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考场号: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见下图)。这些文字体现了( )
民族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B.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 D.宋朝实施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B.中原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关于三省六部制,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C.三省分权,独立平等
D.尚书省掌管六部
4.“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段出自《辽史·百官志一》的史料,为我们介绍的辽朝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南北面官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分别是( )
A.品行、门第、才学 B.血缘、门第、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 D.军功、品行、才学
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猛安谋克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现象,具体表现有( )
A.出现通晓不绝的夜市 B.大都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
C.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实现 D.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9.《明清史讲义》对雍正帝评价颇高:“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下列现象存在于雍正帝在位期间的有( )
①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
②利用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③大规模“改土归流”,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
④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强化了对西藏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D.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11.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3.有学者研究发现,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开始出现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或兼种种植方式。这在南宋前中期较为普遍,但南宋末年,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区域逐渐缩小,双季稻种植范围扩大。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江浙地区逐渐以种植小麦为主 B.农作物种植深受政局影响
C.江浙地区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同 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4.马可·波罗曾在元朝为官,他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方官多为鞑人,尚有更多的色目人视中原人为奴隶,使他们无法容忍。”材料可印证元朝( )
A.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B.民族交融发展迅速
C.完全由蒙古人来统治中原 D.建立统一封建王朝
15.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全盘照搬了唐宋的政治制度 B.导致了民族关系的日益紧张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16明代初期,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都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管理国家。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行中书省的设置 B.内阁辅政制度的确立
C.宰相制度被废除 D.司礼监对内阁的牵制
17.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所以于民情不通,以至大乱,深可为戒。为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 )
A.废宰相,权分六部 B.设内阁 C.设中朝 D.设殿阁大学士
18.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守草原,继续骚扰明朝北部边境,为此明朝采取的措施是( )
A.和亲修好 B.军事讨伐 C.重修长城 D.榷场贸易
19.清太宗天聪年间,汉族降官宁完我上奏说∶“我国六部之名,原是照蛮子家立的……然《大明会典》虽是好书,我国今日全照他行不得。……何我今日,不敢把《会典》打动他一字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 )
A.重视研究前朝典章制度 B.国家官僚体制教条僵化
C.依然沿袭前朝政治体制 D.对政治体制有些许反思
20.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统一性 B.汉字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C.各民族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国家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 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
22.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6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B B A D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A D C A C D A
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60分)
二、材料题(共40分)
21.(1)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
(2)表现: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商人资本雄厚。
(3)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
22.(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 资本主义萌芽。(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1)回归教材,归纳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局限性和男耕女织的特点;根据所学高度概括“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即一段时间有益,一段时间有害;仔细研读材料,高度提炼其变化即可。(2)阅读材料及所学分析问题,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材料、课本双管齐下,并结合时代大背景作答即可。(3)注意题目给的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来分析问题,即从侵略(弊端)和社会变化(益处)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