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十八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 )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2分)在北京人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科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 )
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
C.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
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3.(2分)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4.(2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2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6.(2分)“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项羽和刘邦
7.(2分)传说炎帝教民开垦种植,制作生产工具,还制作陶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的彩陶,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传说的历史价值远高于考古发现
C.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的途径
D.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8.(2分)如图所示卡片的内容应是( )
学习卡片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A.远古人类 B.史前社会 C.早期国家 D.战国七雄
9.(2分)据《礼记 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0.(2分)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1.(2分)《史记 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衰微;穆王即位;懿王之时,王道衰微。这一状况最终导致了( )
A.国家建立 B.诸侯争霸 C.政权更迭 D.王朝统一
12.(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A.夏朝、东周 B.夏朝、西周 C.秦朝、西周 D.秦朝、东周
13.(2分)下列关于如图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第一手史料,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
B.属于口传史料,反映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C.属于第二手史料,反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属于实物史料,反映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历史悠久
14.(2分)如图,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15.(2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温故知新 B.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16.(2分)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 )
A.全面否定 B.照抄照搬 C.全面超越 D.继承发展
17.(2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18.(2分)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19.(2分)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20.(2分)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21.(2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22.(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3.(2分)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修筑长城
24.(2分)如图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A.削弱北部王国的势力 B.解决南粮北运的困难
C.消除黄河流域的水患 D.抵御北方民族的袭扰
25.(2分)“秦朝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描述的是秦朝统一的( )
A.目的 B.内容 C.原因 D.影响
26.(2分)“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材料评述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王莽篡政 D.黄巾起义
27.(2分)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28.(2分)《史记 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
A.刘邦实力一直强于项羽
B.刘邦个人的战斗力强于项羽
C.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项羽骄傲自满
D.项羽的人才更多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38年,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处之以车裂,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摘选自司马迁:《史记》
(1)(2分)根据所学知识,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写出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
(2)(6分)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然后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吕尚是第一个受封的。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国号为齐。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国号为鲁。把召公奭封在燕……其他人各自依次受封。 ——《史记》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
——《孟子》
材料三 周初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1)(4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武王分封的对象。
(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应该承担的义务。
(3)(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政治制度对周王室发挥的作用。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000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
——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
材料三:东汉李冰石像,现存于都江堰伏龙观大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唐玄宗封其为“司空相国”,宋太祖封其为“广济王”清雍正时加封其为“敷泽兴济通佑王”。
(1)(5分)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并指出其组成部分。
(2)(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水利工程的功能。
(3)(3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冰被后世尊崇的原因。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2分)根据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措施。
(3)(4分)写出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4)(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两点)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十八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 )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文化遗存在各大主要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各有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排除ABC。
故选:D。
2.(2分)在北京人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科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 )
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
C.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
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进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故选:A。
3.(2分)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物的历史价值,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题干和选项。
【解答】根据题干文物“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和“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可知,不同地区的彩陶盆,又有一些相似之处,A符合题意,无法体现国家的政治形态;汉字的基本结构在彩陶盆上没有体现;彩陶盆与青铜的冶炼无关。
故选:A。
4.(2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原始农业。
【解答】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⑤不正确。
故选:A。
5.(2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题干材料反映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排除ABC。
故选:D。
6.(2分)“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项羽和刘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从此、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选:A。
7.(2分)传说炎帝教民开垦种植,制作生产工具,还制作陶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的彩陶,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传说的历史价值远高于考古发现
C.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的途径
D.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说与史实的关系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会制造陶器、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这表明传说中具有一定的史实成分。AB说法错误;C说法绝对。
故选:D。
8.(2分)如图所示卡片的内容应是( )
学习卡片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A.远古人类 B.史前社会 C.早期国家 D.战国七雄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约公元前2070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故从表格在我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AB与题意不符,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9.(2分)据《礼记 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识记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史实。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可知。
故选:B。
10.(2分)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及所学可知、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B.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
C.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D.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横画长而竖画短,一波三折”。
故选:A。
11.(2分)《史记 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衰微;穆王即位;懿王之时,王道衰微。这一状况最终导致了( )
A.国家建立 B.诸侯争霸 C.政权更迭 D.王朝统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昭王之时,王道衰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强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材料没有涉及政权更迭;材料没有涉及王朝统一。
故选:B。
12.(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A.夏朝、东周 B.夏朝、西周 C.秦朝、西周 D.秦朝、东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东周分两段,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皇朝至此完、西周。
故选:B。
13.(2分)下列关于如图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第一手史料,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
