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曲师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曲师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规范涂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2分)探寻人类的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文献记载 C.考古发现 D.调查访问
2.(2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2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会饲养家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分)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2分)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
C.贫富分化的出现 D.早期国家产生
6.(2分)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形成了最初的聚落。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谋生方式的变化 D.定居生活的出现
7.(2分)民族认同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各去小异而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因此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  )
A.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淝水之战 D.牧野之战 淝水之战
8.(2分)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后羿和夸父 D.尧舜禹
9.(2分)如图框内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良渚古城遗址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考古 分封制与宗法制
A.华夏民族的形成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0.(2分)《史记 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
11.(2分)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西周灭亡 D.平王东迁
12.(2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13.(2分)如果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以昏庸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14.(2分)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15.(2分)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
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16.(2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17.(2分)“仅凭文献记载,很难了解商代对外关系的详情。所幸商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商自武丁以后与周围数十个邦国发生交往的情况。”这里的“资料”是指(  )
A.大量的甲骨文 B.精美的青铜器
C.化石和陶器 D.早期的竹简
18.(2分)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分)《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政由方伯。”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
A.齐 B.楚 C.秦 D.晋
20.(2分)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2分)“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2.(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争霸与兼并
23.(2分)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逐步放弃车战(  )
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政治变革 D.促进了思想发展
24.(2分)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历经磨难,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垂帘听政”数十年。但是,而是在位于战国七雄中最南端的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25.(2分)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
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
26.(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京杭大运河 D.浙江海塘
27.(2分)“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的时代。依今人之说,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因素是(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兼并争霸战争 D.铁犁牛耕使用
28.(2分)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
A.“无为而治”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9.(2分)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禅让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分封制与郡县制
30.(2分)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
二、材料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规范书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1.(24分)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大道之行也》
(1)(2分)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选才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启伐之,大战于甘”。
一一卜宪群《中国通史》
(2)(2分)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2分)该事件的发生,从制度的更替来说,有何标志意义?
材料三
(3)(2分)材料三图片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战国时期,针对该制度的弊端,当时的秦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四
(4)(2分)材料四图片体现的是秦朝创立的哪一制度?(2分)在这一制度之下地方实行哪一制度?(2分)该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32.(16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复殷不易礼而亡,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
(1)(2分)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2分)该变法除了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外,也得到了哪一阶级的大力推动?
材料二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2)(2分)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是哪一项?(2分)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3)(2分)商鞅变法应该说取得了成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变法后的秦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点)
(4)(4分)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商鞅虽然殒命,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一位改革家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至少两点)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曲师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规范涂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2分)探寻人类的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文献记载 C.考古发现 D.调查访问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知道探寻人类的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
【解答】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包括原始文件、信函、回忆录、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要探寻人类起源。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解答】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云南”“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可知,这与元谋人有关,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故选:A。
3.(2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会饲养家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不会种植粟,不会饲养家畜。
【解答】根据“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骨头和朴树籽等”可知、骨器,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粟。
故选:C。
4.(2分)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解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故选:C。
5.(2分)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
C.贫富分化的出现 D.早期国家产生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知道通过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原始农业兴起。
【解答】通过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原始农业兴起。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故选:B。
6.(2分)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形成了最初的聚落。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谋生方式的变化 D.定居生活的出现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农耕发明之后……”及所学聚落形成的原因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农耕发明之后……”可知,远古人类本来只能通过渔猎采集方式完全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来源,后来会从事农耕,因此谋生方式的变化推动人类形成聚落,C项正确、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AB项,排除D项。
故选:C。
7.(2分)民族认同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各去小异而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因此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  )
A.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淝水之战 D.牧野之战 淝水之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战役是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一场大战,排除BD,排除C。
故选:A。
8.(2分)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后羿和夸父 D.尧舜禹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从此、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选:B。
9.(2分)如图框内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良渚古城遗址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考古 分封制与宗法制
A.华夏民族的形成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材料并未涉及华夏民族形成的相关内容,排除A。
B.根据材料“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里头遗址考古,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迹,夏商周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阶段。
C.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C。
D.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B。
10.(2分)《史记 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据材料“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及所学可知,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故A正确。
B.炎帝和黄帝联盟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C.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D.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夏启继承禹的王位后,排除D。
故选:A。
11.(2分)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西周灭亡 D.平王东迁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建立,知道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解答】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故年代尺中“。
