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国民,区别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划分的组织结构,国家设立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是,中国古代,直至商代和周代,其氏族、宗族、家族等血缘组织和结构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还处于血缘和地缘相混合的状态。这说明中国商周时期( )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仍长期延续
C.政治制度有部族色彩 D.政权与族权逐步分离
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以下为关于“士”的几种评论。
人物 观点 出处
孟子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孟子》
范雎 (天下之士)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贵耳。 《战国策》
荀子 今之所谓士仕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 《荀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士阶层开始崛起 B.养士之风盛行
C.士重视发展经济 D.士人竞争激烈
3、公元39年,刘秀下“度田令”,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又命“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有十余个郡太守因“度田不实”被诛杀,“学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测量田亩作弊、贪污,被捕下狱死在狱中。“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这说明( )
A.度田有助打击豪强 B.度田是为整顿吏治
C.东汉初年政局动荡 D.土地兼并妨碍民生
4、西魏——北周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推诚布信、劝以耕稼、引导民风、以“廉简”治理“群蛮”、以清廉之政争取羌人、积极抚慰及恩威并用等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这些政策( )
A.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B.加大了南北统一的阻力
C.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D.有效强化了内部凝聚力
5、唐末黄巢起义时,起义军围攻广州,黄巢向朝廷求任广州节度使。在朝议时,官员于琮反对,他说:“南海有市舶之利,岁贡珠玑。如今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由此可见唐朝( )
A.节度使已成朝廷大患 B.朝议制度影响了决策
C.朝贡贸易的利润丰厚 D.外贸是重要财政来源
6、汉刺史与宋监司均负有巡历地方的监察之责。汉代后期,作为监察机构的刺史侵郡守行政权力而积重难返,刺史渐成州牧,集军政诸务于一身。宋朝地方监司却合行政监察为一,运行二百年多年。宋朝地方监司与汉代刺史机构设置的显著不同是( )
A.崇文抑武 B.诸司并立 C.权力集中 D.因循保守
7、明正德年间,王阳明选取34封朱熹与人往来的书信,编成《朱子晚年定论》。他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该书刻印流传后引发激烈批评和争论,批评者认为此书完全是“颠倒黑白”,“援朱入陆”之作。顾炎武批评该书“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由此推知( )
A.王阳明是为了宣扬心学 B.朱熹与陆九渊思想趋同
C.顾炎武反对理学的虚伪 D.朱熹的思想被后世误解
8、康熙皇帝在与大学士等官员的一次谈话中说:当时“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下表为安徽休宁县某地占地情况。
年代 土地占 有情况 康熙四十五年 (1706) 康熙五十五年 (1716) 乾隆二十六年 (1761)
0~1亩 35户 23.97% 40户 27.40% 25户 21.55%
1~10亩 82户 56.17% 79户 54.11% 68户 58.62%
10~25亩 27户 18.49% 25户 17.12% 18户 12.52%
25亩以上 2户 1.37% 2户 1.37% 5户 4.31%
合计 146户 100% 146户 100% 116户 100%
——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以上材料表明( )
A.该地情况印证康熙皇帝的判断 B.该地情况反映了国家政策变化
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趋向集中 D.清代的土地状况各地可能不同
9、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可用于分析这种格局的直接形成原因和表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C.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D.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10、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他的这个口号( )
A.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开辟民族复兴光明前景
C.反映近代中国主流思潮 D.集中体现三民主义思想
11、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时,广大民众迅速行动,掀起抵制运动,各城市成立众多团体“为政府后援”,支持政府与日交涉。1921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除北洋政府派出的全权代表外,国内社会团体还推出两人作为国民代表出席会议,向国内公众汇报会议的进展情况。这说明( )
A.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B.国民外交渐成外交的主流
C.外交成功关键是民众支持 D.国民革命推动了外交事业
12、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并作出决议。会议决定,改变过去的“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改变过去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了封建剥削外,给予保护政策;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
A.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局部抗战开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3、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
该漫画( )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 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 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14、1976年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率较低。根据《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整理1949至1975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如下:
阶段 时间 城市化率
一 1949年至1952年 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由17.43%降为14.42%
二 1953年至1960年 增长近6个百分点,由14.85%提高至20.74%
三 1961年至1964年 由18.85%降至16.56%
四 1965年至1975年 停滞不前,十年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的主因是经济的恢复 B.第二阶段的主因是大跃进运动
C.第三阶段因国家进行政策调整 D.第四阶段因国民经济持续下滑
15、1986年,电视剧《新星》在全国热播,赢得了超高收视率,引起强烈反响。武汉市社科院学者对该剧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为“观众对评论《新星》的语句选择”,统计情况如下:
评论语句 打勾(%) 没打勾(%) 总计
1.《新星》的主要演员演得很好,很自然。 62.3 37.7 100
2.《新星》容易使人迎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老干部都像顾荣那样, 是反对改革的封建保守势力。 11.9 88.1 100
3.《新里》的故事情节生动,能吸引人,看了一集又想看下去。 67.0 33.0 100
4.《新星》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它通过对一个县的政治生活的描写,真实地揭露了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 77.7 22.3 100
5.《新星》过分渲染党内的政治斗争,不利于巩固当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 3.4 96.6 100
6.《新星》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反映人们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78.5 21.5 100
7.《新星》狠狠地鞭挞了官僚主义、封建残余等不正之风,看了解气,痛快。 69.0 31.0 100
