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根据考古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 )
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B.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
C.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致 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
A.有助于文化认同 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
C.加剧了诸侯割据 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3.《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 )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 B.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
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 D.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
4.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0 17.2 24.5 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D.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5.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
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6.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他对佛道及其他民间宗教甚至迷信活动也都采取保护措施。康熙九年,他颁布“上谕十六条”,规定地方官要选年老有德者讲说,宣讲时须言语明白痛切,使人感动。康熙这些举措旨在( )
A.推行三教合一的思想 B.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
C.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 D.确立理学的主导地位
7.下图是康熙命人在宋代《耕织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御制耕织图》。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册页前有康熙亲题序一篇。《御制耕织图》的创作反映了( )
A.文化专制渗透到艺术领域
B.统治者对农本思想的传承
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古代现实主义绘画受推崇
8.《马关条约》规定,如果中国在三年内付清赔款,不仅利息全免,日本还将从威海卫撤军。为此,清政府与英德两国签订借款合同。根据合同要求,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代征四省七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但这遭到所涉地方督抚不同程度的反对。据此推知( )
A.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B.地方分裂割据势力迅速增长
C.清政府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清末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还成立了足球队,下图为足球队员合影。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B.文化教育措施被完整保留
C.将发展足球列入改革内容
D.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10.民国初年,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大放异彩。北京各高校学生热情组织“工读互助团”,团员本着“互助之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团员“所得归公,各尽所能,团体供给”,声称要以此模式改造中国,各地学生纷纷效仿,影响极大,但最终昙花一现。这一结果说明( )
A.乌托邦式的社会改良方案脱离了国情
B.未深入工农大众导致缺少社会支持
C.马克思主义尚未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
D.科学社会主义尚未成为思想界主流
11.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D.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12.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此次会议( )
A.提出了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政治基础
C.正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中共中央作出把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配置在“三北”地区的决策。“三五”计划(1966—1970年)时期,中央的经济布局向西部推进,主要是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六五”计划(1981—1985年)时期,中央决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上述战略调整主要基于( )
A.工业布局适应地理差异性 B.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
C.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策 D.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研判
1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研判形势: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为抓住这来之不易仍充满变数的和平机遇,中共中央( )
A.大力开展“一化三改”的建设 B.以“八字”方针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C.建立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D.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5.下表所示为1980~1990年中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时间 国有经济投资 集体经济投资 个体经济投资
1980~1985年 66.6 12.7 20.7
1986~1990年 63.3 14.0 22.7
A.所有制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C.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D.国有经济发展出现了衰退
16.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本科生毕业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而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则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
A.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B.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D.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国力,还取决于该国运用的外交策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提取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外交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暴动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后,须立刻没收一切地主土豪及福会【公】堂等田地(不论典当卖绝一概没收),归农民代表会或农民协会分配。
——1929年《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
材料二 政府法令应有两方面的规定。不应畸轻畸重。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一方面要规定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仍属于地主,地主依法有对自己土地出卖、出典、抵押及作其他处置之权,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当地主做这些处置之时,必须顾及农民的生活。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二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土地政策实施的历史作用。(4分)
20.“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14分)
材料 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 生产 农民 困难户 社会主义 劳动 社员 差别 合作社 资本主义 农业
频次 111 84 74 57 51 48 41 39 33 30
高频词 生产 收入 经济 农民 大队 农村 干部 致富 社会主义 党员
频次 124 120 114 114 91 72 45 39 38 36
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 经济 地区 社会主义 农村 企业 扶贫 分配 农民 群众 先富
频次 389 318 270 187 172 166 145 143 123 113
——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8分)
(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两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6分)
2023年秋季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D 2.B 3. B 4.C 5.D
6.C 7.B 8.A 9.D 10.A
11.C 12.A 13.D 14.A 15.C
16.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答案】示例:
观点:灵活、高明的外交战略,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避免了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地位。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出“和平业外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遵循和平发展的理念,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开展全方位的外交,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根据国际形势,立足本国国情,制定灵活的外交战略,可以弥补国家力量的不足,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学生若从外交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际形势和本国国情等其他观点,或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外交战略调整的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成理皆可。)(12分)
18. (14分)
【答案】(1)方式:①构筑防御工事,修长城,建据点,建防线;②交通建设,加强边疆联系;③军事手段征服镇压边疆势力,攻占控制边疆领土;④采取和亲、笼络、羁縻等手段实施管理;⑤设置军政机构加强管理开发。(1点1分,共4分)
效果:①扩大了疆域,奠定国家版图基础;②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利于民族交融;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④丰富了国家治理体系;⑤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任答两点,共4分)
(2)变化:①背景性质变化,由相对独立的封建王朝内部的民族关系治理,转变为资本主义扩张背景下更加严峻的外来侵略,边疆治理也转变为中华民族反对内部分裂势力、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区域变化,边疆危机从以陆上危机为主体扩展到面临海陆威胁,边疆形势更加严峻、复杂。③策略变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建设近代化新式海陆军队加强海防;“移民实边”开发边疆等策略。④影响变化,有识之士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由封闭的王朝国家逐步向民族国家世界体系的转型,但未能抵挡外来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任答3点,共6分)
19.
【答案】(12分)
(1)不同:前者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后者减轻封建剥削,扶助农民,不改变土地所有权。(4分)
原因:前者实行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后者实行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4分)
(2)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调动了农民和地主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任答2点4分)
20.
【答案】(14分)
(1)始终强调发展生产力或经济;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始终关注底层民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关注收入的分配。(任答4点,共8分)
(2)参考答案一
不合理:1949—1978年作为单独一个阶段不合理。
修改:分为1949—1956、1956—1978年两个阶段。
理由:1949—1956年为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过渡至社会主义;
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三年,并未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并不会出现高频词“社员”和“合作社”。
参考答案二
不合理:选择1987年作为阶段分界点不合理。
修改:分为1978—1992以及1992年以来两个阶段。
理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企改革。
(6分,修改2分,理由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