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的事迹
1921年8月 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1922年10月 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张家口以及京绥铁路工人中的威信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材料二 党的二大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具体联系做了初步分析。二大宣言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变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估计民主革命的前途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如果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民主革命中发展得很大,民主革命胜利后便能够即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另一种是,民主革命胜利,资产阶级“从封建夺得政权”,无产阶级要经过一个长时期使自己的力量壮大之后,才能实行第二步奋斗。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是初步地发动了工人运动,还缺乏革命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当时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施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战争涉及范围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随之扩大,因此出现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材料信息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合作北伐的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对峙时期,而材料背景尚处于国共合作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和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成立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储备了大量军事人才,国民大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B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状况,排除C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属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遵循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其中就有扶助农工,孙中山在支持工人运动的同时,下令减轻田租,同时支持农民的减租运动,这是为了让工农支持国民革命,D项正确;土地革命是中共在国共对峙时期的革命路线,排除A项;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指的是抗日战争,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的这些举措并未直接打击军阀混战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月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其发表的文章指出,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占据重要位置,体现了社会现实问题得到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形成,B项正确;1921年4月中共尚未成立,排除A项;革命需要借助农民的力量,但当时并没有形成新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材料只表明农民问题很重要,不涉及农民“中心”地位的讨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深入到工农中去”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初步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从而逐渐转变了立场,A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前,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进军是1926年,得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C项是结果不是背景,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1927年开始,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很广泛,涉及女子教育、恋爱自由、社交公开、婚姻家庭和解放奴婢、妇女解放等。”并结合所学,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社会上妇女解放的呼声高涨,并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时代变革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社会共识”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B项;时代变革推动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C项说法本末倒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女性政治地位的变化,无法得出五四运动提高妇女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报刊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使用白话文、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等,使得更能贴近大众,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与材料中强调的五四运动期间报刊内容变化无关,排除A项;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非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报刊,排除C项;使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而非五四运动后报刊内容的变迁,夸大了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26年至192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26年6月到1927年6月,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发展速度较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进行到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的农民运动就发展迅速,体现的是革命形势对农民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政策,排除A项;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排除B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抵达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救国、兴国、强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是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潮流,A项正确;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6年,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建立,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不管你研究多少问题,那些问题就永无解放的希望”可知,这场争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东西方文化的论战出现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排除A项;这场争论发生在五四运动后,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1927年3月当时仍处于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这种纸币的发行服务于当时国民革命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当时经济危机尚未爆发,排除A项;当时国共仍是合作关系,“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尚未提出,排除B项;当时中国革命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还未提上日程,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北伐战争期间(1926-1927年间)。根据材料“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是北伐战争期间的口号,A项正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B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的事件,排除C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C项正确。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政治宣传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这三次大的群众集会时做得很普遍”,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政治宣传在农村进行的较为普遍,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由国民革命时期“真正民主共和国”到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政权的设想再到“民主共和国”,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共建国思想根据时代需要应时进行调整,C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A项;1922~1936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因此民主革命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一战结束后法国和中国。据材料“让他们开始反思,曾经敬仰的法国也无真正自由平等可言”并结合所学可知,留法勤工俭学期间的遭遇,使得一部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转而谋求新的救国道路,客观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D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反思”而非“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留法勤工俭学主要是影响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并不能直接起到打击和瓦解北洋军阀统治的作用,排除B项;欧美国家仍然是这一时期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7.(1)不同:材料一为个人回忆,虽亲身经历,但受个人局限,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事件的细节;材料二为当时报刊报道,为研究五四运动的第一手资料。
(2)历史事实: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前期学生是主体;部分学生在集会时被捕;火烧曹汝霖住宅。(任答三点即可)
结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据材料一“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一为当事人的回忆,有史料价值,但受个人认识的局限,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事件的细节,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据材料二“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二为当时报刊报道,为研究五四运动的第一手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也是由人报道的,多少会受主观因素影响,使用时也应该与其他史料相印证。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
历史事实:据材料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材料二“青岛问题之力争”“誓死争青岛”等信息可得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据材料一“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材料二“北京学界之大举动”“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的前期学生是主体;结合所学可得出部分学生在集会时被捕;据材料二“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后又拥至曹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火烧曹汝霖住宅。
结论:据材料“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材料中的口号“誓死力争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卖国贼陆曹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8.(1)原因:政治经验的欠缺;国民革命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对共产国际指令的执行缺乏灵活性;对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认识不清。
(2)影响:使当时中国共产党逐渐丧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为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详解】(1)原因:根据“陈独秀是主要参与者、中共最高领导人,这种身份需要足够的政治经验”得出政治经验的欠缺;根据“而这个革命洪流还附加了许多复杂环境”得出国民革命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根据“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他既不懂得灵活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得出对共产国际指令的执行缺乏灵活性;根据“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清各种时期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得出对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认识不清。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使当时中国共产党逐渐丧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为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等方面概括。
19.(1)特点:重视向俄国学习;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任答三点即可)
(2)思想:尊重中国近代特殊国情,基于国情研究历史;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要依托时序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指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特点。(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一“……理论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为重视向俄国学习;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根据材料二“……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可知,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为,尊重中国近代特殊国情,基于国情研究历史;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要依托时序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指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特点。
20.(1)特点:分布较广、规模较大;组织性得到提高;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和矿业地区。(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无产阶级力量薄弱。(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利于促进工农群体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维护工农阶级的利益;有助于改变农村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未来国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年至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张家口以及京绥铁路工人中的威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可知,组织性得到提高;根据材料“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可知,分布较广、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和矿业地区。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变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无产阶级力量薄弱等角度分析。历史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变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知,有利于促进工农群体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维护工农阶级的利益;有助于改变农村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未来国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等角度分析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