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可依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1.C 2.A 3.B 4.C 5.A
6.B 7.C 8.A 9.D 10.A
11.C 12.A 13.A 14.B 15.B
16.C 17.C 18.C 19.B 20.D
21.(1)特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均有,多元性。
(2)信息:图片3,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钻孔技术;图片4,河姆渡人掌握了原始手工业,会制陶,饲养猪。
(3)变化;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
反映:生产力的提高。
(4)原因: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2.(1)牛耕。
(2)战争频繁,军事上征战不断;改革内政,政治上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3)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4)“繁荣局面”:百家争鸣;人物:墨子。
(5)要注重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言之有理即可)
23.示例:观点:变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大禹大胆创新,改堵为疏,治理黄河取得成功。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生产,使齐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从而称霸诸侯。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建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嬴政统一文字、货币,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百代都行秦政制”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变革创新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化改革,敢为人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答案第1页,共2页江阳区第二学区2023年秋期半期联考
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1--8课;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20道小题,每小题2.5分)
1.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 )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首霸之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3.《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材料中的思想符合(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观察下面“中原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彩陶”示意图,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原始农业的地区
距今5300年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华夏民族是在不断地交往中融合而成
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7.下列房屋复原图和出土文物中,能体现半坡文化特征的是( )
A. B.
C. D.
8.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9.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图中③说明( )
A.周天子的义务 B.诸侯的义务 C.分封制的内容 D.分封制的作用
10.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1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12.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如表格中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贾湖遗址“野大豆”遣存
裴李岗文化石镰、石铲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A.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南稻北粟、自然生长
C.原始农业、源自中原 D.磨制农具、器型精美
14.1929年,全球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惊世而出。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是( )
A.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B.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
C.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 D.中国考古学家贾兰坡
15.观察图片,三个文物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殷商文化,独特魅力 B.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C.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6.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变法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缓和社会矛盾
C.实现富国强兵 D.增强周王室的实力
1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发祥的是黄河流域
C.诸族杂居,在不断交往中交融而成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18.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德育教育 D.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19.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史料。某同学以“悠久的中国原始农业”为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其中属于研究该主题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诗经》的相关描述 D.《齐民要术》的记载
20.“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已经走出洞穴,盖房子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
21.提升历史课程素养,是学习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生产工具 主要经济形式 生产关系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采集和渔猎 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果实,1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
半坡人使用的石器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
材料四 清明节,上万名海内外华人在陕西黄陵县共帝陵祭拜了轩辕黄帝:3000多人在陕西宝鸡公祭炎帝神农氏。据了解,参加公祭黄帝活动的台湾同胞代表达700人。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祭祀黄帝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注。如今,黄帝陵每年都要接待数十万名谒陵祭祖的中华儿女。
——摘自新华社相关报道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图,指出中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农耕文明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2)观察材料二的图3、图4,请分别说出从每幅图片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远古人类主要经济形式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什么?(4分)
(4)材料四中,海内外华人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渐趋普遍,※※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改革内政……到了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其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1)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除了铁农具的使用以外,另一项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材料一中的“※※”是指该时期哪项新出现的农业生产技术?(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8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概括材料提及的相关措施。(6分)
(4)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材料涉及的“渊博学者”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谁?(4分)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面对重大变局,国家如何做方能脱颖而出?(4分)
23.论述题(10分)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张泽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其中一个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资料,摘抄出如下资料:
大禹改堵为疏,治水成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
请为张泽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选取相关史实材料,结合所学自定一个历史观点,选择资料中的一则事例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照抄材料,要有结论。字数在80字以上。)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