8.《新星》把老干部都写成了改革的阻力,是对老干部的诬蔑。 3.6 96.4 100
9.《新星》以它的真实性征服了广大观众,这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许多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不真实。 55.3 44.7 100
10.《新星》把社会描写得太黑暗了,不利于鼓舞人们搞四化的斗志。 2.5 97.5 100
11.《新星》把改革的阻力形象地摆在观众面前,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改革艰巨性的认识。 76.6 23.4 100
——王铁《把民族的热情保持在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上——电视剧〈新星〉观众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该剧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满足人民需要 B.批判社会问题
C.紧扣时代脉搏 D.文艺百花齐放
二、材料题
16、【盐】
材料一:根据《中国滋味:盐与文明》整理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简况
时期 简况
夏商周 “盐虽入贡,未尝有禁法”
春秋战国 有私商以盐致富,如猗顿以贩卖河东池盐发财。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的盐 法,主张国家垄断专卖。商鞅变法主张“壹山泽”,国家控制盐的生产和流通, 商人分销需交重税。
西汉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卖,设置盐官,尽收盐利。
东汉 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之法,听民制盐,自由贩运。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取盐 税。汉章帝时期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官营办法。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多实行专卖,南方对食盐实行征税制。
唐 唐代盐业政策继承前代的征税制,官营制度、无税制(对盐池、盐井),也有创 新,例如盐的代租制、租佃制。各地盐法有不同且有变化。
五代 盐法逐年严密,期间也一度松弛盐禁。
宋 建立完备的食盐专卖制度。初期实行官卖法(官运官销),后主要实行通商法 (官府把官盐卖给商人销售)。
元 盐法逐渐严密,官盐渐贵,强配民食引起民怨。
明 前期主要实行开中法,实行民产、官收、商运、商销。明神宗时期,政府将食盐 收买运销之权都交给商人,从此开中法废止,民制、商收、商卖的纲法兴起。
清 由户部管理全国盐务,盐政之权分与各省。·食盐销售主要实行官督商销,使专 业盐商垄断了盐的收买、运输和销售。
材料二:(宋)蔡京创行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引核对号簿支盐运销。到期盐未售完,即行毁引,盐没于官。……当时盐引又称钞引,在盐钞取盐凭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官许卖盐执照的性质,在行销制度方而更为严密。
(明)开中制,就是政府控制盐的生产和盐的专卖权,根据边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才能取得贩盐的专利执照“盐引”。然后,(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内销售。……后来盐商为了减少运粮的费用,纷纷到北边军镇附近屯垦,将所产粮食就近供应边关。……开中盐法首创于山西,在纳粮贩盐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
——摘编自王仁湘《中国滋味:盐与文明》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特点。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古代的盐业经营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划分依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蔡京创行“盐引”的直接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开中制的积极影响。
17、【科学救国思潮及研究】
材料一: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魏源的主张得到了初步实践。1905年康有为首倡“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此后,科学救国的呼声开始稀疏的出现于报刊杂志。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是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标志。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成为鼓舞青年献身科学的口号,该思潮逐渐理论化、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向纵深发展,扩大到社会各层面,在更为深远的范围内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
材料二:50年代以来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简况
时期 整体情况 学者文章举例
1950~70 年代初 很少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无
1970年 代后期 研究评论的出发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多持批判、否定态度,将其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甚至当作反动的思想进行抨击。 1976年《“科学救国”是什么货色》 1976年《“科学救国论”就是投降卖国论》 1976年《科技工作者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1978年《张春桥为什么要挥舞“科学救国”这根五十年 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大棒》
1980~90 年代 摒弃评价人物公式化、论说事件政治化的研究模式。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方法明显进步。对科学救国思潮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审视。 1983年《重视科学与“科学救国”》 1987年《应该重新评价“科学救国”的思想和口号》 1989年《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1993年《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 识》 1996年《科学救国思潮考略》
21世纪 后 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价值等问题进行考察,由此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 2003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2004年《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思想演变的思考》 2004年《论科学救国理论的体系结构及其价值》 2005年《科学救国论的特征及现代价值——以20世 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为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以来学者对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的总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8、【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材料一:
图片说明:19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通过组织耕田队、劳动互助社、发展犁牛合作社等措施,开展互助合作运动。1934年3月27日,《红色中华》刊发《茅坪犁牛合作社的现在与将来》,介绍中央苏区犁牛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情况,指出其以瑞金、兴国等县为最好。
材料二:
图片说明:19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到每一个干部、战士,人人开荒种地,个个纺线种菜。延水河畔、杜甫川上、南泥湾里,到处荡漾着《开荒歌》、《生产大合唱》的歌声。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和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同时开幕。毛泽东参观展览会并邀请劳动英雄座谈。毛主席指出“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毛泽东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组织生产展览会,发动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两个时期的农业互助合作的不同背景。
(2)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三四十年代领导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意义。
三、论述题
19、【武汉建设】
材料:
