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1月份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
1.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 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 B. 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C. 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2. 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后,激烈的政治变动在英国始终都没有出现……英国宪政看似有形,实则无形。”如1742年,沃尔波的下台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后来这一做法成为英围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同时,英国统而不治的虚位国王,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制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这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 )
A. 促使议会正在丧失对内阁的制约 B. 推动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C. 具有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 D. 阻滞了政党政治正常发展
3.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 )
A. 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 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
C. 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 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
4. 如表所示为学者对唐代吏部尚书出身的统计情况(单位:人)。这反映出( )
郡姓(士族) 宗室 外戚 非地方郡姓 不可考
前期 24 0 3 10 2
中期 20 3 0 2 1
后期 53 2 0 2 0
总计 98 5 3 14 3
A. 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B. 世家大族仍具有巨大优势
C. 三省六部制度日益成熟 D. 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5. 美国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他们在联邦政府中主要被总统、内阁成员所依赖,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据此判断,美国高级文官制度( )
A. 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 B. 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
C. 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D. 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6. 下表所示为西方法律史上几部重要法律文献对同一法律问题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法律名称 有关内容
《法学阶梯》 “一个恶意行为是违犯法权的行为”“不法为某种行为者将导致损害”
《法国民法典》 “任何行为致他人受到损害时,因其过错致行为发生之人,应对该他人负赔偿之责任”
《德国民法典》 “故意或因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及其他权利的人,对他人负有赔偿由此而发生的损害的义务”
A. 大陆法系对罗马法继承与发展 B. 西欧法律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 侵权行为法成为民事立法的基础 D. 中世纪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传播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 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 B.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 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8. 由于汉代屯田的逐步开展,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据考古发现,“居延城仓”“城仓”“北仓”等粮仓,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候官仓”“候仓”等粮仓设在候官所在地,“部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的驻防地。汉代的这一举措()
A. 根本目的是发展边疆的经济 B. 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C.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铺平道路 D. 刺激了中原民众向北方的大量迁移
9.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限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通过承认德意志众多诸侯国、瑞典、荷兰的主权,将国家主权用主权国家的形式确立下来,允许新成立国家的统治者建立起绝对的领土范围,重新组织和巩固了欧洲政治权威的相互重叠的复杂体系。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和约( )
A.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B. 造成了欧洲多年的混乱局面
C. 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D. 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
10. 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说明中国()
A. 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形成 B. 多边外交经历了从主动到被动的过程
C. 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美元荒”。有些国家不惜拿出国库里黄金来换取美元以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没有黄金的国家被迫出售本国的企业、资源,美国公司则趁机压价收购。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 B. 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 旨在保障贸易自由的机制 D. 强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12. 如表所示为1932~1934年中国的银价、汇率、白银出口和对外贸易情况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年份 银价(美元) 汇率1关两=美元 白银的净出口对外贸(1000关两) 易进口净值对外贸(1000关两) 易出口净值 (1000关两)
1932年 0.282 0.34 6676 1049247 492641
1933年 0.350 0.41 9257 863650 392701
1934年 0.483 0.526 164780 660889 343529
A. 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必要性 B. 官僚资本膨胀影响工业发展
C. 法币改革有效抵御了洋货倾销 D. 白银快速贬值制约对外贸易
13. 唐朝的租庸调法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而两税法则改为“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变化()
A. 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
C. 推动了“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 D. 有效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劳动时间
14. 秦朝“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若迁居,应请求地方官吏“更籍”。秦朝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革新了地方行政机构 B. 加强了基层管理
C. 平衡了全国人口布局 D. 加剧了社会矛盾
15. 汉宣帝时颁布的《王杖诏令册》规定: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且无子女的鳏寡老人,从事商业经营不必纳税.种田不必缴田赋,允许开设店铺售酒;对于孤寡、身体残障的人群政府不得随意摊派劳役,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都不能搁绑,在法律上给予特殊优待。由此可知.汉代( )
A.政府重视优抚弱势群体 B. 民众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C. 尊老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D. 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备
16. 长期以来.瑞典的福利制度一直被称誉为给全体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典型。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严重的闲境,“瑞典模式”时代转变为“瑞典病”时代。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B.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时调整
C. 瑞典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 瑞典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削弱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宋朝以来鄙分重要乡约摘要。
朝代 制定者 名称 主要内容
宋朝 吕大钧 《吕氏乡约》 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明朝 王阳明 《南赣乡约》 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
明朝 吕坤 《乡甲约》 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
清朝 陈秉直 《上谕合律乡约全书》 举行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讲解律法)
——摘编自陈忠海《乡约与乡村治理》