故选:B。
12.(2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青铜器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青铜制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最重的青铜礼器。C图片是司母戊鼎。
故选:C。
13.(2分)如果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以昏庸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著名暴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更迭的史实以及得到的历史教训。
【解答】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商朝末年,最后一个王纣,他在位时期,尽情享受,残酷的镇压人民,最终导致武王伐纣。西周的周厉王暴虐无道,引发了国人暴动,夏桀、周厉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故选:B。
14.(2分)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与新疆和田玉成分一致,A符合题意。C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新疆归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故选:A。
15.(2分)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
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通过姻亲关系同异性贵族建立血缘关系,巩固疆土;周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D项,非打击。
故选:B。
16.(2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三星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还出了与商夏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古蜀文明与夏商的中原文明相隔较远,这说明了两地文明各有特点又存在联系。故C正确,排除A,排除B,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倾向。
故选:C。
17.(2分)“仅凭文献记载,很难了解商代对外关系的详情。所幸商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商自武丁以后与周围数十个邦国发生交往的情况。”这里的“资料”是指(  )
A.大量的甲骨文 B.精美的青铜器
C.化石和陶器 D.早期的竹简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资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涉及祭祀、农牧业、刑法、天文历法等、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据“仅凭文献记载。所幸商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8.(2分)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社会等级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西周社会等级森严,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卿大夫。周王以下的诸侯、士。最下层的是广大平民和奴隶。
故选:A。
19.(2分)《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政由方伯。”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
A.齐 B.楚 C.秦 D.晋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相关知识,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
【解答】据题干信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齐,楚、秦、晋始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瓜分晋国、赵国和魏国。
故选:D。
20.(2分)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春秋的争霸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强大的诸侯,成为“霸主”,所以②选项观点错误,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故选:D。
21.(2分)“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齐国国富兵强。
故选:B。
22.(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争霸与兼并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题目的成语典故没有体现奴隶制开始瓦解、生产力飞速发展。
故选:D。
23.(2分)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逐步放弃车战(  )
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政治变革 D.促进了思想发展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晋国与戎狄作战时,逐步放弃车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题干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思想发展。
故选:A。
24.(2分)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历经磨难,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垂帘听政”数十年。但是,而是在位于战国七雄中最南端的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识记并理解战国七雄位置及由来。
【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
故选:B。
25.(2分)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
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
【答案】D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始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可以免除徭役,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因此说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中,得到政府的奖励。
故选:D。
26.(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京杭大运河 D.浙江海塘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又能灌溉,不知饥馑”,两千多年来。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时无荒年。
故选:B。
27.(2分)“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的时代。依今人之说,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因素是(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兼并争霸战争 D.铁犁牛耕使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器,私田出现,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故D正确,故排除。
故选:D。
28.(2分)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
A.“无为而治”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解答】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民贵君轻”。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轻徭薄赋,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贫贱不能移。
故选:B。
29.(2分)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禅让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分封制与郡县制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皇权专制不属于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中的分邦建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B.材料中没有体现选贤与能的禅让制,排除B。
C.根据题干“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传之无穷”和所学知识可知,故C正确。
D.材料中没有体现地方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排除D。
故选:C。
30.(2分)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主要考查学生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太尉,分管行政,最后由皇帝决断。
故选:D。
二、材料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规范书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1.(24分)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大道之行也》
(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选才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启伐之,大战于甘”。
一一卜宪群《中国通史》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该事件的发生,从制度的更替来说,有何标志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战国时期,针对该制度的弊端,当时的秦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体现的是秦朝创立的哪一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地方实行哪一制度?该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答案】(1)禅让制。贤德。
(2)夏朝。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实施了县制。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相关内容,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秦朝的政治制度,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1)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题干描述的是禅让制的历史信息,相传在黄帝之后、有虞氏。这一时期,洪水成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当时实行禅让制。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由此可见。
(2)根据材料“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有氏不服,大战于甘”及所学可知,启继承禹王位的信息,禹死后。从此。从“禅让”到“世袭”,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图示描述的是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实施了县制。
(4)根据材料“皇帝、丞相、御史大夫、郡,图片体现的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1)禅让制。贤德。
(2)夏朝。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实施了县制。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32.(16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复殷不易礼而亡,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该变法除了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外,也得到了哪一阶级的大力推动?
材料二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2)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是哪一项?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3)商鞅变法应该说取得了成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变法后的秦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点)
(4)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商鞅虽然殒命,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一位改革家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至少两点)
【答案】(1)商鞅;地主阶级。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答出一个就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主持者、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等知识,明确一名改革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商鞅,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公元前356年。该变法除了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外。
(2)结合所学可知,变法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鼓励耕织、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根据材料二“行五年,秦人富强”,秦民大悦,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变法后的秦国的变化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我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
(1)商鞅;地主阶级。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生产粮食;奖励军功。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曲师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