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赤峰名校 2023 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第 I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遗址出土的采集工具较少,而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采集工
具较多,并且出现了谷物收获和加工工具。如下川遗址(今山西晋城境内)出土的 3件用
来加工谷物的研磨盘,峙峪遗址(今山西大同境内)出土的可以取谷物的小石刀等等。这
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
A. 社会分工十分鲜明 B.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
C.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D.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
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 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3.《秦汉与罗马》一文认为,“基层政权出天下”是秦汉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下
列关于“秦汉基层政权”说法正确的是
A. 起源于秦朝并被后世王朝沿用 B.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且可世袭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4.汉武帝即位后,将货币的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上林苑”,同时颁布法令,加强铸币监管,
严厉打击私人铸币等违法行为,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钱币者,一律死罪。汉武帝统一铸币权
A. 根植于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 B.折射出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C.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 D.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5.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A. 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B. 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 D. 说明中外交流加快
6.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
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
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据此可知,孝文帝
的改革
A. 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B. 激化了民族矛盾
C.体现了对汉民族的认同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7.唐代都城长安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
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都城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
B. 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井”字型布局限制了商业的流动
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2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8.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
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
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 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9.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登科后》,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下列选项中,与诗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一致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0.唐代两税法将预算收入总定额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预算收支定额加以确定,建立起预
算定额管理制度;此外,两税三分法基于地方支出标准对地方官俸和军费都有具体法令规
定。这些规定
A. 体现了“量出为入”原则 B. 有利于提高征税效率
C.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 D. 旨在限制地方的财权
11.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
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
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 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 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12.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王安石制定“贡举新制”,废除明经科,科举考试只保留进士科。
进士科考试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以经义、论时务策为考试内容。王安石的科举改
革有利于
A. 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B. 选拔并培养实用人才
C.鉴别官员的道德品质 D. 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
3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13.下列是关于辽、金、西夏官制的史料,据此可知,辽、金与西夏

制度建设 出处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
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辽史》卷 45

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 志第 15《百官》
治,得其宜矣
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
《金史》卷 55
金 南院之旧。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
志第 36《百官》
之制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宋史》卷 485
西 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
列传第 244《外
夏 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
国一·夏》
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A. 中央机构都有本民族和汉族官称
B.制度建设显示出民族发展的差异
C.社会上出现华夷同风的价值取向
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对待
14.北宋时,棉花的种植在闽粤一带已渐盛行;南宋时,棉花种植推向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宋代有诗云:“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反映了宋代
A. 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棉花成为主要衣被材料 D. 南方棉花种植已逐渐普遍
15.明朝初年,朱元璋设立都察院,下设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十二道监察御史。
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常驻京师,有事出巡,事毕回
京述职,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这些举措
A. 扩大了监察御史权力 B. 规范了中央监察机制
C.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 D. 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
4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16.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 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 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 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 统治危机的初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由唐入宋城市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都市空间的扩展。空间的扩展增强了都市的吸纳力,
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空间的扩展至少具有三维(向)性:一是外延的扩展,使都市的
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即形成“大都市”(不以城墙为界限);二是城内封闭式的坊市制度
的突破,主要表现为“打墙侵街”“接檐造舍”等,属于内涵的扩展;三是立体空间的扩展,即
在占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楼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以增加商用和民用宅舍使用空间。
——摘编自宁欣《由唐入宋都城立体空间的扩展》
材料二
唐宋时期,政府出于迫切缓解财政拮据的现实需要,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并逐步
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分层的依据,以出身为标准的身份等级
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唐末的战乱沉重打击了不断衰落的门阀士族,客观上促进了商人摆脱自
身原有阶层的桎梏,一个新兴的富民阶层开始崛起。商人阶层自身也逐步认识到组织行会的重
要意义,于是“行”代替“市”成为新兴的社会组织。城市市民开始寻求用联合抗争的方式表
达本阶层的观点,为自己发声,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阶层由此萌发。
——摘编自冯兵《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城市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6分)
5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人赵卫彦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
以火锻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
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
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
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
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
——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
材料二

内容 文献


朱元璋诏:“徵、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 《明太祖实录》

夏税令以全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 洪武七年四月

史 “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回……宜量
《明英宗实录》
料 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
正统元年三月
二 准作军官月俸。”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2分)
6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唐
蕃之间和亲,还数次会盟,唐朝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的边疆管
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
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实行与中原一样的管理体制,与内地一
样征收赋役。邻近内地的藏汉区,仿内地制度设立路、府、州、县。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
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民族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委任少数民族首领,
肯定其利用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
——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三
表 1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
中央 设立理藩院,主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东北 打击沙俄,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城包
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北方 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蒙古地区设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 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 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 打败郑氏政权,1684 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括唐朝与元朝边疆治理的异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4分)
7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
20.(1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民族关系的时期特征
隋唐时期 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五代辽宋夏 辽、夏、金与两宋政权并立对峙,元朝统一。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
金元时期 为持久和稳定,呈现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明清时期 明清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材料中三个历史时期的其中之一,列举这一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发展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立意正确,史论结合。)
8
{#{QQABbQgAogiAAgAAABhCQQGKCkEQkBGCAIoGxFAMsAAAAQFABAA=}#}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A B C C A C A D B B B B C
二 材料题
17(1)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格局的改变;扩大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6分)
(2)原因:政府工商业政策和对商人态度的改变;追逐财富的社会风气;战乱打击了权贵集团,淡化了阶级观念;商人阶层的联合抗争。(6分,任答3点即可)
18.(1)表现:白银采冶和加工规模扩大;官私手工业均有参与生产;白银成为赏赐军人的常用品;银器使用普及化,逐渐打破等级限制。(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
原因:宋代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煤炭开采和燃料的改进;白银开采技术的提升;笼络军队的需要;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2)史料一、二均选自明朝皇帝的实录,为明朝官方正史,是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依据史料一可知,明初由于水路不通,在赋税中使用白银。依据史料二可知,正统年间为了保障卫所军官的薪俸,“金花银”制度逐步出现。上述两则史料表明了明代白银在税收领域的使用拓展情况,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背景。(任答1点,共2分)
19 (1)相同: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每点2分,共4分。)
异:唐朝,和亲、会盟;册封;元朝,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唐朝、元朝分别答出1点,每点1分,共2分。)
(2)特点:经略边疆的方式多样;对边疆民族因地制宜的管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防止内部叛乱与打击外来侵略相结合。(每点2分,任意2点即4分。)
(3)意义: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开发;形成了追求国家(民族)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每点2分,任意2点即4分。)
20 示例: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实现民族大交融交往交流。(3分)
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双方的和战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破坏;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双方的交往、交流、交融。(3分)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农耕文明和思想文化,但也保留本民族的特色。(3分)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权建设、开发边疆、推动民族融合、发展民族文化、活跃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