材料二 宗教与法律作为调控社会的两种基本手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并且紧密联系。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祭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最初的执法活动几乎全部被祭司所垄断,而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公元9世纪开始,大洋彼岸基督教的势力迅速扩张,以《圣经》为法律总源的教会法不仅牢牢掌控着整个宗教世界,同时也伸向了世俗社会。《圣经》对西方自然法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衡平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摘编自王景斌周伟科《从关联性视角看宗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对近代两方法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律与教化关系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早向西方介绍科举制度的是16世纪回国的葡萄牙的传教士。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敏锐地发现科举制度的思想价值和政治上的优越性,并由此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作出高度的评价。科举制度在欧洲最早对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地方是英国,1853年英国格兰维尔伯爵在上议院指出,中国清朝就是由于采取了科举制度把最有才华的文人学士吸收到政府中来,所以少数民族满族能够统治庞大的帝国二百年,不久英国正式建立文官制度。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莱顿所提出的改革法案,该法案被视为以公开、公平的竞争性考试和考绩制为核心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担任同文馆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认为科举考试,“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1月份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 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 B. 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C. 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职位世代沿袭”“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执国命’的“陪臣”“家臣专大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同姓、异姓都可以作为卿大夫之室的私属家臣,在血缘与政治的作用下家臣对家主忠心不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卿大夫势力增强,促进了家臣权力的扩展,家臣由西周“事保厥家”的“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执国命”的“陪臣”,家臣屡叛其主,折射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没有涉及诸侯之间战争性质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没有涉及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官吏,排除C项;分封制促使贵族内部形成严密等级,春秋时期贵族等级秩序遭到了破坏,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 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后,激烈的政治变动在英国始终都没有出现……英国宪政看似有形,实则无形。”如1742年,沃尔波的下台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后来这一做法成为英围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同时,英国统而不治的虚位国王,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制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这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 )
A. 促使议会正在丧失对内阁的制约 B. 推动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C. 具有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 D. 阻滞了政党政治正常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24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发展过程中,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而且这一先例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但是英国统而不治的虚位国王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制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这说明英国的政治制度演进中有变与不变的情况,即具有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C项正确;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对内阁有制约作用,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推动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国政治制度演进,有助于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 )
A. 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 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
C. 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 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即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并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治理效能,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新旧势力之间关系不大,材料所述变化主要目的是为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责任内阁制建立的目的,与多党民主参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表所示为学者对唐代吏部尚书出身的统计情况(单位:人)。这反映出( )
郡姓(士族) 宗室 外戚 非地方郡姓 不可考
前期 24 0 3 10 2
中期 20 3 0 2 1
后期 53 2 0 2 0
总计 98 5 3 14 3
A. 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B. 世家大族仍具有巨大优势
C. 三省六部制度日益成熟 D. 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中士族占据绝大多数,这反映出在科举制实行初期的唐朝,世界大族仍占据巨大优势,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尚书出身,“选拔程序”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吏部尚书的出身,“三省六部制度”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宋朝时期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
5. 美国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他们在联邦政府中主要被总统、内阁成员所依赖,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据此判断,美国高级文官制度( )
A. 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 B. 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
C. 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D. 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专业精英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D项正确;任用精英并不代表会阻碍平民进入政府任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博弈,排除B项;文官制度应该是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6. 下表所示为西方法律史上几部重要法律文献对同一法律问题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法律名称 有关内容
《法学阶梯》 “一个恶意行为是违犯法权的行为”“不法为某种行为者将导致损害”
《法国民法典》 “任何行为致他人受到损害时,因其过错致行为发生之人,应对该他人负赔偿之责任”
《德国民法典》 “故意或因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及其他权利的人,对他人负有赔偿由此而发生的损害的义务”
A. 大陆法系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 B. 西欧法律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 侵权行为法成为民事立法的基础 D. 中世纪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法学阶梯》......《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对同一法律问题的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罗马法学著作《法学阶梯》到法国法典《法国民法典》、德国法典《德国民法典》,对同一法律问题的描述,反映了大陆法系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A项正确;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排除B项;侵权行为法成为民事立法的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颁布已经超出中世纪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 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 B.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 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规范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明确新型交易规则,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权,强调新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需要等,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C项正确;就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制定的具体规定不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排除A项;据所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的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B项;“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与“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等具体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由于汉代屯田的逐步开展,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据考古发现,“居延城仓”“城仓”“北仓”等粮仓,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候官仓”“候仓”等粮仓设在候官所在地,“部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的驻防地。汉代的这一举措()
A. 根本目的是发展边疆的经济 B. 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C.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铺平道路 D. 刺激了中原民众向北方的大量迁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一般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设在候官所在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把粮仓根据屯戍点的设置设立粮仓体系,这一举措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B项正确;根本目的是维护汉朝的统治,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粮仓的设置,并没有涉及中原民众向北方大量迁移,排除D项。故选B项。
