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历史试卷(答案)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必修)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三星堆遗址发掘中,考古专家发现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殷商王朝和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古蜀国,在3000多年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出土的玉制礼器具有明显的商文化因素,青铜器却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殷商和古蜀相互学习
C.古蜀文化源自中原 D.古蜀文明比殷商文明先进
2.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 )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度瓦解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宗法制度崩溃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②强化君主专制 ③推动经济发展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刘邦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他同时也采取了一个权宜政策,这个政策在他统治时期, 勉强起些作用;但到了景帝时期,日益不合时宜,甚至起到消极作用,影响对地方民众的统治,埋下隐患。“权宜之策”指的是( )
A.“与民休息”政策 B.减少中央的财政支出
C.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D.减轻刑罚、徭役和赋税
5.《宋书》记载:“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的开发建设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C.孝文帝改革的效果 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6.下表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 )
朝代 人物 评价
唐代 李吉甫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明代 于慎行 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D.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
7.下面是魏晋世族分布图。对图中现象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制度因素是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下为“虎溪三笑”图,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朝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当时
A.佛道的兴盛 B.三教合流 C.儒学式微 D.理学形成
9.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地方擅赋自赡的旧格局,北宋设置( )
A.三司专掌财政 B.转运使督集财富
C.通判监督知州 D.文官出任枢密使
10.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民族 内容梳理
①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②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③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④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11.如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中心南迁 B.陆上丝绸之路完全阻塞
C.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 D.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12.明代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此外,朝廷还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 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可见,明代( )
A.理顺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B.始终与蒙古处于对峙状态
C.实施较为灵活的民族政策 D.坚持中央政权的统治权威
13.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负责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B.完善了中央集权统治
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14.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中国商人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中国商人的品质得益于( )
A.儒学思想的熏陶 B.政府法令的约束
C.外来竞争的压力 D.商业利润的驱动
15.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 )
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
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
16.“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17.梁启超曾提出,“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之与智,相倚者也。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 )
A.民主权利在中国难以推行 B.民主共和制是大势所趋
C.传统封建伦理应当被抛弃 D.开民智是兴民权的基础
1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
19.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当家做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朱德曾说:“亡国的危险临在每个中国人的头上,即使过去有着怎样的深仇积怨,便算是杀父之仇罢,在这大难当前的日子,也不应再记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以下最能说明这种观点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1.有一封信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与该信件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A.开国大典 B.“一国两制”提出
C.香港回归 D.“九二共识”达成
22.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正式宣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应当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A.初步建立 B.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C.进一步完善 D.成为根本政治制度
23.1978年5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文章,否定了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当时几乎所有的有分量的经济理论文章都赞同该文章的主张。这一现象( )
A.反映了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B.明确了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则 D.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4.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其中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C.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B.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C.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民主制度产生 D.希腊政治文明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27.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 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
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28.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
A.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建领主对封臣可随意扩大权限 D.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29.菲利浦·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 )
A.政治秩序稳定 B.贸易范围广泛 C.政教合一突出 D.文化发展繁荣
30.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31.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写道:“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死亡,并不是因为欧洲人用枪炮屠杀了他们,而是欧洲人带去的病菌几乎灭绝了他们。”这说明(  )
A.文明的链接具有双重性 B.美国人对疾病传播负有责任
C.印第安人社会习俗落后 D.新航路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范围
32.自15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
A.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 B.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秩序
3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宣扬“一切人生来平等”,狄德罗主张“自由是天赐的东西”。他们意在(  )
A.弘扬古希腊罗马文明 B.说明社会契约论可行性
C.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 D.证明封建统治的不合理
34.《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俾斯麦一手包办下而成的,俾斯麦曾坦承:“帝国宪法的最初动机是,使皇帝在作出帝国军队兵力的决定时……不受帝国议会决议的干扰。” 这说明当时德国(  )
A.政体形式并未变化 B.代议制政体未建立
C.君主立宪仅是形式 D.宰相是权力的中心
3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面是某一时期形势示意图,该图可以反映的是( )
A.一战前的欧洲形势 B.二战策源地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36.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独立浪潮始于北非,随后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1951年利比亚独立,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1956年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先后独立。这说明( )
A.美苏在非洲争夺激烈 B.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37.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材料主要表明,雅尔塔体系( )
A.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B.确保了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
C.实现了美苏两国和平共处 D.消除了两大阵营各国之间矛盾
3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39.赫鲁晓夫上任后,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农业企业制定计划的自主权,并以农产品商品量为出发点制定计划。由此说明,赫鲁晓夫( )
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B.使苏联彻底摆脱困境
C.放弃了计划经济模式 D.进行了农业管理改革
40.1968年7月,欧共体六国实现了农产品的统一价格。1969年,共同体内部完全取消主要农产品关税,对外征收差价税。欧共体的做法( )
A.促进了成员国对外贸易额增加 B.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农产品的流通
C.推动了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D.巩固了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3分)
(2)结合所学如识,任举一项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3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C A D C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A C C D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D C A D A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D D C A B A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41.(10分)【答案】
(1)察举制:以德才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4分)
(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2分,任答两点)
影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2分,任答两点)
(3)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42.(10分)【答案】
(1)条件:自然条件适宜;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3分)
(2)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有蒸汽火车、轮船等;生产组织: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是出现了工厂。(4分)
(3)由一国向多国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任意3点即可)(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