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
A. 使用天然火 B. 住干栏式房屋 C. 挖水井 D. 制彩陶
2.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3.《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
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宣读祭文。下列选项不应出现在祭文中的是( )
A.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B.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C. 仁为己任,见利思义 D. 民族同心同德,华夏声威远扬
6.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
A. 鸣条 B. 殷 C. 镐京 D. 洛邑
7.商朝贵族好饮酒,“尊”便是一种主要的青铜酒器,但后来“尊”的功能却发生了变化,比如“四羊方尊”的用途是( )
A. 酒器 B. 食器 C. 礼器 D. 乐器
8.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主要盛行于()
A. 黄河流域 B. 成都平原 C. 渭水流域 D. 江南地区
9.历史学家把冶炼、铸造和使用青铜器为主的几个朝代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不包括(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0.“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以下哪一个甲骨文字是现代的“猪”字?( )
A. B. C. D.
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秦穆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晋文公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 D. 各诸侯国听从周王的命令
13.战国时期,人们更重视对军事的研究,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
A. 孙武 B. 孙膑 C. 吴起 D. 伍子胥
14.“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是出自《三字经》的一段话,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七雄”的是( )
A. 秦国 B. 楚国 C. 晋国 D. 齐国
1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长江 B. 黄河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16.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建立县制
17.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 秦国 B. 韩国 C. 楚国 D. 燕国
18.李克强总理“改革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讲话,启发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推进改革.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极大地打击了保守派贵族利益的是( )
A. 编制户口 B. 奖励生产 C. 奖励军功 D. 建立县制
19.“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0.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朝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语出自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苏武 D. 孙武
2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的一场战争是( )
A. 楚汉战争 B. 巨鹿之战 C. 垓下之战 D. 长平之战
23.“一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这一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 是东西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C. 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 是南北方政治军交往的要道
24.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 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25.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秦国商鞅变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
【】( 1)河姆渡居民制作的彩陶上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
改正:
【】( 2)在战事连绵的战国时期,各国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积极地通过改革变法方式使国家富强,秦国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改正:
【】( 3)项羽刘邦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改正:
【】( 4)华佗因医术高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尊为“医圣”。
改正:
【】( 5)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李白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歌颂他哪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
(2)依照三幅图片所示,秦朝采取的三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3)根据材料三所示信息,写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该简表体现了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 4)请你总结材料二、三中的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
28.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这幅壁画的名称,他拜别的是哪位皇帝?
(2)丝绸之路开通后,奔走于这条路上的商人络绎不绝,自汉运往西方的商品有哪些?从西方运往汉的商品有哪些?各举两例。
( 3)图二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它开通于我国的什么朝代?在东汉时期为经营西域做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四、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9.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小明设计一张表格,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整理归纳,请帮助他完成 (将相应字母代号填入设计的表格)
A .在长安兴办太学
B.焚书坑儒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统一货币、度量衡
F.统一文字G.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H.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I.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
帝王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方面 ① ②
经济方面 ③ ④
思想文化方面 ⑤ F ⑥ A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北京人住在山洞中,不会建造房屋,因而选项B不符合题意,B住干栏式房屋和C会开挖水井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D制彩陶的是半坡人。排除BCD,故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相关史实。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场景;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部落半坡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排除ACD,故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内容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他们已经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他们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小麦的种植则出现较晚;玉米是在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由此看,只有C项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依据所学知识,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选项ABD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仁为己任,见利思义是儒家思想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羊方尊的用途。依据所学知识,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它是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星堆”文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故选B。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铜文明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但并非说青铜文明就单指青铜器的制造行业而言,夏、商、西周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青铜文明,不包括春秋。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但大多仍为象形文字。选项D给出的图片中文字是猪。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依据题干信息“尊王攘夷”“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任用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战、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在召集诸侯葵丘会盟 ,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因此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排除ACD,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因此可判断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不属于战国七雄。故选 C。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都江堰的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C。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建制,一直沿用到现在。故选D。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包括: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管理。正是由于商鞅变法才出现了材料所说的现象。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从而极大地打击了保守派贵族利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ABD,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主张。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歌曲《六尺巷》歌词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儒家思想。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要考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B。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兵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子即孙武,创立了兵家,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在这部书中,孙子论述到作战的时候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选D。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A。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史实。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和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带着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也有其他物产,但是精美的丝织品居多),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经过中亚、西亚,再转运欧洲,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正反映了这一点。由此分析,可以排除BCD,故选A。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文字最初出现在陶器、兽骨、龟甲、青铜器和竹木简上。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简做书写材料,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现象。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他改进的这种纸叫做“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故选D。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司马迁的《史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是在东汉时期,不在《史记》所写范围,所以③所述内容不正确,故选A。
26.【答案】(1)x “河姆渡居民”改为“半坡居民”
(2)x “管仲”改为“商鞅”
(3)x “项羽刘邦起义”改为“陈胜吴广起义”
(4)x “华佗”改为“张仲景”
(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故此题错误,将“河姆渡居民”改为“半坡居民”。
(2)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在战事连绵的战国时期,各国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积极地通过改革变法方式使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此题错误,将“管仲”改为“商鞅”。
(3)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内容。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故此题错误,将“项羽刘邦起义”改为“陈胜吴广起义” 。
(4)本题主要考查了张仲景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一部医学著作为《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医学家奉为经典,张仲景本人也被人称为“医圣”。故此题错误,“华佗”改为“张仲景”。
(5)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中后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故此题正确。
27.【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3)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4)加强中央集权或者巩固国家统一。
【解析】(1)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读懂这首诗,知道这首诗的含义:诗中“秦王”指秦始皇,“扫六合”指统一六国,“诸侯”指六国国君。由此可以判断:此诗颂扬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业绩。
(2)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材料二,第一幅图是统一文字,第二幅图是统一货币,第三幅图是统一度量衡。
(3)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的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我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还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所以这些措施都加强中央集权或者巩固了国家统一。
28.【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
(2)丝绸、纸张;石榴、葡萄。
(3)西汉,班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本图所示为张骞出使西域;第二幅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2)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本题考查对新疆管辖的相关知识。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到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巩固西域。
29.【答案】①I;②G;③E;④C;⑤B;⑥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准确识记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是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在长安兴办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填:①I;②G;③E;④C;⑤B;⑥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