9.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限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通过承认德意志众多诸侯国、瑞典、荷兰的主权,将国家主权用主权国家的形式确立下来,允许新成立国家的统治者建立起绝对的领土范围,重新组织和巩固了欧洲政治权威的相互重叠的复杂体系。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和约( )
A.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B. 造成了欧洲多年的混乱局面
C. 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D. 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欧洲)。据本题材料“限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勒权”“将国家主权用主权国家的形式确立下来,允许新成立国家的统治者建立起绝对的领土范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和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排除B项;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但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说明中国
A. 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形成 B. 多边外交经历了从主动到被动的过程
C. 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2年(中国)。博鳌论坛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样倡议反映了中国作为当前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D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战略形成是在新世纪开始,而非2022年,排除A项;材料并未呈现中国外交的转变过程,排除B项;全球安全倡议面向的是全世界国家,而非我国周边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美元荒”。有些国家不惜拿出国库里的黄金来换取美元以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没有黄金的国家被迫出售本国的企业、资源,美国公司则趁机压价收购。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 B. 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 旨在保障贸易自由的机制 D. 强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元荒……有些国家不惜拿出国库里的黄金来换取美元以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美国公司则趁机压价收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强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D项正确;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是否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排除B项;保障贸易自由的机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如表所示为1932~1934年中国的银价、汇率、白银出口和对外贸易情况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年份 银价(美元) 汇率1关两=美元 白银的净出口对外贸(1000关两) 易进口净值对外贸(1000关两) 易出口净值 (1000关两)
1932年 0.282 0.34 6676 1049247 492641
1933年 0.350 0.41 9257 863650 392701
1934年 0.483 0.526 164780 660889 343529
A. 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必要性 B. 官僚资本膨胀影响工业发展
C. 法币改革有效抵御了洋货倾销 D. 白银快速贬值制约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32~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的白银汇率不断上升,这意味着中国白银价格低于国际银价,这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不利于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必要性显现,A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官僚资本膨胀对于工业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1935年法币改革,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的白银价格在上升,而非贬值,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唐朝的租庸调法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而两税法则改为“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变化()
A. 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
C. 推动了“不抑兼并”政策实施 D. 有效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劳动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调则随乡土所产……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从租庸调法到两税法,削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B项正确;唐朝从租庸调法到两税法,削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不抑兼并”是宋朝实施的措施,排除C项;“有效”说法错误,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排除D项。故选B项。
14. 秦朝“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若迁居,应请求地方官吏“更籍”。秦朝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革新了地方行政机构 B. 加强了基层管理
C. 平衡了全国人口布局 D. 加剧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以及“更籍”要官员批准等措施,可得出,秦朝通过什伍连坐等措施,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进一步维护统治,B项正确;地方行政机构仍然以郡县为主,并没有革新,排除A项;基层管理的方式并不会改变人口分布,排除C项;这一制度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能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汉宣帝时颁布的《王杖诏令册》规定: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且无子女的鳏寡老人,从事商业经营不必纳税.种田不必缴田赋,允许开设店铺售酒;对于孤寡、身体残障的人群政府不得随意摊派劳役,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都不能搁绑,在法律上给予特殊优待。由此可知.汉代( )
A. 政府重视优抚弱势群体 B. 民众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C. 尊老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D. 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王杖诏令册》的相关规定反映了当时汉代政府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行了赋税政策、法律层面的优待,这说明政府重视优抚社会弱势群体,A项正确;材料针对的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非一般民众,排除B项;材料仅仅反映出政府的态度,而不能看出当时民众对于尊老养老的态度,因此C项“深入人心”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排除D项。故选A项。
16. 长期以来.瑞典的福利制度一直被称誉为给全体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典型。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严重的闲境,“瑞典模式”时代转变为“瑞典病”时代。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B.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时调整
C. 瑞典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 瑞典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瑞典)。瑞典的福利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面临严重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受到“滞胀”的影响,原有的福利制度下,国家财政负担不堪重负,而且“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因此才出现了“瑞典模式”到“瑞典病”的情形,这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美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而且材料围绕的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问题,并未提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排除C项;瑞典社会保障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表明当时瑞典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削弱,反而能说明瑞典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太强,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宋朝以来鄙分重要乡约摘要。
朝代 制定者 名称 主要内容
宋朝 吕大钧 《吕氏乡约》 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明朝 王阳明 《南赣乡约》 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
明朝 吕坤 《乡甲约》 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
清朝 陈秉直 《上谕合律乡约全书》 举行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讲解律法)
——摘编自陈忠海《乡约与乡村治理》
材料二 宗教与法律作为调控社会的两种基本手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并且紧密联系。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祭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最初的执法活动几乎全部被祭司所垄断,而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公元9世纪开始,大洋彼岸基督教的势力迅速扩张,以《圣经》为法律总源的教会法不仅牢牢掌控着整个宗教世界,同时也伸向了世俗社会。《圣经》对西方自然法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衡平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摘编自王景斌周伟科《从关联性视角看宗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对近代两方法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律与教化关系的认识。
