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线上学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5分,共15题,每题3分)
西周时,周天子实行封土赐民之制,出现一批世卿大族。战国时,诸侯国君按大臣官职地位的不同,授予其相应数量的谷物作为俸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材料反映的现象()
A.维护了周王权威B.加强了君主专制C.适应了社会转型D.巩固了贵族政治
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阗、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这一记载反映了
A.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 B.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 D.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下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
姓名 出身 官职
契苾何力 铁勒部族可汗 镇军大将军
高仙芝 高句丽人 河西节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鲜卑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彦 大食人 翰林学士
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这反映了宋朝()
A.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 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 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乾隆年间,英人马戛尔尼使华,在当时只是清朝接待众多外国使节中的一次事件,它所引起的风波很快平息,并未受到时人的特别关注,也没有在此后的历史中产生多大回响。但是,后来的研究者着眼于中国在19世纪中期以后与西方接触的不利处境,将此事与清朝“闭关锁国”以致在鸦片战争中遭受失败联系起来,视之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说明()
A.历史研究者的视野影响了其对历史事件的阐释B.文化的隔膜会造成对历史事件意义的误读
C.任何事件只有置于当时情境中才能认识其意义D.历史研究者容易不自觉地认同于研究对象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
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这()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败因 B.说明各界对条约内容漠不关心
C.反映了国人的愚昧无知 D.表明晚清仍具有天朝上国观念
7.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下图为1913年中华
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图。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宪政群众基础广泛 B.分权制衡得到充分体现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 D.自由进步力量主导政治局面
8.1945年7月,一位民主人士对自己的延安之行深有感触:他们(中国共产党)知道贫农的要求.(贫农)不一定在乎自有其田,只在乎有田可耕,于是减轻租额;他们知道贫民要求有钱可借,于是不禁止债主放债,但严定减租保息。这可以印证,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抛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纲领 B.肯定并保障地主的民主权利
C.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土地政策 D.鼓励民主党派人士建言献策
从1955至1957年,全国新设城市71个,这些新设城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如包头、克拉玛依、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市被取消了建制。据此可推知,在当时
A.内陆、沿海发展同步进行 B.工业化建设影响城市布局
C.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 D.大跃进运动紧密锣鼓开展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4年,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将近50%,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了30%。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
A.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对于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但这一荣誉只奖励给对城邦政治做出功绩的人,而不同阶段功绩的定义和授予由城邦决定,政厅公餐从而变为一种调节机制,城邦以此回馈做出功绩的人对城邦所做的贡献。古代雅典这一举措旨在()
A.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 B.调节阶级内部间的纠纷
C.扩充民主政治参与度 D.彰显新的道德观已确立
12.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第二章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34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41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45
第二节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战争与和平法》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 B.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D.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及投票权改革。这次修订被认为是近70年来最根本的治理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订()
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 D.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16题14分,17题16分,18题13分,19题12分,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都成为首都的次数(部分)
解读材料,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迁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比较两幅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以“中国农村的巨大进步”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主要饮料的简况表
饮料 简况
啤酒 苏美尔人最早酿出了啤酒,古埃及人用它制作药物。公元4世纪后一直是欧洲城市最受欢迎的 饮料。1903年,青岛啤酒厂建立。20世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啤酒
葡萄酒 古希腊人就知道酿造葡萄酒。17世纪后,开始从欧洲向世界范围传播,喝红酒成为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的表现
烈酒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12世纪后,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 姆酒、以谷物为原料的威士忌、以土豆、玉米、小麦为原料的伏特加等
咖啡 原产于非洲,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已在欧 亚各地出现,并推广到北美地区。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
茶 15世纪初,茶叶贸易开始出现。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入英国,随后传至美洲。18世纪初,茶 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高级礼品。19世纪,中国的茶叶成为世界性饮料
可可 可可原产于美洲。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在西非种植,随后带入亚洲地区,18世纪时在欧洲成 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乐 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诞生。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后来成为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21世纪后,全球大约每秒钟售出19400瓶
综合人教社2022年统编版高中教材、埃里克范豪特著《世界史导论》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饮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12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中国
世界
在上表中选择一处上下对应的空白栏,填入同一时段的两个历史事件,并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要求:填写史实准确,相互关联说明清晰,史论结合,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