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练习
一、单题
1.1906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宣布“仿行立宪”。但在上谕中,清廷借口“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故而提出从官制入手,次第更张。清政府此举( )
A.废除了传统选官制度 B.旨在压制革命派反清起义
C.颇受封建士大夫拥护 D.意图借立宪延续专制统治
2.下表能够说明( )
时间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年 133.6元 116.06元
1991年 708.6元 619.79元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B.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受益
C.农村脱贫攻坚活动成效卓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3.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以孔子生卒为纪年起始,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列。康有为的做法意在( )
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批判君主专制 C.凸显改制的正统性 D.消弭满汉矛盾
4.1878年,郭嵩焘在与友人的谈话中说:“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三代以下圣人至公天下”较之西方政治“犹有歉者”。据此可推知,郭嵩焘( )
A.救亡思想的新旧杂陈 B.政治变革思想呼之欲出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D.贯彻了民主法治的精神
5.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后设练兵处,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以督办练兵事务,拟在全国以新军取代八旗、绿营等旧军。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又组建成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为最高统帅。这些举措( )
A.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了救亡图存的目标
C.推动了军事的近代化 D.抵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6.1906年,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筹设天津自治总局,并附设自治研究所。为了让民众加深对地方自治的认识,袁世凯又委派学习过法政又深谙土风的多位本地人士,分赴天津属府城乡进行宣传。1907年选举产生天津议事会。这表明袁世凯当时( )
A.参与推动民主共和进程 B.窃取满清政权的野心渐露
C.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政权 D.赞成共和以图大总统职位
7.北宋土地兼并问题在神宗时期已十分严重,王安石变法反对兼并,却不主张“遽夺其田以赋贫民”,说“此其势固不可行;纵可行,亦未为利”,其“抑兼并”主要针对“有可能与‘人主争利’的‘兼并之人’”。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突破了重本抑末思想 B.符合了经济发展规律
C.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 D.限制了商人势力扩张
8.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8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 B.破坏了固有文化传统
C.尚勇猎射奋勇精神丧失 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
9.有学者指出,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康有为和一班要变法的人俱是“奸臣”。“戊戌六君子”就义之日,京城的市民指着绑缚刑场的“戊戌六君子”骂道:“乱臣贼子,书生狂徒。”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民众缺乏救亡图存意识 B.变法维新缺乏群众基础
C.戊戌变法违背时代潮流 D.民众舆论制约变法进程
10.1898年1月,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特科要求在已仕官员中荐选人才,“覆试后,带领引见,听候擢用”,“初场试(经济)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这一做法( )
A.配合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B.意在适应清末新政的需要
C.加强了在职官员的考核 D.反映出官员选任的功利化
11.从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农村电话网,到1960年基本实现了电话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覆盖。这项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促进了人民文化的交流 B.提升了当时的国家治理水平
C.推动中国进入信息社会 D.加快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
12.下图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手工试验厂”股票。这可用于说明( )
A.清末新政时期允许民间集资办工厂 B.国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 D.晚清民族工业受到列强排挤
13.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些规定(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14.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时期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这一改革,有利于( )
A.促进江南开发 B.实现全国统一 C.推动政权转型 D.降低改革阻力
15.如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援朝战争的胜利 B.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二、材料分析题
17.材料 清代州县行政司法不分,行政官籍司法专横造成民怨积蓄、枉法滥刑。晚清法界人士已经意识到行政司法分立成为各国共同性司法体例。1903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了发审所,针对命盗重案,遴选优秀人才入所学习。1906年,袁世凯在天津先行试办审判检察新制。他认为国势积重难返,“惟有先期选择一二处试行,以积累经验,渐次推行”。他在天津府设立高等审判厅分厅,天津县设立地方审判厅,在天津城乡设四处乡局;选任日本法政毕业人员中最优秀者和发局研习人员,派充各设置厅局任职。实行民事刑事分立,刑事检控由检事提起,设预审官为承审官的承转机关。机构辅助人员中,书记官写录供状、整理公赎,承发吏收受民事诉状、送达文书、传票,司法巡警执行逮捕、收查、处刑等工作;相关辅助机构有待质所和管没所。
——杜旅军《中国近代检察权的创设与演变》
(1)根据材料,概述袁世凯在天津试办审判检察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在天津试办审判检察新制的历史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书》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商鞅在承认私人土地扩张的同时,鼓励人们多垦土地。在田租方面,商鞅结合农地的产量,按照一定的租律,校订出一个常数,做固定租额。定额租率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在交完国家田赋的基础上留有余额,鼓励他们提高作物的产量来免除其负担的徭役,按照农民缴纳粮食的多少授予爵位。商鞅一方面禁止小农迁徙;另一方面,发布优惠的政策吸引其他各国的流民。商鞅剥夺了氏族奴隶主贵族们及其供养的士子门客“不课不纳”的特权,促使这些人回归到土地上自食其力,进行耕作开垦。商鞅禁止贵族富户雇工,被雇的小农归乡务农,雇人的贵族富户需亲自耕种。
——摘编自赵明、王大鹏《商鞅的土地变法研究——以产权制度变迁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土地制度改革。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 年,清政府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各省城及各府斤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为地方自治做好员和思想的淮备。次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及其选举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算,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整个民国时期,省政府和中央政府通过自治领地置地方官僚于控制之下,断断续续地企图改进地方行政。可是地方仍顽固地坚持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形式。与之相对比,在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地方军事化结构…它的各级精英被新的组织技术和一整套新的共同政治倾向凝聚在一起。
——摘编自孔飞力《传统国家是如何崩溃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地方自治运动的特点。
20.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振振有词:“魏朝甚盛,犹日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他在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你如果不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C
7.D
8.A
9.B
10.A
11.B
12.A
13.D
14.C
15.C
16.B
17.(1)建立地方审判组织系统;吸引专业人才充任职务;权力运行贯彻分权原则;健全辅助人员和辅助机构设置。
(2)内忧外患,清政府需要维护统治;传统审判制度弊端暴露;清末新政的实施;西方行政与司法分立思想的传入;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袁世凯创办发审所培养了一批人才。
18.(1)确立农地产权;制定合理的租税政策;禁止农民迁徙并招徕人口;限制贵族的特权。(答出四点)
(2)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推动了阶层流动;增强了社会活力;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任答两点)。部分举措极端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19.(1)背景:清末新政的进行;清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2)特点:具有多样性;效果不一。
20.(1)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北魏礼仪兴盛。
原因: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2)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
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分享:

相关推荐