【答案】(1)特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相结合;官治与自治相结合;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强制力逐渐增强;逐渐与法律合流。
(2)影响:培育了法律文化的独立性;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推动了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法律语言、程式的形成。认识: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可知,注重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相结合;根据材料“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可知,官治与自治相结合、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强制力逐渐增强;根据材料“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可知,逐渐与法律合流。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影响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西方。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据“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得出培育了法律文化的独立性;据“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祭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得出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据“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得出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据“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得出推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的确立;据“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决定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得出促进了法律语言、程式的形成。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早向西方介绍科举制度的是16世纪回国的葡萄牙的传教士。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敏锐地发现科举制度的思想价值和政治上的优越性,并由此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作出高度的评价。科举制度在欧洲最早对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地方是英国,1853年英国格兰维尔伯爵在上议院指出,中国清朝就是由于采取了科举制度把最有才华的文人学士吸收到政府中来,所以少数民族满族能够统治庞大的帝国二百年,不久英国正式建立文官制度。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莱顿所提出的改革法案,该法案被视为以公开、公平的竞争性考试和考绩制为核心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担任同文馆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认为科举考试,“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论题: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阐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此时世界市场也逐渐形成,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具有许多弊端,比如政党分肥制度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于是国内出现了文官改革的呼声。加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传入西方,在17和18世纪西方国家出现了“中国热”。启蒙思想家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代表,为封建统治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西方国家有很深的社会基础。由此,英国和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进行文官改革,借鉴科举制度,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公开考试、平等择优。文官考试提高了官员素养,也为英美政府的统治提供了人才,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之,文官制度是为适应英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科举制,说明中西方之间的政治文明可以交流互鉴。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西方)。设问要求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论题并阐述,据材料“ 最早向西方介绍科举制度的是16世纪回国的葡萄牙的传教士”“科举制度在欧洲最早对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地方是英国”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科举制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据此可拟定论题: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在阐述时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说明,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中国科举制在西方的传播,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确立、文官制度的影响。具体可进行阐述如下: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此时世界市场也逐渐形成,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具有许多弊端,比如政党分肥制度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于是国内出现了文官改革的呼声。加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传入西方,在17和18世纪西方国家出现了“中国热”。启蒙思想家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代表,为封建统治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西方国家有很深的社会基础。由此,英国和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进行文官改革,借鉴科举制度,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公开考试、平等择优。文官考试提高了官员素养,也为英美政府的统治提供了人才,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总之,文官制度是为适应英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科举制,说明中西方之间的政治文明可以交流互鉴。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的弊端,使白银在民间获得迅速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合法地位的确立。(任答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促使英镑成为世界货币,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利于稳定汇率,保障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言之有理即可)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据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并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据材料“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可知,原有货币的弊端,使白银在民间获得迅速发展;据材料“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可知,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合法地位的确立。(任答三点即可)
【小问2详解】
积极影响:据材料“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并结合所学可知,促使英镑成为世界货币,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本位制度下,利于稳定汇率,保障国际收支平衡;据材料“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据材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言之有理即可)
共同因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等角度回答。(任答两点即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答案】(1)基本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2)不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民众参与,基层官员主要由选举产生。(言之有理即可)
原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一“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是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根据材料一“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可知,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根据材料一“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可知,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
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有利于基层稳定,农民能够安居乐业,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
【小问2详解】
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西方。主要不同:根据材料一“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可知,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根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可知,基层官员主要由选举产生;根据材料二“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可知,强调民众参与。
第二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西方。原因:根据材料二“美国建国后”,“法国大革命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可知,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可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二“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可知,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根据材料二“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1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