一九五三年,成立武汉大桥局,开始筹备兴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四年七月,苏联派遣专家组来华进行技术援助。一九五七年九月竣工,十月验收交付使用。至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在技术设计中,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基础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础、管柱钻孔法。在工程进行中,全国人民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国内科学技术专家亦贡献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为建设长江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不畏洪水骇浪,英勇搏斗,表现了工人阶级无比的英雄气概。
——摘编自《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武钢1.7米轧机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72年中央决定从日本、西德引进一米七轧机成套设备。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81年12月交付生产。引进建成后,为提升1.7米轧机总体装备和工艺水平,武钢公司在掌握引进的几百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到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米”开发创新的新技术项目达197项,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7项。
——摘编自《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引进始末》
以上两段材料提供了两个武汉重要建设项目的案例,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但政治制度带有部族色彩。在五帝后期的“万邦”时代,一些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A错。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与原始氏族制度显著不同,故B错。选项D与商周不符。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为获任用,为求富贵、权势,士人竞争激烈。A材料均为战国时期,“开始”不正确;B、C材料未涉及。
3、答案:A
解析:光武帝刘秀度田令清查土地、人口,损害豪强利益,引发叛乱。度田是为了限制豪强大家势力,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度田过程中,官僚豪强勾结,造成度田不实,B错。东汉初年政局渐趋稳定,C错。材料不能说明D。材料所说“群盗并起”是因度田损坏豪强利益。
4、答案:D
解析:西魏-北周统治者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了民族交融、有效强化内部凝聚力(新版《纲要》上P33学习拓展),对后来北周灭北齐、隋完成南北统一有促进作用。
5、答案:D
解析:AB材料未体现,C“市舶之利”指外贸,朝贡贸易利润不大。
6、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汉代刺史逐渐“集军政诸务于一身”,而宋代监司分为“帅、漕、宪、仓”诸司,“分化事权”从不同方面监控节制。
7、答案:A
解析:王阳明认为理学家朱熹理念中有心学元素,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实际是依据其心学思想对朱子论著作了新的阐述,是为了宣传心学。
8、答案:D
解析:康熙皇帝认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自耕农占比不大。而材料表格中休宁一地的土地占有情况,自耕农依然占大多数,占地25亩以上的地主占比并不大。综合材料分析,各地土地状况可能不同。
9、答案:B
解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淮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洽谈“东南互保”就是表现。
10、答案:C
解析: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主流思潮之一。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故A错。抗战胜利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故B错。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故D错。
11、答案:A
解析:1915年民众支持政府与日交涉,1921年民众推出代表监督政府全权代表,反映民众对北洋政府信任度降低。BC说法错误。与国民革命无关,D错。
12、答案:B
解析: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议前,日寇在侵占东北三省后,制造“华北事变”。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10月,A错。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C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3、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出40年代后期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崩溃,洋货涌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生存艰难(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
14、答案:C
解析:第一阶段经济的恢复不能解释城市化率下降。第二阶段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的恢复发展,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大跃进等有关,但1958年大跃进运动不是主要原因。第三阶段,国家为克服困难,实际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城镇人口。第四阶段国民经济不是持续下滑。
15、答案:C
解析: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关心改革。问卷调查统计整体上,特别是最高的三项(4、6、11)都反映了人民对改革的关切。该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改革时代的脉搏。
16、答案:(1)特点:以官营(官府专卖)为主;盐业政策在继承中有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盐法体系。划分阶段:秦汉以前,以民营或商营为主;汉至明代,官营与民营并存,以官营为主;明后期至清代,以商营、民营为主。(其他划分方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答案必须包括时期和理由)
(2)直接作用:保证食盐专卖制度的贯彻执行。积极影响:保证了边关军镇的粮食供应、储备,有利于边防的巩固;平抑了边地粮价,充实了边疆人口,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开发;减少财政支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晋商商帮的发展)。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的盐法,主张国家垄断专卖。商鞅变法主张‘壹山泽’,国家控制盐的生产和流通,商人分销需交重税。”,“西汉汉武帝实行盐铁官卖,设置盐官,尽收盐利。“汉章帝时期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官营办法,”、“唐代盐业政策继承前代的征税制,官营制度、无税制(对盐池、盐井)”等信息可知,以官营(官府专卖)为主;据材料一“唐代盐业政策继承前代的征税制,官营制度、无税制(对盐池、盐井),也有创新,例如盐的代租制、租佃制”可知,盐业政策在继承中有发展创新;据材料一”五代盐法逐年严密,期间也一度松弛盐禁。”,“元盐法逐渐严密,官盐渐贵,强配民食引起民怨。”可知,逐步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盐法体系。第二小问,秦汉以前,以民营或商营为主;汉至明代,官营与民营并存,以官营为主;明后期至清代,以商营、民营为主。
(2)本题是影响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和明代(中国)。第一小问直接作用,据材料二“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内销售”可知,保证食盐专卖制度的贯彻执行。第二小问背景,据所学可知,明初边境危机;边境军需补给困难;南北方物产不均衡;政府食盐专卖。第三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二“根据边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可知,保证了边关军镇的粮食供应、储备,有利于边防的巩固;据材料二“后来盐商为了减少运粮的费用,纷纷到北边军镇附近屯垦,将所产粮食就近供应边关”可知,平抑了边地粮价,充实了边疆人口,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开发;据材料二“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及所学只是可知,减少财政支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据材料二“开中盐法首创于山西,在纳粮贩盐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晋商商帮的发展)。