B.属于口传史料,反映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C.属于第二手史料,反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属于实物史料,反映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历史悠久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识读。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图中文物是司母戊鼎,反映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历史悠久;A项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与司母戊鼎无关;司母戊鼎不是口传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故选:D。
14.(2分)如图,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注意表格的正确识读。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孔子主张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强调重视人民利益。根据题干表格内容“统治者厉行节约,才能实现‘民富国治’”可知,减轻人民负担。故孔子和墨子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主张无为而治的是道家老子;主张以法治国的是法家韩非;西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排除D项。
故选:C。
15.(2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温故知新 B.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故孔子的观点中。
故选:C。
16.(2分)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 )
A.全面否定 B.照抄照搬 C.全面超越 D.继承发展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知道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解答】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要求统治者改善民生,D正确。
故选:D。
17.(2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前后相随”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长和短互相显现,音与声互相谐和,反映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故选:A。
18.(2分)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解答】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事实,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分)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D
【分析】本题以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首创的制度。
【解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太尉,分管行政,地方推行郡县制。
故选:D。
20.(2分)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
B.秦始皇创制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排除B。
C.据图示“郡守、县令,秦统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
故选:C。
21.(2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等官职,所以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C项符合题意,排除,排除,排除。
故选:C。
22.(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统一文字的内容及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赵、魏、楚、燕、齐六国。战国时。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交流与发展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故选:B。
23.(2分)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修筑长城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始皇统一货币。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故C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和修筑长城与题干“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不符。
故选:C。
24.(2分)如图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A.削弱北部王国的势力 B.解决南粮北运的困难
C.消除黄河流域的水患 D.抵御北方民族的袭扰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长城的修建等知识。
【解答】根据图示工程显示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古代的长城,由于图示反映的是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削弱北部王国的势力是汉武帝的“推恩令”;解决南粮北运的困难是隋朝大运河的功能;消除黄河流域的水患表述与长城的功能无关。
故选:D。
25.(2分)“秦朝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描述的是秦朝统一的( )
A.目的 B.内容 C.原因 D.影响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知道题干描述的是秦朝统一的影响。
【解答】题干描述的是秦朝统一的影响。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故选:D。
26.(2分)“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材料评述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王莽篡政 D.黄巾起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解答】由材料“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这评述的是大泽乡起义,陈胜,遇雨误期,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斩木为兵,在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故选:A。
27.(2分)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解答】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
故选:D。
28.(2分)《史记 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
A.刘邦实力一直强于项羽
B.刘邦个人的战斗力强于项羽
C.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项羽骄傲自满
D.项羽的人才更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项羽败给了刘邦的原因。
【解答】据材料“张良、萧何,吾能用之,所以失败了”可知,一味依赖武力,善用人才,这是项羽败给了刘邦的原因。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38年,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处之以车裂,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摘选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所学知识,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写出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
(2)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公元前4世纪50年代。
(2)成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分析】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可知,根据历史纪年法可知,每10年一个是年代,所以公元前356年是公元前4世纪(3+6=4),以世纪。
(2)根据材料“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变法成功。经过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秦国通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
故答案为:
(1)公元前4世纪50年代。
(2)成功。经过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然后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吕尚是第一个受封的。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国号为齐。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
——《史记》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
——《孟子》
材料三 周初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武王分封的对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应该承担的义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政治制度对周王室发挥的作用。
【答案】(1)功臣和亲属。
(2)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武王……然后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吕尚是第一个受封的,武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功臣和亲属,巩固疆土,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同时稳定政局。
(2)根据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所职也。所谓巡狩。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诸侯要对周天子尽的义务有镇守疆土、交纳贡赋。
(3)根据材料三“……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通过分封制,同时稳定政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文化联系。
故答案为:
(1)功臣和亲属。
(2)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3)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
——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
材料三:东汉李冰石像,现存于都江堰伏龙观大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唐玄宗封其为“司空相国”,宋太祖封其为“广济王”清雍正时加封其为“敷泽兴济通佑王”。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并指出其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水利工程的功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冰被后世尊崇的原因。
【答案】(1)都江堰;宝瓶口、分水鱼嘴(或鱼嘴)、飞沙堰。
(2)能自动调节水量,可以自动分沙排沙。(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 3)原因:李冰设计建造了都江堰,治理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答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等知识,重点掌握都江堰的组成、都江堰的功能、都江堰修建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1“内江、外江、宝瓶口”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主要用于灌溉,用来灌溉农田,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东边叫内江,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并减少泥沙淤积。
(2)根据材料二“……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都江堰的功能能自动调节水量。
(3)根据材料三“东汉李冰石像,现存于都江堰伏龙观大殿,每年都有大量游客进行观瞻”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治理了岷江水患。2200多年来,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故答案为:
(1)都江堰;宝瓶口、飞沙堰。
(2)能自动调节水量,可以自动分沙排沙
( 3)原因:李冰设计建造了都江堰,治理了岷江水患。(答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措施。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两点)
【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奖励耕织。
(3)现象: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思想领域的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为开发山林。
(2)根据材料二可知,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宗室非有军功论,置令、丞,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确立县制。鼓励耕织、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名称是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当时,研讨学术。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在思想上,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经济发展,思想领域的繁荣。
故答案为: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
(3)现象: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经济发展,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