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是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歌颂。“你”指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3.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技术 C.地理环境 D.劳动工具
4. 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人文初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6.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7. 桑田沧海,时世变迁,很多事情逐渐被历史的风沙所掩埋。下列古代制度中夏商周时已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奴隶制 D. 宗法制
8. 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朝代更替示意图,期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 )
A.“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
C. 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
9.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这副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 外地入侵 B. 统治者实行暴政 C. 人民起义 D. 自然灾害频繁
10.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农民要求平等的愿望,提出这一口号的是( )
A.刘邦 B.项羽 C.秦二世 D.陈胜、吴广
11. 与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历史人物是( )
A.商纣王与周武王 B.秦二世与陈胜 C.项羽与刘邦 D.陈胜与吴广
12. 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
A. 韩、赵、魏 B. 郑、宋、楚 C. 韩、赵、燕 D. 秦、齐、楚
13.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韩非 D.庄子
14. 《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长城 D.“焚书坑儒”
15.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⑤ D. ①③④⑤
16. 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使其周边民族不断融入。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17. 中国许多银行在设计徽标的时候,都参考了秦朝时统一流通的
货币的造型,请你选出该货币的名称( )
A. 刀币 B. 布币
C. 蚁鼻钱 D. 圆形方孔半两钱
18. 2023年年初火遍全网的电视剧《狂飙》讲述了以徐忠为代表的纪检监察干部成功扫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故事。在秦朝时与徐忠的身份类似的官职是( )
A.郡守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9. 秦有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气势,却淹没在农民起义的浪涛中,究其原因是( )
A.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 B.统一货币违背了历史潮流
C.秦的暴政激化了国内矛盾 D.被灭的诸侯对秦朝统治不满
20. 下列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陈胜建立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③②④①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12分)
材料一
图一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图二 战国铁制农具 图三 战国时的牛尊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4分)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说说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2分)
22.制度创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更替?“家天下”从哪个朝代开始的。(4分)
材料二
西周社会等级示意图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其实施目的是什么?(4分)
(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写出该政治制度的名称。图中的①是哪一官职,为了管理地方秦朝在②处设置了什么?(4分)
(4)西周、秦的灭亡说明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仅靠制度的保障,你认为统治者还需要做哪些措施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2分)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文明起源】
材料一
从造字方法上看,“牛字”使用了哪一造字方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2分)
【思想光芒】
材料二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孟子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一项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4分)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证明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3)材料三中“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何意义。(5分)
【焕发新生】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4)根据材料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额要求,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分)七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A D C A A 6-10 B B D B D
11-15 C A A B A 16-20 B D D C C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2分);作用:促进农业发展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分)
(2)原因:争霸和兼并战争(或连年战争)(意思相近即可,2分)趋势: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意思相近即可,2分)
(3)作用:使秦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2分)。
(4)特征:社会动荡,兼并战争,制度变革(意思相近即可,2分);
22、(14分)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或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分)
朝代:夏朝(2分)
分封制(2分);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分);官职:①丞相②郡(守)(2分)
关心百姓,重视农业发展,勤政爱民,勤俭治国,任人唯贤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4分):
象形(1分),商朝(1分);
共同处:强调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等(一项即可,2分)
史称“百家争鸣”(2分) 意义:促进思想和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分)
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思想精华,挖掘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