17、答案:(1)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西方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成就传入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断解放。
(2)总体趋势:研究增多,不断深入;渐趋全面、客观;研究与时俱进。50-70年代,史学研究重视对阶级斗争和革命史的研究,忽视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七十年代末,受“左”倾思想、教条主义以及政治因素影响,存在将学术问题政治化、上纲上线的做法,因此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研究评论主观性强,多为否定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思想不断解放,学术研究活跃,百家争鸣,历史研究渐趋客观。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者也重视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对其中的积极成分予以肯定和重新审视。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学研究与时俱进,研究不断深入、系统。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中国)。据材料“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得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据材料“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师夷长技以制夷”得出西方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成就传入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作用;据材料“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断解放。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以来(中国)。据材料“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方法明显进步”得出研究增多,不断深入;据材料“对科学救国思潮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审视”得出渐趋全面、客观;从与时代的关系分析,得出研究与时俱进。
18、答案:(1)30年代: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革命根据地。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军的扫荡、围剿(囚笼政策),国民党反共倾向日益增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2)推动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建国后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干部队伍)。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关于比较说明两个时期的农业互助合作的不同背景,第一小问,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由材料“19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通过组织耕田队、劳动互助社、发展犁牛合作社等措施,”可知,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革命根据地;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伴随着苏区根据地的扩大和红军武装力量的发展,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第二小问,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由材料“1943年11月26号,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和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同时开幕。”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对华侵略方针,重点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同时国民党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三四十年代领导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意义,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开展生产互助运动,此举推动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不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主动减租减息,农民主动交租交息”政策均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此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在根据地的农业互助运动为建国后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オ。
19、答案: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自主创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在近代中国艰难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因不能独立自主,在技术等多方面依赖西方,洋务运动等现代化探索尝试都失败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苏联的技术、资金帮助,建设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科学家和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创新探索。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取得系列重要突破。七十年代,我国在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下,在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推动了工业的现代化,武钢的一米七工程就是典型的案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验,引进先进的设备,为我所用,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例如载人航天技术获重大突破,高性能计算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进入21世纪,我国在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解析:本题为观点说明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大桥在技术设计中,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基础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础,管柱钻孔法一武钢公司在掌握引进的几百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可以提炼出观点: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自主创新。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反面说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如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沦为列强的经济时庸,在近代中国艰难的现代化探素历程中,因不能独立自主,在技术等多方面依赖西方,洋务运动等现代化探素尝试都失败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从正面论证自主创新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苏联的技术、资金帮助,建设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科学家和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创新探素,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取得系列重要突破,七十年代,我国在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下,在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推动了工业的现代化,武钢的一米七工程就是典型的案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验,引进先进的设备,为我所用,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例如载人航天技术获重大突破,高性能计算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进入21世纪,我国在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